应用型本科院校遥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滁州学院为例刘玉锋.doc_第1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遥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滁州学院为例刘玉锋.doc_第2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遥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滁州学院为例刘玉锋.doc_第3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遥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滁州学院为例刘玉锋.doc_第4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遥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滁州学院为例刘玉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用型本科院校遥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滁州学院为例刘玉锋 第34卷第12期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Vol.34No.122018年12月Journal ofJilin EngineeringNormal UniversityDec2018:2018-09-15基金项目:滁州学院课程综合改革项目(xxkcgg031)。 作者简介:刘玉锋(1981-),男,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监测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遥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滁州学院为例刘玉锋1,叶春1,潘英2(1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滁州239000;2滁州学院学生处,安徽滁州239000)摘要在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测绘信息类专业遥感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探索遥感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步形成该课程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度和学习效果,可为相关院校的遥感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测绘信息类专业;遥感课程;教学改革G642A1009-9042 (2018)12-0028-03遥感作为空间数据获取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已经在众多行业和领域中显示出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巨大的生命力,遥感专业素养成为测绘信息类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然而,新形势下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遥感技术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遥感课程亟须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成为满足时代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这是遥感课程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当前遥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远远滞后于技术的快速发展。 遥感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技术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内容还在不断充实和完善。 但在实际教学中,遥感课程的内容一般源于已出版的教材,有些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亟须更新和完善。 2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的感性认识不足。 滁州学院在开设遥感课程的同时开设了与遥感课程配套的实践课程,但由于二者是两门课程,所以实际授课的并非同一位教师,课程单独开设,这就很难保证二者的进度保持同步,经常是理论和实践的衔接不够,甚至脱节,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较吃力,对实践操作原理的认识不够深入。 3预备知识铺垫欠缺,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滁州学院一般在第三学期开设遥感课程,这是测绘信息类专业学生首次接触遥感课程,作为概论型的遥感课程,只有32学时,而该课程的先修内容(如电磁波的概念、光电效应、大气结构等)只是在教学中一带而过,并没有深入讲解,导致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一知半解,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1教学理念的转变不到位。 遥感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讲授理论时,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传授实践时,一般是教师先演示,然后学生模仿。 这种“教师先引导+学生被动机械接受”的传递式教学模式使教师经常按照自己的见解解释知识和现象,唯恐学生不懂,往往面面俱到,但是忽略了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单一刻板,不灵活。 遥感课程通常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比较符合测绘信息类课程的实际需求,其特点是直观性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分析等,但同时也在无形中加快了教学进度,一点鼠标,一个内容就过去了,并且下一个内容是提前预设好的,不会因为学生掌握程度的好坏而临时更改,这种模式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透彻。 (三)考核评价遥感课程的考核评价由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和第34卷第12期刘玉锋等:应用型本科院校遥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占比分别为20%、20%和60%。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通过考勤来考核,作业成绩靠提交课后习题来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则是试卷分数。 目前,对学生最终成绩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的认定仍停留在“上课了(学生听与不听,教师考核不了),课后习题写了(学生的创新技能考核不了),平时成绩就可以拿高分”的阶段。 这种考核评价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无法真实地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程度和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遥感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 (一)教学内容改革目前,与遥感课程相关的教材有很多版本,各种版本各具特色,当然也存在不足和局限性。 经过多年的探索,滁州学院遥感课程以梅安新编写的遥感导论为主选教材。 高校的专业技术教学不同于中学教学,它传授给学生的是技术,而非仅仅是教材。 因此,有必要增加辅选教材,用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 滁州学院遥感课程的辅选教材为现代遥感导论(尹占娥编著)、遥感原理与应用(周军其、叶勤等编)、遥感原理及遥感信息分析基础(刘吉平主编)和遥感地学应用(明冬萍、刘美玲编著)等。 在确定了主选教材和辅选教材之后,滁州学院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定位和测绘信息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以遥感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分析与应用为主线,以遥感专题信息提取为核心,精心编排了遥感课程的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如下:一是绪论,讲授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以及遥感技术系统组成;二是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讲授电磁波谱的概念、太阳辐射及其受大气的影响、典型地物的波谱特征及其测量;三是遥感平台和遥感数据,讲授遥感平台及其工作特点、常用航空及航天遥感数据、遥感图像特征及质量评价;四是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讲授传感器的组成、分类及特点,摄影成像、扫描成像及微波成像,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和图像特征;五是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讲授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基础,遥感数字图像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图像增强;六是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判读,讲授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目视解译标志以及目视解译方法、过程与步骤;七是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讲授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自动分类、分类后处理、精度评价与分析。 考虑到教材中的内容滞后于时事,所以遥感课程的教师密切关注国内外遥感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选取与遥感课程相关的时事热点、趣闻轶事,使其贯穿于教学始末,并适当地补充能够反映最新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成果的内容。 比如介绍在我国遥感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大战役”等。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1集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并合理运用。 遥感课程是一门理论抽象、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如果靠死记硬背,其中的理论很容易学完就忘,应用起来也备感枯燥乏味。 为了使学生能够用理论引导实践,通过实践领会理论思想的真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集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 教师在讲授知识点时,语言要简洁明了,使学生易学易懂,涉及知识点的衔接和具体应用时,可以转换成提问方式,从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思考的习惯。 教师要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实时反馈,不断地鼓励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媒体+网络技术并辅之以板书。 遥感教学涉及数字、表格和图像,如果单纯采用板书的形式教学,往往不能表达清楚。 多媒体技术集音频、图像和动画于一体,表达方式多样,形象生动。 网络教学平台突破了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并且其独有的交互性也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便捷、快速和高效。 如果能将这些技术融合在一起,那就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但是,新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比如,学生难以实时消化,不利于课堂上师生情感的培养和交流等,因而有必要将多媒体+网络技术与传统板书结合在一起。 例如:教师在讲授空间数据、遥感影像和图表等知识时,用多媒体展示,通过网络技术,用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而公式的推理、原理的阐述仍采用板书教学,这样就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各取所需。 3研究型教学融合团队分工协作。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技能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原理、技术指标及注意事项制订实验方案,并及时启发和点拨有疑惑的学生,增强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的信心。 对于综合性实验,教师可使每个学生完成的实验任务不一致,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照搬照抄实验报告,又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工作量较大的题目,学生可通过分组合作来完成,这就要求组员之间分工协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92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12月的团队精神。 教师鼓励学生从选题、数据采集、图像处理、特征分析、信息提取到结果分析再到报告撰写都亲力亲为,为后续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打下基础。 (三)考核评价机制改革1构建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如将综合测试、应用答辩、设计答辩、写论文、技能操作等与日常表现结合起来,全面衡量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讲究实际效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技能竞赛、学科专业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和“互联网+”大赛等,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代考”的考核模式,同时激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并将此作为课程考核评价的指标,促进成果积累,挖掘学生潜能。 2倡导课程考核评价过程化。 分析学生的一般行为习惯,建立相应的学习行为评价模式。 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将日常考勤、课堂表现、归纳总结及实践操作等列入考核范围,据此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并且重视考核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意见反馈,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和调整。 了解和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和过程、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考核评价来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逐步改善学习状态,消除厌学情绪,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结语近年来,滁州学院加大了对专业核心课程的综合改革力度,通过不断的探索,测绘信息类专业的遥感课程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包括丰富的教学内容、合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 通过遥感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都得到了提升,在GIS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等多个赛事中获奖或获批立项,多数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参考文献:1芦少春,孟庆燕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遥感课程建设与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30 (4):123-1242陈小瑜GIS专业遥感课程教学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xx (11):104-1063杜福光,刘晓春,高超地方院校遥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xx (8):28-314顾行发,余涛,田国良,等40年的跨越中国航天遥感蓬勃发展中的“三大战役”J遥感学报,xx,20 (5):781-7935郭孝玉,刘健,李增禄,等基于成果导向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遥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高教学刊,2018 (11):140-142+145Teachingeform on the Course ofemote Sensingin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with ChuzhouUniversity asan ExampleLIUYu-feng1,YE Chun1,PAN Ying2(1School ofGeographic Informationand Tourismat ChuzhouUniversity,Chuzhou Anhui239000,China;2Office ofStudents Affairsat ChuzhouUniversity,Chuzhou Anhui239000,China)Abstract:The paperconcerns ateaching reformon the course ofremote sensingfrom theperspectives ofteachingcontent,teaching mode,teaching methodsand assessmentonthebasis ofan analysisof currentteachingand theproblems of the cours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in whicha relativelyteachingsystem ha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