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行星齿轮箱设计.docx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行星齿轮箱设计【8张图/150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行星齿轮箱设计【】【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rar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行星齿轮箱设计.docx---(点击预览)
A0-制动器.dwg
A0-装配图.dwg
A1-离合器.dwg
A2-内齿圈.dwg
A2-轴套.dwg
A2-输入轴.dwg
A3-太阳轮.dwg
A3-齿轮.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1725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3-06 上传人:木***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混合 动力 汽车 行星 齿轮箱 设计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资源描述: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45页,15000字。

图纸共8张,如下所示
A0-制动器.dwg
A0-装配图.dwg
A1-离合器.dwg
A2-内齿圈.dwg
A2-轴套.dwg
A2-输入轴.dwg
A3-太阳轮.dwg
A3-齿轮.dwg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人类对舒适性的更高追求,使得自动变速器的发展更加深入。本文通过对行星齿轮传动变速器的研究和阐述,计算了每个行星排传动比的表达式。通过此次设计,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变速器的基本结构:即换挡执行元件(2个离合器和3个制动器)与行星排以适当方式连接组成,得到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采用该机构的汽车自动变速器,结构简单紧凑、档位数多、传动效率高、换档平稳、操纵性能好。
关键词:机械工程、变速器、行星齿轮传动

ABSTRACT
Although in recent years, many countries have invested heavily in human research electric cars, but so far the transmission and other key technology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breakthrough, travel distance transmission and charging time greatly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popularity. Before transmission problems, therefore, how to reasonably select these components and related parameters, to match the optima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same transmission, to better mee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he travel distance increased, the earth has been the target of the researchers, is also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thesis.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got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human the higher pursuit of comfort,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more deepl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and calc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each row ratio. Through this design, we can learn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transmission: namely shift actuators (2 3 clutch and brake) and planetary line connection in the proper manner, get five forward gears and one reverse gear. Using the automobil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the gear number,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smooth shift, good control performance.
Keywords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transmission , epicycle gear transmission.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2
目 录 4
第一章 绪 论 7
1.1 引言 7
1.2 混合动力汽车概述 7
1.3 混合动力汽车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8
1.3.1 日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9
1.3.2 美国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10
1.3.3 欧洲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11
1.3.4 国内发展概况 12
1.4 混合动力汽车原理 13
1.4.1混合动力汽车原理 13
1.5 汽车传动系统的发展历程 14
1.6 行星齿轮的发展与研究 15
第二章 传动系统的概述及其方案的确定 17
2.1 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原理和功用 17
2.2 行星齿轮机构的简介 17
2.3 换档执行机构的简介 17
2.4 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18
第三章 行星齿轮变速器传动比的确定 20
3.1 行星齿轮变速器传动比方案的确定 20
3.2 传动比计算 21
第四章 行星排的设计 24
4.1 K1行星排的设计 24
4.1.1 齿数选择: 24
4.1.2 材料选择及热处理方法: 24
4.1.3 齿轮2-3按接触强度计算: 24
4.1.4 K1传动系主要尺寸: 25
4.1.5 验算K1行星传动排的接触强度 25
4.1.6 齿轮抗弯强度校核 26
4.2 K2行星排的设计 26
4.2.1 齿数选择: 26
4.2.2 材料选择及热处理方式: 26
4.2.3 a—c齿轮按接触强度初步计算 26
4.2.4 验算a-c齿轮传动的接触强度: 27
4.2.5 齿轮抗弯强度校核 28
4.2.6 b-c齿轮传动的接触强度和抗弯强度的校核 28
4.3 K3行星排的设计 28
4.4 太阳轮、行星轮和行星架的结构设计 29
4.4.1 太阳轮的结构: 29
4.4.2 行星轮及行星架的结构: 29
第五章 轴和轴承的设计 31
5.1 轴的设计及检验 31
5.2 轴承校核 34
第六章 离合器与制动器的设计 35
6.1 离合器的设计 35
6.2 制动器的设计 36
第七章 主要零件的工艺设计 38
7.1 太阳轮和行星轮的加工工艺 38
7.1.1 工艺过程: 38
7.1.2 关键工序分析: 38
7.2 内齿圈加工工艺 38
7.2.1 工艺工程: 38
7.2.2 工艺分析: 38
第八章 辅助系统设计 40
8.1 控制系统设计 40
8.2 润滑系统设计 40
结 论 42
参考资料 43
致 谢 45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行星齿轮箱设计













内容简介:
摘 要 近年来,虽然许多国家都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研究电动汽车,但目前为止 变速器 和其它一些关键性技术还没有取得有效地突破, 变速器 的续驶里程和充电时间大大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因此,在 变速器 问题解决之前,如何合理地选择这些部件及有关参数,使匹配达到最优,在相同 变速器 条件下,更好地满足动力性要求和最大地增加续驶里程,一直是研究者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人类对舒适性的更高追求,使得自动变速器的发展更加深入。本文通过对行星齿轮传动变速器的研究和阐述,计算了每个行星排传动比的表达式。通过此次设计,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变速器的基本结构:即换挡执行元件( 2 个离合器和 3 个制动器)与行星排以适当方式连接组成,得到 5 个前进档和 1 个倒档。采用该机构的汽车自动变速器,结构简单紧凑、档位数多、传动效率高、换档平稳、操纵性能好。 关键词 :机械工程、变速器、行星齿轮传动 in in so of to to of to of is of of of of In on of of we of 2 3 in 目 录 摘 要 . 1 . 2 目 录 . 4 第一章 绪 论 . 7 言 . 7 合动力汽车概述 . 7 合动力汽车国内外研究发 展现状 . 8 本混合动力 /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 9 国混合动力 /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 10 洲混合动力 /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 11 内发展概况 . 12 合动力汽车原理 . 13 合动力汽车原理 . 13 车传动系统的发展历程 . 14 星齿轮 的发展与研究 . 15 第二章 传动系统的概述及其方 案的确定 . 17 星齿轮变速器的原理和功用 . 17 星齿轮机构的简介 . 17 档执行机构的简介 . 17 星齿轮变速器的基本 工作原理 . 18 第三章 行星齿轮变速器传动比的确定 . 20 星齿轮变速器传动比方案的确定 . 20 动比计算 . 21 第四章 行星排的设计 . 24 星排的设计 . 24 数选择: . 24 料选择及热处理方法: . 24 轮 2接触强度计算: . 24 1 传动系主要尺寸: . 25 算 星 传动排的接触强度 . 25 轮抗弯强度校核 . 26 星排的设计 . 26 数选择: . 26 料选择及热处理方式: . 26 ac 齿轮按接触强度初步计算 . 26 算 轮传动的接触强度: . 27 轮抗弯强度校核 . 28 轮传动的接触强度和抗弯强度的校核 . 28 星排的设计 . 28 太阳轮、行星轮和行星架的结构设计 . 29 阳轮的结构: . 29 星轮及行星架的结构: . 29 第五章 轴和轴承的设 计 . 31 轴的设计及检验 . 31 轴承校核 . 34 第六章 离合器与制动器的设计 . 35 离合器的设计 . 35 制动器的设计 . 36 第七章 主要零件的工艺设计 . 38 太阳轮和行星轮的加工工艺 . 38 艺过程: . 38 键工序分析: . 38 内齿圈加工工艺 . 38 艺工程: . 38 艺分析: . 38 第八章 辅助系统设计 . 40 控制系统设计 . 40 润滑系统设计 . 40 结 论 . 42 参考资料 . 43 致 谢 . 45 第一章 绪 论 言 混合动力汽车应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突破口据中国汽车报报道,根据“十五 ”国家 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目标定位和技术路线,结合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一些专家认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应成为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并有希望率先取得产业化突破。从我国电动车技术来看,目前已从实验室开发试验阶段过渡到商品性试生产阶段,我国电动汽车研制开发基本上与国外同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技术水平与产业化的差距比较小,目前已有一定基础。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已推出电动汽车样车,电动轿车概念车、燃料电池中型客车已经问世。 现在世界上的电动汽车主要分成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种,专家认为选择混 合动力电动汽车作为现阶段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突破口,符合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要求。原因一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承接了传统汽车的技术,有利于对传统汽车工业的改造;二是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和有利于实现产业化。 合动力汽车概述 1881 年就出现了电动汽车,它比内燃机汽车还早一些。但内燃机汽车后来居上,在性能、机动性、车辆的重量等指标远远地超过了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在20 世纪 20 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后就一蹶不振,成为“电瓶车”式的辅助车辆。 在 20 世纪初蒸汽汽车、电动汽车、和内燃机汽车基本是三足鼎立,在汽车保有量中,蒸汽汽车占 40,电动汽车 38,而内燃机汽车仅占 22,美国是最早使用电动汽车作为运输车辆的国家之一, 1915 年美国电动汽车的产量曾经达到过年产 5000 辆的最高峰。有很多电动汽车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仍在使用。但到 20 世纪 60 年代电动汽车的保有量仅占汽车总量的 2。随着现代水利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的利用,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能源。因此,各国和各大汽车公司都重视了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和试制,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新一代电动汽车 脱颖而出,出现了各种各样高性能的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表示有多种动力参与汽车驱动,一般指燃油发动机和电机这两种动力。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电动汽车研制中的后起之秀,却在纯电动汽车之前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它综合了传统汽车引擎驱动电机驱动的优点,既能充分发挥燃料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能好,又可以发挥电动机无污染、低噪声的好处。并且,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在运行过程中维持电量的均衡,不像纯电动汽车要配备专用的充电器等配套设备。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其动力系统包括内燃机和电池组,兼备了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优点 ,按内燃机与电动 机的连接方法可分为并联式、串联式和混联式。它将内燃机、电动机与一定容量的储能器件通过控制系统相结合,电动机可补充提供车辆起步、加速时所需转矩,又可以存储吸收内燃机富余功率和车辆制动能量,从而可大幅度降低油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混合动力汽车虽然没有实现零排放,但其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等综合指标能满足当前苛刻要求,可缓解汽车需求与环境污染及石油短缺的矛盾。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主要优点是采用了高功率的能量储存装置(飞轮、超级电容器或蓄电池)向汽车提供瞬时能量,可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降低排放,经济性和排放性明显改 善,技术经济可行性较强。较之纯电动汽车,其主要优点:续使里程和动力性可达到内燃机汽车的水平;空调、真空助力、转向助力及其它辅助电器,借助原动机动力,无需消耗电池组有限电能,从而保证了乘坐的舒适性;而且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难度相对较小,成本相对较低。混合动力汽车介于传统汽车和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之间,是一种承前启后的,在经济和技术方面都趋于成熟的电动汽车产品 4。 合动力汽车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混合动力汽车通过内燃机和发动机的有机结合,具备了内燃机汽车加油方便、续使里程长和纯电动汽车污染少、效率高的 特点,成为当今世界汽车界竞相开发的热点。丰田的 田的 特的 莱斯勒的 用的 产的 都具有代表性的车型,其中 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其它车型也将在 2 3 年推向市场 5。 我国也非常重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制和开发,一些单位已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家科技部已将其做为“十五” 863 重大专项内容。 本混合动力 /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日本汽车保有量占全 球第二位,由于人口密集,国土狭小,石油 100依赖进口。因此,日本对 研发十分重视。日本从 1965 年开始电动车的研制、通产省正式把电动车列入国家项目, 1967 年成立了日本电动车协会,促进了电动车事业的发展, 1971 年日本通产省就制定了电动汽车的开发计划, 1991年日本通产省又制定了 “第三届电动汽车普及计划 ”,提出到 2000 年日本电动汽车的年产量达到 10 万辆,保有量达到 20 万辆。 2001 年 7 月,日本开展了 “低公害车开发普及行动 ”,将 为重点开发的低公害汽车之列,并制定了专门的政策,以促 进 普及应用; 2002 年提出从 2005 年开始大幅度限制尾气排放,制定了新长期排放限制的标准,准备用于 2005 年以后销售新车的一项排放法规; 2002 年 2 月 26 日,日本中央环境审议会大气环境领域的一个专门委员会(环境大臣的咨询机构)提出了一份将要纳入这项法规的尾气排放标准的咨询提案。这项提案的内容包括将颗粒状物质( 量比现行标准的要求最大削减 85%,将氮氧化物( )削减 50%等一些内容,该法规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 发展。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预计在 2010 年将达到 210 万辆。 丰田是全世界第一台正式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车的制造者,自从 1997 年开始, 开始在日本销售, 2000 年起便在北美、欧洲及世界各地公开发售。目前, 经在中国上市。到了 2001 年,丰田又在日本推出了 合动力小货车、使用弱混合动力的皇冠豪华小轿车和 合动力轻型货车。丰田商业化的车型已经达到 5 款。为了在实现低排放的前提下,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在 2003 年,丰田汽车把新一代的混合动力系统 入到了第二代的 面。在 2005 年,他把这套 系统的使用范围扩展到了对动力性能要求更高的 型上 雷克萨斯的 本名为 本名为 本田公司在混合动力车方面也颇有建树, 1999 年推出 “ 2001 年推出 “本田还在混合动力车的开发上,通过研究新型发动机、镍氢蓄电池等追求动力高效化;通过开发新型轻质铝车身、树脂油箱等谋求车辆的轻型化,使汽车达到每公升汽油可行驶 35 公里的世界最高水平,并且使汽车尾气排放达 到世界最严格要 求的标准。 国混合动力 /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汽车工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给美国带来了繁荣昌盛,但同时也带来了能源危机、环节污染以及资源的浪费。美国近年来几乎要从国外进口全国消耗量一半以上的石油。为了避免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美国十分重视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和开发。 1976 年卡特总统签署 究开发和示范法案,授权美国能源部执行和管理 究计划,但是直到九十年代初电动车的研究在美国才真正开始。 1990 年 10 月布什总统签署清洁空气法严格规定了汽车排放的标准,同月加州政府也有了新的规定, 即要求汽车制造商在加州销售的车辆中百分之二必须是零排放车辆,而当时只有纯电动汽车才可能达到零排放车辆的要求。 1991 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共同协议,成立了先进电池联合体 (共同研究开发新一代电动汽车所需要的高能电池。 1991 年 10 月 美国能源部签订协议,在 1991的四年间投资 美元来资助电动汽车用高能电池的研究。 1993 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推出了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即 求联邦政府部门从 1993 到 1995 年度大量购买包括 替代燃油车。 订了 10 年开发计划,目标是 803L/100低油耗汽车。 2002 年 1 月 9 日, 10 年计划尚未结束,美国能源部部长斯潘塞 阿伯拉罕在各大汽车公司首脑参加的会议上宣布,根据总统布什的国家能源计划,降低美国对进口石油依赖性,决定成立一个新的汽车研究项目,叫做自由车 (该项目的长期目标是高效、价廉、无污染。研究先进、高效的燃料电池技术,用氢燃料作动力,不产生任何污染。改项目继续对电动汽车进行专项研究,但是重点是发展氢燃料电池电动车。 按照 时间 表,在 1999 年以前为浓缩并集中技术目标阶段, 19992001 为生产概念车阶段, 2001 2005 年为生产性样车阶段。在 2000 年底特律国际汽车展上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展示了其柴油复合动力概念车,同年 2月 22日,戴姆勒克莱斯勒在华盛顿国家博物馆公布了其 合动力概念车。 002 年被终止,原因是 80目标很高,而研制的新车在成本上并未取得很好的成果,不能满足用户在价格上的要求,也就是说,在短时期内不具 有市场价值。更重要的是, 然局限于用石油作为基本能源。因此要求新项目在这方面 有新的突破,将着眼于新一代汽车能源,而不囿于现有技术和当前燃料资源。但是 到了全球 术开发领头人的作用,从其建立和执行情况来看,新一代汽车已经成为跨国汽车公司和工业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 洲混合动力 /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1)法国 法国是一个缺少石油的国家,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石油。因此,法国是全世界最积极研制和推广电动汽车的国家之一。法国电力供应充沛且多用核能发电和水力发电,发电源干净且电价便宜,汽车工业发达。法国政府鼓励开发电动汽车和充分利用电力资源,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为开发电动汽车提供资助。法国政府、法国电力公司、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和雷诺汽车公司共同承担开发和推广电动汽车的协议,共同合资组建了电动汽车的电池公司,和萨夫特 (司承担电动汽车的高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以及电池的租赁和维修等工作。 1990 年法国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所开发的 动货车投入生产。1995 年法国能源部、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开发了标致 106 和 四座电动轿车,用雪铁龙 轿车改装的电动轿车,雷诺汽车公司的 四座电动轿车及其变型车等,并投放在罗切里市进行试 验。 1997 年法国的电动汽车产量达到 2000 辆左右。 不仅如此,法国非常鼓励使用混合动力汽车,使法国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位居世界前列。四年前法国政府电力公司与汽车制造商签订了协议,使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 10 万台,在 20 个城市推广混合动力汽车。法国已有十几个城市运行电动汽车且有比较完善的充电站等服务设施,政府机关带头使用混合动力汽车。法国政府为了鼓励用户使用混合动力汽车,还宣布企业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第一年可以免税。法国电力公司向电动汽车生产厂家每生产一辆电动汽车提供 1 万法郎的补助,以扩大电力使用范围。目前,法国 混合动力汽车的普及程度和保有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2)德国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环节保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 研发, 1971 年成 立了城市电动车交通公司 (积极组织 研究与开发。 1991 年在拜尔州投入了 300 辆 行运行。拜尔州还拨 400 万马克,用于资助用户车价的 30%购买电动汽车。另外,汉堡市也采取资助用户车价的 25%来鼓励用户购买电动汽车。德国政府指定奔驰汽车公司和大众合资建立的德国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科技开发机构, 1992 年德国政府拨款 2200 万马克,在吕根 (建立欧洲 验基地,组织了四大公司 62 辆各类电动车在吕根半岛城运行试验,对 64 辆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的系统工程进行长达 4 年的大规模试验,并有很多国家和城市都派有 加吕根岛的实验。 1994 年展示出了 19 种轿车, 13 种面包车, 4 种大客车,都进入了实用阶段。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生产了一批 动汽车,采用铅酸电池。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生产了电动大客车,也生产了商用电动汽车,奔驰公司还宣布投资 美元研究开发燃料电池,计划 2005 年实现产业化。欧宝公司在 1972 年开始研 制新型电动汽车。 1981 年与 司 (现在的 司 )合作研制了电动轿车。 内 发展概况 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究与开发,一些单位的起步研究工作正在展开,国家科技部已将其作为 “十五 ”863 重大专项的内容。我国有关电动汽车的研制开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从 1996 年开始,广东省科委统一协调组织研制电动汽车,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清华大学研制了电动中型客车。中国远望 (集团 )总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河北胜利客车厂等单位联合,于 1996 年 3 月研制成功了 51 座 电动大客车。 在此基础上,我国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制也有了一定的进展。 1998 年,清华大学与厦门金龙公司合作研制了混合动力电动客车;同年,江苏理工大学承担了江苏省科委下达的重点工业科技攻关项目 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轻型客车700联式混合动力的研制,目前样车的研制工作已经结束。一汽在2001 年 4 月 19 日闭幕的第 3 届北京国际清洁车展上推出一款混合动力电动轿车 红旗 轿车是由一汽研究所、美国电动车亚洲 7 公司、汕头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三方共同合作完成的,属串联式结构的中高档车型。清华大学与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在 2001 年 3月签订了 “合动力电动客车的研制与开发 ”合作项目的合同。深圳明华环保汽车有限公司于 2001 年 4 月推出了混合动力电动环保汽车 起社会各界关注 ; 该车采用的是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发动机为 87电机为 312V、充电次数大于 500 次;异步交流电机平均功率为 36满载最高车速 为 90 km/h; 最大爬坡度为 33 ; 续驶行程可达 1080 电机驱动时为 100公里等速油耗 乘客数为 22; 其尾气排放达欧洲标准,噪声指标也大大低于国产普通中巴车。东风汽车公司承接 “863”混合动力研制项目现已完成 , 并已于最近推出混合动力电动客车样车,整车性能良好。我国通过国家 “八五 ”、 “九五 ”甚至 “十五 ”电动汽车的科技攻关,在 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经验 合动力汽车原理 合动力汽车原理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称 用了两种动力装置(内燃机和电动机),通过储能 装置(蓄电池等)和控制系统对能量的调节,实现最佳的能量分配,达到整车的低排放、低油耗和高性能。 合了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的优点,是最具有市场价值的低排放和低油耗汽车。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有两个动力源,当汽车爬坡或加速时,两个动力源联合输出动力,蓄电池输出的电能通过电机进行助力;当汽车在下坡或制动时,发电机发电可以对再生或制动能量进行回收,以电能形式储存在蓄电池中;当汽车较长时间怠速停车时,可以通过控制发动机熄火,实现怠速启停,节省燃油。 由于辅助动力的助力作用,在保证汽车相同的动力性能条件下,可以相应减小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及排量需求,减少了汽车燃油消耗;同时通过再生及制动能量的回收,以及避免汽车在油耗较高的怠速工况区运行(怠速启停),进一步减少了汽车燃油消耗;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通过控制辅助动力的功率及扭矩输出的大小,可以优化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点,使整车的废气排放得到显著的改善。因此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既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也有较低的废气排放水平。 合动力装置原理 混合动 力装置。混合动力就是指汽车使用汽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优点在于车辆启动停止时,只靠发电机带动,不达到一定速度, 发动机 就不工作,因此,便能使发动机一 直保持在最佳工况状态,动力性好,排放量很低,而且电能的来源都是发动机,只需加油即可。 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是混合动力系统,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性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混合动力系统总成已从原来发动机与电机离散结构向发 动机电机和变速箱一体化结构发展,即集成化混合动力总成系统。 混合动力总成以动力传输路线分类,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等三种。 串联式动力:串联式动力由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三部分动力总成组成,它们之间用串联方式组成 力单元系统,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控制器输送到电池或电动机,由电动机通过变速机构驱动汽车。小负荷时由电池驱动电动机驱动车轮,大负荷时由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驱动电动机。当车辆处于启动、加速、爬坡工况时,发动机、电动机组和电池组共同向电动机提供电能;当电动车处于低速、滑行、怠速的工况时,则由电池组驱动电动机,当电池组缺电时则由发动机 联式结构适用于城市内频繁起步和低速运行工况,可以将发动机调整在最佳工况点附近稳定运转,通过调整电池和电动机的输出来达到调整车速的目的。使发动机避免了怠速和低速运转的工况,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减少了废气排放。但是它的缺点是能量几经转换,机械效率较低。 并联式动力:并联式装置的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汽车,发动机与电动机分属两套系统,可以分别独立地向汽车传动系提供扭矩,在不同的路面上既可以共同驱动又可以单独驱动。当汽车加速爬坡时, 电动机和发动机能够同时向传动机构提供动力,一旦汽车车速达到巡航速度,汽车将仅仅依靠发动机维持该速度。电动机既可以作电动机又可以作发电机使用,又称为电动发电机组。由于没有单独的发电机,发动机可以直接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车轮,这种装置更接近传统的汽车驱动系统,机械效率损耗与普通汽车差不多,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混联式动力:混联式装置包含了串联式和并联式的特点。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根据助力装置不同,它又分为发动机为主和电机为主两种。以发动机为主的形式中,发动机作为主动力源,电机为辅助动力源;以电机为 主的形式中,发动机作为辅助动力源,电机为主动力源。该结构的优点是控制方便,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丰田的 于以电机为主的形式。 车传动系统的发展历程 汽车从诞生到现在动力传动系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19 世纪末普遍采用的 是链传动;到 20 世纪初把变速箱和差速器连接在一起,再用链条驱动车轮;而到现在在多数汽车上已经发展到自动变速器、无级变速器、电传动系统、静液传动系统、液机联合传动系统等新型传动系统。 从轮式车辆的总体上看,随着车辆种类日渐增多,功率日渐增大。传动系统从 40 年代起,在液力自动变速器方 面的发展较大,传动原理上的根本变化不大。但机构的改进发展和总体布局变化则日益增多。 从发展上看,这些新型的传动系统存在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会完全替代现在的纯机械传动系统,这将会使汽车的乘用舒适性、动力性、经济性等得到很大的提高。 星齿轮 的发展与研究 现代设备要求齿轮传动应具有高可靠性与效率、大传递功率与传动比范围, 结构紧凑 重量轻和良好的动态特性与工艺性等。硬齿面磨削的齿轮在传递同样功率的条件下,可使传动的尺寸和重量至少减少一半以上。而在空间尺寸最小的条件下,获得大传动比的有效方法 是应用行星齿轮传动,空间利用率可达 9O 以上。 目前,国内外的减速机构种类繁多, 行星齿轮传动与普通定轴齿轮传动相比较,具有质量小 、体积小、传动比大、承载能力大以及传动平稳和传动效率高等优点,这些已被我国越来越多的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了解和重视。由于在各种类型的行星齿轮传动中均有效的利用了功率分流性和输入、输出的同轴性以及合理的采用了内啮合,才使得其具有了上述的许多独特的优点。行星齿轮传动不仅适用于高速、大功率而且可用于低速、大转矩的机械传动装置上。它可以用作减速、增速和变速传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以及其特殊的应用中:这些功用对于现代机械传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行星齿轮传动在起重运输、工程机械、冶金矿山、建筑机械、轻工纺织、医疗机 械、仪器仪表、汽车、船舶、兵器和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均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是行星齿轮传动中的一种。由一个外齿轮与一个内齿轮组成一对内啮合齿轮副。它采用的是渐开线齿形,内外齿轮的齿数相差很小,简称为少齿差传动。一般所讲的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是专指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而言的。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传动平稳、 效率高、传动比范围大等优点。 20世纪 6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运用,渐开线少齿差传动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有柱销式零齿差十字滑块、浮动盘等多种传动形式 。本减速器属于 以实现很大传动比,且接触齿数多,采用短齿制,浮动盘式,凸凹齿相啮合,故轮齿强度高。但齿轮要修正,要注意齿面干涉,工作中转臂轴承受力较大。该传动形式的优越性有如下几点: 1、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 由于采用内啮合行星传动,所以结构紧凑;当传动比相等时,与同功率的普通圆柱齿轮减速器相比,体积和重量均可减少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2、传动传动比大,范围广 一齿差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很大,一级可达到一百多。 3、传递功率大高 传动中效率可达 90%以上。 当传动比为 10 200 时,效率为 80 94。 4、运转平稳、噪音小、承载能力大 由于式内啮合传动,两啮合齿轮一位凹齿,一为凸齿,两齿的曲率中心在同一方向。曲率半径接近相等,因此接触面积大,使轮齿的接触强度大为提高,又采用短齿制,轮齿的弯曲强度也提高了。此外,少齿差传动时,不是一对轮齿啮合,而是 3 9对轮齿同时接触受力,所以运转平稳,噪音小,并且在相同模数的情况下,其传递力矩臂普通圆周齿轮减速器大。 5、工艺简便, 结构形式多样,应用范围广 由于其输入轴与输出轴可在同一轴线上,也可以不在同一轴线上,所以能适应各种 机械的需要。 第二章 传动系统的概述及其方案的确定 星齿轮变速器的原理和功用 五前一倒三行星排传动系统,即行星齿轮变速器,由行星齿轮机构和换档操纵机构两部分组成。行星齿轮机构作用:改变传动比和转动方向,即构成不同档位。换档操纵机构作用:实现档位的变换。 星齿轮机构的简介 行星齿轮机构的类型: 最简单的行星齿轮机构由一个太阳轮、一个内齿圈、一个行星架及若干个行星齿轮组成,一般称为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如图 2 2排行星齿轮机构 多排行星齿轮机构是由几个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组成(如图 2多排行星齿轮机构可以比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得到更多的档位,故本设计即采用三行星排。 用行星齿轮机构作为变速机构,由于有多个行星齿轮同时工作,且利用内啮合方式,故与普通齿轮变器机构相比,在传递同样大小功率的情况下,可减少变速器的尺寸和重量,能实现同向、同轴减速传动。由于采用常啮合传动,可使动力不间断。 档执行机构的简介 行星齿轮变速器的换档执行机构主要由离合器(如图 2制动器、和单向离合器等三种执行元件构成。离合器和制动器是以液压方式控制行星齿轮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行星齿轮箱设计【8张图/150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1725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