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ppt_第1页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ppt_第2页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ppt_第3页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ppt_第4页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形图的判读 世界地理 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 一位藏族老人对他的孙子说 这是我见到的最高的山峰 它至少有4000米 不对 爷爷说的不对 书上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米 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为相对高度 甲 乙 海平面 1000米 500米 1500米 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绝对高度 即海拔 第一关 地面高度的测量 评判 孙子说的8844米是指珠穆朗玛峰的 高度 而爷爷说的4000米是指珠穆朗玛峰与山脚的 高度 海拔 相对 甲山的海拔为米 丁山的海拔为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 过关斩将 1 1000 500 1500 1000 1500 1000 500 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 第二关 等高线的绘制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00 100 100 等高线示意图 过关斩将 2 1 图中的等高距是米 2 如果B是在等高线上 那B的海拔是米 100 N M 3 如果M和N都在等高线上 M与N的相对高度是米 300 100 200 400 你替两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 并且说说原因 甲 乙 第三关 等高线地形图之坡度陡缓 山顶 等高线稀疏 缓坡 等高线密集 陡坡 等高线越密 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 坡度越缓 坡度的识别 地形图的解读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我知道了 过关斩将 3 甲 乙 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 为什么 甲省力 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 是缓坡 第三关 等高线地形图之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态 山顶 山脊 山谷 40 40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 80 怎样区分山脊和山谷呢 陡崖 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重合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等高线闭合 中间高四周低 连连看 1 写出上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形态的名称 ACDEF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过关斩将 4 2 读下图 找出图中的山顶 鞍部 山谷和山脊 山顶 山顶 山顶 山顶 鞍部 鞍部 山谷 山谷 山谷 山谷 山谷 山谷 山谷 山脊 山脊 山脊 山脊 山脊 小结 山顶 山脊 鞍部 山谷 陡崖 封闭的等高线内 中间高四周低 等高线弯曲部分由高处向低处凸 等高线弯曲部分由低处向高处凸 位于两山顶之间 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怎么读呢 第四关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高原 平原 五种基本地形 高原 平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山地 丘陵 盆地 地形图上的绿色表示平原 蓝色表示海洋 黄色表示高原 山地 丘陵 褐色表示高山 白色表示雪线以上 你所发现的是 结合课本第17页图1 30联系生活实际 总结五种陆地地形的海拔特点及地面起伏程度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海拔较高 一般在1000米以上 顶部平坦边缘陡峻 海拔较高 一般在500米以上 峰峦起伏 坡度陡峻 海拔较低 一般在200 500米之间 地面有起伏 但坡度和缓 海拔较低 一般在200米以下 地面平坦 中间低 四周高 A B 地形起伏一目了然 它是怎么绘制的呢 第五关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 我会画了 第一步 找出剖面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第二步 沿每一个交点向下做垂线 在高度第三步 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 表上找到相应的点 能力展示 1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米 我国陆地最低点吐鲁番盆地的平均海拔 155米 那么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2 读右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A点的海拔高度范围是 A 大于260米B 小于260米C 240米 260米之间D 260米 280米之间 2 从图中 B C 坡登山至山顶A比较容易 原因是 3 在陆地地形景观中该图表示的地形属于 A 山地B 丘陵C 高原D 盆地 8999 C 此处等高线稀疏 说明该坡坡度和缓 B 能力展示 3 读右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F点的海拔是 米 2 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 B C D E 3 分别沿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