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DOC

6110型双层客车车身造型及骨架设计【2张图/214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8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1774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1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3-06 上传人:木***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双层 客车 车身 造型 骨架 设计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资源描述: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48页。21400字。
任务书一份。
开题报告一份。

图纸共2张,如下所示
A0-后围骨架总成.dwg
A0-右侧围骨架总成.dwg

摘 要
6110型双层客车车身造型相当重要, 它直接影响整车的视觉效果。文章简要介绍我国客车造型的发展和现状; 较详细说明客车整体、局部造型及内饰技术和在造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并展望我国客车造型未来的新局面。
6110型双层客车车身设计是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得一个环节。车身根据其承载形式可分为承载式,非承载式和半承载式。按结构划分,整个骨架分为前围、后围、左侧侧围和顶盖五大部分。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采用auto CAD软件设计发动机后置的城市中型客车车身骨架的设计过程。文章主要阐述了车身骨架设计原则及依据,介绍了各种车身骨架结构形式,给出了车身骨架设计过程结构与尺寸,并对车身骨架进行了车身骨架的受载分析和强度分析,论了车身骨架的制造工艺.为了满足车身强度要求,车身骨架采用CO2气体保护焊焊接。
关键词:6110型双层客车 造型 设计 骨架 承载式 受载 焊接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busmodeling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bus vision . Th 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Ch inese busmodeling development and p resent situation,more detailedly describes the w hole and partial area modeling, trim tech2nology and some questions needing attention. It also look s forw ard to the future new situation of Ch inese busmodel2ing.
The 6110body design is an automobile design process Central Africa constant weight fine link.The automobile body acts according to its load bearing form to be possible to divide into the load bearing type, non-load bearing type and half load bearing type. the side encircles with the roof panel five major parts.
Mainly I use auto for this graduation project the CAD software design engine postpositioned city medium passenger train body frame the design process.The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d the body frame principle of design and the basis.Introduced each kind of body frame structural style, has given the body frame design process structure and the size, and carried on the body frame to the body frame to carry the analysis and the intensity analysis, elaborated the body frame manufacture craft.In order to satisfy the skeleton the intensity request, the entire body frame uses the CO2 shielded welding welding.
Key word: 6110Automobile body Modeling Carcase Design Skeleton Load bearing Welding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5
1.1课题分析及设计定位 5
1.1.1 国内外客车的发展现状和对我国长途客车要求的分析 5
1.1.2 设计基本思路的定位 8
1.2我国客车工业的发展 8
1.2.1 我国的客车发展现状 8
1.2.2 客车制造工艺的发展 10
1.3国外客车的发展概况及车身造型 1.3.1 车身造型 12
1.3.2 综合性能  
1.3.3 新技术 13
1.3.4 新材料 13
1.3.5 新工艺 14
第二章 AUTO CAD 在6110型双层客车设计上的应用 14
2.1前言 15
2.2 AUTO CAD绘图软件介绍 15
2.2.1 AUTO CAD绘图软件包的特性 15
2.2.2 AUTO CAD系统的设备组成 15
2.2.3 计算机 15
2.2.4 外部设备 15
2.3 用AUTO CAD 设计提高绘图速度的方法 16
2.3.1 建立常用符号库 16
2.3.2 建立标准件和标准型材库 16
2.3.3 开发编辑命令 17
2.3.5 建立总成图形库 17
2.3.6 相关总成直接调用 17
2.4 6110型双层客车应用AUTO CAD的设计优点 18
第三章 6110型双层客车车身骨架设计原则和依据 19
3.1 车身骨架的作用 19
3.2本课题6110型双层客车骨架的设计原则 19
3.3 本课题骨架的设计依据 21
第四章 各种车身骨架结构形式分析 22
4.1 6110型双层客车客车车身结构型式分析 22
4.1.1按用途分类 22
4.1.2按承载形式分类 22
第五章 6110型双层客车车身骨架主要尺寸及结构形式确定 26
5.1.车身骨架材料及型式 26
5.2结构形式设计 26
5.2.1左右侧围骨架设计与分析 26
5.2.2 前、后围骨架设计与分析 28
5.2.3 顶盖骨架设计与分析 29
第六章 6110型双层客车车身骨架强度计算 31
6.1车身结构受载分析 31
6.2车身骨架强度计算 32
6.2.1车身扭矩计算 32
6.2.1计算公式 36
第七章 6110型双层客车车身骨架制造工艺过程 40
7.1 车身骨架的制造 40
7.1.1矩形管的剪切切断 40
7.2 6110型双层客车车身骨架五大片的合理划分 41
7.3 6110型双层客车骨架的焊接工艺 41
7.3.1 CO2气体保护焊 41
7.3.2 6110型双层客车车身骨架五大片的组焊 43
7.3.3 整车骨架联装组焊 43
第八章 设计评价分析 45
8.1存在的不足 45
8.2改进方法 45
结 束 语 46
致 谢 47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应达到的目的
本毕业设计课题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满足给定条件的的超高压增压缸。具体目的如下:
(1)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给定条件下设计任务的能力;
(2)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技巧、步骤及流程等;
(3)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AUTOCAD等二维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
(4) 学生初步学会使用PRO/E、CATIA或UG等软件,进行简单零件的三维建模;
(5) 学生能够查阅专业资料和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提取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学生具有论文撰写能力。

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课题任务的内容:
(1) 查阅不少于20篇有关客车车身设计和分析的研究文章,翻译外文资料不少于2000字;
(2) 大型客车车身前围、后围、侧围、顶盖的造型
(3) 车身设计,绘制工程图纸
(4) 大型客车车身的三维实体建模;
(5) 撰写毕业论文。

课题的原始数据-整车参数
表1 整车主要参数
项 目 参 数
车型 6110
底盘型号 LJSKE9GT

外形尺寸(mm) 长 11370
宽 2500
高(空载) 4180
铺位数(含驾驶座)(个) 62+1
整车整备质量 (kg) 11700
前轴 3900
后桥 7800
最大总质量 17500
前轴 6500
后桥 11000
轴距 (mm) 5500
前悬 2450
后悬 3420
轮距 前轮 2046
后轮 1086
接近角 (°) ≥7°
离去角 ≥7°
乘客门一级踏步离地高度(mm) ≤400
最小离地间隙(后桥下)(mm) 237
转弯直径(m) ≤24
最大爬坡度(%) ≤25

工作及技术要求:
(1) 遵守作息时间,严格毕业纪律;
(2) 尊重科学,原始数据以实验记录为准,计算结果力求准确;
(3) 技术路线要体现科学、实用,符合生产实际。


6110型双层客车车身造型及骨架设计

内容简介: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工作材料 学生姓名: 薛鼎 学号: 100024136 教 科 部: 机电工程系 专 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设计(论文)题目: 6110 型双层客车车身造型及骨架设计 指导老师: 郑再象 材 料 目 录 序号 名 称 数量 备注 1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 1 2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1 3 毕业设计(论文)实习调研报告 1 4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 1 5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1 6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 1 2014 年 4 月 17 日 广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 学 院 广陵学院 选 题 教 师 姓名 郑再象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技术 职务 讲师 申报课题名称 6110 型双层客车车身造型及骨架设计 课题性质 课题来源 A B C D 课题简介 国内经济在近些年呈持续稳定增长,高等级公路已相当普及,京津、沈大、沪宁、成渝、沪宁等线高速公路开通,相应的高速豪华客车也已开始成批投入营运,其所用车型均为国内合资企业以进口总成组装生产的车型,也有少量整车进口的车型。因此,加强豪华客车的研究,在满足客车动力性、安全性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车辆的舒适性,以 适应广大乘客的需要。 设计(论文) 要 求 (包括应具备的条件) ( 1) 熟悉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2) 熟练使用相关软件绘制工程图纸; ( 3) 能用 等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装配。 课题预计 工作量大小 大 适中 小 课题预计 难易程度 难 一般 易 所在专业审定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院主管领导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教 科 部: 机电工程系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生 姓 名: 薛鼎 学号: 100024136 毕业 (论文)题目: 6110 型双层客车车身造型及骨架设计 起 迄 日 期: 2014 年 2 月 20 日 6 月 04 日 设计(论文)地点: 机械学院大楼 5 楼机房 指 导 老 师: 郑再象 专 业 负 责 人: 秦永法 发任务书日期: 2014 年 2 月 20 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应达到的目的 本毕业设计课题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满足给定条件的的超高压增压缸。具体目的如下: ( 1)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给定条件下设计任务的能力; ( 2)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技巧、步骤及流程等; ( 3)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 二维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 ; ( 4) 学生初步学会使用 、 软件,进行简单零件的三维建模; ( 5) 学生能够查阅专业资料和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提取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6) 学生 具 有论文 撰写能力。 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课题任务的内容: ( 1) 查阅不少于 20 篇有关客车车身设计和分析的研究文章,翻译外文资料不少于2000 字; ( 2) 大型客车车身前围、后围、侧围、顶盖的造型 ( 3) 车身设计,绘制工程图纸 ( 4) 大型客车车身的三维实体建模 ; ( 5) 撰写毕业论文。 课题的原始数据整车参数 表 1 整车主要参数 项 目 参 数 车型 6110 底盘型号 形尺寸( 长 11370 宽 2500 高(空载) 4180 铺位数(含驾驶座)(个) 62+1 整车整备质量 ( 11700 前轴 3900 后桥 7800 最大总质量 17500 前轴 6500 后桥 11000 轴距 ( 5500 前悬 2450 后悬 3420 轮距 前轮 2046 后轮 1086 接近角 () 7 离去角 7 乘客门一级踏步离地高度( 400 最小离地间隙(后桥下)( 237 转弯直径( m) 24 最大爬坡度( %) 25 工作及技术要求: ( 1) 遵守作息时间,严格毕业纪律; ( 2) 尊重科学,原始数据以实验记录为准,计算结果力求准确; ( 3) 技术路线要体现科学、实用,符合生产实际。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三、课题成果的要求(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图表、实物样品等) ( 1) 毕业实习报告 ( 2) 开题报告 ( 3) 车身工程图纸和三维实体模型 ( 4)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 5) 答辩文稿及幻灯片 四、主要参 考文献 1 龚微寒 . 现代汽车设计制造 M人民交通出版社 ,2 张洪欣 . 汽车设计 M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1996 3 刘惟信 . 汽车设计 M.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4 陈家瑞 . 汽车构造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五版, 5 黄天泽 , 黄金陵主编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年; 6 汽车工程手册 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年; 7 缪晓中 等编 . 电子 9学工业出版 社 ; 8 王望予主编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年; 9 309421997 ,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S ; 10 高云凯编著 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 月; 11 刘自侠 , 汽车车门设计的探索 J2000(02),20 12 陈文弟,客车制造工艺技术 M2002 年; 13 S2007 年 14 S 15 羊拯 民,高玉华 M2008 年 10 月; 16 黄润恒 . 客车车身造型设计 J2003 年; 17 王宏雁 ,刘忠铁编 M济大学出版社 五、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工作进度计划 起止日期 工 作 内 容 2 月 20 日 4 月 10 日 4 月 10 日 4 月 28 日 5 月 4 日 5 月 30 日 6 月 01 日 6 月 04 日 资料收集、外文资料翻译、撰写开题报告;实习调研报告 完成前期工作,按设计要求确定总成结构, 进行造型及总布置设计计算,图纸绘 制 编写设计说明书、准备答辩稿、答辩幻灯片等 所在专业审核意见: 负责人: 年 月 日 学院意见: 院长: 年 月 日 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调研报告 教 科 部: 机电工程系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 名: 薛鼎 学 号: 100024136 指 导教 师 : 郑再象 调研报告 公司简介: 常州市昊升电机有限公司自 2000 年成立以来,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准确的市场定位、高效而专业的研发团队、一流的产品品质,使昊升电机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永磁直流微电机的主要制造商。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通迅、视听、办公设施、家用电器、电子玩具、航空模型、医疗保健、仪器设备、汽车配件等领域。公司员工 600 多名,其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50 多名,已具有年产 6000 万台电机的生产能力。公司通过完善的人才引入机制,健全的管理培训系统,不断的充实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 的队伍,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确保了昊升公司产品的品牌优势,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和好评。公司为适应欧美汽配市场的需求,于 2006 年 7 月 29 日顺利通过 2002 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远销欧美、韩国、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昊升公司秉承: “致知、正心、诚意 ”的经营理念,以高品质树名牌、以新产品拓市场,通过规范内部管理、持续改进,必定会成为国内优秀的电机制造商。 主营产品 : 12273337 齿轮箱电机 ;56齿轮箱电机 ;28齿轮箱电机 ;气泵 ;气泵 ;心杯电机 ;电机 ;电机 ;电机 ;电机 ;电机 ;电机 ;电机 ;电机 ;电机 ;发电机 ;发电机 实习经历: 刚实习的第一天,分配给我的任务是对电机定子进行线圈紧固绑扎,我按照技术员教我的 方法,运用操作工具开始慢慢学着绑扎定子,在加工的同时注意操作流程及有关注意事项等。那一天,我就在这真实又虚拟的工作岗位上加工产品,体验进入社会后工作的感觉。作为初次真正接触社会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工作单位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都是很少的。一开始我对车间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工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都不是很了解,在我便仔细阅读企业发给的员工手册,并向师傅以及员工同事请教了解工作的相关事项,通过他们的帮助,我对车间的情况及开机生产产品、加工产品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企业的工作规章制度有了 初步的认识。对车间里的环境有所了解熟悉后,开始有些紧张的心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工作期间每天按时到厂上班,上班工作之前先到指定地点等待小组组长集合员工开会强调工作中的有关事宜,同时给我们分配工作任务。明确工作任务后,则要做一下工作前的准备工作,于是我便到我们小组的工具存放区找来一些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相关用具 (比如:绝缘片,线圈绑扎带等 )。在工作岗位上根据员工手册上的操作流程进行正常作业,我运用工作所需的用具将生产线上过来的定子上的线圈进行绝缘处理,并且用绑扎带进行紧固,最后将加工好的定子放在指定的位置。在工作期间 有些工件的加工难度较大。 刚开始加工起来困难很大,加工效率也很低。在我向师傅请教后,在师傅的指导下我慢慢运用他们介绍的操作方法开始熟悉一些技术规范和技巧。同时我发现在加工中选择适合的加工工具,也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平时工作过程中也应该不断自己摸索出加工产品的有效方法和技巧。经过一段时间加工产品的学习,我对装配车间的生产、加工的整个流程已有了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与熟悉。对有些常加工的产品也比较熟悉了,对不良产品的识别力也有所提高了,生产、加工产品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上班期间,听从小组长的安排,接受小组长分配 的工作任务,在自己的工作区认真地进行作业。当出现一些小的问题和困难时,先自己尝试着去解决,而当问题较大自己独自难以解决时,则向小组长、技术员反映情况,请求他们帮助解决。在他们的帮助下,出现的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我有时也学着运用他们的方法与技巧去处理些稍简单的问题,慢慢提高自己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也不断摸索出诀窍。这样从而让我在工作时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对工作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尽自己的努力提高工作的效率。每次下班之前,将自己工作区域内的卫生打扫干净,垃圾放入垃圾袋中并放到相应的位置,把工 作桌面和地面上的物品用具收拾摆放好。就这样一天的全部工作内容也就完成了。 然后,就是每天的重复。结论:实习期间,我对电机制造的整个流程有了一个完整而详尽的了解,对有关电机的型号,用途等其它知识也有了很多的了解,对我工作了三天的定子线圈加工流程更是有了透彻的认识。而且实习的工作与我所学的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实习中,我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了很多学校以外的知识,甚至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东西。在实习期间,我和师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作为一个学生,在实习之后深刻的体会到了朋友的重要性。认识一些朋友,也是我早 就应该上的一堂社会课。此次实习,我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简单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与员工同事相处沟通的有效方法途径。积累了处理有关人际关系问题的经验方法。同时我体验到了社会工作的艰苦性,通过实习,让我在社会中磨练了自己,也锻炼了意志力,训练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技能。积累了社会工作的简单经验,为以后工作也打下了一点基础。在实习的那段时间,才发现作为学生,我们的工作太过于轻松,生活真的很不容易,此刻,对父母有一种愧疚感。生活学习还在继续,理想和现实之间需要我用自己的努力脚踏实地的去走过, 活着很累,但要坚强 !最后,感谢德州市恒力玛瑞电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给了我这样一个实习的机会,能让我到社会上,到实践中接触学校书本知识外的东西,也让我增长了见识开拓眼界,让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实习指导老师,在实习期间指导我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谢谢 !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 生 姓 名: 薛鼎 学号: 100024136 专 业: 车 辆 工 程 专 业 设计(论文)题目: 6110 型双层客车车身造型及骨架设计 指 导 老 师: 郑 再 象 2014 年 3 月 20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 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 摘要 这是对客车车身设计论文的开题,本文将介绍车身造型的设计,客车车身的发展趋势,以及在设计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1 . 课题简介 据统计数据显示, 2010年,客车行业总体运行环境良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进一步增加,城镇居民出游热情居高不下,客车产品内在品质不断提升,为此带动了客车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汇总的 98家客车生产企业数据显示 , 2010年,客车销售 比增长 产销率 在客车主要品种中,大型客车增速最为明显,共销售 比增长 轻型客车增速居次,共销售 比增长 中型客车增速相对略低,共销售 比增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 人们出行对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这一要求 , 客车在造型和功能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国内客车厂由模仿国外客车造型 , 到自行开发设计漂亮美观的客车造型 , 给人们带来了美的和舒适性享受。 所以本课题致力于将客车车身的设计不断提升以至于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务必要在提高车身性能的基础上保证尽量美化其外观。 2 . 研究内容 客车车身分为底架 、前围、后围 、左侧围、右侧围、顶盖六大部分,为了提高整个车架强度刚度,骨架主要杆件的截面一般采用封闭的盒形结构。盒形结构与截面积的大小事根据强度和刚度要求、外形要求、封闭要求以及与其他部件的配合要求来设计的。合理的车身结构应该满足车辆正常运行对车身强度、刚度、舒适度等要求,并且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车辆的制造和运行成本。除此,应尽量使整车外形美观、大方。 3 . 国内外的现状 近年来,双层客车市场发展迅速。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世界双层客车行业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相关双层客车产业也日渐完善,但是国内双层客车市场还远 未成熟,同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无论市场规模、产品档次、品种规格、消费水平等方面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由于国产发动机还处于发展时期,而车身设计水平还不成熟,整车重量要重 10 20%,造成国产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难以得到很好的平衡,一般国产客车比国外品牌客车油耗高 10% 30%。国产汽车上的“三漏”现象仍然很普遍,电气故障比例很高。按平均首次故障里程和平均故障间隔里程两项指标来评价,国产客车约为 1000 3000 2000 5000外品牌客车约为 1 万 2 万 1 万 3 万喜的是致命性 故障已经减少了,可忧的是可靠性差距仍然很大。除了可靠性之外,耐久性也很重要。客车连续行驶里程、维修保养间隔里程、使用寿命等,是用户选择客车的重要因素。作为长途高速客运客车,连续高速行驶里程至少在 500般用大总成的大修里程来说明汽车的耐久性,国产客车沿用老的维修保养方式, 30 万 50 万 制进行大修,其总成的设计、 试验里程也采用这一数据, 而欧洲大总成设计寿命为50 万 80 万 际使用情况是,国产客车大修里程约为 50 万 洲和日本客车在 100 万 150 万 国内有些采用进口底盘 打造的客车,其车身使用 5 6 年后就要报废, 但底盘仍然完好,需要再一次利用。国产中高档客车采用了一些先进装备,如 速器等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但在制动器、制动系统、制动阀类以及与车桥连接的相关部件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不论是盘式制动器,还是鼓式制动器, 在加工精度、 表面质量、 材质、热衰退性等方面,国外品牌优于国产客车。主要表现在制动稳定好、可靠性好。国内引进生产的车桥目前仍然解决不了制动发抖、 发叫的问题, 经常乘坐公交车的人感触最深。为了避免共振、发抖,日产柴将上下制动蹄设计成不同结构,采 用不同材料生产。制动阀类也是影响制动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部件,如果将国产制动阀与进口制动阀进行对比,会发现其弹簧、冲压件、铸造件、橡胶件、螺栓孔、进出气孔的加工精度都较差,表面质量、装配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表现在制动性能曲线、 操作稳定性、自由间隙不稳定。 4 . 发展趋势 就目前的发现形态来看,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增加以及居住郊区化,使得交通需求量剧增。结合我们国家的国情,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配套设施 ,现代城市客车正朝着大型化、多功 能化、低地板化、环保化、高档化、商务电子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各客车制造业的产品市场竞争也集中在能否提供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技术含量高、 附加值高、 质量可靠的新型客车产品。 同时,由于汽车行业的大力发展,汽油消耗增加、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也相应出现,因此,环保型汽车的发展也成为一个趋势!已有不少企业开始增强这方面的研发,以有效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 龚微寒 . 现代汽车设计制造 M人民交通出版社 ,. 张洪欣 . 汽车设计 M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1996 3. 刘惟信 . 汽车设计 M.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陈家瑞 . 汽车构造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五版, . 姜鹏飞 . 车悬架系统的动态设计与仿真分析 D 2004 6. 黄天泽 , 黄金陵主编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7. 汽车工程手册 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8. 缪晓中 等编 . 电子 9学工业 出版社 9. 王望予主编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10. 309421997 ,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S ; 11. 高云凯编著 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2. 刘自侠 , 汽车车门设计的探索 J20009(02),20 13. 李卓森 ,高云凯,李宇彤 .中外汽车构造图册车身分册(一) M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4. 陈文弟,客车制造工艺技术 M 15. S2007 年 16. S17. 羊拯民,高玉华 M2008 年 10 月 18. 黄润恒 . 客车车身造型设计 J2003 年 19. 王宏雁 ,刘忠铁编 M济大学出版社 0. 张洪欣 . 汽车设计 M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1996 21. 段敏 ,付铁军 ,栗新德等 . 型客车行使的平顺性及后 悬架的改进设计 J.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 ),2002, 32(3): 48 52 2. 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解决的关键问题: ( 1) 对车身前围进行曲面造型; ( 2) 车身侧围、后围车窗和蒙皮的尺寸确定 ( 3) 对车身骨架的各种尺寸进行合理选择; ( 4) 合理的选择材料,保证车身骨架结构的强度与刚度。 计依据 表 1 整车主要参数 项 目 参 数 车型 6110 底盘型号 形尺寸( 长 11370 宽 2500 高(空载) 4180 铺位数(含驾驶座)(个) 62+1 整车整备质量 ( 11700 前轴 3900 后桥 7800 最大总质量 17500 前轴 6500 后桥 11000 轴距 ( 5500 前悬 2450 后悬 3420 轮距 前轮 2046 后轮 1086 接近角 () 7 离去角 7 乘 客门一级踏步离地高度( 400 最小离地间隙(后桥下)( 237 转弯直径( m) 24 最大爬坡度( %) 25 问题拟采用的研究 手段 1)理论上的解决方法: 针对上面的关键问题,首先必须针对客车车身的骨架材料进行详细的了解。参考亚 星天景 型结合车身造型相关书籍确定风窗尺寸蒙皮尺寸,调查市场上常见的矩形管尺寸结合去亚星参观所记录的骨架数据。然后需要查阅相关设计论文,书籍,杂志确定一个大概的设计思路来确定骨架的尺寸和整体的车身造型尺寸。 2) 实施步骤: ( 1) 查阅相关资料去亚星实地考察。 ( 2)参考相关博士硕士的设计案例。 ( 3)车身造型和骨架的设计。 查阅相关书籍、论文、期刊确定车身的尺寸,在尺寸的基础上确定结构画出车身估计的 。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 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 的预测: 指导老师: 年 月 日 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负责人: 年 月 日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教 科 部 : 机电工程系 专 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 名 : 薛鼎 学 号 : 100024136 外文出处: 指导老师评语 签名: 年 月 日 中国乘用车燃料经济性标准的组成和影响 , n, 国 , 北京 100020, 朝阳区,光华路 电子塔大厦 , 1904 室 , 能源 与 交通运输创新中心 摘要 到 2006 年底,在中国 大 约 有 24 万 辆 客车 在路上行驶,将近是 2001 年 三 倍 。为了抑制 因 这些车的增 加而导致的 能源消耗 的增多, 中国从 2005 年开始分两 个阶段 实施乘用车燃料经济性标准。第 1 阶从 2002 年到 2006 年 ,油耗 限 值 导致销售 的 新轿车平均 油耗 减少约 11 , 从刚刚超过 9 升 /100 公里 到 约 8 升 /100 公里 。然而, 到 2009 年我们第二阶段的限值完成后,中国 新的 客车 的平均耗油 减少量可能 只增加 1 ,约到 /100 公里 。 这是由于汽车销售在 2006 年销售 的 汽车大部分已符合严格的第二阶段 油耗限值这一事实造成的。 同时,其他的趋势在中国汽车市场,包括在平均 整备 重量增加 和 标准免税进口车辆的增加, 可能会抵消 从 2002 年至 2006 年效率取得的成果 。 很明显,更多的努力和政策超越第二阶段 油耗限值 须 放 慢,并最终扭转迅速增长 的 能源消 耗 和中国的运输部门 排放的 温室气体 。 一、绪论 中国汽车业近期的 发展是 惊人的 。仅从 2001 至 2006 年, 在中国快速上升的生产和销售 增加了在路上行驶的汽车的一倍多, 从 1800 万 至 3700 万 辆。 在此外,2006 年, 在 中国有超过 2400 万 农村 车辆和 8100 万辆摩托车 。 虽然的确很多经济和个人从日益增长的机动人口中受益,车辆的暴涨也对中国造成了负面影响,其中包括严重拥挤的街道,令人窒息的城市空 气污染,并迅速增加国家对石油的 依赖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2004 年,主要关注减轻中国增长的对石油的依赖, 中国政府颁发了首届全国乘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第一阶段标准在 2005期间生效。 标准接管了2005期间生效。随着第一阶段的实施已经完成, 日益关注 理解和评估目前标准的影响,以及即将举行的第二阶段标准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总结了当前中国 乘用车燃油经济性 在中国的汽车 业的增长, 国家石油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 。 然后 我们 探讨 现有的案例 估算中国的乘用车历史燃油经济性 ,并探讨当前中国汽车燃油经济 性数据 来 源 。 然后,我们 执行 我们自己的 对 中国 乘用 车的燃油经济性 的 分析,比较对其他的估 算 结果,并注意到这些动向。最后,我们说明中国政府在为限制中国乘用车的油耗做出更多的努力。 二、背景 车的分类 据官方统计,在中国公路车辆分类是依照中国国家标准 “划分电动车辆和挂车”。 这个标准定义了在中国汽车类根据 M(客货车)和 N(商用车辆)分类标签与欧洲所使用的类似 ; 这些见表 1。在中国所有汽车燃料经济性法规,包括现在和未来的客运车辆燃料经济性标准,以及商业车辆条例,根据表 1 所示的 分类。 然而,在中国车辆此外 分类的 根据一个 由公安部决定的 略有不同的分类系统 。 这些分类是用于正式由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报告以及行政的管理,如牌照。 在这个制度下,公路客运车辆列为客车,卡车,或其他的车。客运车辆按大小进一步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车。 这个分类系统见表 2。 表 1 中国汽车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分类。 分 类 的 定 义 运车辆有 9 个或更少的座位 有 9 个或更少的座位 运车辆超过 9 个座位并且整车重量少于或等于 5000 千克 运车辆超过 9 个座位并且整车 重量大于 5000 千克 3 用于运输货物的汽车 表 2 客运车辆的大小分类由公安部确定且由国家统计局使用。 中国汽车大小分类 定义 乘用车 微型车 汽车长度小于 且 1 升以下的发动机排量 小型 汽车长度小于 6 米有 9 个或以下座位 中型 汽车长度小于 6 米,乘载 10 大型 汽车长度超过 6 米或乘载 20 人以上 表 3 客车占中国客运车辆百分比 年 民用客车占公民客运车辆 的百分比() 私人轿车占私人乘用车 的百分比() 19905(估计数字) 90(估计数字) 2002 85 93 2003 87 94 2004 88 95 2005 90 96 2006 91 96 从表 1 和 2,可以推断 , 的车辆 ,包括 “小型”或“微型车 ”客 运车辆。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坚持用术语“乘用车“指设计的所有九座或更少的主要用于载客车辆。这是指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的所有的 的车辆,与所有的小型和微型车乘客一样由公安部确定。 这个术语包括 型。 史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关于在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的 年度数据 。 如前所 述,车辆分为客车,货车,或其它的车。同时给出了民用车辆的总保有量和民用车辆中私家车的总保有量的数据。从 2002 年开始,客运车辆按大小进一步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车。客运车辆大小定义在前面表 2 中已给出。 根据表 2 中的定义,我们计算中国客车拥有量作为每年小型和微型车的数据总和。 2001 年以前,尽管在官方统计中轿车不从客运车辆中分离出来,为了分析我们近似将汽车拥有假设为 85的民用客运车辆是客车, 90的私人乘用车是私人轿车。 这些比例是根据表 3 所示数字的推论。 图 1 在中国按类别划分民用车辆拥有量, 1978 到 2006。实线显示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虚线表明我们估计。 图 2 整体上道路车辆百分比增长来自各种车辆类型 在图 1 显示了,在中国关于道路使用的车辆某些类别的增长。到 2006 年底,在中国有近 2400 万辆上路的轿车,近 2001 年的 3 倍多。 如图 1 所示所有类型的车辆拥有量大幅增长,私人轿车增长尤为显着。 1990年,在中国只有不到 25 万的私人客运车辆,到 2006 年,仅私人轿车就有超过1750 万辆。因此,整体上道路车辆的增长由于私人轿车增长而加剧了。 从图 2可以看出,显示了不同种类的车在整体道路车辆中的比例 增长。 2006 年,道路车辆的增长的 80%来自私人轿车的增长, 2000 年,这只是总增长的 35。 在中国私人轿车重要性与日俱增是不足为奇的。 由于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上升,因此对车辆有需求以及车辆的所有权,是世界各地的普遍趋势。到2006 年,在中国每 1000 个人大约有 18 个人有乘用车,其中 14 个人的车是属于 私有的。 尽管这些拥有率明显小于发达国家 在美国每 1000个人中有超过 800个人拥有汽车 最近,中国拥有车辆的迅速崛起是一个关心目前和未来的能源,环境和对客运队伍的社会影响的主要来源。 车数量推算 图 3 近期中国轿车总数的推算 图 4 中国乘用车数量推算与实际人口的增长。 注: 2006 年实际客车数量在大多数预测中已超过 2010 年的推算客车数量。 中国汽车数量推算考虑各种不同的发展情况,最近由王等人 (2006)以及 005)推算。 这些预测都显示在图 3 中,王等人预计中国的客运汽车数量刚过 2030 年会与目前美国汽车数量平等,而 期更快的增长。 虽然预测未来人口轿车超出了本文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经济所有领域高于 预期增长率,包括汽 车行业,未来汽车保有量的预测甚至只是几年前的预测都已经过时。由于中国轿车的增长率 2003 年至 06 年分别为 26, 19, 25和 25,分别是 2006 年中国乘用车数量是 2400 万,几乎已经等于王等人以及 010 年的数量。这些能在图 4 中反映出来。 车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要求来自所有来源和所有部门越来越多的能源。 然中国官方能源统计不报告的完整的交通部门的具体能源消耗 ,一个由海德堡能源与环境研究机构最近的一份报告估计, 2003 年,中国的交通部门是占全 国的能量消耗 的 17%。这仍然明显低于欧洲,在欧洲运输部门占能源消耗总量的 27%。 不过,这一比例可能成长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增长和其他行业提高效率。 图 5 中国总的原油生产和消费从 1978 年至 2006 年 中国政府尤其限制交通运输业能源使用,因为这一部门在中国是消耗石油最大的部门之一。 鉴于不断上涨的石油需求,加之国内供应有限的,中国于 1991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正如图 5 所示,中国的石油进口比例从那时起开始增长, 在 2006 年达到 50。 由于中国的道路运输车辆的燃料几乎完全是汽油和柴油,在中国的石油消费快速 增长的 大部分都与道路运输车辆的增长有关。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 2006 年,汽车消耗了的中国消耗的汽油总量的 柴油总量的 控制这一部门的石油消费量是中国重要的目标,为了减缓其对石油的依赖的增长。 虽然中国目前的能源节约政策的主要针对能源保障,国际上对中国减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越来越大的压力,且国内也认同它的必要性。尤其是现在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的国家。 在 交通领域,道路运输车辆对石油使用辆的增加,导致了相应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 人 估计最早到 2028 年,中 国总的道路二氧化碳排放量能与美国在 2004 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 然而,由于如前所述的高于预期的增长这甚至会成为一个过低的预测。 在中国的交通运输部门,卡车是能源消耗最大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 王等人。估计,在 2000 年轿车消费的石油只是运输部门石油消耗总量的 9%。他等人估计,在 2002 年,轿车大约只占中国运输部门石油消费量的 16。 然而,因为两个原因轿车成为中国政府燃油消耗调控的第一个交通运输部分。首先,正如我们所见轿车相对于其他类别的车友更快的增长,这意味着轿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交通运输部门总的排放量的比例 会上升。 事实上,王等人的预测表明,轿车占机动车辆石油消耗份额在增长;通过汽车升的汽车油耗从 2000年的 9至 2010 年的 17,到 2030 年增长到 28 至 29。中国 决策者 首先有针对汽车燃料消耗调控的 第二个原因是与商用汽车相比轿车有更强的国际燃油调 控先例,由于 商用车部门往往因经济原因自我限制油耗。 图 6 预测从中国的乘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从石油消费量的数字转换) 王等人的以百万吨计量的石油消耗数字。 应用一个简单的换算系数后,在图6 中给出了中国乘用车最高增长和最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情景预测。在二氧化碳排放最 高增长情况下,中国乘用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2050 年会突破 10 亿吨。 三、中国乘用车燃油消耗标准结构 快速增长的客运车辆的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导致中国在 2004 年采用国家标准 9578- 2004,“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虽然这些标准主要是为了帮助缓解中国日益增长的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其他目标包括鼓励外国厂商将先进的设备和高效的汽车技术带来中国市场,扫除规模小、能力 差的国内厂家。 本标准规定了 16 个重量等级的车辆最大允许燃料消耗限值。该标准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于 2005 年 7 月 1 日实行新模式并且 于 2006 年 7 月 1 日实行持续的模式;第二阶段于 2008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新模式,并且于 2009 年 1月 1 日实施持续的模式。车辆在试验使用新欧洲驾驶循环。 16 个重量等级从不到 750 千克到 3500 千克。该标准覆盖了 括轿车、 每个重量级别里车辆又细分为两个组别。具有特殊结构的车辆是指那些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一)有自动变速器(二)有三排或更多排座位 ;(三) 号的。如果车辆满足所有的三个标准,这理所当然有 6的限额免税。为简单起见,本文将标记为 动变速器)和 动变速器 / 中国标准的其中一个显着特 点是,不是建立在车辆平均的基础上,他们按重量分类建立最大允许的燃油消耗限值。中国选择了以重量为基础的限制值的方法相对于理论方法更为实际的原因。燃油消耗标准的制定的期间,中国汽车市场很零散,有超过一百厂家。有少数的厂家有多条生产线;很多厂家只提供一到两个车型,这使得车辆平均方法毫无意义。此外,在中国汽车销售数字历来是机密,无从知晓或难以知道,使得销售加权平均的方法不现实。重量分类是根据欧盟排放测试协议,较重的车型有更严格的要求,这是为了限制大型车和 中 国的增长。 另一个中国燃油经济性标准的特点是,在中国制造的所有车辆必须满足它的重量级标准。没有例外和诚信体系允许车辆超出规定。 使用一种方法来规范驾驶周期,安等人最近写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乘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虽然不如欧洲和日本的燃油经济性标准严格,但是比包括美国,加拿大,韩国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其他先进国家的燃油经济标准严格。 中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在表 4 和图 7 中给出。 表 4 中国乘用车燃油消耗限值 整备质量(公斤) 允许的最大燃油消耗(升 /100 公里,为了衡量使用 手动变速器汽车(第一阶段) 手 动变速器汽车(第二阶段) 自动变速器汽车(第二阶段) 自动变速器汽车(第二阶段) 750 65 80 090 1205 320 430 540 660 2 770 880 000 110 4 280 3 2510 500 图 7 中国乘用车燃油消耗限值 四、影响 计历史燃油经济性 缺乏数据使得准确地估计中国的乘用车历史燃油经济性成为挑战。尽管如此,有至少四个估算版本。第一个,由何等人于 2005 年给出,他们估算从 1997到 2002 年中国汽车平均道路燃油消耗为 /100 公里。他们的方法是利用制造商提供的主导车型的最好情况下的燃油经济性接着通过一个实际修正系数进行修正。 第二个估计是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 2007 年进行的。他们估计 2002年中国新汽车的平均燃料消费量为 /100 公里。 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利用制造商提供的数据,但目前还不清楚他们的数据和方法与何等人有什么不同,以及他们运用了哪些修正系数。 近期,第三估算由海德堡能源与环境研究研究所进行估算中国 2003 年乘用车燃油消耗为 /100 公里。他们完成确定数据的方法没有说明,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它的数据明显低于其他关于 2002 年的燃油消耗估算。 最后的估算由安等人于 2007 年进行,估算了中国 2005 /100 公里。这一估计是基于在中国销售的新车型的销售数据,利用燃油经济性率和车辆重量估计。 前和未来的燃油经济性的估算 第一阶段燃油经济性标准于 2006 完成全面实施。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对评价燃油经济性对新车的影响感兴趣。第一个此类分析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于 2007 年年底完成。安等人估算的 20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6110型双层客车车身造型及骨架设计【2张图/214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1774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