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一ggA pseudoinverse-based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pdf

基于USB的经络信号的检测系统与设计资料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18093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12-05 上传人:超****计 IP属地:浙江
3.6
积分
关 键 词:
基于 usb 经络 信号 检测 系统 设计 资料
资源描述:
基于USB的经络信号的检测系统与设计资料,基于,usb,经络,信号,检测,系统,设计,资料
内容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 题: 基于 USB 的经络信号的检测系统设计 院 (系):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单位: 姓 名: 职 称: 题目类型: 理论研究 实验研究 工程设计 工程技术研究 软件开发年 月 日注:1、本任务书一式两份,一份院或系留存,一份发给学生,任务完成后附在说明书内。2、任务书均要求打印,打印字体和字号按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统一格式的规定执行。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1) 深入研究 USB 总线接口技术 包括 USB 协议 系统和驱动等 并在系统设计中实现与计算机的 USB 总线接口 ;2) 使用 Keil 进行设备端( 单片机系统)固件编程 建立本系统适用的固件结构及固件程序 3) 运用驱动开发工具 了解 WDM 型 USB 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流程 ;4).经络采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5)USB 接口传输系统的软硬件设计。6)经络数据的滤波和检测软件设计。7).上位机的接收、存储、显示等软件设计。8) 运用 VC+编写应用程序接口 (DLL)和用于测试的控制面板程序。二、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1)10 位以上 A/D 分辨率 2)8 路单端或 8 路差模输入 3)采集速率:双通道同步每通道 100Ksps(Max) 4)精确度:士 lbit 5)具有高于 1M 欧的输入阻抗以及安全的限压保护6)采集方式多样:单通道单点采集 连续定时采集 外触发采集7)数据在上位机保存,并可回放数据;8)操作方便、界面友好、美观。三、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1、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一 份 ;2、 英 文 翻 译 材 料 一 份 ( 包 括 不 少 于 4 万 字 符 的 英 文 原 文 和 译 文 ) ;3、 毕 业 论 文 一 份 ( 一 万 汉 字 以 上 , 附 中 英 文 摘 要 , 其 中 英 文 摘 要 300 500单 词 ) ;4、 完成硬件电路的设计制作,提供设计图纸及样机;5、设计相关的程序,给出程序清单。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装 -订 -线-装 -订 -线-1 杜锋.脉搏血流动力一心电检测系统的开发研制.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硕士论 文 , 2002:156 -1682 段颖康.数字血压脉搏检测仪的实现.微电子技术,2003, (1) : 57-593 沙宪政,尹勇,魏巍.基于USB的家庭健康监护系统数据采集的设计,电子技术, 2003,( 1):2 9.314 君邦政,魏亚东,邢达,何永红.基于LabVIEW的USB实时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实现.电子技术应用2003,( 7):22-245 商艳莉.通用串行总线(USB)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南开大学硕士论文2002 :22-416 史波,田凯.通用串行总线USB技术概述.信息技术,2001, (4) : 35-367 王洪,顾本斗.USB设备的开发.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2, (3): 61-638 刘滨,孙睿.基于USB和多线程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Microcontrollers& Embed dedS ystems,2003, (9):51-539 吕扬,陈露晨,顾雪琳.USB总线协议信息包分析.微型机与应用。10王朔,李刚.USB接口器件PDIUSBD12的接口应用设计.国外电子元器件 ,2002, (11):56-5911、ML Ahlstrom,WJ TompkinsDigital filters for real-time ECGsignalprocessing using microprocessorsJIEEE Transaction on Biomedicalengineering,1985,32(9):708713五、试验、测试、试制加工所需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一台、示波器一台、单片机开发装置一台。任务下达时间:年 月 日毕业设计开始与完成时间: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装 -订 -线-组织实施单位:计算机与控制学院教研室主任意见:签字 年 月 日系领导小组意见:签字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表序号 起止日期 计划完成内容 实际完成内容检查日期检查人签名1 第 4-5 周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系统的整体框架2 第 6-7 周上交开题报告,方案的确定,元器件选购 ,系统模块化设计、英文翻译3 第 8-9 周 完成硬件电路和调试硬件电路4 第 10-11 周调试硬件电路,完成各模块的既定功能 5 第 12-13 周进一步调试硬件软件综合调试,系统扩展,系统优化硬件6 第 14-15 周作品准备成型,完善和提交论文及答辩。指导教师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签名: 基于伪逆的反复学习控制Jayati Ghosh and Brad Paden摘要学习控制是用于一固定时间间隔内重复作用的跟踪控制的有效方法。本文给出一种反复学习控制算法,适用于一些具有扰动和初始误差的非线性非最小相位对象。该算法要求对一线性对象的近似转换而非精确转换。这种方法的一个优点是不需区分对象的输出。渐进轨迹误差的范围通过一精确的试验列出,并且可以看到其随着扰动范围持续的增大。该控制器的结构是这样的,其低频部分的轨迹汇合要比高频部分快。索引术语反复学习控制,非线性跟踪,伪逆。I. 绪论反复学习控制用到了一类自调整控制器,其某一特定任务的系统性能在同一任务先前性能的基础上逐渐改善和完美。学习控制的最常见应用是在工业生产的机器人控制领域,这里要求机器人执行一个单一的任务,比方说反复在一给定轨迹下取放物体。单独一个反馈控制器时,相同的轨迹误差会一直在反复的试验中存在。相反,学习控制器可以利用前一次执行信息来改进下一次轨迹执行的性能。而在一些应用中,多次重复一个轨迹的要求不利于学习,所以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别的一些场合,那里来说学习控制是自然的解决方案。本文中我们在1提出一种反复学习控制算法的修正以使其适用于带有输入扰动和输出传感噪声的非线性非最小相位对象。在章节 II,提出一个在起始位置描述一伪逆线性装置的学习控制器。在章节 III,举出仿真例子以展示所提学习控制器的性能。最后,章节 IV 是全文总结。II具有扰动的非线性非最小相位对象本节中,我们为非线性系统提出一个鲁棒迭代学习算法。我们仅考虑方(相同的输入和输出)时不变非线性系统。A 系统描述来考察一个在 x = 0 时起始近似稳定(也就是说线性对象的所有特征根都在复平面的左半部分)而且输入稳定的非线性系统这里 i 为 ILC 的迭代系数, 是输入顺序集合, 及 ,。方程 表示系统反复随机的有界扰动;它可以是持续的,非可再生摩擦力,和状态独立的模型误差等等。 代表传感器噪声。所期待的轨迹 维持在有限的时间域。学习的目的是构建一个输入轨迹的顺序 如 ,这样 使系统在0,T 间“尽可能近的”跟踪轨迹 。我们做以下假设:(A1)方程 是连续可微的,而 是连续的。(A2) ,这里的 是 Banach 空间的封闭子集。(A3)系统是第一渐进稳定和输入状态稳定。(备注:如果系统不稳定,可以运用我们的方法使其稳定)。(A4)扰动 和 分别由 bw 和 bv 限制(也就是说, 且 ) 。(A5)所期待的轨迹 非常接近于轨迹 , 其满足以下方程:针对该系统,在图 1.B 中给出一个反复学习控制。B.学习控制器的描述本节中,图 1 所示的学习控制器的一个好的候选者可以这样获得,首先对对象进行线性化,然后用一个伪逆的线性装置作为学习控制器。现代的反复学习控制法则由因式 P,线性对象 ,其伴随矩阵 和时域 t0,T组成,也就是:注意到对所有的 i 如果 (注意在图 1 中,减因子 放置在汇合点之前) 。定义 : 由于非线性系统(1)是输入状态稳定(A5 )且 是连续的(A1 ) ,因此这样定义一个因果关系的非线性输入到输出的映射P: 。因为 P 是第一状态渐近稳定的(A5) ,我们定义一稳定时不变的输入到输出线性因式 , 需要对系统(1)在内 线 性 化 :图 1, 非 线 性 学 习 控 制 系 统 P: 非 线 性 对 象 , LC: 学 习 控 制 器 , : 负 因 子这 里 , 因 此 ,。 由 于 且 A 为 赫 兹 【 在 ( 4) 中 】 , 我 们 可 以 用代 替 而 不 必 改 变 ( 4) 中 定 义 的 输 入 输 出 ( I_O) 映 射 , 因 此 得 到 的唯 一 映 射 是 11。定 义 : 考 察 伴 随 系 统 的 IO 映 射由 于 A 是 赫 兹 , AT 为 双 曲 线 的 ( 也 就 是 , 所 有 的 特 征 值 都 没 有 零 实 部 ), 从 而 ( 5) 式 定 义了 唯 一 的 无 关 联 映 射 , 如 Devasia 等 给 出 的 ( 参 见 附 录 ) 。 伴 随 系 统 满 足 .定义 : 忽略较高阶限制,我们可以在方程(1)的解 附 近 获 得 一 个 线 性 对 象 :这 里 。 因 为 ( 4) 是 稳 定 的 , 可以 根 据 李 亚 普 诺 夫 方 法 证 明 , 如 果 有 界 那 么 ( 6) 也 是 有 界 输 入 输 出 稳 定 的 。 注 意 , 这 里我 们 也 可 以 用 代 替 ( 如 ( 4) 中 ) 而 且 没 有 改 变 输 入 输 出 映 射 。定 义。 线 性 稳 定 系 统 ( 6) 有 解 并且 定 义 了 一 个 线 性 输 入 输 出 映 射 : 。定 义 : 由 伪 逆 【 4】 的 观 念 启 发 , 我 们 通 过 下 面 的 线 性 因 子 来 定 义 学 习 控 制 器 :因 为 , 我 们 把 “近 似 反 转 ”称 为 的 伪 逆 。 为 简 单 起 见 , 下 文 把 伪 逆 称为 简 单 伪 逆 。 在 时 域 下 用 ( 4) 和 ( 5) :因 为 是 稳 定 的 , ( 8) 是 具 有 特 征 根 的 双 曲 线 , 因 此 , 【 2】 中且 是 无 关 联 的 。 在 ( 8) 中 解 , 我 们 可 以看 到 反 向 算 子 为 :上 面 系 统 的 特 征 根 的 连 续 函 数 。 在 极 限 为 双 曲 线 的 ( 因 为 A 为 赫 兹 ) 。 从 而我 们 通 常 对 双 曲 线 选 择 一 个 。 系 统 ( 9) 可 以 根 据 Devasia 等 人 的 稳 定 无 关 解 方 法 解 决 。因 此 ,学 习 控 制 器 是 伪 逆 且 在 时 域 中 给 出 :Ac 是 对 角 块 , 因 此 Ac 的 特 征 根 是 ( 9) 和 的 特 征 根 。 由 于 是 双 曲 线 的 , 因 此Ac 为 双 曲 线 。 从 而 , 及 (10)所 描 述的 线 性 控 制 器 的 解 可 以 利 用 稳 定 无 关 解 2求 得 。 ( 使 用 时 而 不 是 时 的 初 始 条 件可 以 通 过 控 制 ) 。 因 此 跟 踪 性 能 可 以 根 据 假 设 和得 到 改 善 。C 集 中 分 析定 义 1: 我 们 为 方 程 定 义 标 准 :注 意 意 味 着 和 是 等 价 的 标 准 。 集 中 结果 可 以 用 任 一 标 准 证 实 。导 致 的 标 准 :定 义 的 傅 立 叶 变 换 。条 件 1: ( 也 就 是 说 , 轴 上 没 有 确 定 或 者 非 确 定 的 零 点 ) , 遵 循。法 则 1: 如 果 假 设 ( A1 A5) 和 条 件 1 满 足 , 没 有 扰 动 ( 即 且 ) 和 初 始 误 差 () , 那 么 算 则 ( 3) 导 出 了 一 个 输 入 顺 序 , 输 入 汇 合 于 。 如 果 , 及 初始 状 态 误 差 是 有 界 的 ( ) , 随 着 , 汇 合 于 。 球的 半 径 r 连 续 的 取 决 于 扰 动 , 和 初 始 误 差 界 限 。 如 果 存 在 一 个 具 有的 , 那 么 将 汇 合 于 期 望 的 输 入 解 。验证:验证依赖于对输入顺序应用不同的收缩映射定理5。验证的主要想法是在时 展 现 出 。 这 表 明 了 极 限 , 这 儿 为 扰 动 和 初 始 误 差 界 限 的 连 续 因 子 。 通 过 以 下 定 义 构 造 序 列: 为 简 单 起 见 下 文 用 表 示 。 现 在 , 维 持 页 尾 所 示 的 从 ( 3) 到 关 断 器( 12) 的 线 性 。 在 6后 , 我 们 用 表 示 P 的 分 叉 , 也 即 满 足在 式 ( 13) 中 , 这 样 定 义 : 。 从 ( 13)式 , 我 们 可 以 发 现 s 就 是 , 为 表 示 , 我 们 重 写 ( 12) 如 下 :因为 是 ,这表明 ,如限制 和 :由假设 :,从而 。由(6) ,我们列写:因此,利用三角不等式, 及 的限制,我们得到。利用GronwallBellman 不 等 式 ( 见 )。 用 乘 式 ( 15) , 定 义且 假 设 , 我 们 得 到 :注 意 到 对 一 常 数 , 在 上 较 大 值 , 我 们 有 :和(4)相似,可以证明:这里 为式(4)的输入。定义 :定义一线性因子 ,所以:根据式(6) ,因子 的输出为: ,且由式(4)因子 的输出为 。这表明因此,利用式(16) , (17) ,及 的范围,我们可以得到:列出压缩映射:由式(12) ,我们可以得到下文页底所示的方程。定义。从以下可看到,如果 满足条件 1,当 ,那么 。当 选择足够小,可以使得 任意小。令 且 ,( 傅立叶变换)如果条件 1 满足,那么 ,这里 0。重新考虑式(19) ,令,因此 。注意到:因此,我们可以写为, (利用式(19) ),当。随着 的选择,可以使得 任意小。如果相应于 的传递函数确实恰当,那么在 时,条件 1 无法满足。那么随着1,而且,直观地,输入序列的高频部分会缓慢的汇合。在那种情况下,学习控制器得以以下方式加以修正:不是把 当作学习因子,而是把 当作修正后的学习控制器,这里 可以通过对 加入一个前馈期获得。因此,可以根据修正式(4)给出如下:这里 。修正后的因子满足条件 1 并且集总分析可以在 足够小时以相同的方式进行。从式(19)代人限制条件 ,且将式(19)乘以 我们可以在 上取大列写式(19)的 型如下:这里 为初始状态误差的标准范围。 和 分别为输入及输出扰动的标准范围。由于 ,当 足够小,我们可以发现 ,这使得 。因此,得到:。这里 包括了控制器的初始状态误差和扰动的标准范围。因此,极限 ,即 ,如,这里 为收缩映射 的固定点,且 为半径,球心为 的开球体。如果没有扰动和初始误差, ,从而 汇合于。如果 如 ,收缩映射 的固定点 表示为没有 和初始误差的。如果 且 。这表明学习控制器的输出 为 0。因此,收缩一旦得以证实,可以看出 (如前定义)也是从 空间( )的封闭子空间到其自身的映射。因此, 为收缩映射。为说明这个,来考察一期望轨迹 。从式(2) ,因 , 。在式(12)中,如果考虑 那么,由于(这里 ) , 是从 附近一封闭球到其自身的收缩映射。注意, 附近球的尺寸必须足够小这样式(14)也得到满足。因此,如果初始轨迹位于 附近, 对所有的 从其附近到其本身构成映射。不失一般性,我们考虑另一对 及 (如(2)所给) 。从连续性来说,尽管 充分接近 , 也从其附近到其本身构成映射。这便是 的动机。仿真结果具有输入扰动的仿真结果本节中,我们展示一个单输入单输出非线性非最小相位对象 P 的仿真研究,其起始渐进稳定,输入状态稳定,具有以下描述的输入扰动:首先,我们考虑没有输出扰动 。这样给出参考输出轨迹:0, 其他。通过线性化系统(21)这样定义 :由于线性控制器是非稳定的,我们应用稳定无关解方式2。我们引入 作为有界的输入扰动。 通常为限制于 间的随机数。 仿真图 2(a)和(b) 展示了两个反复后期望输出的近似完美的跟踪。注意高频部分缓慢汇合所引起的余差。具有输入输出扰动的仿真结果现在,我们引入 作为(21)所给的相同非线性系统的随机有界输出扰动。同时存在先前引入的输入扰动 。 仿真图图 3展示了三次反复后期望输出轨迹的良好跟踪。A 讨论这里的 ILC 方案比1中给出的多了一些优点。在1中,线性对象的逆 被当做学习因子。这使得用输出的分叉颠倒系统成为必要。实际上,在具有输出传感噪声时分叉无法可靠的计算。进一步说,对象本身会产生一个不可区分的输出信号。然而,这种新的学习算法中,不需要在每一反复用输出分叉计算系统输入的更新条件。 (注意 必须非零) 。图 4(a)和(b)给出了线性对象 的频率响应,它的精确逆 和伪逆(具备 ) 。在我们先前的方案1中,学习因子 具有如图 4(b)所示的高频下的高增益。因此,高频噪声被学习因子放大。从图 4(b)中我们可以看到的频率响应在低频时具有和 相似的表现,但在高频时偏离,证明了其低通本性。从而高频传感噪声被滤除掉了。精确逆和伪逆的相位响应是相同的(看图 4(b) ) 。注意 是一个零相位滤波器。几个反复后,可以达到低频部分的良好跟踪,同时输出误差信号的高频部分更缓慢地汇合。这种行为可以由图 2(a )和(b) 得到证实,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低频误差在起初几个反复内汇合于零,而高频误差使大量的反复衰减。在7中,比例因子为数量级微克,而且本文中质量为一算子(不必因果关系的) ,通过伪逆的调整给出。有趣的是,两个方案中学习控制器的相位等于对象相位的相反数。我们的论文建立于早期的工作,因为算子份量在一带宽内导致了对象的逆,而且你可以期待在那频带内快速汇合。更甚者,如果多变量对象在其最小和最大奇异值间具有明显的散布,伪逆自动地在对象不同的空间方向测量学习控制器的增益。Furuta 和 Yamakita的三角修正急速升降方法7具有和伪逆学习控制器相同的高频复制特性。并且,我们发现在机器人反馈控制系统中应用传递函数的倒像去设计控制器,而在需要时切断学习。 图 2。具有输入扰动的非线性非最小相位系统的跟踪(a)三次反复后(b)10 次反复后总结图 3。具有输入输出扰动非线性非最小相位系统三次反复后的跟踪, 为实际(非测量)输出。本文提出的学习算法在一些相当一般的假设前提下确保了学习。理论的判断伪仿真结果所证实,证明了在随机有界的扰动情况下跟踪误差一律是有界的。这种方案的主要优点是我们可以从学习更新法则中消除差分因子,这使我们可以研究一些更一般化的非线性对象。该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应用 Coppel10方法轻易的加到缓慢时变对象中。学习算法应用于带非模型动力学的线性对象中11,在将来扩展到时变对象中。 附录A非最小相位系统的边缘价值问题一个非线性非最小相位系统可以看作是 到 或者是从 到的映射。在第一种情形中逆映射是没有限制的,而第二种情形是有限制但非关联的。正是第二种观点给予了跟踪控制问题的恰当看法,因为前馈不需要有原因的计算传感输出。如果一个具有抛物线零点动力学的非线性系统是非最小相位系统,线性化对象的逆是不稳定的。因此我们用线性化对象的稳定无关逆去获得针对章节 中描述的 ILC 方案的学习控制器。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部分是寻找一个在 满足边界条件的解。从而,对线性学习控制器来说,问题归结为解:这里我们假设 A 没有 轴上的特征根并且 ,不失一般性,假设 A 是对角矩阵:,这里 和 均为赫兹。这可以通过代人(22)易证(用 1(t)代表单位阶跃函数) ,有界状态过渡矩阵定义为 ,且(22)的解满足边界条件 ,具有形式 。定义映射 ,就如(22)中 u 到 x 的映射。也就是:图 4。频率响应(a) 和 ( 0.001)- 1 -毕业设计( 论文)说明书题 目: 基于 USB 的经络信号的 检测系统与设计 院 (系):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题目类型: 理论研究 实验研究 工程设计 工程技术研究 软件开发年 月 日摘 要中医经络学说经过数千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逐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接受。但是传统中医学的经络情况不够直观。由于电信号特征较明显、易于获得,又是与经络密切相关的神经、循环系统的明显特- 2 -征之一,因此,针对经络系统的电信号动态 USB 传输和波形的显示的设计,应能更有利于发现特征而触及本质。针对把微弱的经络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且进行相应处理,使系统能够实时的反应经络图像的问题,基于USB技术的经络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严格遵循USB协议,采用TI公司生产的内核兼容8051带有闪存的高性能芯片C8051F320作为微控制器采集信号,该芯片自带的17路速度为200K的10位A/D转换器采集信号,同时该芯片还集成USB2.0接口,方便的完成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本系统中单片机系统主要完成信号采集、数据通信和实现 USB 接口通信;微机完成数据接收、显示等功能。软件设计中采用 C51 语言编写数据采集程序和对 USB 接口芯片进行协议处理及数据交换的程序。上位机的数据处理程序应用visual basic 语言编写。关键词: C8051f320;数据采集;USB(通用串行总线);驱动程序AbstractChinese meridian theory After several thousand years of research andevelopment,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world, gradually gained widespread recognition and acceptance.howev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meridian not intuitive. The signal characteristics of a significant, accessible,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nerve Meridian, one of the obvious features of the circulatory system, therefore, themeridian - 3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and dynamic signal waveform display design, should be able to find more features touch nature.Aiming at transforming the faint pulse signal to electricity signal And processing it and the system responding the real-time pulse image, this Pulse Data Collecting System based on USB technique strictly follows USB2.0 protocol.Has adopt the core 8051 compatible high-performance chip C8051F320 with lightning exist to collect a signal as tiny controller that the TI company produces to examine , has been a chips turn to be that 10 place A/D converter of 200 K collect a signal from 17 road speed of belt , has owed a chip the fairly integrated USB2.0 interface at the same time , has accomplished systematic hardware wiring design conveniently.In this system,the microchip system focuses on sampling signals and data communication, c8051f320 fulfils USB interfacing comunication,and the microcomputer completesdata acceptance,storagetodatabase,data processing,display and other functions.The software designs adopt assembly language, C51language to compile data sampling program andprograms on protocol processingand data transfer conducted to USB interfacingchip. The data processing program for upper computer is compiled with visual basic language.Keywords :C8051f320;datasample;USB(UniversalSerialBus);driverprogram目 录1 绪论 11.1 中医经络概述11.2 本研究课题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状11.3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2- 4 -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32.1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32.1.1信号采集模块32.1.2 A/D转换器的选择42.2 USB接口模块42.2.1几种串行总线的比较42.2.2 USB接口模块的设计52.3软件设计方案 62.4本章小结 63 硬件分析与设计 73.1 系统概述73.1.1 经络导联73.1.2 经络信号的特点及对放大电路的要求73.2 总体电路框图 73.3 具体单元电路设计 83.3.1 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 83.3.2 放大方案的选择83.3.3 方案选择及元器件选择 113.4 共模信号抑制电路 123.5.1 定义 123.4.2 右腿驱动电路123.4.3 元器件参数计算133.5 工频 50Hz 的滤除电路 153.6 后级放大电路163.7 总结和讨论174 软件分析与设计 184.1 系统总体设计184.2 固件程序设计184.2.1 USB接口固件设计 184.2.2 单片机主程序设计194.2.3设备配置信息 234.3设备驱动程序 244.3.1 USB驱动程序层 244.3.2 函数驱动程序25- 5 -4.3.3 USB设备被发现的过程 254.3.4 Windows驱动程序描述 264.3.5 USB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274.4 应用软件的设计 284.5 本章小结 295 经络数据采集系统的调试 305.1 调试步骤 305.2 硬件的调试与验证 305.3 软件的调试与验证 305.4 抗干扰措施 315.4.1 硬件抗干扰措施315.4.2 软件抗干扰措施325.5本章小结33结论34谢 辞35参考文献 36 毕业设计( 论文)英文翻译原文院 (系):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 论文)英文翻译译文院 (系)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系(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班 次 学生姓名 题目名称 基于 USB 的经络信号采集系统与设计题目来源 教师自选课题 题目类型 指导教师 陈辉 工作地点 校内:宿舍 校外:设计时间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太大 大 小 适 中 很 难 较 难 一 般 简 单工作量及难度 题目价值 实用价值题目 推广价值题目 科研价值题目课题主要内容本课题的内容是在将微小的经络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用A/D 采样后的数据通过 USB 接口技术,上传到主机。主机通过应用程序将采集到的波形实时的显示出来。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信号采集、驱动程序设计、固件程序设计、应用软件设计等。信号采集包括:传感器采集信号、信号放大和滤波等处理。驱动程序设计:函数驱动程序,应用程序与 WDM 的通信 。固件程序设计: A/DC 采样程序,中断控制程序,描述符等。应用软件设计:DLL 文件的编写,显示界面的设计。完成情况全部完成大部分完成完成一半大部分未完成存在困难微小信号放大电路存在较大的干扰,波形失真较大。应用软件用 labview 设计时动态数据连接库连接不上,采集到的数据不能够用界面显示程序显示出来。解决办法对于微小信号的干扰采用仪用放大器 AD620 代替普通的运放放大。同时采用屏蔽双胶线使输入信号干扰较小,同时改善电路布线方法,使各电路之间干扰降低,采用上述方法后问题基本解决。同时针对动态数据连接库的问题,由于编写动态数据连接文件复杂,采用 VB 调用 API 函数来读取 USB 上传的数据可以有效的解决连接的问题。预期成绩 优 秀 良 好 中 等 及 格 不及格建议多与同学交流,使设计更加完善。检查教师签名: 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制表说明:1、本表由检查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如实填写;2、此表要放入毕业设计(论文)档案袋中;3、各系分类汇总后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基于 USB 的经络信号的检测系统与设计院 (系):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 文)开题报告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经络诊断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项诊断方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精神的体现和应用,亦是中医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公元三世纪,我国最早的经络学专著经络经问世以来,经络学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提高,对国内外医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经络学的研究对深入发掘中医理论,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乃至发展现代医学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在西方医学随工业革命发展而医疗技术飞速进步的形势下,中国经络学不论在理论上或是方法上都较少有新的突破,而且经络学理论深奥,方法陈旧,使经络诊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中医经络学的许多推理和经验虽有其合理和实用的一面,但往往给人以玄妙莫测的印象,长期以来影响着经络学的传授和发展。因此实现经络诊客观化是继承、开拓中医经络学的重要途径。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工程技术应用于医学,可追朔到1600年。当时在Padua有一位医学教Sanctorius设计了测量病人体温、经络搏次数的仪器在患者身上使用。直至19世纪,才发展为听诊器、血压表等初级仪器进行检测诊断。那时的诊断研究着重在定性描述而乏定量研究。19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电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心电图、脑电图的研究。1903年Einthoven用弦线电流计记录了心电图;Dassik等人于1947年发明了脑的A一型超声显示;1953年Holmes和Howry等研制成了二维实时成像仪; Holier利用磁记录技术制成了非卧床病人佩带的Hotter系统。从此,工程技术就多方位地向医学领域渗透。五十年代以来,中医学、西医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学科学者对经络诊的客观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首先是运用现代电子工业的先进设备、仪器,研制了不同原理的经络象仪,采用科学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将手指感知的各种经络象描记一来进行定量分析,这为经络象的分类、定型和定量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这基础上,还结合中医切经络经验,给各型经络象图赋以中医经络象的定义,建立了典型的经络象图谱,并进一步运用经络图进行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得出各种经络图的生理、病理意义,。在建立数学、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又对经络图进行了量化描述。中医经络图的建立是传统经络学理论、中医切经络经验、现代测试技术和图象分析及模式识别方法的结晶,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络象的基本特征。目前,经络图已开始用于临床诊断。USB设备的应用随着规范的发展,在国内外都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们在USB数据采集、USB工业控制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现实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一些心电监护系统的仪器,功能非常强大,可以测量例如经络搏、呼吸、血粘度等等。本课题是专门用于经络诊的数据采集系统,从中医经络诊的数字化入手,采集并重现经络图,体积小,操作简单,可以为医生的诊断与分析提供技术手段。毕业设计(论 文)开题报告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研究USB总线协议,设计基于USB总线接口的设备固件编程方法,完成数据采集部分以及USB接口的固件编程;(2)研究USB总线接口硬件实现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接口方案,设计整体硬件电路:(3)研究计算机USB外围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方法,并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开发,编写可用于数据通讯的USB设备驱动程序;(4)研究应用程序与USB驱动程序的童心方法,编写数据采集系统的用户软件,实现基本的数据采集功能。针对把微弱的经络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且进行相应处理,使系统能够实时的反应经络波图像的问题,基于USB技术的经络搏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严格遵循USB2.0协议,采用TI公司生产的内核兼容8051带有闪存的高性能芯片C8051F320作为微控制器采集信号,该芯片自带的17路速度为200K的10位A/D转换器采集信号,同时该芯片还集成USB2.0接口,方便的完成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本系统中单片机系统主要完成信号采集、数据通信和实现USB接口通信;微机完成数据接收、存入数据库、数据处理、显示等功能。软件设计中采用C51语言编写数据采集程序和对USB接口芯片进行协议处理及数据交换的程序。上位机的数据处理程序应用labview语言编写。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19 月 15 日10 月 15 日 毕业设计准备,查阅资料,翻译外文资料210 月 15 日10 月 25 日 学习开关 USB 的有关知识,确定设计方案310 月 25 日11 月 1 日 设计系统原理图。411 月 1 日11 月 10 日 硬件电路实现与调试511 月 10 日12 月 20 日 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512 月 10 日12 月 20 日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准备毕业设计答辩612 月 20 日1 月 5 日 毕业设计验收、答辩毕业设计(论 文)开题报告5、已查阅参考文献:1 杜锋.经络搏血流动力一心电检测系统的开发研制.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硕士论 文 , 2002:156 -1682 段颖康.数字血压经络搏检测仪的实现.微电子技术,2003, (1) : 57-593 沙宪政,尹勇,魏巍.基于USB的家庭健康监护系统数据采集的设计,电子技术, 2003,( 1):2 9.314 君邦政,魏亚东,邢达,何永红.基于LabVIEW的USB实时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实现.电子技术应用2003,( 7):22-245 商艳莉.通用串行总线(USB)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南开大学硕士论文2002 :22-416 史波,田凯.通用串行总线USB技术概述.信息技术,2001, (4) : 35-367 王洪,顾本斗.USB设备的开发.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2, (3): 61-638 刘滨,孙睿.基于USB和多线程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Microcontrollers& Embed dedS ystems,2003, (9):51-539 吕扬,陈露晨,顾雪琳.USB总线协议信息包分析.微型机与应用。10王朔,李刚.USB接口器件PDIUSBD12的接口应用设计.国外电子元器件 ,2002, (11):56-59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2006 年 3 月 12 日院(系)审查意见 院(系)领导(公章): 2006 年 3 月 15 日 第一章 绪论1.1中医经络的概述中国医药学凝结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生命智慧,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非凡的防病治病能力,但其基础理论和诊疗方法发展缓慢,已经落在了现代科学的后面。经络学说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说即阐述人体经络的巡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针灸学的基础,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断、针灸和药物治疗各个方面,对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传统中医学诊断号脉和针灸本质上都是靠医生的感受来把握,缺乏客观严谨的研究手段和理论支持,得不到西方医学界的认同,加之传统中医技术很难掌握,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医学的发展和向世界推广的进程。本论文把先进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进行人体经络电信息的动态传输特性研究,从而较直观的得出经络信号的波形和特点。1.2 本研究课题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目前,国内外利用生物、化学、物理、电子信息技术对人体生态、病态、特别是重大流行性疾病的非介入性快速诊断技术与相关理论正在迅速发展:而各现代科技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微电子测量、数据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又为诊断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我国技术研究水平相对落后,目前中华医学的诊断手段,经络现象的发现和经络学术的形成发展主要依靠人的实践经验,缺乏科学、系统的实验论证。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大多是凭借一些临床资料如患者症状、体征以及各种检查结果根据临床经验得出结论,但疾病的诊断存在大量的特例及反例,信息来源既不完整又含有假象,且经常遇到不确定性信息,哪些资料的价值大应着重考虑,哪些只作次要考虑,各个医生的意见有时很不一致,这往往使决策相互矛盾或无理可循。而对于经络信号的采集与显示,极大的方便了中医根据病人的经络信号进行病症的辅助判断。同时用USB进行数据传输,其传输速度保证了信号完整和及时的显示。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用USB经络电信息传输特性研究有其重大的实际意义:其发展前景必然是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病人的经络电信息进行数据采集。 1.3主要研究内容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有:1.掌握经络传感器的性能结构,对其进行优化使之适于后续系统。2,分析C0851F320的性能,掌握其使用方法。3.设计经络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部分及软件部分。4.对经络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调试。 第2章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在设计采集系统之前,必须要对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要求。另外,还要注意在满足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价格。2.1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基于 USB 技术的经络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完成数据的采集传输与处理。共分三个部分设计:采集电路部分、USB 接口电路部分和上位机。 经络数据采集系统不仅是一种医用辅助诊疗设备,同时也是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应用电子仪器,它的最终目的是面向市场和面向用户。因此在系统设计、研发的各个阶段必须要考虑兼顾各方面应用的特点和技术要求,在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 安全性原则设计和制作要完全依据GB9706.1-1995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用要求规定的内容进行,保证系统的电气性能安全。2. 准确性原则人体的生物信号都是极其微弱的信号,非常容易受到人体静电和环境感应电的干扰,因此在设计、制作中要采取一切手段保证信号的不失真。3. 可靠性原则必须保证能够长时间稳定的工作,性能可靠而不出故障。4. 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原则要求通用性尽可能好,能灵活的进行功能扩充。尽可能采用通用的系统总线结构,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扩充。5. 先进性和可发展性原则考虑到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设计必须要为以后系统的升级、改造留有手段,同时在技术上要做到适度超前。2.1.1信号采集模块数据采集系统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它的精度和速度。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应有尽可能高的采样速度,以满足实时采集、实时处理和实时控制对速度的要求。单片机是整个信号采集模块的核心,主要完成根据计算机传送来的命令选择工作方式、系统初始化、单片机的工作控制,以及在主程序中完成对AD采样器、Flash存储器和接口的控制。本系统的信号采集模块由经络传感器和C8051F320芯片组成。经络传感器负责将人体的经络信号采集过来转换成电信号。单片机起到对经络传感器传来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A/D转换、预处理的作用,并且负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C8051F320内含有一个10 位的模数转换器(ADC)。由模拟多路开关(MUX)、可选择缓冲(BUF)、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 ).基准电压源。在硬件设计时,使用单片机内部的A/D转换器、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大大简化了单片机的外围电路。2.1.2 A/D转换器的选择A/D转换器是数据采集系统最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A/D)转换器速度的选择一般应根据所要求的任务而定。如果任务要求高速采集,则应采用高速A/D转换器。A/D转换器的转换精度也是选择A/D转换器的一个重要依据,在高精度的测量中,往往对分辨率的要求比较高(16位以上)。由于内部集成ADC主要使用了数字技术,除具有数字系统的可靠性高、稳定性高等优点以外,还具有线性度好、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廉等优点。总之,在数据采集系统中A/D转换器的选择总是根据任务的需要而选择相应的器件,另外成本也是选择AM转换器的一个重要的依据。本课题对于速度的要求就不是很高,而对于精度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综合各种条件我们选用的是集成了10位模数转换器的微控制器C8051F320。2.2 USB接口模块本设计的采集系统与上位机的连接可以有多种方式,之所以选择USB(通用串行总线)的方式与USB的速度快、易于扩展、使用灵活等突出特点是分不开的。2.2.1几种串行总线的比较2.2.1.1 RS-232C总线 RS-232C总线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TA(电子的工业协会、制定的一种用于单点通信串行物理接口标准。RS-232C总线标准设有25条信号线,包括一个主通道和一个辅助通道,在多数情况下主要使用主通道,对于一般双工通信,仅需几条信号线就可实现,如一条发送线、一条接收线及一条地线。RS - 232C标准规定的数据传输率为每秒50, 75, 100, 150,300, 600, 1200, 2400, 4800, 9600, 19200波特。RS一232C标准规定,驱动器允许有2500pF的电容负载,通信距离将受此电容限制,例如,采用正150pF的通信电缆时,最大通信距离为15M;若每米电缆的电容量减小,通信距离可以增加。传输距离短的另一原因是RS-232C属单端信号传送,存在共地噪声和不能抑制共模干扰等问题,因此一般用于20M以内的通信。2.2.1.2 IEEE-P1394总线 IEEE-P1394是高性能的串行总线。它的应用范围主要是那些带宽要求超过100Mb/S的硬盘和视频外设。利用同样的四条信号线,IEEE1394可以同步传输,也可以支持异步传输。这四根信号线分为差模时钟信号线对和差模数据线对。 IEEE 1394规范得到了很好的定义,而且基于IEEE规范的产品也在市场上出现了,目前IEEE 1394解决方案的价位被认为可以同SCSI磁盘接口相竞争,但它不适用于一般的桌面连接。2.2.1.3 RS-485总线 在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时,广泛采用RS-485串行总线标准。RS-485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加上总线收发器具有高灵敏度,能检测低至200mv的电压,故传输信号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复。RS-485采用半双工工作方式,任何时候只能有一点处于发送状态,因此,发送电路须由使能信号加以控制。RS-485用于多点互连时非常方便,可以省掉许多信号线。应用RS-485可以联网构成分布式系统,其允许最多并联32台驱动器和32台接收器。2.2.1.4 USB总线 USB即通用串行总线,可以实现热插拔,采用菊花链结构,最多可以同时连接127台设备,由总线提供电源,并有检错、纠错功能以保证数据正确传输。主要用于中速和低速的外设。USB是通过PCI总线和PC的内部系统数据线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2.2.2 USB接口模块的设计本设计的采集系统与上位机的连接可以有多种方式,之所以选择USB(通用串行总线)的方式与USB的速度快、易于扩展、使用灵活等突出特点是分不开的。USB总线即通用串行总线,可以实现热插拔,采用菊花链结构,最多可以同时连接127台设备,由总线提供电源,并有检错、纠错功能以保证数据正确传输。主要用于中速和低速的外设。USB是通过PCI总线和PC的内部系统数据线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同时,USB又是一种通信协议,支持系统和USB的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为了使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向PC机传送数据,我们需要设计数据采集系统与PC机的接口模块。利用USB(通用串行总线),可为计算机和外设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它不但解决了传统方法各设备之间的资源冲突和速度限制等问题,而且易于实现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数据采集。目前,586以上的PC机大多数都具有USB接口,操作系统软件也全面支持USB设备。USB协议的复杂性意味着USB外设必须具有智能。控制器芯片必须知道如何检测并对USB端口的事件做出反应,它必须为设备提供存储要发送的数据和获得己经接收到的数据的一种方法。控制器芯片在进行USB通信时所需要的支持是不同的。一些芯片只需要访问一系列寄存器以存储和恢复USB数据。其他的芯片要求设备程序代码做更多的工作,包括管理描述符的重新获得、设定数据切换值和保证正确的交换包被发送等。一些控制器芯片上有通用功能的CPU,而其他的控制器芯片则采取最简单的方法和接口与一个外部CPU连接,按需要处理与USB控制器之间的非USB任务和通信。因此,微控制器和USB接口的选择有二种方式:带US接口的单片机和通用USB收发器两种。 2.3软件设计方案一个硬件系统完成后,都需要配套软件对硬件进行全面的支持。一般情况下数据采集系统软件包括两部分:驱动软件和应用软件。驱动软件是直接对数据采集硬件系统进行设计的软件层,它通常是通过计算机的标准总线或接口,由I/O指令完成计算机与数据采集模块的信息交换,管理系统的操作以及和计算机资源的组合,比如CPU中断、DMA传送等。驱动软件在保持高性能、提供给用户易于理解的同时,隐藏了复杂、详细的硬件及程序设计。应用软件增加了分析和显示的功能,所设计的人机界面,可以通过键盘或鼠标来设置数据采集系统参数。一个好的软件提供给用户的操作必然是简便的、直观的和移动的。对于给予计算机的数据采集系统来说,用户操作界面的友好性、易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软件的成功与否。本系统软件设计的程序包括设备固件、USB设备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其中的单片机控制程序采用C51语言编写,根据实际需要,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有:通过串行通信,接受上位机发送来的控制命令,进行数据采集并存入Flash存储器,在通过串行通信发送给上位机。当单片机加电或复位后,首先进入执行主程序。主程序首先完成设定单片机的工作状态,设定程序的初始状态。主程序是一个死循环的程序,程序完成设定状态后就开始不停的循环等待来自主计算机发出的控制命令。一旦接收缓冲器SBUF中收到命令之后,接收终端标志RI被置1,就进入接收中断服务程序,对命令进行判别,并调用相应的功能子程序进行处理。主要有下列子程序组成:初始化程序、中断命令处理子程序、A/D。转换子程序、串行发送子程序、软件复位子程序。经络数据采集系统作为一个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一部分,是智能接口的下位机,上位机是中心主机,两者之间通过USB接口交换信息。下位机完成经络数据的采集、存储、发送等功能,上位机完成对经络数据采集的控制、数据的存储、处理,并根据不同的需要作相应的分析,显示输出分析的结果作为医生诊断或医学研究的依据。2.4本章小结经络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将实现对人体的经络信号进行采集检测。本章中对于系统的设计思想方法及实现方案做了概括性的介绍,给出了各芯片选择的依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的方案如下:1. 考虑到采集系统的功耗,选择了使用USB接口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并采用外部电源进行供电;2. 微控制器选择带有10位A/D和USB接口芯片的选C8051F320单片机。 第3章硬件分析与设计3.1 系统概述3.1.1 经络导联为了记录经络,将探测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点,此两点即构成一个导联,两点的连线代表连轴,具有方向性。临床常用的导联方式有肢体导联和胸前导联,肢体导联又有标准导联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之分。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是标准十二导联系统,分别记为、三个标准导联,aVR、aVL、aVF 三个加压导联以及 V1-V6 六个胸极导联。其中、主要是反应左手、右手以及左腿任两电极间的电压差,无探查电极和无关电极之分,是双极导联。双极导联就是拾取两个测试点的电位差。aVR-V6 是单极导联,就是拾取某一点相对参考的电位。由一个无关电极和探查电极所组成,其 P 波明显,利于诊断心律失常(V1)和左前壁心肌缺血(V5、V6)。标准导联的特点广泛地反映了心脏的大概情况,如:后壁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往往、导联可以记录到清晰的波形。3.1.2 经络信号的特点及对放大电路的要求经络信号的特点:信号十分微弱,常见的经络频率一般在0.05100Hz之间,能量主要集中在17Hz 附近,幅度小于5mV,经络电极阻抗较大,一般在几百千欧以上。在检测生物电信号的同时存在强大的干扰,主要有电极移动引起基线漂移(一般小于1Hz),电源工频干扰(50Hz),肌电干扰 (几百Hz以上)。电源工频干扰主要是以共模形式存在,幅值可达几V甚至几十V,所以经络放大器必须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80dB以上)。电极移动引起基线漂移是由于测量电极与生物体之间构成化学半电池而产生的直流电压,最大可达300mV,因此,经络放大器的前级增益不能过大。由于信号源内阻可达几十K、乃至所以,经络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必须在几 M以上。同时在有源低通滤波器中要求能够有效地滤除与经络信号无关的高频信号,最后在设计要求对某一频段的信号能够抑制或衰减。通过系统调试,最后得到放大、无噪声干扰的经络信号。3.2 总体电路框图本电路设计主要是由五部分构成。 第一是前置放大电路。这一级增益选 100250 倍左右。第二是抑制共模信号电路。我采用了右腿驱动电路,它不仅可以消除其中的共模电压,还能提高共模抑制比,使信号输出的质量得到提高。第三是低通滤波电路。经络频率一般在 0.05-100Hz 之间,能量主要集中在 17Hz附近,幅度为 05mV,所以要对 0.05-100Hz 以内的信号进行保护,把这个频率带以外信号全部滤除。第四是工频 50Hz 的带阻滤波电路。本设计主要是采用了双 T 带阻滤波电路,它能够对某一频段的信号进行滤除。对于电源工频产生的 50Hz 的噪声,用它能有效选择而对噪声进行滤除。第五是后级放大电路。经络信号需要放大上千倍才能观测到,前置放大器增益只有100250 左右,在这一级还需要放大 410 倍左右。3.3 具体单元电路设计3.3.1 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根据经络信号的特点,前置级应该满足下述要求:1) 高输入阻抗。被提取的经络信号是不稳定的高内阻源的微弱信号,为了减少信号源内阻的影响,必须提高放大器输入阻抗。一般情况下,信号源的内阻为100k,则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应大于 1M。2) 高共模抑制比 CMRR。人体所携带的工频干扰以及所测量的参数以外的生理作用的干扰,一般为共模干扰,前置级须采用 CMRR 高的差动放大形式,能减少共模干扰向差模干扰转化。3) 低噪声、低漂移。主要作用是对信号源的影响小,拾取信号的能力强,以及能够使输出稳定。3.3.2 放大方案的选择3.3.2.1 方案(一):三运放仪用放大电路如图 3 所示的同相并联三运放结构,这种结构可以较好地满足上面三条要求。A1、A2 构成放大器的第 I 级,主要用来提高整个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第 II 级采用差动电路用以提高共模抑制比。将 A3、A4 两个同相输入运放电路并联,再与 A5 差分输入串联的三运放差分放大电路。根据虚短、虚断的概念,不难分析 A3、A4 前置放大电路仅对差模信号有放大作用,差模放大倍数为(R3+2R1)/ R3 倍。这样的电路有以下几个优点: A3、A4 提高了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之比,即提高了信噪比,因差模信号按差模增益比放大,远高于共模成分(噪声); 决定增益的电阻(R1、R2、R3)对共模抑制比 CMRR 没有影响,因此电阻的容差不重要,R1、R4 的失配仅使两输出端之间的差模增益失配,与 CMRR 相比,这一点并不重要。电路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共模输入信号没有放大作用,共模电压增益接近于零。这个因素不仅与实际的共模输入有关,而且也与 A3 和 A4 的失配电压和漂移有关。如果A3 和 A4 有相等的漂移速率,且向同一方向漂移,那么漂移就作为共模信号出现,没有被放大,还能被第二级抑制。这样对于 A3 和 A4 的漂移要求就会降低。A3 和 A4 前置放大级的差模增益要做得尽可能高,相比之下,第二级(A5)的漂移和共模误差就可以忽略,对放大器的要求就可以大大降低。当 R4= R5,R6=R7+RP 时,两级的总增益为两个差模增益的乘积,即:Avd=((R3+2R1)/R3)(R6/R4)由此可知,上述电路具有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高等优点,可作为通用仪用放大器使用。图 3-4 三运放仪用放大器3.3.2.2 方案(二)利用 AD620 来设计放大电路AD620是一种只用一个外部电阻就能设置放大倍数为11000的低价格、低功耗、高精度仪表放大器。它体积小,为8管脚的SOIC或DIP封装;供电电源范围为2.3Vl8V;最大供电电流仅为1.3mA。AD620具有很好的直流特性和交流特性,它的最大输入失调电压为5OV,最大输入失调电压漂移为 lV/ 。 C,最大输入偏置电流为2.0nA。G=10时,其共模抑制比大于93dB 。在1kHz处输人电压噪声为 9nv(Hz)1/2在0.1Hz10Hz范围内输人电压噪声的峰-峰值为 0.28V,输入电流噪声为 0.1pA(Hz) 。G=l时它的增益带宽为120kHz,建立时间为15s。总的来看,AD620的特点可归结为如下几点: AD620能确保高增益精密放大所需的低失调电压、低失调电压漂移和低噪声等性能指标,故可用于精确的数据采集系统,作为各种微弱信号的前置调理器; 只用一只外部电阻就能设置放大倍数ll000; 体积小,只有8个引脚; 低功耗,最大的供电电流为1.3mA; 价格低,建立时问短,所以它也非常适用于多路转换系统的V/I变换电路。利用AD620构成经络放大器前置放大级: 图3-5图5是AD620在经络图监测仪的的应用,这里的源阻抗可高达1M,甚至更高,AD620的低功耗、低供电电压及低噪声特性得到了充分发挥。3.3.2.3 方案(三)用 MAX4194 实现MAX4194 也是增益可调的仪用放大器,下面是它的特性参数: +2.7V 单电源工作 低功耗93A Supply Current8A Shutdown Current 高共模抑制比:115dB (G = +10V/V) 低输入失调电压:50V(G = +100V/V) G1000 V/V时3dB带宽为147Hz 轨至轨输出MAX4194的这些优异性能使它十分适合经络放大器的设计。设计电路如下:图 3-53.3.3 方案选择及元器件选择:三运放仪用放大器,虽然可以满足一般要求,但由于集成化低,所用元件多,结构复杂,调试困难,难以满足当前各种微弱生理参数测量的高稳定性、高共模抑制比、 高安全性的要求。MAX4194 的封装形式是贴片,用起来不太方便,所以选用 DIP 封装的AD620。元件参数计算:这一级增益选为 250,并联双运放部分放大 5 倍,AD620 部分放大 50 倍。选 R1R 220K,R 310K,则 AV1=2R1/ R35。取 R5R 620K。C1、C 2、R 7、R 8组成高通滤波网络,截止频率为 0.025Hz。取 R7R 8200K, C1C 233F,f1/2 R7C10.024 Hz。AD620 部分放大 50 倍,由公式 G=49.4k/R G+1 计算得到,R G=1k。前级总放大倍数 AV 前 = AV1G5 (49.4+1)252。3.4 共模信号抑制电路3.4.1 定义:为了说明差分式放大电路指引共模信号的能力,常用共模抑制比作为一项技术指标来衡量,其定义为放大电路对差模信号的电压增益 与对共模信号的电压增益VDA之比的绝对值,即VCAVDCMRKA差模电压增益越大,共模电压增益越小,则共模抑制能力越强,放大电路的性能越优良,因此希望 值越大越好。共模抑制比也可以用分贝表示:CMRK20lgVDCMRCAdB3.4.2 右腿驱动电路体表驱动电路是专为克服 50Hz 共模干扰,提高 CMRR 而设计的,原理是采用以人体为相加点的共模电压并联负反馈,其方法是取出前置放大级中的共模电压,经驱动电路倒相放大后再加回体表上,一般的做法是将此反馈共模信号接到人体的右腿上,所以称为右腿驱动。通常,病人在做正常的经络检测时,空间电场在人体产生的干扰 电压以及共模干扰是非常严重。而使用右腿驱动电路就能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下图就是右腿驱动电路主要构成。其中反馈共模电压可以消除人体共模电压产生的干扰,还可以抑制工频干扰。3.4.3 元器件参数计算:参数选择:R 41M ,R F=10M ,C F=4700pF(C F 的作用是使右腿驱动电路稳定),R9=100K 。右腿驱动电路如下图所示:图 3-6要求:3dB 频率是 100Hz,在 200Hz 的率减大于 25dB。1) 计算陡度系数 AS。AS200/10022) 选择归一化设计满足低通要求。n3 的巴特沃斯设计能满足要求。下图表示归一化低通滤波器。图 3-7 3) 把低通换算为所需的截止频率和阻抗值。计算 FSF.FSF=2 100=628选 Z10000,把所有电阻乘以 Z,把所有电容除以 Z FSF。下图是所得到的低通滤波器。图 3-8下图是模拟的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图 3-93.5 工频 50Hz 的滤除电路工频干扰是经络信号的主要干扰,虽然前置放大电路对共模干扰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有部分工频干扰是以差模信号方式进入电路的,且频率处于经络信号的频带之内,加上电极和输入回路不稳定等因素,前级电路输出的经络信号仍存在较强的工频干扰,所以必须专门滤除。采用如下图所示是有源双 T 带阻滤波器,该电路的 Q 值随着反馈系数(0 1)的增高而增高,Q 值与 的关系如下 : ,调节 R16 和 R17 的14 比值可改变 Q 值。图 3-103.5.1 参数计算:, ,C 7=C8=C,C 6=2C134R15/2R先取,由公式 计算得 ,在软件上模拟后,调整为:0.CF02f21.3R, , , 。124R81.5CF132/9820.3CF3.5.2 Q 值讨论50Hz 陷波器的传递函数为:(1)202()/sHpK( ) =幅频特性为:(2) , 1, 100 rad。20()(/)AQp pK0国家允许交流供电频率在 49.550.5Hz 范围内,所以 50Hz 陷波器的 Q 值并不是越高越好,太高时,阻带过窄,若工频干扰频率发生波动,则根本达不到滤除工频干扰的目的。而 Q 值太小时,又可能会滤掉有用信号。选择 3dB 处截止频率为 47.5Hz,52.5Hz,将 , 分别代1247.5rad 25.rad 入 中计算得,Q 19.74,Q 210.24,所以取2021()(/)ApK10,R 1722M, R16510K。124()Q软件模拟设计 50Hz 陷波器幅频特性如下所示:3.6 后级放大电路后级放大采用反相放大器,反相放大器一般形式如下图所示:图 3-12在此电路上加一个电容,就可以同时实现放大和滤波,称之为实用反相放大器。低端截止频率设计为 0.05Hz,由式 0.05Hz 来定 C10,R 18 的值,取10182fCRC1033 ,FR18100K。再由 =-5,取 R19=510K。高端截止频率198/VAR,由此式计算出 C11 的值,取 C12680 。219450zHf F 图 3.14设计实用反相放大器的模拟幅频特性如下所示(输入信号 1mV):图 3-153.7 总结和讨论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处理后送入单片机进行 A/D 变换,一方面将 A/D 变换后的数据通过 USB 传到主机; 经络系统的前向通路对目前面世的许多医学仪器起着不可漠视的重要角色;这相当于一个基石,没有了它,经络信号就不能很好的放大和给 A/D 采集,所以当前对经络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刚要做时,我觉得无法入手,经过长时间的对相关资料的了解,明白自己首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了解经络信号的特点,因为经络信号输出时的幅度不上 5mV,那么选择一个适合的放大器对设计是第一个要点,在课题的一步步设计下去,碰到的问题不少,如放大电路中芯片的选择,在对比经络放大的各种要求才确定一个最方便、最实用的办法。根据经络信号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带通滤波器、一个陷波器来对信号进行滤波,也使我明白了多阶滤波器的设计;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电容和电阻的参数确定比较繁琐,在选取使要考虑电阻标称值。 第4章软件分析与设计4.1 系统总体设计USB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 USB 设备端的单片机软件,主要完成 USB 协议处理与数据交换(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中断子程序)以及其它应用功能程序。二是 PC 端的程序,由 USB 设备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两部分组成。公司在 Express的开发包中提供了一个通用驱动程序,我们对该驱动程序进行了封装,完成应用程序与 USB 操作系统的接口功能。应用程序根据下位机的数据包格式及通信协议,提取出各种信息供其它模块使用。PC 端程序的开发难度比较大,程序员不仅要熟悉 USB 协议,还要熟悉 Windows 体系结构并能熟练运用 DDK 工具。4.2 固件程序设计4.2.1 USB接口固件设计对于单片机控制程序,目前没有任何厂商提供自动生成固件的工具,因此所有程序都要由自己手工编制。根据USB协议,任何传输都是由主机开始的,这样单片机作它的前台工作,等待中断。主机首先要发令牌包给USB设备, 设备接收到令牌包后就给单片机发中断,单片机进入中断服务程序,首先读C8051F320的中断寄存器,判断USB令牌包的类型,然后执行相应的操作。因此,USB单片机程序主要就是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在USB单片机程序中要完成对各种令牌包的响应,其中比较难处理的是SETUP包,主要是端口0的编程。4.2.2单片机主程序设计主程序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初始化单片机;第二、主循环部分,其任务是可以中断的,并对经络信号进行处理。在此选用了 Keil C51 语言进行了程序的调试和软件仿真。Keil C51 开发系统可以完成编辑、编译、连接、调试和仿真等整个开发流程。可以用它来编辑 C 或汇编文件,然后由 C51 或 A51 编译器生成目标文件(.OBJ)。 目标文件可由 LIB51 创建生成库文件,也可以与库文件一起经 L51 连接定位生成绝对目标文件(.ABS ). ABS 文件由 OH51 转换成标准的 HEX 文件,以提供给调试器使用,进行源代码级调试,直接对目标板进行调试,也可以直接写入程序存储器中。4.2.2.1 初始化过程初始化程序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初始化单片机内部寄存器,定时 器,设置看门狗和外部I/O口,以及USB相关得寄存器进行初始化。4.2.2.2 主循环部分完成初始化工作后,就可作其它的前台工作了,并在前台判断是否有Setup包(通过一个变量,当中断服务程序检测到有Setup包时,设置该变量),然后执行响应的控制传输。本系统的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2所示。主循环初始化单片机及USB 寄存器经络数据采集和滤波总线复位挂起改变建立包总线复位处理挂起改变处理调用协议处理程序YESYESYESNONONO图4-1 主程序流程图 中断程序读取单片机中断寄存器设置标志 总线是否复位端点 0 IN端点 0 OUT端点 1 IN端点 1 OUT端点 2 IN端点 2 OUT转入端点 0 IN 中断转入端点 0 OUT 中断转入端点 1 IN 中断转入端点 1 OUT 中断转入端点 2 IN 中断转入端点 1 OUT 中断中断寄存器值为 0ENDYESYESYESYESESYESYESNONONONONONO图4-2中断程序流程图 中断服务程序对时间敏感的,必须马上执行。前面己经提到C8051F320中的单片机固化程序主要就是中断服务程序。主程序和中断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是靠数据缓冲器和事件标志来完成的。如中断流程图4-3所示,中断程序主要进行端点的控制。如表4-1所示,USB提供3组端点,其中端点0为设备缺省支持的控制端点:端点1为普通端点,可以作为块传输或中断传输端点;端点2称为主端点,主要用于大块数据的传输,采用双缓冲技术以更好的支持实时应用的等时传输,支持DMA操作。可以通过SetMode命令从1种传输模式中选择一种设置,即将主端点设置为等时传输或非等时传输。 端点 索引 传输方向 最大包尺寸(字节)0 01OUTIN161 23OUTIN162 45OUTIN64表4-1 C8051F320端点类型块输出端点:当D12需要接收一个来自USB总线上的数据包时,向CPU产生一个中断请求,CPU接收到中断请求信号后,马上服务于中断程序。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用单片机固化程序来将D12内部寄存器的数据转移到数据缓冲器(CPU内部RAM)中并等待主程序来处理,且将D12内部寄存器清空以便接收新的数据包。CPU可接着执行它的主程序,并且检查数据缓冲器中是否有新的数据并加以处理。在这种结构下,CPU不管数据是来自USB总线、串行口还是并行口,它的主要任务是查看数据缓冲器是否有新的数据以便处理。控制端点:它和块输出端点在数据处理方面概念相同。当中断服务程序(ISR)在接收和储存控制数据包的同时,设置相应的寄存器标志。因为所有的标准设备、类等都是在协议层中处理的,ISR的这种结构则可以保持它的效率。下面给出控制端点输出(如图4-4)和控制端点输入(如图4-4)处理程序流程图。 初始化控制输入和控制输出发送一个控制输出标志开始STEP 包请求有效?控制读?控制写?字节数=0?结束NONONONONOYESYESYESYESYES图 4-4 开始清除控制端点和输入中断点控制读?字节数=0?发送控制输入标志结束YESYESNONO图4-54.2.3设备配置信息这是系统枚举并配置USB设备所依据的一系列数据结构的定义。这些数据结构完全遵循USB规范,并对厂商和设备特征。主要包括:1个设备描述符,1个配置描述符,1个接口描述符,2个端口描述符,和若干字符串描述符(包括标识,厂商,产品,序列号)。这里,2个端口描述符定义分别定义了1个中断输出和1个中断输入端点,查询间隔为50毫秒。设备描述符中定义厂商ID,产品ID。两个ID构成硬件ID,系统将根据硬件ID查找并自动加载所需要的驱动程序。 客户软件USB 系统软件USB 主控制器功能单元USB 逻辑结构USB 总线接口主机系统 USB 设备功能层USB 设备层USB 总线接口层逻辑通信流实际通信流图4-6 分层通信模型图4-6中的通信模型是对主机与USB设备的一个分层通信模型的描述,它表明主机与USB设备之间软件以及数据通信的对应关系。主机软件通过对USB设备的端点和管道进行操作实现主机与USB设备之间的通信,USB总线接口层为主机和USB设备提供了物理的连接,USB设备层是通过控制管道将系统软件与逻辑设备连接起来,功能层通过数据管道将客户软件与USB设备的功能接口连接起来。对于USB设备层和功能层而言,这两层d都有其层间的逻辑通信,而这种逻辑通信实际上是通过USB总线接口层来完成其数据传输的。4.3设备驱动程序驱动程序使用在主机上,用来程序化一个UBS设备。在WindowS系统下,主机与设备之间的USB通信必须经过设备驱动程序来传输。设备驱动程序知道如何与系统的UBS驱动程序、以及与存取设备的应用程序沟通。应用程序不需要知道它所通信的设备,其实际的连接地址、信号种类以及通信所用的协议等细节,这些工作是由设备驱动程序来处理的。应用程序只需知道设备的名称,或是设备的功能即可。4.3.1 USB驱动程序层WindowS系统中管理设备通信的部分是I/O子系统(I/0Subsystem)。I/O子系统分成数层,每一层包含一个或多个驱动程序,通信的要求在这些层次间分别传递。在1/0子 系统内有一个UBS子系统,包含有处理所有设备的UBS通信的驱动程序。4.3.2 函数驱动程序函数驱动程序(functinodrive)r让应用程序与UBS设备,通过API函数来沟通。这些API函数属于Windwos的Win32子系统,Win32子系统同时也管理着执行应用程序、读取键盘与鼠标输入、在屏幕上显示输出等用户函数。函数驱动程序同时知道如何与较低级的总线驱动程序沟通,总线驱动程序控制着硬件。图34是应用程序与各个驱动程序,如何一起完成UBS通信的结构图。函数驱动程序通常被指为设备驱动程序,不过设备驱动程序除了函数驱动程序外,还包含总线驱动程序。函数驱动程序可以是一个类别驱动程序,或者说一个特定的设备驱动程序。当设备或是子类别的要求超过类别驱动程序的能力时,会有辅助的过滤器驱动程序来增加类别驱动程序的能力。一个上层的过滤器驱动程序位于类别驱动程序的上方,如图34所示。从应用程序传来的要求,会先经过上层的过滤器驱动程序,然后才传给类别驱动程序。一个下层的过滤器驱动程序位于类别驱动程序与总线驱动程序之间,类别驱动程序将要求传递给下层过滤器驱动程序,然后再传给总线驱动程序。USB的总线驱动程序包含:(一)根集线器驱动程序(root一hubdriVer)(2)总线类别驱动程序(bus一elassdriVer)(3)主机控制器驱动程序(host一eontrollerdriVer)根集线器驱动程序管理连接端口的初始化,以及与设备驱动程序和总线类别驱动程序之间的通信。总线类别驱动程序管理总线的电源、检测、UBS事务以及USB外设的设备驱动和应用程序与根集线器驱动程序和主机控制器驱动程序之间的通信。主机控制器驱动程序启用主机控制器的硬件,与UBS系统软件之间的通信。主机控制器驱动程序之所以与总线类别驱动程序分开,是因为WindwoS支持多个类型的主机控制器,每一个主机控制器有自己的驱动程序。总线类别驱动程序属于WindwoS的一部分,所以设备驱动程序的编写不需要知道总线类别驱动程序的工作细节。4.3.3 USB设备被发现的过程一个USB设备接入计算机后,要经过如下的步骤被主机所发现。1.USB外设所连的HUB检测到所连接的USB外设,并自动通知主机,以及它的端口变化状态,这时外设还是处于禁止状态。2.主机通过对HUB的查询以确认外设的连接。 3.现在,主机己经知道有一台新的USB外设连接到USB系统中,然后,它激活这个HUB的端口,并向HUB发送一个复位该端口的信号。4.HUB将复位信号保持10ms,为连接到该端口的设备提供最大不超过100mA的电流,这时外设处于Powered的状态,它所有的寄存器都被清空。5.在外设分配到唯一地址以前,它的默认信道是主机默认的地址,然后主机通过读取默认信道所使用的地址来读取设备的特征字,从而能够为设备找到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6此时主机分配给外设一个唯一的USB地址,从此以后就用该地址与设备通信,这时设备叫Addressed状态7.主机通过端点0来读取设备描述符,从而为设备进行配置做准备。8.经主控器件仲裁后,对设备进行配置,这样设备就被配置成功了。经过以上的八个步骤后,一台USB设备就进入工作状态了。4.3.4 Windows驱动程序描述在Windows下,与USB外设的任何通信必须通过USB设备驱动,这个驱动知道如何与系统的USB驱动和访问设备的应用程序通信。设备驱动是保证应用程序访问硬件设备的软件组件,使得应用程序不必知道物理连接、信号和与-个设备通信需要的协议等的细节,可以保证应用程序代码只通过外设名字访问外设或端口目的地gaol。应用程序不需要知道外设连接端口的物理地址,不需要精确监视和控制外设需要的交换信号。设备驱动通过在应用层和硬件专用代码之间的转化来完成它的任务。应用层代码一般使用一套操作系统支持的函数,硬件代码则处理那些访问外设电路的必要协议。设备驱动能与应用程序之间相互通信是通过Windows提供的API函数,这些函数使应用程序能够控制显示器、处理信息、访问存储器、读写磁盘和其它设备。对于一些标准设备,Windows提供通用驱动;而对于一些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属于自定义的设备,对此Windows并不提供通用的驱动,所以需要为设备编写自定义的驱动,并且必须遵循微软在Windows98以上版本中为用户定义的Win32驱动模式。尽管Windows98和Windows2000提供了很多标准接口函数,但编制设备驱动程序仍是USB开发中最困难的部分。随着USB设备的大量开发和使用,目前己经出现了一些专门的USB开发套件。另外还有许多第三方软件厂商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生成工具,像Compuware的driver works, BlueWaters它们能根据USB设备十分容易地生成高质量USB设备驱动程序,减少了开发的困难。Win-Driver还包括一个功能强大的硬件探测器和调试器,在写入代码前,可通过调试器对硬件进行全面的测试。这种方式能够在写驱动程序前,校验硬件是否按照期望的那样工作。WinDriver能根据检测到的USB设备自动生成设备驱动程序代码以及INF文件,用户几乎可以不加修改就可直接编译生成USB设备驱动程序。Win-Driver还能根据用户对 USB设备的具体操作生成程序代码,用户可以将此程序代码直接加入到用户应用程序中,另外,还可直接利用WinDriverAPI函数开发应用程序。4.3.5 USB设备驱动程序设计一个完整的驱动程序要完成以下工作:初始化;创建与删除设备;处理应用层程序的打开和关闭句柄的请求;处理应用层程序的输入/输出请求;串行化对设备的访问;访问硬件;调用其它驱动程序;取消UO请求;超时I/0请求;处理可热插拔设备的加入和删除事件;电源管理和WMI。(1) WDM设备驱动程序结构作为WNIXP推荐的一项技术来说,USB的驱动程序是WDM类型的。WDM驱动程序在层次上主要可以分为两层:功能驱动程序和总线驱动程序。另外,为处理一些特定设备的请求,还有一些过滤驱动程序。USB总线驱动程序负责枚举和控制低速的USB总线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基于USB的经络信号的检测系统与设计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18093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