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测试二.doc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测试二.doc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测试二.doc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测试二.doc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测试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必修一测试二(带答案)第I卷(选择题)1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三毛的苦难生活,他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美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据此可以推断这部作品描述的是什么时期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解析】略2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得益于当时A.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作用 B.资产阶级的不懈努力C.外部发展环境相对宽松 D.中国民众的爱国支持【答案】C【解析】略3下列是对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B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C在多重因素的阻力下,发展不顺利D其命运的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答案】B【解析】略4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国民相互在对方国家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平等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对以下该条约性质的判断,最恰当的是A是不平等条约,因为奉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不会履行条约义务B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规定了中美两国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C是不平等条约,因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美国D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略52010年5月1 日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行。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中国也参展。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工具和小脚绣花鞋。这说明当时( )中西方存在巨大的差距 欧美诸国科技进步,实力强大 中国生产产品工艺落后中国尚未跨过近代科学门槛A. B. C. D. 【答案】C【解析】略6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表明洋务运动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一面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近代化毫无贡献ABCD【答案】A【解析】略7洋务派举办的民用工业和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相同点是( ) A都是私人投资兴办的 B都是为适应军事工业需要而兴办的 C管理上封建性极强 D都受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答案】D【解析】略 8下表是关于民国时期几类商品所占国内市场比重的变化情况。它说明了当时中国项目1920年1936年机器制造品12.9%20.5%手工制造品32.2%25.5%农产品45.4%45.9%民族工业品在数量上超过了进口品 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近代工业化进程有所发展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A B C D【答案】B【解析】略92010年12月21日光明网发表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一文指出,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B 近代农村生活的艰辛导致人才外流 C 近代城市生活对农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D 近代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日益扩大【答案】A【解析】略年代工厂占全国比重资本占全国比重工人占全国比重1937年1 9家O483052万元O825787人1261942年546家205616931万元8833074人1 37 【答案】C【解析】略11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是A顽固派 B洋务派C维新派 D革命派【答案】B【解析】略12发昌机器厂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了一家打铁作坊,资本200元左右,工人有四五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1876年制造第一艘小火轮。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这说明该企业 ( )A是1866年出现的机器工厂 B具有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的特点C受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洗礼 D已经脱离了封建经济的束缚【答案】C【解析】略1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A苏州 B重庆 C上海 D沙市【答案】C【解析】略14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当河里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经济水平 B引进西方的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的结果【答案】D【解析】略15“(清末)这个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因此以坚持清朝政府的政治垄断,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材料所述的这一运动 A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C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D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B【解析】略16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叙述,正确的是始终受到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行不通它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源泉它始终受到政府的阻碍和限制 A B C D 【答案】A【解析】略17中国近代化始于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 D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略18与明清时期产生并缓慢发展的资本主义萌芽相比,近代出现的资本主义企业最突出的特点是A资金源于私人 B产生发展于中国近代C受外商刺激而产生 D使用机器生产【答案】B【解析】略19据民国十一年出版的南浔志南浔丝市行载:“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以下是对诗文反映信息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江浙地区成为外商原料产地B.上海在鸦片战争后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C.开埠后中国丝织业得到发展D.中国社会第一次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答案】D【解析】略201864年,包世臣在日记里写道:“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的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上述材料反映的当时中国经济状况是A松江地区棉纺织水平下降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C自然经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开始解体 D中国的棉纺品价格上涨【答案】C【解析】略211942年5月前后,日商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严词拒绝。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下列有关表述,不准确的是A.民族企业要发展,必须完成反帝任务B.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C.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答案】C【解析】略2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海可能存在的近代经济成分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自然经济 洋务派企业A. B. C. D. 【答案】A【解析】略23光绪二十三年(即1897年)的中国商务报报道:“风气忽开,大为变更,商务则砖瓦丝茧,官事则邮政、银行、铁路,一时间景运更新,中国变动之际,从未有如此之速者。”促使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戊戌变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辛亥革命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D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B【解析】略24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歌词中的“春天”指的是( )A.改革开放 B.科教兴国 C.结束“文革” D.包产到户【答案】A【解析】略25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特区不同于内地之处在于A以扩大内需为目标 B实行资本主义制度C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D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答案】C【解析】略26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开始年41.53.2430.720.6结束年54.517.127.20.041.2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1949 B、1952、1956C、1966、1976 D、1978、1982【答案】B【解析】略27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A商品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自然经济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答案】C【解析】略28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提高了生产效率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破坏了国民经济【答案】D【解析】略29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我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B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答案】A【解析】略30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特点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自力更生与争取苏联援助相结合C.加强民族与加强法制相结合 D.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答案】D【解析】略31该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A.土地改革的完成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B【解析】略 32时任山东范县党委第一书记的谢惠玉说:“到那时: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为建立此“新乐园”,全国开展了 1. 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略33有的农民说,“学了总路线,脑筋开窃了,心眼也亮了”“为了过更好的光景,实现工业化,一定要多卖余粮给国家”。农民发出这一心声的背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实施“一五”计划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全面实施改革开放【答案】B【解析】略34陈云说:“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已出现过,但是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如此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全国工商界接受这种改变”是指( )A私营工商业的公私合营B国营控股企业的发展C没收四大家庭的官僚资本D中外合作的经济形式【答案】A【解析】略3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重要原因是A. 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B.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D. 实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答案】B【解析】略3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 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 尽快加入WTO【答案】C【解析】略37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和缩影。从1950年代出现的粮票的取消以及后来股票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答案】C【解析】略3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B. 政企分离,实行宏观调控C. 实行承包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D. 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答案】A【解析】略3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答案】C【解析】略40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答案】A【解析】略4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产品的分配形式 生产组织形式 城乡劳动力结构A. B. C. D.【答案】D【解析】略42有一首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民谣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乡镇企业的崛起 C农业合作化的深入开展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A【解析】略431956,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就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也成为“一五”计划成果的典型代表。下列关于“一五”计划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有1953年开始执行,1957年底胜利完成 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的重要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一五计划期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A. B. C. D.【答案】C【解析】略44电视剧大宅门里有这样一个场景:1954年,百草厅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这是因为公私合营A 完全为工人所有 B 排除了资本家管理C 提高了生产效率 D 变资本家所有为公私共有【答案】D【解析】略45“合作社是大石桥,不会动来不会摇,大家走向幸福路,稳稳当当靠得牢。”此歌谣A.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B.表明我国开展了大跃进运动C.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答案】D【解析】略 46某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国庆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赶英超美”“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是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C.“左”倾错误影响 D.三大改造完成【答案】C【解析】略47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就是( )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答案】C【解析】略48新中国成立后共举行了14次国庆阅兵及庆典活动,下面描述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四周年阅兵式上,苏联代表出现在观礼台上B九周年庆典上,出现了“超英赶美”的横幅C三十五周年庆典上,农民方队打出“家庭联产好“的标语D五十周年庆典上,大学生方队举出“小平您好”的条幅【答案】D【解析】略 491978 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对这种做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A基本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答案】C【解析】略50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有关的是“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改革开放 土地革命A B C D【答案】B【解析】略511953年,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答案】D【解析】略52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个人或家庭不再拥有土地所有权始于A1950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 B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完成后C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后 D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答案】B【解析】略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53(12分)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几代人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