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_4_第1页
皇帝的新装_4_第2页
皇帝的新装_4_第3页
皇帝的新装_4_第4页
皇帝的新装_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7 皇帝的新装 示范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 “ 炫耀、称职、滑稽、头衔、呈报、陛下、精致、勋章、赏赐、御聘爵士、骇人听闻、随声附和 ” 等词语的读音及词义。 2.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 1.作阅读提要,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解写作思路。 2.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3.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像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德育目标 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 人格。 教学重点 1.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 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像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2 / 17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讨论法。就情节发展、传神写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3.探究拓展法。如故事情节的增补训练,改编剧本、童话主题的多元阐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 投影仪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情节脉络,分析皇帝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 (一 ) 同学们,服饰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文化的厚重积淀,尤其在当今它已衍化为一种个性审美追求的展示。穿衣的目的除去御寒保暖,还在于蔽体遮羞。世界上是否会有看不见的衣3 / 17 服?一个天才的想像。如果有这样的衣服可以穿在身上,那么赤裸的身体倒成了能够看得见的,可见,回答只能是没有。然而,有人却用 “ 看不见的衣服 ” 骗倒了皇帝,骗倒了大臣,骗倒了满京城的人 安徒生 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板书文题 ),将给我们讲述故事的前因后果 设计 (二 ):用讲童话故事的方法导入 同学们,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记忆,像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哪位同学能流畅生动地讲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给大家听呢? (待 12 名同学讲完后 )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醉心的。今天,我们一起倾听十九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皇帝的新装 (板书文题 )。 二、背景材料:安徒生和童话 投影: 1.安徒生 (18051875), 19 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 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 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像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4 / 17 安徒生童话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他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乃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 所传诵。 2.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三、听朗读录音,勾画出下列字词,掌握其形、音、义 多媒体显示: 1.注音: 炫耀 ( )称职 ( )滑稽 ( )赏赐 ( )爵 ()士 御聘 ( )骇人听闻 ( )随声附和 ( )勋 ( )章 2.释义: 滑稽: (言语、动作 )引人发笑。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称,适合、相当。 5 / 17 精致:精巧细致。 呈报:报告 (上级 )。 炫耀:夸耀。 四、整体感知,理清情节脉络 1.请同学们默读猜想故事情节。 这篇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天才的想像能力,极尽夸张之能事。同学们边读边想,每到一个新情节的开头,自己停下来去设想故事的发展情形,然后把自己所想像的情节同课文作比较,体会安 徒生丰富、精妙的想像力。 例如:读到 “ 为了穿得漂亮 ” ,可以想像这个皇帝图漂亮到了什么程度。 读到 “ 来了两个骗子 ” ,可以想像这两个骗子会怎样行骗。 读到 “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 ” ,可以想像这个老大臣看到骗局会有怎样的表现。 读到 “ 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 ” ,可以想像这个皇帝看到骗局又会有什么表现。 读到 “ 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 ” 可以想像宫内宫外看着光身子的皇帝将会怎么样,结局会怎么样。 2.“ 皇帝的新装 ” 在情节结构上起到了线索作用,而贯穿这个离奇而生动故事始终的主线则是 “ 新装 ” 的奇怪特性,作者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主线进行的。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依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6 / 17 用简练语句勾勒故事发展的梗概。 学生概括,教师归纳: 皇帝对新装的痴迷 (引子 ) 骗子投饵诱皇帝上钩 (开端 )两大臣和皇帝去看新装 (发展 ) 皇帝穿新装参加游行大典(高潮 ) 新衣真面目被揭穿,皇帝及其官员丑态毕露 (结局 ) 课文是按照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两大臣和皇帝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伪新装的思路安排情节的。 3.有关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如果用一个字来勾连、概括的话,你会选用哪一 个字呢? 就学生丰富多彩的选字,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检验法、比较法进行筛选。最后达成共识,选定 “ 骗 ” 字最为切合,那么情节围绕 “ 骗 ” 而展开,即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4.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 (想像一下,皇帝的反应 ) (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 (想像一下骗子会说什么 ) (3)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 布料,说什么,想什么? (4)皇帝看到新装后,回到宫里 (想像皇帝想什么,做什么 ) 7 / 17 (5)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宫中 (想像他会怎么做 ) (6)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5.按照情节发展的线索用连贯的语句复述课文,注意突出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 五、研习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分析皇帝这一人物形象 1.朗读全文,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爱好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分析用笔的精妙。 就学生举出的语句,教师设疑以诱导,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如: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 着马车去游公园 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 “ 皇上在更衣室里。 ” 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 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 极尽夸张,它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2)“ 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 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皇帝为什么会 “ 感到不大自然 ” ?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8 / 17 (3)“ 这 是怎么一回事呢? ” 皇帝心里想, “ 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 哎呀,真是美极了! ” 皇帝说, “ 我十分满意! ” 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4)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 “ 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 “ 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 ?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这段话用概括、对比的手法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第一句强调 的重点是 “ 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 用夸张突出强调皇帝爱慕虚荣、生活奢靡。 (2)联系课文对他爱好新衣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自己其实心很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自信,所以他心里感到“ 不大自然 ” 。 这段精彩的、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写,把皇帝不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3)一句 “ 骇人听闻 ” ,一句 “ 最可怕的事情 ” ,两个 “ 难道 ” 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几句心理描写,突出了9 / 17 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 赞美,而且用了 “ 极 ”“ 十分 ” 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相反,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骄横。 (4)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其实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用 “ 更骄傲的神气 ” 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恰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 2.就童话中的皇帝形象,依据个人感知,在 “ 一个皇帝 ” 句式中选用切合的形容词给皇帝以准确的标示、定位,并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如骄奢淫逸、昏庸虚荣、愚蠢无能、自欺欺人等。 小组讨论辨析,选定 “ 自欺欺人 ” 。童话以骗开始,又以骗结束,以至演出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看似荒诞无稽,而骗局却成功施展,一方面在于两个骗子毒辣地利用了根本不存在的 “ 美丽的新装 ” 可以检验是否称职或愚蠢的奇怪特性,更主要的在于从皇帝到大臣,到满京城的人自欺欺人的心理本质。 六、课堂小结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享誉世界的童话佳作。安徒生以他天才的想像,把皇帝、大臣本质的 “ 丑 ” 在并不存在的新装的“ 美 ” 的比照中,展示得淋漓尽致。读过之后的笑声,恰是对以皇帝为首的一伙丑类的讽刺。 七、课堂练习 10 / 17 投影显示: 完成下列题目: 1.童 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通过丰富的和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作者是 (国家 )作家 (姓名 ),他的童话作品还有、等。 2.下列句子不是心理描写的一项是 () A.“ 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 ” B.“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 ” c.“ 我什么也没有看见! ” D.“ 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 3.童话通过丰富的想像和夸张来叙写故事,表现主题。指出下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句是 () A.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B.他 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 c.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 皇上在更衣室里。 ” D.(他们说 )“ 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 4.皇帝之所以不穿衣服在街上游行,因为他相信骗子的话(多项选择 )() A.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 11 / 17 B.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c.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D.这 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 参考答案: 1.想像 夸张 丹麦 安徒生 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八、布置作业 作家对故事结局的描写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留给读者很大的想像和思考的空间。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后回到宫里,他会怎么办呢?是处死那说真话的小孩,还是从此悔过自新,把精力放到料理朝政上去呢?请展开想像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童话故事写一个别致的续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就课文的内容,如主题解读、特色写法等展开深入研讨,并以分角色朗读加深体 悟。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小组成员相互传看,每组推举 12 篇有创新的优秀习作在班12 / 17 上交流,学生评议。 二、问题研讨 1.教师范读全文。 2.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2)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其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3)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4)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身处当时的情境,会怎样做呢? (5)对于这篇童话的主 题,你怎么认识?如果说它仅仅是揭露了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你如何看?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1)童话一开头就对皇帝嗜新衣成癖极尽渲染,两个骗子毫无顾忌、大胆行骗,竟在皇帝身上施展拳脚,正是抓住了皇帝的致命弱点。赋予奇怪特性的新装,不但迎合皇帝的虚荣,而且用以检验臣民,巩固统治,这样对皇帝就更具吸引力,骗局和皇权就结合起来。在骗局中揭露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的自欺欺人的恶行。 (2)三个场面类似而不同,情趣横生,刻画了皇帝和他的臣属丑恶可笑的嘴脸。 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动作13 / 17 各有不同。老大 臣在惊奇之余,先是 “ 把眼睛睁得特别大 ” ,然后又一边称赞, “ 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 ” ,最后则“ 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 ” 。而那个官员只是 “ 看了又看 ” ,并没进一步的动作。 心理描写也各有不同。写老大臣用祈使句,表示他的可怜和哀叹;写皇帝则多用疑问句,表示吃惊和怀疑;官员用疑问句,年轻得志自我怀疑。 语言描写也各有特色。老大臣不仅反复称赞,而且答应要呈报皇上,表现了他的虚伪、自欺欺人,也再现他当时惶恐的心态。总之,三个人中对老大臣用了较多的笔墨描述。而对大臣的描述则是对皇帝的陪衬和烘托,揭露出 整个宫廷,乃至整个社会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的恶习。 (3)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讲出真相: “ 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 这句话既天真又大胆,既率直又肯定,符合孩子的身份。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孩子无所顾忌、直言不讳,因无私才无畏。相形之下,皇帝、骗子、臣民们说假话无不缘于自私自利。 (4)鼓励学生谈出真实、有创新的想法。 (5)对主题从社会学的角度作出的单一化阐释,传统归结为: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显然淡化了文章其他文化底蕴 的开掘。 14 / 17 “ 最奇异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 安徒生语 )。皇帝的新装是对现实真相的无情解剖,揭露出社会的病态。但童话在浓墨重彩地嘲讽皇帝、大臣的极端虚伪之后,又描写了普通百姓,区别之处在于嘲讽程度的不一样,对前者是尖刻的,对后者则是善意的,毕竟百姓在小孩道出真情后有个艰难的转变过程,而促成这个转变的又是作为与成人对立面的无知无畏的 “ 小孩 ” ,而这种鲜明艺术对比恰揭示了受社会浸染的成人们虚伪的性格弱点。所以,鼓励学生对童话主题作出多元解读,如对人性的弱点 虚伪的批判。 三、分角色朗读 1.听朗读录音,揣摩人物心理,把握角色形象。 角色形象及语气特征提示: (1)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 (2)皇帝:语调傲慢、神情自负。 (3)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4)老大臣: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5)诚实的官员: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6)骑士们:随声附和。 (7)典礼官:讨好皇帝,语调温柔。 (8)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明白。 (9)小孩子:天真单纯,高声叫了出来。 15 / 17 (10)小孩的父亲: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 另:人物心理活动由角色朗读,声音可适当放低 ,似乎是自言自语。 2.选定、分配角色,进行朗读表演。学生简短评议。 3.讨论:听读之后,你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有什么联想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1)说假话的人大多有私心杂念。 (2)昏庸无能的人常会任用阿谀奉迎、说假话的人。 (3)骗子骗人总是投其所好,满足被骗人的私欲和虚荣心。 四、课堂小结 一篇皇帝的新装,一场欺骗的闹剧,在嘲讽、讥笑过后,总觉诙谐中寄寓着严肃的主题,催促我们去思考人性中那份脆弱的、易受社会浸染的纯美,如诚信、无私,该怎样去呵护、去坚持,让心灵家园永远烂漫、秀 美。愿这不会只是善良的翘盼。 五、课堂练习 比较皇帝的新装与西班牙民间故事卢卡诺伯爵 赤身裸体的国王,体味安徒生创作上的匠心独运。 多媒体显示: 故事梗概: 从前有三个流氓来见一位国王,说他们是织布的能工巧匠。他们特别会织一种料子,这种料子人人都能看得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