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方地区 学习目标 南方地区 一 位置与范围 1 自然 秦岭 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东 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 在35 N以南 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 台粤桂滇 海南省全部位于热带 大部分位于98 E 123 E之间 注意100 E 110 E 120 E三条经线穿过的地区 包括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江汉平原 长江三角洲 28 N 32 N110 E 120 E 长江中下游平原 包括 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 20 N 30 N110 E 120 E 东南丘陵 位置 范围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100 E 105 E 110 E 30 N 25 N 一 位置与范围 1 自然 秦岭 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东 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 在35 N以南 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 台粤桂滇 海南省全部位于热带 大部分位于98 E 123 E之间 注意100 E 110 E 120 E三条经线穿过的地区 位于东部季风区南部 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主要的地理单元有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 2 政区 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六省一市 鄂 湘 皖 赣 苏 浙 沪 南部沿海地区五省二区 闽 台 粤 桂 琼 港 澳 和西南地区三省一市 川 滇 黔 渝 3 邻国 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国家自西向东依次为 缅甸 老挝 越南 4 面积 面积占全国25 1 30 N和长江附近地理事物2 北回归线附近地理事物 规律技巧点拨1 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地定位 1 30 N和长江附近地理事物 2 北回归线附近地理事物 一 自然地理特征 1 地形 平原 盆地 丘陵 高原交错分布 1 地形 以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 1 主要地形区 有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 南岭 武夷山 雪峰山 台湾岛 海南岛等 2 地形特征 地势东西差异大 主要位于第二 三级阶梯 东部平原 丘陵面积广大A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 水稻土分布 长江中下游平原含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太湖平原 巢湖平原 长江三角洲等 这些平原地区多人工培育的水稻土 均为商品粮基地 平原地区河湖众多 有 水乡 之称 B 东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 包括江南丘陵 两广丘陵 闽浙丘陵 东南沿海丘陵 三部分组成 这些丘陵多红壤和黄壤分布 即地带性土壤 南岳衡山 革命纪念地井冈山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庐山 黄山 武夷山以及闻名天下的桂林山水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 成为重要旅游资源 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 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 西部以高原 盆地为主A 四川盆地 西北部有成都平原 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素有 紫色盆地 和 天府之国 之称 成因分析 四川盆地形成过程中 周围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底 有些矿物质经过氧化 变成紫红色砂岩和页岩 紫红色砂岩和页岩很容易风化而形成紫色土 紫色土富含磷 钾等养分 是比较肥沃的土壤 B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 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 溶岩地貌 分布最典型的地区 山间 坝子 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 农业区 山地横断山脉 南岭山脉 雪峰山脉 武夷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 此外 大巴山 大别山 巫山 戴云山脉等 多红壤和黄壤 具有呈酸性 有机质含量少 粘重的特点 适宜植树 尤其适合种植茶叶 2 气候 2 气候 1 气候类型 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2 气候特点 以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暖湿润 一月均温在0 以上 南北差异大 积温4500 8000 亚热带 和8000 以上 热带 年降水量800mm以上 雨热同期 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 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 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 贵阳一带 阴雨冷湿 以西 昆明一带 晴朗温暖 长江中下游地区 宜昌以东 淮河以南 南岭以北 每年6 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 出现梅雨 7 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 夏季高温 重庆 武汉 南京是长江沿岸三大火炉 主要气象灾害冬季寒潮 夏季洪涝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四川 广东 海南 贵州 云南受寒潮影响较小 台风 带来风灾和水灾 缓解伏旱灾情 降暑 2 气候 湿润的亚热带 热带季风气候 3 水文 河湖众多 水资源与水能丰富 1 水文特征 水量丰富 汛期长 水位季节变化小 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 江南丘陵 南部沿海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 水能丰富 长江水系 珠江水系 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 河流含沙量小 无结冰期 2 主要湖泊 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 中游 鄱阳湖 我国最大淡水湖 洞庭湖下游 太湖 洪泽湖 巢湖 台湾 日月潭 云南 滇池等 3 主要河流 长江 钱塘江 闽江 珠江等 长江及其支流汉江 洞庭湖水系 鄱阳湖水系 四川盆地向心水系 岷江 雅垄江 乌江 嘉陵江 珠江及其支流西江 东江 北江 钱塘江 淮河 闽江 浊水溪 横断山区水系澜沧江 怒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西南林区 东南林区 人工次生林 4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西南林区 东南林区 人工次生林 4 植被 地带性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季雨林 云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最大的原始热带季雨林 东南丘陵是我国第三大林区 主要为次生林和人工林 用材林主要是杉木和马尾松 松柏 经济林主要是茶叶和各种水果 5 土壤 二 人文地理特征 1 人口与生活 1 人口 占全国55 2 民族 汉族占大多数 少数民族有30多个 人数5000多万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 贵 川 渝 湘 琼等省区 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 苗 彝 土家 布依 侗 白 哈尼 傣 黎等族 3 生活 食 大米为主食 住 注意通风散热 重庆 武汉 南京有 三大火炉 之称 行 水陆运输发达 玩 游泳 龙舟竞赛 2 农业生产 鱼米之乡 1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水热资源丰富 配合好 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 有利于水稻生长 平原地区 土壤肥沃 河汊纵横 既灌溉便利 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 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 横断山区 森林资源丰富 树种多 人类影响小 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 江淮地区 伏旱期 气温高 降水减少 蒸发旺盛 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 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 东南丘陵为红壤分布区 土壤酸性强 土质粘重 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 地表崎岖 土层薄 地表水缺乏 不利于农业发展 2 农业活动特点 重要的农耕区之一 以水田为主 一年两至三熟 农耕区畜牧业位置重要 淡水养殖 南部 海南 云南西双版纳等 发展热带经济作物 海洋渔业发达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3 主要农作物 产品 种植业 水稻 小麦 油菜 棉花 甘蔗为主 林业 用材林 杉 马尾松 竹 经济林 茶叶 油茶 油桐 漆树 柑橘 香蕉 荔枝 桂圆 菠萝 蚕桑 橡胶 剑麻 椰子 樟树 台湾盛产樟脑 渔业 河湖盛产水产品和水生植物 经济林木的生产 本区经济林木种类很多 如茶 油桐 漆树 毛竹 杉树 樟树 椰子 橡胶树等 杉树 马尾松 毛竹 茶 油桐 漆树 热带 亚热带主要水果产区 分布于两广丘陵 出产有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香蕉 荔树 桂圆 菠萝等 其中柑橘的产量最大 海南岛还出产椰子 桔子 香蕉 荔枝 桂圆 菠萝 桑蚕 橡胶 剑麻 椰子 椰子 樟树 4 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在全国的地位 粮食基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 鱼米之乡 四川盆地素有 天府之国 之美誉 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的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太湖平原 江淮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均为国家商品粮基地 棉花基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棉花种植面积仅次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棉花基地 江汉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糖料 甘蔗 基地 广东 广西 福建 四川 云南 海南 是我甘蔗基地 油料 油菜 基地 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 有 北移南迁 趋势 出口农产品基地 太湖平原 闽南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 淡水渔业基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珠江三角洲 河湖众多 淡水鱼产丰富 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区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桑蚕基地 长江三角洲 太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四川盆地 成都平原 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分布最广 柑橘 南亚热带 香蕉 荔枝 桂圆 菠萝 热带 椰子 海南岛 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海南岛 雷州半岛 西双版纳是天然橡胶的主要产地 林业基地 用材林基地 横断山区 东南林区 经济林基地 茶 油茶 油桐 漆树 毛竹 杉树 樟树等主要分布于广大山地丘陵 5 农业灾害 主要灾害 水土流失 洪涝与干旱 原因 水土流失加剧 江河湖海淤积严重 本区农业自然条件较好 但由于人类盲目开发利用 大量毁林开荒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河流淤积 湖泊蓄洪功能减退 治理 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在坡度较大的地区要退耕还林 规律技巧点拨2 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差异 南方地区地形条件复杂 各地气候条件差异显著 土壤类型多样 因地制宜 全面发展 舟山渔场 全国最大 夏季墨鱼汛 冬季带鱼汛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 伏旱 地势低平 河湖众多 气候温暖 土壤肥沃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区和淡水鱼产区 为著名的 鱼米之乡 气候 温暖湿润 冬季霜雪少见 秦岭阻挡冷空气 夏季炎热 云贵高原阻挡暖湿气流 成都平原 由岷江 沱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都江堰水利工程利用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势自流灌溉 紫色盆地 周围山地 高原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刷到盆地 有些矿物质经氧化成紫色土 富含磷钾等养分 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主要农作物有 水稻 小麦 棉花 油菜籽 甘蔗等 形成 是在高温多雨条件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 在江南丘陵分布广泛 特点 红壤含有机质少 酸性强 土质黏重 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 改造 增施有机肥 补充熟石灰 降低土壤酸性程度 利用 种植茶树 油茶 杉树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 防止水土流失 请你评价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有利条件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水热资源丰富 配合好 长江中下游平原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 土壤肥沃 河汊纵横 既灌溉便利 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 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 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树种多 人类影响小 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生产水平高 农业生产不利条件 江淮地区伏旱期 气温高 降水少 蒸发旺盛 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 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 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 土壤酸性强 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 地表崎岖 土层薄 地表水缺乏 不利于农业发展 2 工业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 煤 石油资源少 长江沿岸工业带 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 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水能 矿产 农林资源 二 人文地理特征 1 长江沿岸工业带 A 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 资源丰富 水陆交通运输便利 B 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部门 上海 南京 杭州 沪宁杭 综合工业区 武汉 钢铁 轻纺 宜昌 重庆 电力 冶金 湘 赣地区 有色金属 攀枝花 六盘水 钢铁 煤炭 西昌 航天发射 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目前 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几大工业基地 钢铁 石油化工 汽车 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 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 工业走廊 的雏形 1 钢铁工业走廊 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 安徽马鞍山 湖北武汉 重庆 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 构成了 钢铁工业走廊 的雏形 2 汽车工业走廊 沿江地带有上海 南京 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 构成了沿江 汽车工业走廊 的雏形 3 沪宁杭工业区 基地 内河水运有 陆路以铁路为主 国际航空港有 长江 京杭运河 淮河 珠江等航道 南北向 京沪 京广 京九 焦柳 成昆等 东西向 沪杭 浙赣 湘黔 贵昆 南昆等 上海 广州等 3 交通 二 人文地理特征 大余 德兴 水口山 锡矿山 平果 同仁 个旧 秦山 大亚湾 田湾 1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产业的升级问题2 洞庭湖 鄱阳湖平原的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3 上海 广州 深圳城市的经济地位的提升 南京 杭州 武汉 重庆 成都等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沿海开放城市的建设4 江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海南岛的开发5 淮河水污染 云贵高原石漠化现象 红壤的治理严重的酸雨等环境问题 6 南方地区的水能开发 三峡工程7 与台湾 港澳 东南亚 泛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地缘关系与经济往来8 南水北调9 京沪高速与武广高速10 西气东输二线 三 主要环境问题 1 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 原因 措施 2 红壤丘陵治理 3 能源紧张问题 4 改革开放及经济特区 5 酸雨 问题 三大重酸雨区 四 主要城市 上海 121 E 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防教育心得体会(甄选10篇)
- 职教对口高考题目及答案
- 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 秋季学期配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5篇)
- 智能交通行业的前景分析
- 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
- 2025年成人心肺复苏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塔吊司机考试试题技巧及答案
- 考试水彩试题及答案
- 实习合同范本(2篇)
- 黑龙江金融产业发展对策
- 美学概论 课件 第0-2章 绪论 美学即审美学、审美的含义、审美的意义
- AQ/T 2061-201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防治水安全技术规范(正式版)
- 冷弯型钢项目可行性报告
- IPO申报财务三年又一期会计报表模板(单体式)
- 数字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 英式橄榄球和美式足球的比较分析
- 矿山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
- SY-T 7693-2023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防喷器胶芯
-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