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夜雨寄北(李商隐).doc_第1页
诵读欣赏夜雨寄北(李商隐).doc_第2页
诵读欣赏夜雨寄北(李商隐).doc_第3页
诵读欣赏夜雨寄北(李商隐).doc_第4页
诵读欣赏夜雨寄北(李商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淮安市清江浦中学2017-2018学年八下语文学案 编写:孙守良 审核:杨荣夜雨寄北李商隐一、默写: , 。 , 。二、选择1.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2.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3.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4.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5.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6.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B.“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没说什么愁,而愁苦之情自然显现。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中引发而来,“共剪”是对未来欢乐的憧憬。D.“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了的谈话材料。7.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8.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三、理解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答: 2.全诗流露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答: 夜雨寄北学案参考答案:二、DBCDDABD三、1.“涨”既写出巴山夜雨的景象,又暗示了诗人夜不能寐的时间之长,形象地写出思念的愁苦像涨满的秋水一样深。2.深秋苦雨的伤感、漂泊在外的孤寂、归期无期的无奈、剪烛西窗的期盼。答案:(1)、李商隐 ;(2)、何时能够 再 回叙;(3)、(略);(4)、D;(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分) (8)(2分)二:1.“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参考答案1.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3.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4.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5、李商隐的诗歌艺术成就很高,特别是他的咏史诗和描写爱情的“无题”诗,影响很大。6、 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这首爱情诗描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7、 “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答: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三:1、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 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的思想感情。后两句通过设想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的情境,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9、 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这句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突出的表现了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10、“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应用有什么好处?11、 想象一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描绘的场景,并写下来。诗人和思念的人在长久的分离后终于得以团聚,相谈甚欢,直至秉烛,他们谈论些什么呢?原来谈论的就是现在彼此思念的情状。12、 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答: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五:1 诗中的“秋”字除了交待季节外,还起什么作用?2 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3 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4 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的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复使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答案:1 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2 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感情。3 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后两句表达了对于未来与亲人团聚的欢乐的憧憬。就空间而言,诗中巴山、西窗、巴往复对照;就时间而言,诗中又有今宵、他日、今宵的对比,诗人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4 “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阅读练习及答案(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2分)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2分)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话: (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2分)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何 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