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课堂实录2.doc_第1页
《燕子》课堂实录2.doc_第2页
《燕子》课堂实录2.doc_第3页
《燕子》课堂实录2.doc_第4页
《燕子》课堂实录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燕子课堂实录2 【过程勾勒】一、板书象形字“燕”,引导学生围绕燕子说说自己的见闻和感觉,唱小燕子;引导学生逐段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正确读连贯。二、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先逐句朗读,体会燕子羽毛、翅膀、尾巴的样子和特点,重点理解“翼尖、剪尾”;然后归纳燕子的外形特点,练习背诵。三、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围绕“你仿佛看到什么?谁能从文字中读出画儿来?”,引导学生朗读交流,重点理解“赶集”;配乐朗读,转化成诗歌形式,要求读出诗情画意。四、指导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浮现当时的情景,边读边用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五、配乐范读郑振铎海燕中的片段,感受乡愁。【片段回放】师:小时候,奶奶告诉我,这春天,是小燕子的尾巴剪出来的!小燕子来了,春天也就来了,儿歌不是这么说的吗?小燕子,穿新衣,(师生共诵)小燕子从南方飞来,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呢?自己读第二自然段。师:谁能从文字中读出画儿来?生:我看见青的草,黄色的嫩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生:我看到花草生机勃勃。生:花儿、草儿的颜色很鲜艳,它们都长出来了,很漂亮!生: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师:柳枝在干什么?生:在伸懒腰!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逐渐点击出一幅水墨画)你们看,柳枝摇曳,鲜花盛开,细雨洒落,一派美好的景象!小朋友,你在脑海中是不是也浮现出美妙的画面?生:是。师:美是要仔细揣摩,细细品味的!春天究竟美在哪儿?就让我们去品味课文。请一位女生读第二自然段。师:文中有一个词“赶集”,赶集是什么意思?生:好像去超市。师:赶集中的集不是现代超市,是集市。知道为什么去赶集吗?生:要把东西拿去卖。师:拿什么去集市卖呢?生:青菜、白菜、萝卜。师:那用不着赶呀。生:如果不赶,会被人家抢去摊位的!师:去迟了会卖不掉!农村人带着农副产品去集市卖,就叫“赶集”。文中的景象就像“赶集”似的,谁去赶集了?生:小燕子还有花呀、草呀、柳树呀。师:它们是怎样来赶集的呢?为什么来赶集呢?我们就来做做这些花草树木。让我来问问桃花。桃花、桃花,看你那红扑扑的脸,你带什么来赶集啦?生:我带着红艳艳的色彩,甜甜的花香来了。师:柳树呀柳树,你是怎么样来赶集的?生:我飞快地奔来了。师:你带什么来了?生:我带来了动人的舞姿,还有动人的色彩。师:怎么动人的色彩呢?生:嫩绿嫩绿的色彩。师:为什么急急地赶来啦?生:因为这里很美呀!师:你的到来使这里的春天更美了。树儿、花儿、草儿都来了。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呀!生:(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师:小燕子看到这么美的春天,会说什么呢?生:哇,这么美的景色,我要赶快生孩子!(笑)生:哇,好美啊,我要在这里住下。生:哇,我们也要赶来,为春天增添一份生趣。师:小燕子赶来了,也加入到它们这个行列中,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你们瞧,(在水墨图上加上小燕子)在柳枝摇曳,细雨洒落,微风轻拂,桃花盛开的画面中,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飞来,好一幅烂漫无比的春光。让我们再读一读,读出这春光无限。生:(再读第二自然段,配乐。)师: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怎样的生趣?静心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边读边在脑中画画看到的情景,也可以用手势做做你看到的当时的情景!生:(边默读边思考。)师:(巡视)有些小朋友还在文字旁写下了自己的感想,这种习惯很好!咱们来看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怎样的生趣?来看第三小节,谁来说?生: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荡漾开去。师:你是想告诉大家什么?生:燕子在飞行的时候很活泼!师:小燕子的飞不叫飞,作者叫它“掠”,怎样的飞叫“掠”?用手势做做看。(请一生上台演示。)师:飞和掠有什么不同?生:姿态不一样,(边说边做动作)斜着飞叫“斜掠”,横着飞叫“横掠”。师:哪个是说飞得更快?生:“掠”的速度快,而且姿态动人!眨眼间,就过去了。师:还从哪里读出“掠”不仅指飞得快,而且飞得美?生:唧师:我来读文章,你们来演小燕子!(师读生演)师:你看到过谁有这样的本领?生:孙悟空。生:还有老鹰。师:它们的飞都不叫“掠”,孙悟空是腾云驾雾,老鹰是盘旋,只有小燕子飞得够轻盈。师:再读第三自然段,把燕子独特的美的飞行姿态表现出来!师:燕子一文就是一幅动人的画。如果我告诉你,文中所写的是一段由小燕子勾起的回忆,你相信吗?生:(点头)相信。师:本文的作者郑振铎先生是中国非常著名的学者。这篇文章选自郑振铎先生的海燕一文。他在原文中有这样一段,(配乐范读原文片段)你们听出什么来了吗?生:我听了好像要哭出来了。生:我听到了作者看到了故乡的小燕子,他很想念自己的家乡。师:作者独自一人,离开家乡,飘洋过海,当他看到了在海上飞行的小燕子时,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老朋友般的亲切。一起读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么?师:此时此刻,他是多么地想家,想念亲人和朋友。这时的小燕子已经成了作者的亲人和朋友的化身了。再一起读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么?师:古往今来,小燕子常常成为游子想家的寄托。当我们看着燕子,读着燕子,耳畔又响起那首熟悉的燕子儿歌。(师生齐说小燕子儿歌。)师:春天在小燕子的歌声中来,我们也在小燕子的歌声中长大。现在正是春天,小燕子又飞回来了。从小燕子的身上,我们读出了春光的浪漫,思乡的忧愁,双双飞来飞去的美好,还有珍惜春天大好时光的情感。小燕子不仅是大自然中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它已经成了咱们老百姓寄托感情的象征了。让这个大自然中的精灵一直陪伴我们成长吧。师生:(齐说)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教者感言】我以为,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变都不能给教学带来奇迹,只有当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同时改进时,语文教育才有希望。”阅读教学教什么?当我接受同题课教学燕子的任务并知道这样一个很具研究意义与价值的话题时,首先想到 “教学内容”的话题。我一直以为,文化的品质和素养是一个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能让语文教育回到其本真状态和原先意义上去。如何在日常教学中突出语文教学中文化的特性、灵魂和精神?怎样才是真正的让语文回到其本真状态和原先意义上去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设计了燕子一课的教学。燕子全文共四个自然段,节选并改编自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的海燕。语言清新、规范,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了小燕子的活泼机灵,给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如果把全文放入海燕原文中去阅读,则又笼罩了如烟般的乡愁。根据教材本身特点、四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文化追求”的教学主张,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规范与灵动,重点体会:“赶集、掠、沾、痕、几对、小圆晕”等词语的精彩与韵味。3.阅读和理解小燕子给春天带来的无穷生趣,并通过阅读原文片段,初步了解“燕子”的文化意象,留下“燕子文化”的痕迹。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从“文字、文本、文学、文化”四个层面设计教学内容。文字层面,回归母语的特点。学习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精彩与灵动,体会“赶集”“掠”“沾”“几对小燕子”“小圆晕” “几痕细线”的韵味无穷。文学层面,回归审美情境。本文用散文化的语言,表现了小燕子的机灵活泼,俊俏顽皮,语言充满魅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又与音乐、图画、表演的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按四段结构教学,把文字同图画、音乐融通,让语言本身承载的情境在语言文字和艺术结合上更加生动活泼,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丰富起来。儿童的文学审美活动,不是某一种感官的投入,而是所有感官都动起来,打破界限,共同协作,获得一种通感。教学中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儿童的手势、体态、表情语言共同加入,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儿歌的多次使用,老师本身生活的回忆,再现了儿时情景,让小燕子飞在儿童的视野,进入课堂生活。文化层面,回归儿童的精神家园。在孩子眼里,小燕子是活泼机灵的,给春天带来烂漫;在游子眼里,故乡的小燕子带来的是乡愁;年轻人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