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31页。12700字。
任务书一份。
开题报告一份。
外文翻译一份。
图纸共5张,如下所示
A0-总装配图.dwg
A1-局部图.dwg
A1-部件图.dwg
A2-带轮.dwg
A2-放线轴.dwg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恒张力绕线机机械结构设计部分,包括其材料的选取、装置的设计等。在材料选取方面,本设计依据的原则是适合设计的需要,材料以价格低廉为主,在装置设计方面以结构简单为主。
机械部分装置由三部分组成,即放线部分、传线部分和绕线部分。放线部分结构为一步进电动机通过联轴器联接传动轴,传动轴设计为阶梯状,两端向中间逐渐加粗,传动轴另一端固定放线辊子。送线部分采用V带传动,电动机轴直接联在V带传动的主动轮上,绕线部分工作台结构类似于放线部分,另外送线部分可通过导轨进行横向的调整,绕线部分的工作台可通过丝杠螺母座带动在导轨上进行纵向的调整。
工作原理为首先调整送线部分,使其与放线部分和绕线部分横向平齐,然后调整绕线部分工作台,达到要求进行固定,这样保证绕线过程始终保持直线运动,绕线部分的辊子为椭圆型,为保证绕线的力为恒力,则要求绕线速度为变化,那么放、送线速度为恒定。装置为数控装置,含有报警等功能,工人只需打断后拆装定子绕组。
关键词 绕线机 装置 联轴器 螺母座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permanent tensity winding machine mechanism design part, including its material selection, installment design and so on. In the material selection aspect, this design basis principle is the need which suits designs very much, the material by the price inexpensive primarily, in installment design aspect by structure simple primarily.
The machine part installment is composed by three parts, namely puts the line part, delivers the line part, and winds thread the part. As soon as puts the line partial structures for to step-by-step the electric motor through the shaft coupling, joins the drive shaft, the drive shaft design is stepped, the both sides adds gradually to among thickly, the drive shaft another end puts the line rollarounds fixedly, delivers the line part to use V belt transmission, the electrically operated engine shaft straight union in on V belt transmission driving pulley, winds thread the partial work table structure to be similar in puts the line part, sends out the line part to be possible in addition to carry on the crosswise adjustment through the guide rail, winds thread the part the work table to be possible to carry on the longitudinal adjustment through the guide screw nut place impetus on the guide rail.
The principle of work for first adjusts delivers the line part, causes it with to put the line part and to wind thread the part crosswise even uneven, then the adjustment winds thread the partial work tables, achieved the request carries on fixedly, like this guaranteed winds thread the process to maintain the translation throughout, winds thread the part the rollarounds is the elliptic type, winds thread the strength for the guarantee is the constant force, then the request threading speed is the change, then puts, delivers the link speed constantly for. The installment is the numerical control installment, includes reports to the police and so on the functions, after the worker only must break disassembles the stator winding.
Keywords Winding machine Installment Shaft coupling Nut place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 1 章 绪 论 2
1.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
1.2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简介 2
第 2 章 电机的选择 4
2.1 电机的概述及特点 4
2.2 步进电动机负载的估算 5
2.3 系统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6
2.4 步进电动机的选择程序 7
2.5 确定本设计的电动机 10
第 3 章 机械部分设计 15
3.1 放线部分设计 15
3.2 送线部分设计 19
3.2.1 带的选取与结构设计 19
3.3 绕线部分设计 22
第 4 章 绕线机电路设计部分 24
4.1 电路部分的选择 24
第 5 章 绕线机模拟仿真部分 25
5.1 系统仿真技术概述 25
5.2 计算机仿真技术现状与未来 25
5.3 仿真建模的方法 26
参考文献 28
致 谢 29
附录1 30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题:
绕线机机械结构部分的设计
论文(设计)研究目的与内容:研究的恒张力绕线机是一种变速以保证在绕线时具有恒定的张力的新型绕线机,其速度是变化的,可控的,依靠放线部分,送线部分及绕线部分的速度变化,使漆包线的缠绕力接近恒定的力,以确保加工产品的良好绝缘性,这样绕制出的线组性能更安全,从而能够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此课题的研究对社会的学术界具有重大的意义,并且能为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价值。
目前我国还未曾研制出恒张力绕线机,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为我国恒张力绕线机的诞生贡献微薄之力。
在课题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拟订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绕线机的机械结构部分设计,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通过撰写毕业论文,使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撰写规范,通过外文翻译,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通过此设计学生还会掌握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绘图方法,熟练应用计算机,最终应用计算机绘制出其机械结构图,达到优化的目的。
具体要求:(原始数据、试验方案、手段及预期结果)
恒张力绕线机主要由机械结构部分,可编程控制部分,模拟仿真三部分主成。本课题主要研究其机械结构部分。
恒张力绕线机与其它绕线机区别在于其速度是非匀速的,这样选其主电机采用步进电动机来控制,使其排线的位移与输入脉冲信号数相对应,步距误差不能长期积累,易于起动、停止、正反转及变速,响应性也好,停止时可取消自锁能力,可以组成结构较为简单而又具有一定精度的开环控制系统,也可在要求更高精度时组成闭环控制系统。
在速度方面使其排线速度为非匀速这是本课题所研究的关键之处,因此在设计其绕组时设计为类似椭圆型机构,通过步进电机输入的脉冲信号数使其绕线速度从水平位置到弧度位置逐渐增加,这样是漆包线在通过机构弧度时所受拉力减小,接近其机构水平边时的拉力,这样使漆包线在形成绕组前是以接近恒拉力进行缠绕的 。
此绕线机的结构设计方面由三部分组成,放线、缓冲,传线,绕线部分。其送线部分结构在横向、绕线部分结构在纵向两方面都能够进行位置的调整,使其绕组中线的疏密程度更为适当,准确。
主要参考资料:
[1]张德泉,陈思夫,林彬.《机械制造装备及其设计》天津大学出版 ,2003.1
[2]刘宝廷,程树康.《步进电动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5
[3]周宗明,周扬萍,汤道军.《金属切削机床》清华大学出版,2004.9
[4]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5]张建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0
进度安排:
2006.3.27—2006.4.10 拟订设计方案并撰写开题报告
2006.4.11—2006.5.10 学习设计工具软件
2006.5.11—2006.6.5 绘制草图、上机制图
2006.6.6— 2006.6.12 整理论文、图纸
2006.6. 13— 2005.6.14 准备答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