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doc

轿车车身内部布置设计[汽车]【3张图/105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1855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34.33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3-07 上传人:木***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轿车 车身 内部 布置 设计 汽车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资源描述: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25页。10500字。
外文翻译一份。

图纸共3张,如下所示
A0-传动机构.dwg
A0-轿车内部布置设计.dwg
A0-轿车内部布置设计(2).dwg

摘 要
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几款车型的总布置数据积累和分析,结合现有车型的实际布置经验,对车身内部布置的基本原则、过程、方法及人机工程学在车身内部布置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研究。通过运用车身总布置工具如人体模型、眼椭圆、头廓包络线及头廓包络面、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等,讨论了人机工程与驾驶员视野、乘坐舒适性、安全性、操纵性、上下方便性之间的关系,然后将上述理论应用于新车内部布置设计的实际过程,从新车设计的具体要求出发,结合人机工程学的方法较好的完成了新车型车身内部布置。最后运用车身总布置工具对整车视野、室内空间及操纵性如人体舒适性、风窗玻璃刮扫区域、A柱障碍角及仪表视野等进行了校核并分析。

关键词:车身总布置工具;人机工程学

Abstract
The thesis,through always assigning the data to accumulate and analyze to several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yles,the reality of combining the existing style is assigned experience, summarize to the basic principle, course, method and application in assigning within the automobile body of man-machine engineering that assign within the automobile body and research. Through use automobile body assign tool such as dummy always, eyes oval, head wide bag hold in place with a net line and head wide bag hold surface, driver hand stretch and interface,etc. in place with a net,visual field of discussion ergonomic and driver, taking the comfortableness,security, handling,relation among upper and lower conveniences,then apply theory described above to the new car's fixing up the real course designed,proceed from concrete requirement that the new car is designed,assign within the completion new style automobile body with better method to combine man-machine engineering. Use the automobile body to always assign the tool to the visual field of completed car finally,indoor space and person who handle if human comfortableness, wind windowpane blow,sweep area,A column obstacle corner and instrument visual field,etc. check the analysis of combining. 
Keyword: The automobile body is always assigned the tool ;Man-machine engineering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第1章 绪论 1
1.1 课题的提出 1
1.2 人机工程学在轿车车身内部布置上的应用 1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1.4 本章小结 3
第2章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轿车车身内部布置工具 4
2.1 人体模型 4
2.2 眼椭圆 5
2.3 乘员及驾驶员的头廓包络线(面) 7
2.4 本章小结 10
第3章 车身内部布置方法的应用 11
3.1 轿车车身内部总布置设计过程 11
3.2 人体模型的布置过程 12
3.3 后视镜和仪表盘布置要求 12
第4章 轿车车身设计硬点及应用 14
4.1 设计硬点的意义 14
4.2 人体姿态舒适性相关的主要硬点的确定 14
4.3 人体乘坐空间主要硬点尺寸 16
4.4 车身布置主要硬点 16
4.5 本章小结 18
结 论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附 录 1 23
附 录 2 25


轿车车身内部布置设计



内容简介:
附 录 1 汽车车身总布置采取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尤其是在轿车设计中,确保驾驶员与乘员的舒适性、居住性、上下车方便性、安全性以及驾驶员的操纵方便性和视野性等其应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外部尺寸尽量小、内部空间尽量大、满足各项功能要求、满足人机工程学要求、满足标准法规及技术条件要求。 人机工程学是上世纪 5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以人 实测、统计、分析为基本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描述如何塑造适宜人的工作环境的科学。具体到产品开发,就是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方面要按照人体的生理解剖功能量身定做,更加适合于人体的工作效能。今天的汽车要追求“人车合一”,就是设计汽车的目标要以人为本,围绕人的需求而建造。要使人驾乘汽车感到舒适、方便和不易疲劳,这就是汽车人机工程学的目的。 汽车设计以总体布置为核心,而轿车总体布置又是从车厢开始的。为此,要利用能表述人体形状的标准模型作为准绳来安排驾驶舱各个部件位置。例如驾驶员的位置,从脚踩油门踏板上算起,身材高大者要比身材矮小者靠后坐,这决定了驾驶座椅后移的位置;身材矮小者要比身材高大者靠前坐,这决定了座椅前移的位置。手臂长 度与腿相比是较短的,当座椅后移时可能手触及不到仪表板,这就有了一个范围限制。例如以百分位人群来划分,假设第 5 个百分位的女子身高为 ,而第 95 个百分位的男子身高为 于固定踏板的布置,工程师就只考虑 5%的矮小女子和 95%高大男子的手臂触及范围。做出仪表板的可接触的衡量,通常以高大男人的手臂长为一 个决定性准则,即以伸展的手臂运动,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各绘出一个圆弧线,近似描绘出一个半圆形空间去安排座椅、仪表、方向盘、踏板、变速杆、中控板控制旋钮等零部件的位置及相互的距离尺寸。 人机工程学 ,在美 国称之为人类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 (在欧洲有人称之为功效学 (日本称之为人间工学。而我国目前除使用上述名称外,还译成宜人学、人机工程学等。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已经充分体现了该学科是“人体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结合 ,实际上 ,这一学科就是人体科学、环境科学不断向工程科学渗透和交叉的文化产物。人机工程学就是研究人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所涉及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方面因素 ,研究人 物 )着的各组成部分 (效率、健康、安全、舒适等 ),在具体的工作条件下,在家庭中和在休假的环境里 ,如何达到最优化的问题。 国外对汽车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并且已经做了大量的测绘分析和基础性研究工作,尤其是美国提出了很多推荐性标准,有的已被国际标准组织所采用,如三维 H 点人体模型、眼椭圆等。国外汽车设计行业对于人机工程的应用极为重视,如日本、美国等在设计新车型时都要做相应的人机工程检查和校核,并且抽取不同的人群进行主观评价。德国汽车业联合开发的 件,建立了详细的三维人体模型,从德国、日韩、中国到 并提供各种年限参考,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数据建立自己的三维人体模型。在国外,已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开发流程和评价标准。在中国,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在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即有少量和零星的开展,但系统和深入的开展则在“文革”以后。 1980 年 4 月,国家标准局成立了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一规划、研究和审议全国有关人类工效学的基础标准的制定。 1984 年,国防科工委成立了国家军用人 环境系统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这两个技术委员会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发展。此后于 1989 年又成立了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并且 1995 年 9 月创刊了学会会刊人类工效学季刊。 20 世纪 90 年代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先成立了我国该专业的第一个博士学科点,随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大、北京理工大学、北大医学部等大学也先后成立了相应的专业。我国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也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如对人体尺寸的测量统计和分析等。这些都对中国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起到了一些推动作用,但我国的人体测量数据没有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得到及时的更新。在 的某些数据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人体尺寸的实 际情况,并且还缺少一部分数据,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人体,因此我国的人体工程学研究还有待于更加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大部分汽车行业依旧沿用传统的设计方法,虽然在硬件条件上已经实现了 大部分的 一方面虽然国内的一些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经过数年的研究和积累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汽车车身内部布置理论和方法, 但是由于缺少相关的交流合作,大部分研究开发成果不能实现共享,所以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上的浪费,不利于国内汽车 行业整体水平的快速提高。国内人机工程方面,建议今后科研院所及生产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如下的一些工作:进行人体尺寸测量数据的统计工作,更新相关标准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标准的中国人体模型数据库,从而在进行整车开发时,可用到中国人体百分位的模板,这是基础性的工作;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标准,建立一个完善的设计流程及相应的设计推荐值;联合开发并完善一个实用的评价软件及评价标准,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共享,或者引进国外成熟软件;培养一些进行主观评价的人员等等。 附 录 2 of a up as in of he on or in s is a in of It as of as to of it is a of if in of to to of of of be ,to to on to be to by is of of is by up up to to of as on it is it on is by to It is by by is a to s th s in 5th to % of 5% of s s a of a in to in of of as ., of ,in An of at of in s as in in of of ,of in in of a of to is on of in of a of . a of to to of do to on up ., AE, s up s up a of in 930s a of 980, of of in 984, - of to in of of of to by 989 it 995. At 990s, of be to at Of of if to of of of of of of t an so in of of to AD on AD as AD of in to of of of On an of a t be so on as to a to of in on of on on up in is up up a of a a no to or on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I 摘 要 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几款车型的总布置数据积累和分析,结合现有车型的实际布置经验,对车身内部布置的基本原则、过程、方法及人机工程学在车身内部布置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研究。通过运用车身总布置工具如人体模型、眼椭圆、头廓包络线及头廓包络面、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等,讨论了人机工程与驾驶员视野、乘坐舒适性、安全性、操纵性、上下方便性之间的关系,然后将上述理论应用于新车内部布置设计的实际过程,从新车设计的具体要求出发,结合人机工程学的方法较好的完成了新车型车身内部布置。最后运用车身总布置工具对整车视野、室内空间及操 纵性如人体舒适性、风窗玻璃刮扫区域、 关键词 : 车身总布置工具;人机工程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he to to of is to in of as in a in a of to s up is to to to of if A of is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录 摘 要 . I . 录 . 1 章 绪论 . 1 课题的提出 . 1 人机工程学 在轿车车身内部布置上的应用 . 1 本文研究内容 . 2 本章小结 . 3 第 2 章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轿车车身内部布置工具 . 4 人体模型 . 4 眼椭圆 . 5 乘员及驾驶员的头廓包络线(面) . 7 本章小结 . 10 第 3 章 车身内部布置方法的应用 . 11 轿车车身内部总布置设计过程 . 11 人体模型的布置过程 . 12 后视镜和仪表盘布置要求 . 12 第 4 章 轿车车身设计硬点及应用 . 14 设计硬点的意义 . 14 人体姿态舒适性相关的主要硬点的确定 . 14 人体乘坐空间主要硬点尺寸 . 16 车身布置主要硬点 . 16 本章小结 . 19 结 论 . 20 致 谢 . 21 参考文献 . 22 附 录 1.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附 录 2.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 第 1 章 绪论 课题的提出 轿车车身内部布置是轿车概念设计阶段中最关键部分,轿车车身内部布置的特点是需要确定的内部布置参数和车身硬点数目繁多,空间 关系和约束条件复杂,实现方法和评价指标没有明确的法规和标准,这使得设计方案具有多解性、经验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目前人机工程学在轿车车身内部布置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成熟。利用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车身设计可以满足现代轿车驾驶操纵性、乘坐舒适性、上下车方便性等方面的要求。人机工程学以人 (驾驶员、乘客 )为中心,在布置设计方面从人体的生理、心理和人体的运动规律出发,研究布置方面如何适应人的需要,能够设计出一个操纵方便、舒适安全的驾驶环境和乘坐环境,因此结合人体工程学进行车身内部布置设计,认真详细地对车身内部布置设计方法进 行总结和归纳,成为现代轿车企业成功研发新车型的关键。 我国的大部分轿车行业已经从过去传统落后的设计制造方法过渡到了现代以数字化设计为主的时代,并在流程中引入了强度校核、碰撞模拟以及运动仿真等。但大部分的 现在国内外很多轿车制造业内部已经在 软件平台上开发了车身总布置系统,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轿车车身内部布置理论和方法。但依然存在着盲目使用国外的 标准进行车身室内布置 ,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合国内轿车车身设计的标准。我国的人机工程学正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目前只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如对人体尺寸的测量统计和分析。因此我国的人体工程学研究还有待于更加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 本论文依据人机工程学原理,结合相关资料和教材,介绍了轿车内部布置的基本要求和步骤,对轿车的内部布置设计提供参考,并具有一定的意义。 人机工程学在轿车车身内部布置上的应用 在内部布置设计过程中,重点工作是确定决定车型技术水平和造型风格的总布置尺寸。在内部布置方案的确定过程中,必须以满足人机工程要求为原则把乘坐舒 适性、安全性、操作方便性、上下车方便性等作为主要因素考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 虑。 人体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操纵方便和舒适性,即尽最大可能的满足不同身材和姿势的驾驶者对操纵件的手足伸及性与姿势舒适性以及视野性的要求。人机工程设计主要借助于 轿车设计中的应用有如下几方面: 1上下车方便性; 门通道尺寸 度和厚度尺寸 2车内部空间尺寸和座椅轮廓尺寸 点的调节范围 排座乘坐空间 舒适性尺寸 3驾驶员视野设计 c 4驶员操纵方便性 门踏板、制动踏板)的位置和活动空间 挡杆、手制动杆) 调、收音机、转向开关、灯光开关等) 本文研究内容 深入研究了车身内部布置工具的基本原理、相关标准、设计参考值及评价指标等,包括百分位的选择、 H 点的确定与座椅调节范围、操纵方便性、眼椭圆、汽车内部空间尺寸确定、上下车方便性、视野设计。并进行了实际车型的应用设计。从新车 设计的具体要求出发,结合人机工程学的方法较好的完成了新车型车身内部布置。运用车身总布置工具对整车视野、室内空间及操纵性如人体舒适性、风窗玻璃刮扫区域、 A 柱障碍角及仪表视野等进行了校核并分析。最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学会运用人机工程学进行简单的轿车内部布置,对于人机工程设计、轿车内部布置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3 本章小结 本章对车身内部布置设计方法及内容、人体工程学在轿车车身内部布置的应用作了简要的叙述,最后对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做了阐述。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4 第 2 章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轿车车身内部 布置工具 在轿车设计中,车身内部布置应当能够满足驾驶员和乘员的乘坐舒适性、操纵性、行车安全性、视野性的要求。为了达到以上性能, 部、肢体上与车身布置有关的人体特征点。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入座后,测取人体特征点,经统计处理后,便可得到各种百分位身材男女驾驶员的人体特征点分布图形。这些图形称为车身内部布置设计工具。它们包括眼椭圆、头廓包络线(面)、手伸及界面等。除人体模型外,其他设计工具都是驾驶员人体特征点 (轿车驾驶员的眼睛、头部、胯部上一些与车身设计有关的特殊点 )在车身坐标系中的分布图形,这些分布图形已经被做成现成的样板以供内部布置使用,所以本章主要介绍人体模型、眼椭圆、乘员及驾驶员的头廓包络线(面)。 人体模型 以人体参数为基础建立的人体模型是描述人体形态特征和力学特征的有效工具,是研究、分析、评价、人机系统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用于车身设计的 用人体模型可以进行乘舒适性校核,可以检查踏板、方向盘、座椅等部件布置的合理性。对于轿车内部空间如头部空间、膝部空间、肩部空间、肘部空间等都要用人体模型来检查。 中国人 体模型:中国人体模型分为四个身高等级,分别为女子第 5 百分位,男子第 5 百分位 (相当于女子第 50 百分位 ),男子第 50 百分位 (相当于女子第 95百分位 ),男子第 95百分位。 按照不同的用途来分类包括:二维杆系人体模型、二维平面人体模型、三维人体模型,如下列图所示: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5 图 2 图 2图 2眼椭圆 轿车驾驶员眼椭圆是指不同身材的驾驶员按自己的意愿将座椅调整到适意位置并以正常的驾驶姿势入座后,他们的眼睛位置在车身坐标系中的统计分布图形。由于统计 分布图形呈椭圆状,因此被称为驾驶员眼椭圆。驾驶员眼椭圆的确立为研究轿车视野性能提供了科学的视野原点基准。眼椭圆的中心位置、长短轴的长度和方向,与车辆类型、 H)点位置、座椅水平调节量、驾驶员比例都有关系,如图 2 图 2适合中国人的 调节座椅眼椭圆尺寸根据中国人体数据(男女比例为 1: 1;男子平均身高为 1710毫米,女子平均身高为 1580毫米)计算,可以得到适合中国人的 调节座椅眼椭圆尺寸,参见表 2 表 2类车可调节座椅 眼椭圆尺寸 百分位 轴 Lx/轴 Ly/轴 Lz/5133 9133 椭圆在车身坐标系下按以下方式定位: 函数关系表达式: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6 X=6646) 30) =2.5 =63830 其中: 向盘中心到 点 )的 椅中心平面的 点 )在 t:变速器类型 (1:手动、有离合器踏板; O:自动、没有离合器踏板 )。 侧视图中与眼椭圆中心坐标布置相关的因素见图 2 图 2眼椭圆的应用 眼椭圆是轿车视野设计的基础,但只有与视线(切线)一起使用方有意义。以驾驶员前方下视野设计为例,进一步说明应用眼椭圆进行视野设计的原理。如图 2要驾驶员前下视野不被发动机罩、前风窗下边缘、仪表板上边缘或转向盘 上缘所阻挡,并能看到车头前方一定距离 常的做法是:在侧视图上,从地面上距离车头 d 处的一点 5 百分位眼椭圆的下切线 眼睛位置落在切线 5%。如果使发动机罩、前风窗下边缘、仪表板上边缘和转向盘上缘都在切线 能以95%的概率保证驾驶员的眼睛不被上述物体遮挡而能看到 而满足上述视野要求。以 进行如下视野设计内容:内外视镜布置,驾驶员前方视野的设计和校核,车身 A、 B、 表板上可视区的确定,刮水器布置和刮扫区 域校核,以及遮阳带位置的确定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7 图 2 6 利用眼椭圆进行驾驶员前方视野设计的原理 本毕业设计眼椭圆的定位尺寸记算: =12 X=6646)30)664535299 0 =975=2.5 50=63830=6389945乘员及驾驶员的头廓包络线(面) 平均头廓线是由美国工程师协会 0百分位身材的男女驾驶员及乘员头部特征点,在车身坐标系中的位置统计而得出的两条圆弧(侧视图、后视图),用于表示乘坐状态下的头部外廓线。如图 2 图 2图 2、 Y、 椭圆样板上的自身坐标系与头廓线样板上的自身坐标系是同一坐标系。这是因为头廓包络线是以眼椭圆为轨迹而形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8 头廓包络线是指不同百分位的驾驶员和乘员在乘坐状态下头廓的包络线。 将头廓线样板上的眼点沿着眼椭圆样板上的上半部眼椭圆运动,并保持两样板上的自身坐标系平行,描绘出头廓线运动时的包络线便是头廓包络线(图 2 8)。头廓包络线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座椅可调节式的头廓包络线,另一种为座椅不可调节式的头廓包络线。前者适合驾驶员的头部位置和头顶空间的设计,后者适合于后排乘员的头部位置和头顶空间的设计。 图 2 8侧视图中头廓包络线与眼椭圆的关系 考虑三维空间时,当将头廓线样板上的眼点沿着眼椭球运动,描绘出头廓线运动时的包络线便形成了三维头廓包络面。考虑到驾驶员随轿车的振动,推荐头廓包络线 形成的面以头廓包络面中心为基准向车外偏 23 毫米,驾驶员头廓包络面形状确定可表 2 表 2三维头廓包络面按如下方式定位: ( 1) 首先按照前述步骤确定眼椭圆中心,按表 2头廓包络面进行初步定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9 表 2座椅行程( h 133 133 2)然后按下述公式分别求出可调节座椅和不可调节座椅的头廓包络线中心 (图 2 9): 可调节座椅: =12 X=6646) 30) h Y=63830+可调节座椅: X=640X Y=640中: 向盘中心到 点 )的 坐标; 点 )在 度差; 1:手动、有离合器踏板; 0:自动、没有离合器踏板 )。头廓包络线主要用于确定驾驶员和乘员的头部空间,以便校核或设计顶盖高度和宽度。 61、 别为前排座椅有效头部空间尺寸和后排座椅有效头部空间尺寸。根据有效头部空间(经验值 00 95061 略小 20顶盖内饰板厚度经验值 15 25及顶盖造型,就可以由外向至内的确定 可以进行由内至外的顶盖高度设计。 头廓包络线侧视图 头廓包络线后视图 不可调节座椅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0 头廓包络面侧视图 头廓包络面后视图 可调节座椅 图 2 9头廓包络线与头廓包络面 本设计采用可调节座椅,头廓包络线中心定位尺寸为: =12 X=6646) 30) h =6440+1040=50=63830+63899本章小结 本章详细的叙述了最新版的轿车内部布置中常用的布置工具的概念、建立方法、定位及应用,主要有人体模型、眼椭圆、头廓包络线等。对于轿车舒适性检验、车身内部空间的设计与校核、驾驶室内操纵件的布置、视野设计与校核等都要借助于这些设计工具来进行。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1 第 3 章 车身内部布置方法的应用 轿车车身内部总布置设计过程 轿车车身内部布置是根据各总成型式和整车性能的要求,确定车身内部尺寸,驾驶员与乘客的操纵与乘坐空间,驾驶室各种部件和附 件位置参数,以满足相关的各项性能及法规要求,并协调各种性能指标之间的矛盾,实现总体优化的布置过程;轿车车身内部布置可以理解为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对其进行方案布置优化的设计过程。需确保驾驶员与乘员的舒适性、上下车方便性、安全性,以及驾驶员的操纵方便性、视野性等。它涉及到人机工程学、统计学等学科,体现的“以人为中心”的人 环境和谐的设计思想。 轿车车身内部布置过程如下: 1、深入理解整车总布置方案,熟悉底盘、电气系统的结构特点,对竞争车 型相关数据进行三坐标测量、总结和归纳,初步确定所设计车型与人机相关数据的目标值。 2、根据已搭建的底盘平台、地板、前隔板和通风罩板的位置初步确定踏板组、方向盘的中心位置及角度等参数。 3、运用踏板组和地板的相对关系,确定踵点的位置;进行二维人体模型初步布置、建立车身内部布置工具包括眼椭圆、三维头廓包络面和手伸界面等。 4、调用 年女性和 95%成年男性人体模型,由 荐的适意线或 区域法来确定 位置及座椅调节行程(上下和前后)、靠背角等相关尺寸。 5、根据 合内部空间控制尺寸,确定头部空间尺寸 63、前后排乘坐空间、横向空间尺寸、顶盖的位置。以及完成对车身内部宽度的确定;再根据眼椭圆确定视野,从而定出前后 风窗的倾角;调出手伸及界面等设计布置工具设计仪表盘的断面形状、仪表盘平面角度及操纵件的布置。 6、针对以上布置进行综合分析、协调和优化,验证是否满足已设定的目标值和布置的合理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2 人体模型的布置过程 通常情况下,人体布置一般采用二维与三维相结合的布置方法,所以本文采取如下布置过程: 1、选择适宜的人体样板,包括百分位和比例等。本设计采用 95%成年男性人体样板,比例采用 1: 5。 2、画出加速 踏板位置、地板线 (先以水平线代表 ),确定出踵点的位置。方法是运用以加速踏板中心为圆点,以 203意确定踵点时要考虑地毯的厚度和压缩量(一般 40%)。 3、按选定的人体模型样板以踵点为布置基准,将人体驾驶姿势摆放在车身布置图上,使人体的躯干和上、下肢处于最佳的活动范围和角度关系。 4、 年女性和 95%成年男性人体模型,由 位置及座椅调节行程(上下和前后)、靠背角等相关尺寸,考虑座椅靠背的压缩量与厚度等因素,确定出前座舱 的最后设计界限。 5、比较百分位人体布置的各关系角度变化和坐姿位置变化情况,由此确定各 6、分析在加速踏板的全程运动中,人体姿势的变化情况。 7、画出百分位人体布置的腿部轮廓线,供设计伸腿空间用。 8、后排座人体布置方法与上述类似,只是一般布置 95百分位人体即可,着重考虑搁脚位置、姿势和腿部空间。 后视镜和仪表盘布置要求 1、内外后视镜的布置 应该充分考虑人眼的视野特性,以尽量靠近驾驶员直前视线为宜。人机工程学推荐后视镜在水平方向的位置应该处于驾驶员直前视 线左右各 60范围内,在垂直方向的位置应该处于驾驶员直前视线上下各 45范围内。为避免车后交通信息频繁的映入驾驶员眼内而干扰其注意力,造成驾驶员工作紧张,上述角度可以适当减小。对于左后视镜,一般推荐镜中心与左眼点连线 (或左眼椭圆切线 )与驾驶员直前视线的夹角不大于 55。一般驾驶员对右后视镜的观察次数远少于左后视镜,可以允许驾驶员偶尔强制转动眼睛和头部来观察右侧后视镜。故本设计考虑到驾驶员的疲劳问题,选取镜中心与左眼点连线与驾驶员直前视线的夹角为 45。 2、方向盘和仪表盘的视野性布置 方向盘主要考虑 方向盘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经验数据: 15 30)、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3 方向盘下缘与座椅上表面距离(经验数据: 170 200)、在仪表板上形成的盲区最小并具有合适的操舵力特性。仪表板特征盲区参照 94等标准求作,本设计方向盘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22。 仪表盘布置方法和经验数据总结如下: (1)、仪表盘的中心点确定:将方向盘中心和眼椭圆中心点连线,按标准视距推荐值(最佳视距 550大视距 711 定。注意仪表盘的中心点和眼椭圆中心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应该在 30范围内。考虑驾驶员能够清晰 的看见仪表的指示信号,本设计方向盘中心和眼椭圆中心点连线距离为700表盘的中心点和眼椭圆中心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 22。 (2)、仪表盘平面确定:方向盘中心和眼椭圆中心点连线与仪表盘平面的夹角应在 90 10范围内,仪表盘平面与水平面夹角应在 60 75范围内。选取方向盘中心和眼椭圆中心点连线与仪表盘平面的夹角为 75,仪表盘平面与水平面夹角为 68。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4 第 4 章 轿车车身设计硬点及应用 设计硬点的意义 设计硬点是总布置设计过程中,为保证零部件 之间的协调和装配关系,及造型风格要求所确定的控制点 (或坐标 ),控制线,控制面及控制结构的总称 ,俗称设计硬点,轿车车身总布置实际上是确定车身各部分之间的硬点关系,硬点是轿车零部件设计和选型,附件设计及车身设计的最重要的各项目组公共认可的尺度和设计原则。这是使项目组分而不乱,并行设计的重要方法。一般确定后不要轻易调整,如需调整设计硬点,需得到所有子项目组认可或协商 距;底盘及零和控制点等等。轿车车身内部的各种硬点之间的约束数目众多,关系复杂,评价指标模糊。其中很多硬点的确 定是依靠设计者的经验而确定。因此在设计一种车型时,硬点尺寸对于设计有很大的帮助意义。 车身硬点的代号、定义、测量方法: 代号采用大写英文字母 +数字的形式,如 中大写英文字母和数字的含义如下: W 宽度方向的尺寸; H 高度方向的尺寸; L 长度方向的尺寸; 乘员分配尺寸; 座椅面方向尺寸; 踏板长度; 踏板宽度 踏板的高度; H 1部空间尺寸 100部空间尺寸 人体姿 态舒适性相关的主要硬点的确定 椅参考点,是指座椅上的一个设计参考点,它是座椅制造厂规定的设计基准点。它表征当第 95百分位的人体模型按规定摆放在座椅上时(按规定的靠背角、座椅的最后、最下位置),实际 文) 15 参考点重合;在 31、 70三个硬点尺寸。 实际 指当 体模型上左右 以比较真实地模拟出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入座后的实际的 设计 指在轿车总布置时的设计基准点,表示的是第 95百分位的 男子人体模型在最后位置时的胯点,最前设计 H 点表示的是第 5百分位的女子人体模型在最前位置时的胯点。由最前和最后设计 部轮廓的最低点; 侧视图上,过 该切线上离 速踏板踵点,是指加速踏板未压缩时,人体模型的踵点在被压塌的地板覆盖件上的点。 速踏板平面; 客踵点; 人体舒适生理角度范围参见图 41 10 30 ;10 45 ; 80 120 ; 85 110 ; 170 190 图 4由于驾驶员舒适驾驶姿势随车型的不同而变化,各自选择舒适姿势下的关节角度有较大的差别。对于轿车靠背角 3,最舒适为28; 人体躯干与大腿夹角 05为宜, 110 115最理想;肘角 05为宜;膝角 12 118为好;脚角 平面与小腿间夹角 )最小为 87,最大不超过 130。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6 本设计考虑驾驶员舒服性要求,选取 5 5 17 7 人体乘坐空间主要硬点尺寸 人体乘坐空间硬点主要包括: 3、 4应用人机工程学的某新车车身总布置中的重要参数: 表 4度方向)单位: 考虑驾驶室空间要尽可能宽敞,本设计主要硬点尺寸取值: 9931=30492203303005 车身布置主要硬点 整车总布置主要硬点(如图 4车身总布置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参数: 尾箱盖和后挡风玻璃内表面连接处在 指在 Y 零平面处,发动机罩和挡风玻璃内表面连接处最高点; 含保险杠及装饰件); 车辆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7 图 4轿车总长 轴距 悬 后悬 们之间有下述关系: C。式中, 值在 动机前置前轮驱动轿车的 动机后置后轮驱动轿车的 轿车宽度尺寸一方面由乘员必需的室内宽度和车门厚度来决定,另一方面应保证能布置下发动机、车架、悬架、转向系和车轮等。轿车总宽 103 之间有下述近似关系: (3) (195 60)座乘三人的轿车, 410内长度与轴距之间存在下述近似关系:室内长度 (3) (980 50)内宽度与轮距和全宽之间存在下述近似关系:室内宽度( 3 4)全宽 (100 80) 在进行宽度方向布置设计时,用到整车宽度方向的硬点包括 6、 4 表 4度方向) 本设计为考虑驾驶室的空间尺寸要宽敞,选取数值如下: 459509155570903=138046049950074010=144050 车身布置中以下硬点必须在总布置草图中给出: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8 图 4表 4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9 本章小结 本章重点论述了轿车车身内部布置的过程、方法以及总布置应考虑的问题。并给出了车身硬点的概念,结合具体车型 实例总结了车身硬点的分布范围和尺寸范围。总之,车身内部布置是基于功能和约束的方案寻求最优的过程。通过对几款同型车的总布置数据硬点分析,运用车身总布置工具讨论了人机工程尺寸与驾驶员视野、乘坐舒适性、安全性、操纵性、上下轻便性之间的关系,对人体尺寸,人体舒适驾驶姿势与布置,驾驶员眼椭圆及其在车身总布置设计中的应用如风窗玻璃刮扫区域、 于新车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0 结 论 轿车车身内部布置设计是经验和原理方法的结合。车身内部布置是在考虑整车形 式、车身与底盘的关系、以及总布置和造型传递给车身内部布置的一些约束条件下,进行车室内部布置,是基于功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轿车车身内部布置设计[汽车]【3张图/105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1855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