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 第4部分:交联聚乙烯绝缘.doc_第1页
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 第4部分:交联聚乙烯绝缘.doc_第2页
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 第4部分:交联聚乙烯绝缘.doc_第3页
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 第4部分:交联聚乙烯绝缘.doc_第4页
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 第4部分:交联聚乙烯绝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9.060.20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 XX/ XXXXX.4XXXX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Computer and Instrumentation Shielded Cable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使用特性24 命名25 要求36 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4前言本标准为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的用户选用和产品检验提供依据。本标准根据计算机与仪表用传输信号要求,参照BS 5308仪表用电缆、IEC 60092-376船舶电气设备 第376 部分 控制和仪表回路150250V(300V)电缆的要求编制的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产品标准。本标准在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总标题下,包括以下6个部分: DB34/ .1-2011 第1部分:一般规定; DB34/ .2-2011 第2部分:聚氯乙烯绝缘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DB34/ .3-2011 第3部分:聚乙烯绝缘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DB34/ .4-2011 第4部分:交联聚乙烯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DB34/ .5-2011 第5部分:氟塑料绝缘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DB34/ .6-2011 第6部分:硅橡胶绝缘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本部分为DB34/ 2011的第4部分。本标准编写参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的附录。本标准由安徽省无为县电线电缆行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并负责解释。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能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渡江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徽蒙特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猎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环宇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亚神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航天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峰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通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三佳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慧艺线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星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长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津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神州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虹都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怡和电缆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和参加起草人:吉启荣、沈志荣、周友芝、巫春生、王社兵、张晓飞、谷仁俊、刘永宏、吴福道、郭绍华、魏善恒、程芬芬、胡宏山、赵兰、巫贤学、吴红伟、张长安、余宗仁、张多应。本标准于2011年2月首次发布。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第4部分:交联聚乙烯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交联聚乙烯绝缘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本部分称电缆)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本部分适用于额定电压300/500V交联聚乙烯绝缘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本部分与DB 34/ .12011一同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951.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 60811-1-1:2001,IDT)GB/T 2951.12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IEC 60811-1-2:1985,IDT)GB/T 2951.13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IEC 60811-1-3:2001,IDT)GB/T 2951.2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IEC 60811-2-1:2001,IDT)GB/T 2952.32008 电缆外护层 第3部分:非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GB/T 3048.4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 3048.5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GB/T 3048.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IEC 60060-1:1989,NEQ)GB/T 3048.9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GB/T 30822008 铠装电缆用热镀锌或热镀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低碳钢丝GB/T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IEC 60228:2004,IDT)GB/T 4909.22009 裸电线试验方法 第2部分:尺寸测量GB/T 17650.11998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 第1部分:卤酸气体总量的测定GB/T 17650.21998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 第2部分:用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GB/T 17651.11998 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 第1部分:试验装置GB/T 17651.21998 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 第2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 GB/T 18380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GB/T 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JB/T 8137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YB/T 0242008 铠装电缆用钢带3 使用特性3.1 电缆导体的长期最高工作温度为90;电缆敷设温度应不低于0。3.2 弯曲半径:非铠装电缆不小于电缆外径的6倍;铠装电缆不小电缆外径的12倍。4 命名4.1 型号及命名型号及命名见表1。表1 产品型号及命名型 号1)名 称DJYJPVDJYJP2VDJYJP3VDJYJVPDJYJVP2DJYJVP3DJYJPVPDJYJP2VP2DJYJP3VP3DJYJP2V22DJYJP3V22DJYJVP/22DJYJVP2/22DJYJVP3/22DJYJP2VP2/22DJYJP3VP3/22DJYJPVP22DJYJVP2/32DJYJP2VP2/32DJYJVP32DJYJPVP32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分屏蔽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分屏蔽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分屏蔽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总屏蔽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总屏蔽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总屏蔽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分屏蔽及总屏蔽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分屏蔽及总屏蔽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分屏蔽及总屏蔽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总屏蔽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分屏蔽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总屏蔽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总屏蔽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总屏蔽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分屏蔽及总屏蔽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分屏蔽及总屏蔽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分屏蔽及总屏蔽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总屏蔽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分屏蔽及总屏蔽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总屏蔽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分屏蔽及总屏蔽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与仪表屏蔽电缆注1):耐火型型号前加NH-;阻燃型前加Z(A、B、C、D);无卤低烟阻燃WDZ-;本安型在结构型号前加ia-。4.2 型号结构和规格表2 型号规格产品特征单元绞单元绞数标称截面/mm2无铠装电缆2、3、41370.5、0.75、1.0、1.5、2.5有铠装电缆2、3、4437注: 推荐的单元数系列为:2、3、4、5、6、7、8、10、12、14、16、19、24、27、30和375 要求5.1 导体5.1.1 导体应符合GB/T 3956的第1种、第2种的要求,软导体符合GB/T 3956中的第5种导体。5.1.2 导体除本部分规定外,还应符合DB 34/ .1中5.1的规定。5.2 绝缘5.2.1 绝缘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绝缘标称厚度应符合DB 34/ .1中5.2.2表1的规定。5.2.2 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标称值,其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0.1mm。5.2.3 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导体,绝缘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5.2.4 绝缘除本部分规定外,还应符合DB 34/ .1中5.2的规定。5.3 单元绞单元绞应符合DB 34/ .1中5.3的规定。5.4 成缆5.4.1 电缆按一定规则绞合成圆型结构,并填充圆整。5.4.2 采用非吸湿性包带重叠绕包扎紧,包带绕包重叠率不小于15%。5.4.3 成缆除本部分规定外,还应符合DB 34/ .1中5.4的规定。5.5 单元绞屏蔽和总屏蔽5.5.1 单元绞屏蔽和总屏蔽分铜丝编织屏蔽、铜带和铝塑复合带绕包屏蔽三种。5.5.2 屏蔽前应重叠绕包聚酯绝缘隔离带,绕包重叠率不小于15%。5.5.3 各种屏蔽和引流线的要求等应符合DB 34/ .1中5.5的规定。5.6 内衬层5.6.1 金属铠装电缆应采用内衬层,内衬层可以挤包或绕包。5.6.2 挤包的内衬层应不粘连绝缘线芯。绕包内衬层可采用双层或多层重迭绕包。5.6.3 内衬层除本部分规定外,还应符合DB 34/ .1中5.6的规定。5.7 铠装5.7.1 铠装分为双钢带螺旋间隙绕包铠装及钢丝铠装。5.7.2 铠装用钢带不应的毛边、飞边和扭曲现象,钢带焊接应平整伏帖和没有虚焊。5.7.3 铠装的要求除本部分规定外,还应符合DB 34/ .1中5.7的规定。5.8 护套5.8.1 护套90聚氯乙烯护套料或90阻燃型聚氯乙烯护套料。5.8.2 电缆护套标称厚度:TS0.025D0.9mm,最小厚度为1.0mm。5.8.3 电缆最薄处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5%0.1mm,非铠装电缆护套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值。5.8.4 外护套除本部分规定外,还应符合DB 34/ .1中5.8的规定。5.9 成品电缆5.9.1 成品电缆的结构尺寸应符合本标准中5.15.8的规定。5.9.2 成品电缆的导体直流电阻应符合DB 34/ .1中5.9.2的规定。5.9.3 成品电缆的绝缘电阻应符合DB 34/ .1中5.9.3的规定。5.9.4 成品电缆应按GB/T 3048.8要求做工频交流电压试验,应符合DB 34/ .1中5.9.10的规定试验,不击穿。5.9.5 其它性能应符合DB 34/ .1中5.9的规定。6 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6.1 试验方法成品电缆试验方法应按表3规定进行试验。6.2 检验规则检验类型分型式试验(T)和出厂试验,出厂试验包括例行试验(R)和抽样试验(S)。表3 产品试验项目及方法序号项目名称符合标准条文号试验类型试验方法11.11.21.31.41.51.61.71.81.9结构尺寸:导体绝缘厚度单元绞单元绞屏蔽成缆总屏蔽内衬层厚度铠装护套厚度DB34/ .4中5.1DB34/ .4中5.2DB34/ .4中5.3DB34/ .4中5.5DB34/ .4中5.4DB34/ .4中5.5DB34/ .4中5.6DB34/ .4中5.7DB34/ .4中5.8T,ST,ST,ST,ST,ST,ST,ST,ST,SGB/T 4909.2GB/T 2951.11目测和游标卡尺目测和游标卡尺目测和游标卡尺目测和游标卡尺目测和游标卡尺目测和游标卡尺GB/T 2951.112绝缘机械物理性能DB34/ .1中5.9.8TGB/T 2951.1112和本标准3护套机械物理性能DB34/ .1中5.9.9TGB/T 2951.1112和本标准4电缆电性能:导体电阻绝缘电阻电压试验工作电容电容不平衡电感电阻比DB34/ .4中5.9.2DB34/ .4中5.9.3DB34/ .4中5.9.4DB34/ .1中5.9.4DB34/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