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本七年级文言文识记.doc_第1页
老版本七年级文言文识记.doc_第2页
老版本七年级文言文识记.doc_第3页
老版本七年级文言文识记.doc_第4页
老版本七年级文言文识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文言文识记七年级上童趣童趣节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作品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文章通过描写儿时观察蚊飞,观察花台草木,驱打蛤蟆表现了作者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物外之趣。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文章中心主旨句:故时有物外之趣。主题:作者追忆了童年生活中细致观察景物的奇趣,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要想拥有童趣,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热爱生活,拥有想象力和爱心。三个画面:1、观蚊成鹤 2、神游“山林” 3、观虫斗,驱蛤蟆。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多音字通假字 :1. 强: 通“僵”,僵硬。项为之强:脖子看得都酸了。多音字 :1. 虾:通“蛤” h 虾蟆 蛤蟆 xi 对虾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鞭数十(“鞭”,鞭子,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鞭打”的意思。)果然鹤也(“鹤”,白鹤,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变成白鹤”的意思。)一词多义1 观: 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2 察: 明察秋毫看 必细察其纹理观察3 时: 余忆童稚时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4 以: 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把5 为: 项为之强因为.而. 以丛草为林当作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6 之: 昂首观之代词,指蚊子 物外之趣助词,的 心之所向助词。无意 观之,兴正浓代词,指两只小虫斗草 项为之强代词,指看蚊子 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 7.见藐小之物(的)7 其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指微小物蹲其身代词,指我神游其中 (在,代词)8 神:定神细视精神神游其中想象3古今异义词方:古义:正在; 今义:方形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许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盖:古义: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 今义:动词,建筑;名词,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观:古义:景象 今义:看私:古义:私下 今义:自私特殊语句1、倒装句式:(1)“徐喷以烟”等于“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们)。(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 译为:又在未染色的帐子里留几只蚊子。(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等于“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译为: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2、省略句式:(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斗(于)草间”。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3)“果如鹤唳云端”等于“果如鹤唳(于)云端”。译为:果真像鹤群在青云上翻飞鸣叫。(4)“驱之别院”等于“驱之(于)别院”。译为: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去了。3、被动句式:“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4、固定句式:以丛草为林:以-为。 译为:把-当作。论语十则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汉族, 在家族中年龄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老二,春秋时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其父叔梁纥,其母颜氏名徵在。孔子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岸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文学家。他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贵族出身孔子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后代,是商朝的宗室。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安抚商朝的贵族,封于亳,国号宋,即宋国,所以是殷商的贵族后裔。三监之乱后,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国,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建有微子祠。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去世后,子宋公稽继立;宋公稽去世后,子丁公申继立。宋丁公去世后,子湣公共继立。宋湣公去世后,弟炀公熙自立,太子弗父何不得立。于是弗父何之弟公子鲋祀杀炀公,欲立弗父何,弗父何拒之,于是公子鲋祀成为国君,是为宋厉公。弗父何成为正卿。弗父何死,子宋父周立;宋父周死,世子胜继立,世子胜生正考父。正考父事宋国戴、武、宣三位国君,以恭敬著称,“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俯“。正考父尝朝周,取回商颂,进行了一些整理,补充了在宋国已经亡失的篇章。正考父死,子孔父嘉继立。孔父嘉事宋穆公。穆公临死前,不立己子公子冯,而立兄子公子与夷,以报兄长宣公让国之恩。去世前遗命孔父嘉辅佐与夷(宋殇公)。孔父嘉事殇公与夷,屡次对郑、卫等国作战,但多以失败告终,引起国人不满。孔父嘉有妻十分貌美,引起另一主政大夫华父督的垂涎。于是华父督借国人不满,发动兵变,杀掉了孔父嘉与宋殇公。孔父嘉之子木金父逃到鲁国,从此孔家成为鲁国人。木金父生祈父睾夷,祈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是为孔子的父亲,是鲁国著名的武士。前563年晋国荀莹率十一国联军进攻小国逼阳(今山东枣庄市中区),逼阳诈降,联军入城后即降下城门准备袭击联军,而此时叔梁纥则进前托住城门,使联军安然退出逼阳。孟献子称赞他:“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圣人降世叔梁纥正妻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妾生长子孟皮,但孟皮有足疾,不能为嗣,于是叔梁纥求于颜氏。颜氏有三女,且欲与叔梁纥为婚,但又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两长女皆不愿,唯小女颜征在愿嫁叔梁纥。颜征在时年十八,而叔梁纥已经七十二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周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八月孔子降生。孔子生而头上圩顶,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山,故名“丘”。命名论语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又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为“四书五经”。全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w)日三省(xng)吾(w)身,为(w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n)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ng),思而不学则殆(di)。”(为政)子曰:“由,诲女(r)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ng)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逐则注解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山市山市即“山中蜃景”,又称作“鬼市”。蒲松龄(16401715)字毅,又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小说家,淄川(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借花妖狐鬼之形,打击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批判八股取士这一腐朽的科举制度。纵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四个阶段。初生阶段这是目击者眼中的画面。文章还描写了目击者的心理变化: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读者带到目击者所在的地方了。以下所写仍是目击者所见画面,但读者在感觉上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如同亲见。发展阶段先总写一笔:“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这幅画卷最后在风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怅然。高潮阶段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连楼外天空也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时间的变化:忽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景致的变化:孤塔宫殿城郭危楼消失消退阶段景象全部消失,山市景象结束。作者的最后一句话和第一句话相呼应,给山市增加了神秘感。世说新语两则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刘义庆(403-444)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咏雪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安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中心思想咏雪:本文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时,谢道韫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会风气。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不回头看,走进了自己家的大门。中心思想陈太丘与友期:本文写“友人”不守约定、不讲信用的故事,反映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道理。寓言两则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题目是编者加的。作者是韩非(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小结:主人家看来,儿子是机智的,邻居的老汉是值得怀疑的。通常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训。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成语示例智子疑邻的做法是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的。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应该实事求是,决不能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刘安(前179前122),西汉皇族,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博学善文辞,好鼓琴,才思敏捷,奉武帝命作离骚传。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其内容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所派生他善用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说理。启示: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事物的福和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要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谚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七年级下伤仲永题目理解“伤”,是“为.感到悲伤”的意思意动用法。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强调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伤”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层意思是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连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王安石作品,选自王临川集。这是关于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本文借仲永为例,告诉我们人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王安石,逝世后追谥号“文”,世人称其为王文公,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号临川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他不仅政治上进行政革,并且积极推行北宋古文运动,强调为文须有补于世,所作散文雄健峭拔。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出身于临江军。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虚词用法 一词多义“之”1. 忽啼求之代词,书写工具。2. 借旁近与之人称代词,他,仲永。3.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仲永写的诗。4. 邑人奇之代词,他,仲永。5.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仲永的诗。6. 余闻之也久代词,仲永的事。7. 于舅家见之代词,他,仲永。8. 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9. 受之天代词,通悟。10. 受之人兼词,之于。11.卒之为众人助词,不译。“于”1、环谒于邑人到,介词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4、受于人者不至介词,被,引出动作的对象。自并自为其名:自己 还自扬州:从。闻余闻之久也 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词,名声然父利其然也 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词类活用意动用法异对感到诧异。奇对感到惊奇。宾客以宾客之礼对待。利认为有利可图。伤对感到哀伤。名词作状语日每天通假字扳:通“攀”,牵,引材:通“才”,才能。木兰诗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木兰诗是中国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辞。这首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荣立赫赫战功后重返故乡的故事。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是中国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辞,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古今乐录,后收入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一般认为是北魏与柔然战争中民间创作的作品。关于木兰其人其事,文献虽有种种记载,但均属民间传说。这首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荣立赫赫战功后重返故乡的故事。塑造了木兰朴素善良、骁勇刚强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歌颂了她深明大义、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和不慕荣利的崇高品德,充满了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全诗紧紧围绕“木兰是女郎”这一特点来精心选材,中心突出,繁简得当,语言刚健质朴,风格粗犷豪放,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成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的作品之一。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木兰诗 - 文章修辞、互文交错(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2、沓(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3、顶真(顶针)(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排比(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5、比喻(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6、夸张(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7、设问(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8、对偶(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反问(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0、借代(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称“通鉴”,即“鉴于往事,有资与治道”,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本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1,也是编年史中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作,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出生于今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专心编纂资治通鉴,用功刻苦、勤奋。用他自己话说是:“日力不足,继之以夜。”道理启示(1)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2)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4)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5)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6)劝人要讲究策略。(7)不要找借口不听从别人。(8)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9)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10)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11)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并成长。口技本文写的是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三个场面: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由醒而梦,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文章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林嗣环,字铁崖,号起八。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安溪人,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售。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功读。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已丑科登进士第。授太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疑似是林嗣环抄袭金圣叹的第五才子书水浒第六十五回总批。口技是一篇清朝初年散文。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演者用各种不同的声响,异常逼真地摹拟出一组有节奏、有连续性的生活场景,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全文紧扣“善”字,形象而逼真地进行正面描写,由简单到复杂、由弛缓至紧张的三个场景,再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为文章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行文语言简练而又细腻,形象而又传神,构成自然、清新、感人的格调。文言现象一词多义1. 坐:众宾团坐(坐下) 满坐寂然(通“座”,座位)2. 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3. 而: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 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4. 妙:众妙毕备(妙处,名词) 以为妙绝(奇妙,形容词)5. 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明)6. 绝: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消失)7. 之:于厅事之东北角(结构助词,的)妇拍而呜之(代词,代小儿)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句意:全场静悄悄的。)古今异义1. 会,古义:适逢 今义:会议(会宾客大宴)2. 但,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 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稍稍正坐)4. 间,古义:夹杂 今义:事物两端之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 股,古义:大腿 今义:指机关团体中的组织单位;或作量词;或称集合资金中的一份;或指屁股(即臀)6. 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几欲先走)7. 是,古义:这,那 今义:判断动词(当是时)8.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虽人有百手)(初一课本注释)9. 善,古义:擅长 今义:善良(京中有善口技者)10. 名,古义:说出 今义:名字,或作量词(不能名其一处)11. 微,古义:隐隐约约 今义:小,微小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12. 闻,古义:听 今义:用鼻子嗅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13. 少,古义:稍微 今义:数量小的;不经常;短时间;丢,遗失;轻视(宾客意少舒)14. 于是: 在这种情况下 今义:连词,表示承接。复杂字词注音1. 呓(y)语2. 吠(fi)3. 叱(ch)4. 齁(hu)5. 意少舒(sho)6. 中间(jin)7. 力拉崩倒(do)之声8. 曳(y)屋许许(h)声9. 几(j)欲先走10. 少(sho)11. 惊觉(ju)词类活用1.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句意: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2. 会宾客大宴(会:适逢。宴:名词活用为动词,举行宴会。句意: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3. 遥闻深巷中犬吠(遥:形容词活用为状语,远远地。)4. 妇抚儿乳(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5. 妇手拍儿声(手:名词活用为状语,用手。)6. 众妙毕备(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妙处)7.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看)8. 群响毕绝(响:动词活用为名词,响声)9.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10. 会宾客大晏(晏:名词活用为动词,晏请。)特殊句式1.京中有善口技者(固定句式,“有者”相当于“有个的人”)翻译: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2.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翻译: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翻译:在这时候,宾客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哆哆嗦嗦,几乎都想抢先逃跑了。时间量词1. 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2. 表示同时发生:一时3. 表示相继发生:既而4.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5.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未几表示时间的词语1. 少顷:一会儿2. 既而:不久,紧接着3. 是时:这时4. 一时:同时5. 未几:不久6. 忽:忽然7. 俄而:不久8. 忽然:忽然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一部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显然并非成书于一时,也不是一个作者写的。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山海经是一部记载我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神话奇书,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山水物志。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而成。父逐日出自中国先秦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的心里,人如太阳永远光明向上,温暖不息。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成为人类的桃花源。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勇敢光明慈爱的淳朴人格。中国古代先民战胜干旱的愿望。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的作者是以人对神的充满敬畏和膜拜的视角来描写夸父的。在这里夸父是高大伟岸的神,他英勇无畏,敢于向太阳挑战;他气吞山河,能够饮下两河之水(尚且不足);他神通广大,死后手杖还能化为邓林。晋代陶潜在读山海经中也称赞夸父,“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萧兵认为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淮南子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于汉景帝、汉武帝之交时撰写的一部论文集。刘安(公元前179年一前122年)是汉高祖刘邦的少子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淮南厉王因“谋取”获罪,流徙途中绝食而死,后淮南厉王的封地被一分为三,刘安被策封为淮南王。刘安曾罗致宾客数干人,内中不乏硕学之士,共同编定淮南子一书。该书共21篇,最后一篇名要略,是全书的序言。从要略看,全书写作有统一的计划和安排。但从内容看,并未完全统一。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杂家”是有道理的。书中内容,除道家思想外,还兼收了儒家、法家、阴阳家之言。范文澜先生说:“淮南子虽以道为归,但杂采众家”,仍表现出一定的融合倾向。”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是一个著名的神话典故。共工,又称共工氏,相传妻室为桔大爷;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国古书淮南子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