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10:实验题(光学、热学实验)(II )卷.doc_第1页
新人教版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10:实验题(光学、热学实验)(II )卷.doc_第2页
新人教版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10:实验题(光学、热学实验)(II )卷.doc_第3页
新人教版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10:实验题(光学、热学实验)(II )卷.doc_第4页
新人教版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10:实验题(光学、热学实验)(II )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训练10:实验题(光学、热学实验)(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实验探究题 (共9题;共45分)1. (5分)小明和同组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E、F可绕ON转折。 (1)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_(选填“垂直”、“不垂直”或“可垂直也可不垂直”),实验时让光线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_。 (2)小夏将纸板F向后折,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_,再将纸板F折回,用另一只激光笔沿着BO(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可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A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 (3)以下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_。 A . 小孔成像B . 水中倒影C . 海市蜃楼D .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2. (6分)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面镜一块、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如图1所示)。(1)平面M所选的器材是_(选填:平面镜、玻璃板)。小明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_。小明测量两侧蜡烛到平面M的距离;再让蜡烛A远离M,则后面的蜡烛要_(选填:远离、靠近)M才能再次看上去像被点燃了一样。 (2)多次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小明同学得到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_。 (3)如图2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2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选填字母代号)。 A . 硬币成像在a处B . 硬币成像在b处C . 硬币成像在c处D . 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3. (4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 (1)实验前先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凸透镜,在屏上得到一个亮点,如图1所示,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cm; (2)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 (3)如图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刻度时,他在光屏上看到光源的倒立、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一光学仪器名称); (4)小明接着将自己奶奶的老花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若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向_移动光屏(选填 “左”或“右”); (5)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3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如图4中的_。 4. (4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问后折转的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光在纸板上发生的是_反射;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转,如图所示,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为了探究反射角的大小关系,应当改变_(选填“入射角”或“反射角”)的大小,多次实验。 5. (5分)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如图甲露露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接着她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在纸板上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得出_的结论。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_。 (2)露露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左侧,发现在玻璃板的右侧出现了蜡烛的像,他用手接触烛焰的像,发现烛焰并不烫手,这说明烛焰所成的像是_像。 (3)露露想探究蜡烛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结合图丙中器材,请你帮助她设计实验探究过程。 6. (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广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这个像是_像(选填“实”或“虚”); (2)请根据物距与像距大小关系,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填序号); A . 5cmB . 10cmC . 15cmD . 20cm(3)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 小明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调整光屏向_移动(选填“左”或“右”);小芳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是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4)重新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位置如图所示,然后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观察平面镜也能看到一个正立、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蜡烛的像,这个像位于标尺_cm刻度处正上方,把光屏移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_(选填“有”或“没有”)这个像 7. (5分)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读数时视线如图甲所示,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是高温水蒸气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这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 , 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m1_m2(选填“”、“”或“=”)。 8. (6分)某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操作如下图: (1)他的操作错误之处是_;(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随着烧杯中水的温度不断上升,在瓶口有大量的“白气”出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1; (3)通过图像发现水在第1分钟开始沸腾,沸腾时温度为2,水在沸腾过中继续3热。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1(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的汽泡应如图1。 9. (6分)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图两个相同的装置做实验,实验器材还有天平和秒表:(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如图所示相同的加热方式加热的目的是_ (2)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通过比较_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3)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从开始加热到 ,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 _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物质的吸热能力更强 (5)小明完成实验后,想利用现有装置继续探究“比较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实验 他除了将酒精灯换成装有_ “相等”或“不相等” 质量的碎纸片和酒精的蒸发皿外,还应完成的更换为_ 在此实验中是通过比较_来反映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更换完毕后,小明同时点燃两种燃料对液体进行加热,记录燃料燃烧相同时间后液体升高的温度 ,然后通过比较 的大小得出实验结论 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不正确之处是_ ,应该修改为_ 二、 填空题 (共2题;共13分)10. (5分)小刚利用定值电阻R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U为电阻R两端的电压,P为电阻R的电功率。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电功率P与电压U的关系:在_的条件下,P =_。U/V24681012P/W0.20.81.83.25.07.211. (8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中,同学们用试管盛水加热,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 根据图可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如表记录了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值由此可知,实验时的大气压值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時间/s8090100110120130140温度/94959697989898把试管中的100g水从第80s加热到第100s所吸收的热量为Q吸=_J【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实验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