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现和发明教学设计_第1页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现和发明教学设计_第2页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现和发明教学设计_第3页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现和发明教学设计_第4页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现和发明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7 第 8 课 古代中国的发现和发明教学设计 第 8 课古代中国的发现和发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 16 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 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2 / 17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四、学情分析 五、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 六、课前准备 七、课时安排 八、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学习新课: 一、四大发明 问题 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问题 2、简述四大发明的经过 问题 3、四大发明的意义 问题 4、利用资料分析探究, 16 18 世纪西欧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是四大发明重大影响的关键性因素。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思考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欧发展命运不同的原因。 ( 1995 年全国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 有度载: “ 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 (朝夕指 东西方向)鬼谷子 谋称: “ 郑(国)3 / 17 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 (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 “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 “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 “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 请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辨别方向的功能?(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战国。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 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 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4)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4 / 17 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二、其他科学技术成就(以学生设计古代科技成果图表) 1、教师给出表格:古代中国的其他科技成果 门类成果 数学 天文 历法 农学 医学 2、教师提问,请同学对重点成就作简单介绍,适当补充史料配以图片和投影。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1、总结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并归纳处于世界之最的成就。(在表格中划出来) 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哪些贡献? 3、古代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 ,为什么 16 世纪以后,中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落后?(可作为学生课后的探究题)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1.学习本课内容,要特别注意掌握我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领先于世界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深刻认识我国对世界文5 / 17 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大世界地位。 2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最高结晶,对我国的文化事业,乃至世界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马克思就曾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3.中国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既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又有一些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医疗体系,是中国的国粹之一。除中医学、中药学著作外,中国古代医学成就还表现在拥有一大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如名医扁鹊、华佗等。 4.列表记忆古代重大科技成果 第三单元第 8 课古代中国的发现和发明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预习内容 一、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 1.造纸术: _ _(时间),中国已有了造纸术。 105 年, _( 人物 )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6 / 17 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 “” 。这是_ 的一次革命。 传播:造纸术经 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活字印刷术: _ (时间),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 _( 人物 )发明了 _ 。 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对欧洲的影响: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 ,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 、火箭、火炮等。 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对欧洲的影响: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成的 日益衰落。 4.指南针: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 _ 。 _ (时间),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对欧洲的影响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 的时代。 7 / 17 二、数学 1.九章算术: 成书的时间:约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地位: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 ,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后来,算筹演变成为 。中国的穿珠算盘,制作简单,价廉物美。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 ,运算如飞。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珠算 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加减乘除和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问题。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天文、历法 古代天文学的成就:我们的祖先为了采集、狞猎和 的需要,通过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天文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 据说,尧设有 、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中国不仅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 、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而且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 。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 记录了8 / 17 八百多颗恒 星的位置。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天文观测仪器有浑仪(汉代)和 (元代郭守敬);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6.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 ,商朝改进为 。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早 300 年。 四、农学: 中国的四大农书分别是西汉的 、北魏的 (我国现存最早、 、最系统的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元代的 、明朝的 。齐民要术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特别是北朝时 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极为广泛,涉及林业、园艺 、畜牧、农产品加工和其他手工业等。贾思勰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 、因地制宜。他提倡 ,防早保墒,主张 ,多施绿肥,创果树栽培可通过 、扦插、嫁接等方法,培育优良品种。 五、医药学 1.传统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的 ; 2.东汉末年, 总结前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 的理沦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 “” 。 9 / 17 3.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写成药物学巨著 ,对中药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本草纲目记录各类药物1892 种、药方一万多个,还绘制了一千多幅药物形态图,是对 16 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 “” 。 4.传统中医治疗的独特方法 , 时期铸针灸铜人,供学习考核用。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 16 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0 / 17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二、学习过程 (一)列表归纳基础知识 类别成果地位及意义 四大发明造纸术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数学九章算术 天文历法石氏星表 浑仪、简仪 授时历 农学四大农书 (二)问题探究 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A 在科技内容上: B在研究方法上:; c在科技使用上: D在分布上看: 2.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 11 / 17 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但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原因是什么? 三、反思总结;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特点及其高度发达的原因。 (四 )当堂检测 1.“ 神州六号 ” 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追溯历史,中国人最早探索航空事业,在这方面,成果历历可陈。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药发明 ,中国的这项发明用于军事开始于() A汉朝 B唐末 c元朝 D明朝 2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大汉的文明传承 -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指南针 火药 -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B c D 3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 未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12 / 17 中国() A经济停滞倒退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4法国作家维克多 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 ,大炮 ,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 ,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 ,在欧洲 ,有一种发明 ,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 ,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 ,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 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5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 13 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 雕版印刷术 对日食的最早记录 授时历 浑仪 石氏星表 A B c D 6从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 1000 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 50% 7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制度的确立和 发展 B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13 / 17 交往频繁 c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状态 D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明 7.下列医学著作的名称取 “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 的意思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千金方 8.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 “ 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 欧洲人开始使用这一技术是在() A.世纪中期 世纪中期世纪中期 世纪中期 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 601 周年,郑和下西洋时 采用的一项技术,与今天美国的 GPS 全球定位系统和中欧合作研制的 “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 具有相似功能。这项技术是() A指南针的应用 B造纸术的应用 c火药的应用 D牵星术 10.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 “ 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古代科技史的相关史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 14 / 17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 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11.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 “ 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 一舟人命所系也 ” 的物件促使欧洲() A.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文化进程 c.引发了地理大发现 D.引发了社会转型 12.金史记载: “ 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 与此记载相关的成就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星表 D.算筹记数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是 () A竹木简 B羊皮纸和小牛皮纸 c廉价耐用的纸张 D丝帛 2.世界上最早采用 “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 的国家是( ) A中国 B希腊 c埃及 D印度 3(原创)读下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在几大文明古国中印度使用的数码出现最早、最为实用、最为先进 B古代中国的记数法除了数码的写法形式外,完全具有今15 / 17 天通行的十进位值功能 c古埃及的数码记数法,为国际通用,一直延续至今 D古巴比伦数码已经有了系统的个位、十位、百位乃至万位的实用记数法 4在下图所示书中记载了 “ 周 三径一 ” 的说法,这被称为() A.“ 祖率 ”B “ 约率 ”c “ 密率 ”D “ 古率 ” 5下图中,首创 “ 割圆术 ” 的是数学家是 () A刘徽 B. 郭守敬 c沈括 D祖冲之 6南北朝时的科学家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即:之间,并确定了密率为 355113 ,约率为 227 ,这项成果在世界上领先了() A 1100 年 年 c 1500 年 D 1200 年 7关于赤道坐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中国是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