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0 第七单元 第 1 课 19 世纪中叶的俄国教案 m 第七单元第 1 课 19 世纪中叶的俄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俄国的农奴制 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 农奴制的存在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对外战争的失败。而这些正是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探究 19 世纪中叶的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困难来寻求可能的解决途径 分析农奴制的发展情况,探究农奴制对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阻2 / 20 碍作用 落后的制度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 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情况 提供资料,分析俄国工业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及根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强国之策 新思潮的涌动 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学生演示,主张的阐述 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克里米 亚战争 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及结果 问题探究 落后必然挨打 ,改革是必由之路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俄国的农奴制。 难点 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 / 20 教学内容分析和建议 本课教材从 “ 俄国的农奴制 ” 、 “ 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 ” 、 “ 新思潮的涌动 ” 、 “ 克里米亚战争 ” 四个方面介绍了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本课引言部分 由文字描述、主要问题设计和重要概念三项组成。文字描述以十九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为内容,然后引入思考 “ 他们为何将与西方的这场战争称为 文明 之战,对结局为何又如此悲观 ” ?这段材料指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必然的结果,因为这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知识分子希望俄国经过这一沉重的打击,使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俄国的出路。这就为讲授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诱因作了铺垫。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引导学生把立足点放高一些,让学生明白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德、意、俄、美、日等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各国事件的发生尽管有其个性,但无一例外是受到本国 19 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结果,充分显示了该时代的特征。为下面的教学搭好框架。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综4 / 20 合分析和概括问题能力的形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进步观念和全球史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设计导入性问题,如:通 过第七单元的引言我们知道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呢?在学生回答了这些比较浅易的问题之后,进一步深入提出新的问题:俄国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的?是什么原因促使亚历山大二世发起了一场 “ 自上而下 ” 的改革?这些问题,可以不要求学生立即作答,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这样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不断地探求知识,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第一目 “ 俄国的农奴制 ” ( 1)俄国农奴制的确立和发展。俄国农奴制是 15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 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早在 11 世纪前后,在基辅罗斯时代,王公、大贵族拥有大量世袭领地,强迫穷人服劳役。 14 15世纪,莫斯科公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陷于被奴役的地位。 1649 年,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 1626 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 1646 1647 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5 / 20 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 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法律大全的颁布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18 世纪,农奴制进一步推广到顿河和东乌克兰地区。在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农民状况进一步恶化了。彼得一世不但从农民中抽丁当兵,而且还叫他们负担人头税,这对于农民的地位发生很大影响,因为它扩大了地主对于农民的权力。而且,彼得一世在位时还开始了广泛出卖农奴的做法。只用十个卢布就可以买到一名女农奴。彼得一世下诏对窝藏逃亡农民者处以死刑,没收其庄园。国家还设有专门从事搜寻逃亡农民的侦察队。 1760 年,沙皇还授予地主将农奴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权利 。到十八世纪下半期,俄国农民状况更加恶化。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农奴制发展到顶峰。由于农民状况恶化,生产率普遍下降。 18 世纪末 19 世纪上半期,许多地主为增加商品粮食的生产,加紧剥夺农民的份地,只付给农民口粮,破坏了劳役制的基础。有些地主为增加收入,把劳役租改为代役租,农民为支付代役租而去城里谋生,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某些富裕农民还力图用金钱赎取自由。封建农奴制危机行政重重。 ( 2)农奴制的危机。地主对于农民的穷凶极恶的压榨和奴役,引起农民不断地骚动。国内各阶级、阶层都行动起 来参加或支持农民的骚动。据统计, 1801 年至 1810 年的 10 年间,农民骚动 83 次; 1811 年至 1820 年的 10 年间,农民骚动 1246 / 20 次; 1821 年到 1830 年的 10 年间,农民骚动则达到了 156 次;1831 年到 1840 年的 10 年间,农民骚动 143 次,这较上个10 年虽有所减少,但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缓和,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平静。 1841 年到 1850 年的 10 年间,农民骚动达到351 次,而在接下来的 10 年间,农民骚动则超过 591 次。农民骚动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威胁着农奴制度的政治、经济基础。 ( 3)农民的划分。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分为地主农民、国有农民及宫廷农民。地主农民占农奴的绝大部分,受压迫最深,既要为地主服劳役,又要向地主奉献各种农副产品,人身自由最少。国有农民不直接依附封建主,但要受封建国家的残酷剥削,担负着繁重的贡税和各种无偿的劳役。宫廷农民从属于沙皇宫廷,专门供给沙皇必需品。 教学建议: 首先,利用教材【历史纵横】所给的材料,介绍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处境恶劣、地位低下,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俄国农奴制的确立、发展情况。 其次,指出由于 俄国农奴制的存在,贵族地主残酷剥削,农奴生活非常贫困。让学生思考农奴制造成的社会危机。得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发展的结论。 第三,指出农奴制的存在,激化了社会矛盾。教师可提供原始数据来说明农民骚动次数之多,影响之大。以此让学生深7 / 20 入地理解农民的骚动威胁着农奴制度的政治、经济基础。 第四,简要介绍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不同的划分,让学生理解无论哪种农民都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奴役。 第二目 “ 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 ” ( 1)俄国工业发展的背景。 19 世纪上半期,西欧国家都走上了资本主义 发展的道路,沙皇俄国却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但是,从 19 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缓慢发展,并且逐步破坏着封建农奴制基础,使农奴制危机不断加深。 1804 年,俄国有 1200 家手工工场,到 50 年代末逐步发展到 2800 家。19 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1858 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 158 架。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也不断增加。在 1861 年改革前,共有工人 86 万名。同时,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也逐渐超过农奴劳动。自由雇佣工人在全部工人中的比例, 1804 年为 48%, 1860 年上升到 87%。 ( 2)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9 世纪上半叶的俄国,无论是从疆域,还是从人口上看,都是欧洲的第一大国。俄国很早就同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但是,俄国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政治上,俄国实行封建专制制度。而同时期的西方诸国如英国、法国等,却早已砸碎了封建制度的枷锁,建立起强大的资产阶级政权。经济上,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的农奴制经济, 18618 / 20 年前,俄国的农业劳动力仍占劳动力总数的 89,国民财富收入的 71是由他们创造的。俄国工业劳动力只占到劳动 力总数的 10左右,且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同时期的英、法等国却已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 1860 年,俄国的铁产量为 29 万吨,德国的铁产量在1850 年时就已达到万吨,英国在 1850 年时的铁产量为 225万吨。铁路建设最能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1860 年,俄国建成的铁路只有 1600 公里,同年的英国建成的铁路则有14603 公里,法国到 1861 年时建成的铁路有 9160 公里。 教学建议: 首先,教师提供有关俄国在 19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发展的材料,提问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讨论。让学生理解 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俄国封建社会内部缓慢发展。 其次,根据本课教材中所提供的 “ 各国人均收入比较( 1861) ” 材料,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学思之窗】中的问题 “ 为何到 19 世纪中叶,俄国同西方国家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 教师从政治、经济体制两个方面去帮助学生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俄国只有废除农奴制,才有出路。 第三目 “ 新思潮的涌动 ” ( 1)十二月党人起义。 19 世纪初,一些在大学和军官学校里学习的贵族青年,接触到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 等启9 / 20 蒙思想家的先进思想,特别是参加 1812 年反拿破仑战争,进入法国等西欧国家,亲身感受了西欧先进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他们日益不满沙皇专制统治,在人民革命运动的推动下,掀起了反对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的斗争,最终在 1825 年俄历十二月发动了起义。这些革命者也被称为十二月党人。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十二月党人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使起义处于孤立无援地位而最后失败。但是,这次起义仍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它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发动,它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 产生了重大影响。 ( 2)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农民的反农奴制斗争,在俄国平民知识分子中间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这些平民知识分子在思想方面表达了农民的利益和愿望,成为农奴解放运动的鼓动者。他们积极宣传使用革命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废除农奴制。在 1859 1861 年间,他们成为社会政治舞台上一个重要力量。平民知识分子中间最杰出的人物有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1857 年,赫尔岑出版钟声杂志,大胆提出消灭农奴制的主张。他呼吁把农民从农奴身份中解放出来,并且把土地分配给他们。赫尔岑虽然有时 也幻想由统治阶级 “ 自上而下 ” 地解放农奴,但是他也认为如果这条路行不通的话,就应该采取革命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态度则更为坚决,他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政10 / 20 论家及文艺批评家,他积极传播农民革命的思想。他相信用和平手段解放劳动人民无异于缘木求鱼,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革命上面。他对统治阶级不抱任何幻想,他主张为了废除农奴制度,必须消灭专制制度。在他看来,俄国必须实行农民革命,推翻专制政体,把土地归还给农民。他在 19 世纪50 年代末展开了广泛的宣传活动,强调用革命方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主张把土地分给农民,坚决反对由农民赎买 土地。 1859 1861 年间,俄国出现了一些革命组织。如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在彼得堡成立的组织和赫尔岑等人在伦敦成立的组织,都制订了革命纲领。但是,这些革命活动最终并没有真正发展为革命。这样, “ 自下而上 ” 地消灭农奴制的企图终于以失败告终。 教学建议: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简单回顾 19 世纪初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以及对俄国贵族青年的影响。如伏尔泰的 “ 希望通过 开明 君主的改革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 ;孟德斯鸠的 “ 三权分立 ” 原则;卢梭的 “ 社会契约论 ” 和 “ 人民主权说 ” 。使他们对农奴制和封建专制 不满。并最终发动了武装起义,即 “ 十二月党人起义 ” 。 其次,让学生看书中的【资料回放】和【学思之窗】,了解19 世纪初的俄国贵族和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俄国知识分子对农奴制的不同认识。 11 / 20 第三,教师出示原始材料车尔尼雪夫斯基致领地农民书,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去感受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对农奴制的斗争,便于学生对激进派主张的深刻理解。同时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对原始资料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性学习能力。 第四目 “ 克里米亚战争 ” ( 1)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背景。克里 米亚战争是西欧资本主义列强与沙皇俄国之间在土耳其问题上的矛盾尖锐化的结果。这个矛盾之发生,首先是由于这些强盗国家都想利用土耳其国力衰弱而占有它或奴役它。而且土耳其处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的地方,地理位置颇为重要;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及附近的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有经济上及战略上的价值。君士坦丁堡是东西方贸易往来必经之处,也是控制黑海与东地中海的咽喉。因此,欧洲列强都想控制海峡和君士坦丁堡。俄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土地和转移国内矛盾,一直想鲸吞奥斯曼帝国的土地,控制海峡。 ( 2)克里米亚战争 的经过及结果。 1853 年至 1856 年,俄国为夺取黑海出海口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起初,奥斯曼帝国军队不堪一击,俄军占据了大片土地。俄军的行动严重损害了英法的利益,英法派兵干涉,这样,俄国的主要对手实际上是英法。在战争中,俄国的士兵英勇善战,但形势却令人绝望;俄国士兵使用的步枪的射程只有西方军队士兵步枪12 / 20 射程的 1 3;俄国士兵要用帆船对付英法国家的汽船;由于克里米亚没有铁路,俄国士兵不得不用马车来拉军需品,不得不在抵达前线之前步行数百里。联军却在克里米亚占领区修筑了铁路,能及时地补充作战物资。除此之外,俄军还缺乏 必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甚至没有作战地图。军官也利用战乱侵吞公款、贪污军需物品。因而,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 “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 对于战争的结果,也早就有人做出过这样的预言: “ 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 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 ( 3)克里米亚战争的性质:俄国与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 4)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俄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失败。这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这一沉重的打击,使沙皇制度不仅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国际地位13 / 20 一落千丈,同时也使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农民苦不堪言。政府加重农民的赋税以充军费,使得农民在旧的不满上又 添了新的不满。结果,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震撼了贵族地主的统治。沙皇政府不得不承认, “ 必须立即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 。 教学建议: 首先,可由学生生动描述克里米亚战争的经过,并分析俄国失败的原因。既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培养学生从感性材料中提炼、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其次,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纵横】中的材料,比较两次战争之后对俄国的不同影响。 第三,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教材提供的【学思之窗】中的内容和问题,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鼓励大胆发言,在讨论过程中,不追求全面,但求有理,能自圆其说。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中的亮点和新意,并及时给以鼓励,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 1)关于 “ 俄国农奴制 ” 一目。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和学生共同回顾已学习过的有关俄国在 15 世纪末至 18世纪的历史知识,尤其是与本课密切相关的俄国农奴制的内14 / 20 容。使学生对农奴制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导入课文的教学,学生就不会觉得知识是零散的,而有内在的联系。 可以 采用学生表演的方式: “ 俄国农奴贫穷的生活 ” 主要表现为农奴被农奴主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贫困生活,没有自由,随时被打受虐,甚至降为奴隶。而农奴主却过着奢侈的生活,为牟取暴利,他们将粮食、原料出口欧洲,导致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原料、市场和资金无法解决,远远落后于西欧。并举例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农奴制这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并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 ( 2)关于 “ 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 ” 一目。可以采用讨论法,教师提供一些反映俄国工业缓慢发展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 料。与学生一起共同分析讨论材料所说明的问题。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俄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会有较大的差距?二是农奴制给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哪些消极影响? ( 3)关于 “ 新思潮的涌动 ” 。建议采用谈话法,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图片资料:第一组为十二月党人起义。第二组为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革命主张的介绍。 ( 4)关于 “ 克里米亚战争 ” 。建议采用谈话法,分析克里15 / 20 米亚战争给俄国造成的影响。 2.教学案例 案例一在讲授 “ 俄国的农奴制 ” 一目时,用实物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几组图片 图片一组:富裕的农奴主家庭和农奴的贫困生活。这两幅图非常生动的表现了农奴主与农奴不同的生活境况,体现出在农奴制度下农奴主通过残酷的剥削农奴,过着富裕的生活,而地位卑下的农奴生活却贫困不堪。 图片二组:本课中提供的两个【历史纵横】。材料反映出俄国的法律条文中规定了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沙皇政府设立基层机构负责对农民进行管辖。反映农民没有人身自由,完全受制于地主,地主有权任意买卖、赠送、惩罚农民。 案例二在讲授 “ 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 ” 一目时,用实物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演示材料和图片 材料:反映十九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的材料。 图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各国人均收入比较( 1861)和英国的轮船航运繁荣的景象形象地说明了俄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让学生分析得出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源在于农奴制度的存在。 案例三在讲授 “ 新思潮的涌动 ” 一目时,用实物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图片 16 / 20 图片一:十二月党人起义 图片二: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赫尔岑 车尔尼雪夫斯基。教师对他们的不同主张加以介绍。引导学生分析革命虽然没有发生,但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却迫使沙皇政府让步,不得不走上改革的道路。 案例四在讲授 “ 克里米亚战争 ” 一目时,学生演示: “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 ” 主要表现经济上的落后导致军事上的失败,俄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国内人民起义不断 一名学生演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讲话: “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 引导学生分析沙皇改革的根本原因,目的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亚历山大进行的 1861 年改革是由于 19 世纪中期的俄国农奴制危机对其统治产生了威胁而进行的,所以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 四、问题解答 【探究的主要问题】 1.农奴制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是什么? 解题关键: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思路引领: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绊脚石,农民的骚动影响了俄国政局的稳定。 答案提示: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民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17 / 20 2.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有哪些影响? 解题关键: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成为 1861 年的农奴制改革的直接诱因。 思路引领: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土地;为了挽救政治危机,转移国内矛盾;客观上加速了改革的步伐。 答案提示: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和沙皇封建制度的腐朽性。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 【学思之窗】 1.彼得一世改革以来,一直注重面向西方,发展近代工业,19 世纪初,俄 国的生铁产量一度居世界首位。想一想,为何到 19 世纪中叶,俄国同西方国家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解题关键:要能认识到是由于农奴制的存在,才导致了差距的存在。 思路引领: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的落后。经济上封建农奴制经济的落后。 答案提示:彼得一世时的改革,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利用农奴劳动,发展了近代工业,不过这种工业只是建立在手工工场的基础上; 19 世纪以后,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工业革命以后的工业发展是建立在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18 / 20 市场基础上,俄国的农奴制不仅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自由劳动力,还造成了国内市场的萎缩,这就使得俄国的经济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差距日益拉大,俄国日益落后。 2.十九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 “ 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 他为什么这样评论农奴制,你对农奴制有什么看法? 解题关键:为什么这样评论方面:已认识到了农奴制的腐朽性。看法方面:农奴制必须废除。 思路引领:由于农奴制的存在,农民处境恶劣、生产效率低下;工业发展缓慢;生活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广电天津市2025秋招企业文化50题速记
- 阿里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炼化装置操作岗
- 中国广电固原市2025秋招市场与服务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国家能源日喀则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综合管理岗位
- 阳江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岗
- 牡丹江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炼油设备技术岗
- 中国联通内江市2025秋招技术岗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滨州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机械与动力工程岗
- 大连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田工程技术岗
- 庆阳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综合管理岗
- 6.2 人大代表为人民 第二课时 课件 2025-2026学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统编版
- 2025年甘肃省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能操作人员社会招聘400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T/CIE 189-2023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
- 借游戏账号合同5篇
- 2025年中职政治专业资格证面试技巧与答案解析大全
-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6届高三月考试卷(一)生物试卷(含答案)
- 3.4 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说课稿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 2025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学第一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
- 异博定治疗方案
- 申请法院司法赔偿申请书
- 锻造操作机安全检查表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