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中学政治课件-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ppt_第1页
柯桥中学政治课件-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ppt_第2页
柯桥中学政治课件-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ppt_第3页
柯桥中学政治课件-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ppt_第4页
柯桥中学政治课件-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基本概念 物质意识运动静止规律实践认识真理 一 基本概念 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 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规律 遵循规律 按规律办事 认识和利用规律 意识 内容是客观的 形式是主观的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意识的作用 又叫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 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目的性 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 自觉选择性 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 错误的意识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第一 不是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而是有所选择 第二 不仅能够反映现象 还能把握本质和规律 第三 不仅能够反映现在 还能追溯过去和推测未来 区别 主观能动性 意识能动性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条途径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及其特点 1 含义 2 特点 基本特征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认识 3 认识的反作用 认识指导实践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关系 1 真理的含义 2 真理的特点 3 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性才能完成 4 认识具有无限性 真理 追求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在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4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原理 5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6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7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8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0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2 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 1 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唯物论 物质观 认识论 9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我们要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 世界观 方法论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观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主观符合客观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 要求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原理 1 世界观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 方法论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 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正确的意识 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 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 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另一方面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 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反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正确的意识 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 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 原理内容 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也是普遍的 2 方法论 要求我们遵循规律 不能违背规律 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1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 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 按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 造福人类 1 原理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 方法论 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内容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所以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 原理内容 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 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背景扫描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于2010年10月15 18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 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社会建议明显加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综合国力 国际竞争力 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全会强调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科学把握发展规律 主动适应环境变化 有效化解各种矛盾 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联系时政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既要遵循客观规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 中国自愿直面经济发展代价 决心大幅减排背景扫描 从2010年6月起 国家将按月公布各地区用电量 用电增长速度等指标 对能源消耗和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的地区 官方将合理控制能源供应 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 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 中国承诺2020年前单位GDP碳强度下降40 45 相当于减排15亿吨的二氧化碳 占全球减排量的1 4 这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 监测 考核办法 2010年10月4 9日在天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 再次彰显中方推动国际气候谈判的决心和努力 天津会议是今年以来联合国第四轮气候谈判 也是该会议首次落户中国 有来自近200年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气候谈判代表出席 联系时政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的时候 务必要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决定控制温室气体排入的行动目标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 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 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重视精神的力量 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体现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 遵循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是违背规律 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世界各国要加强协调配合 维护共同利益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2010江苏 35 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 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 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1 结合材料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直击高考 答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 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 方针 政策 规律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要求我们遵循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控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010福建 39 42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 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 以人为本 论述节选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孟子 孟子 尽心下 为君之道 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犹割股以啖腹 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 贞观政要 君道 生民之初 本无所谓君臣 则皆民也 夫曰共举之 则因有民而后有军 君末也 民本也 谭嗣同 仁学 专家点评 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具有时代局限性 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 治民 驭民 坚持以人文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 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 中国共产党 以人为本 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 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 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1 结合材料一 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 以人为本 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12分 答 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 人们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