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理化检验课件第三章.ppt_第1页
商品理化检验课件第三章.ppt_第2页
商品理化检验课件第三章.ppt_第3页
商品理化检验课件第三章.ppt_第4页
商品理化检验课件第三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品理化检验 授课教师 陈建利2010 03 第三章农产品检验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粮食油料检验第三节棉花检验 第一节概述 农业包括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和副业 农产品包括植物育种 栽培 种植 动物繁殖 饲养的产品 初加工品 捕猎 采集的野生动物 植物等 种植业产品 通常指 粮 棉 油 糖 烟 茶 丝 麻 菜 果 药 朵等多方面的农产品及种子 种苗生产 林业产品 包括林木种子 种苗 林木产品 林化产品 天然橡胶 天然树脂 橡胶 白蜡等 林产饮料 可可 咖啡等 林产调味品 花椒 胡椒 八角 桂皮等 要用林产品 编制用林木产品及竹产品 编制用林木产品及竹产品等 牧畜业产品 包括禽畜和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和初加工品 如牛 马 驴 猪 羊 鸡 鸭 野禽 野兽以及皮毛绒鬓等 渔业产品 包括海水 淡水养殖 捕捞的鱼 虾 蟹 贝 海带 紫菜等水产动植物及鲜 冻水产品和初加工品等 副业产品 大体可包括农家养的猪 羊 鸡 鸭 畜禽 观赏性 经济性动植物 农家肥料 育贮饮料 竹藤编织品及其他农产品下料制品等 农产品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 大量农产品直接影响亿万人民的生活 影响着出口贸易和国家建设 轻工 纺织 食品等工业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农副产品自由上市和按合同收购 因而农副产品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空前活跃 按质论价 减少争议和纠纷 必须加强农产品检验 第二节粮食油料检验 一 粮油感官鉴定感官鉴定通常用来鉴定粮油的种类 品种及其色泽 气味 滋味 也可估测其他检验项目的百分率 1 色 气 味的鉴定谷类 豆类 油类及其加工产品 均有固定的色气味 若固有色气味改变 则属于不正常 1 色泽 粮油色泽的鉴定要在散射光线下进行 粒色正常油料颗粒 光泽鲜明者含油量高 油脂酸败后 色泽成深暗 油色可用以下色表示 柠檬色 淡黄色 黄色 橙黄色 棕黄色 棕色 棕红色 棕褐色 2 气味粮油气味鉴定必须在清新空气条件下进行 取少量试样直接嗅辩气味是否正常 必要时可将试样加热来鉴定气味 粮食或油料试样用60 70 温水泡2 3分钟 倒去水 立即嗅辩气味 油脂取少量试样 加热至50 搅拌后嗅辩气味 3 口味与滋味 成品粮可用口尝或做成熟食来鉴定口味是否正常 油脂取少量油涂在舌尖上辨别滋味是否正常 酸败的油脂常带有酸 苦 辣等滋味 2 水分 纯粮等含量估测方法用感官鉴定估测粮食水分 杂质 纯粮等的含量 以及稻谷出糙率 油料出仁率 粗脂肪含量 首先 要用已知含量的被测物质练习估测 当估测结果达到允许误差才能应用 1 稻谷 水分 手插入稻谷中或手握稻谷摩擦 感觉干脆而滑者水分较少 滞者水分较大 用木砻脱壳后 糙米果皮不起毛 水分在14 以下 起毛时水分在15 16 严重起毛时水分在17 18 将稻粒压碎时 响声大者水分低 反之 水分则高 杂质 取平均样品 平摊于样品盘或手上 先估试样重量和杂质总量 在估测有机和无机杂质含量 两者应与总量一致 还应根据有机和无机杂质的比重 算其重量和百分率 不熟练时可能粗天平称量的结果对照练习 2 小麦 水分 手握小麦摩擦 感觉光滑有声 水分约在12 13 虽有光滑感 但声音较低者 水分约14 15 将水分相同的小麦压碎 硬质粒的响声大于软质粒 杂质 估测方法同稻谷杂质 3 玉米 水分 玉米胚部凹陷 有利于感觉 水分约在12 15 胚稍有凹陷 用手指甲按压较易掐入 水分约16 17 胚部不凹陷 光泽较强 水分约在18 20 胚稍高出 光泽强 水分在20 24 杂质 估测方法同稻谷杂质 4 油脂油脂的水分和杂质 清晰透明 水和杂质含量都在0 2 以下 如果混浊 其水杂均在0 4 以上 取油样25g 放入铝勺中 加热150 160 可用出现泡沫 声响 沉淀来判断水分和杂质含量 大量泡沫 发出吱吱响声 水分在0 5 以上 有少量泡沫 但稳定 不发出任何声音 水分在0 2 左右 无沉淀 油色无变化 杂质在0 2 以下 二 油脂理化检验油脂检验有透明度 相对密度 折光系数 水分和挥发分在此不作介绍 1 酸价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需要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酸价 一般要求 4 棉籽油 1 酸价是检验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多少的指标 油脂中水和杂质含量过多时 酸价增大 油脂易酸败 酸价表明油脂新鲜度和纯度 酸价是油脂质量重要指标 测定方法如下 称取3 5g试样 准确到0 001g 于锥瓶中 加入50ml已中和成微红色的乙醚 乙醇 1 1 混合液 摇动至油样溶解 加入1 2滴酚酞指示剂 用0 1mol 1KOH标准溶液滴至微红色为终点 按下式计算 按下式计算 CKOH KOH标准溶液浓度mol lVKOH 消耗KOH标准溶液体积mlMKOH KOH摩尔质量g molm 油试样质量g注意 计算结果取小数位后一位数 两份滴定误差不超过0 2mg g 2 过氧化值油脂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作用所产生的过氧化物是油脂自定氧化的初级产物 具有高度活性 能迅速分解成醛酮类和氧化物 致使油脂酸败变质 因此过氧化值测定 是油脂定性和定量重要指标 一般要求花生油 葵花油 米糖油 20 其他食用植物油 12 单位mol kg 测定方法如下 准确称油样品2 3g于戴塞锥形瓶中 加30ml冰醋酸一氯仿混合液 摇匀 加1ml饱和KI溶液 加塞置暗处2分钟 加水50ml 加淀粉指示剂 用0 01mol lNa2S2O3标准溶液滴至蓝色消失 同时做空白试验 按下式计算 式中 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mol lV0 空白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mlV1 试样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mlM 试样质量g两份试样误差不超过0 4毛克摩尔 公斤可表示结果 3 杂质油脂中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残余物通称杂质 它影响油脂外观 食用品质和耐贮性 杂质的多少 是评定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 测定方法如下 称取试样10g于烧杯 加25ml石油醚 使试样溶解 用玻璃坩埚 1号或2号 进行抽滤 用石油醚先沉淀物 至无油迹 使坩埚中石油醚挥发 放进105 烘箱至恒重 前后两次差不超过0 001g 计算杂质含量 4 非食用油脂为保障食用安全 需要检验油脂中非食用油脂含量 非食用油脂是指桐油 蓖麻油 梓油和矿物油 桐油的检出 方法一 适用于菜油 花生油 茶油 不适用于深色油 取油样1ml注入试管中 加1ml10 三氯化锑仿溶液 m v 管内溶液分两层 试管置于水浴中加热8 10分钟 在两液体界面出现紫红色至深咖啡色的环 说明有桐油存在 方法二 适用于豆油 棉籽油和深色油 不适用于芝麻油 取油样5 10g于试管 加2ml石油醚 使其溶解 必须时过滤 在溶液中加1ml5mol lH2SO4 加小量Na2S2O3晶体 摇匀 静置 油液呈混浊 存在桐油 蓖麻油检出取少量油样于镍蒸发皿 加小量固体NaOH 慢慢加热 使其熔融 冷却 加水溶解 并加过量MgCl2溶液 使脂肪酸沉淀 过滤 滤液用稀HCl调节成酸性 若有结晶析出 说明存在蓖麻油 梓油的检出取澄清的油样1ml于小锥瓶 加20ml乙醚 使之溶解 充分混合将小锥瓶置于冷水中 慢慢滴加浓X溶液 直到溶液鲜红色 显示有过量的溴液为止 充分摇动后置于冷水15分钟 若溶液时完全澄清则不存在梓油 若有溴化物沉淀表示有梓油 本实验有溴蒸汽产生 要在通风柜内进行 应戴橡皮手套 矿物油的检出取出1ml试样于锥瓶 加1ml60 KOH溶液和25ml乙醇 安装空气冷凝管 加热回流皂化5分钟 振荡 加入25ml沸水 呈深浊或有油状物析出 表示有矿物油 三 油脂的酸败油脂很容易氧化变质而产生特殊刺激性气味 即所谓 油耗 味或哈味 这种现象称为油脂的酸败 若使用浓度变质的油脂 不但没有营养 而且还具有强烈的毒性 近年的研究表明 长期摄取变质油脂会诱发癌症 油脂的酸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 至今尚未完全被人们认识 目前认为油脂酸败的原因和历程 可能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动植物组织中的水解酶和外界污染微生物的酶解过程 另一方面是在空气 阳光和水的作用下 发生的水解过程和不饱和脂肪酸的自身氧化 这两种过程往往是同时发生 但也可能由于油脂本身的性质和贮存条件的不同而而主要表现在某一方面 这些变化过程使油脂分离出游离脂肪酸 产生醛酮类以及各种氧化物等 从而使油脂味道变哈 1 酶解型酸败酶解型酸败主要是由油脂残渣中动植物组织中的酶和外界污染微生物的酶所引起 其过程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 水解型酸败 油脂分子在酶作用下 被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此时油脂的酸价增高 在产生的游离脂肪酸中 高级脂肪酸不具有不愉快的气味或滋味 只有低级脂肪酸 从4 10碳的脂肪酸 如丁酸 已酸 辛酸等才具有特殊气味和苦涩的滋味 2 酮型酸败 B 型氧化酸败 油脂水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 还会受一系列酶催化氧化而使脂肪酸的碳链断裂 形成碳链较短的酮酸或甲基酮而引起油脂酸败 因为这种酮酸或甲基酮都有不愉快的味道 2 氧化型酸败 油脂自动氧化 氧化型酸败主要是由于光线 空气和水等因素所引起的化学变化 它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是油脂被水解 然后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 在空气中容易发生自动氧化 生成过氧化物 随后生成易挥发 并具有特殊臭味的醛类及醛酸类物质 因为油脂酸败主要是油脂中残留的植物组织残渣和外界污染微生物中的脂肪酶与脂肪氧化酶 字有氧的情况下 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在油脂加工过程中 尽量减少植物残渣的残留 并且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同时还要限制油脂中水分的含量 此外 光线 空气 较高的温度和微量金属等都可促进油脂的氧化 因而油脂应放在不透明容器或绿色玻璃瓶内 加盖密封 置阴暗处 有时还添加各种抗氧化剂 以防止油脂的氧化酸败 四 面粉掺伪检验有的不法之徒 为使面粉增白 增重牟利 在面粉中掺入石膏粉 滑石粉或其他谷粉 用这些面粉作食品影响人体健康 石膏 CaSO4 2H2O 滑石粉 而面粉中Ca含量一般不超过70mg 100g 基本上不含SO42 和Mg2 故可通过测面粉中Ca2 Mg2 SO42 来判断是否掺入其他物质 现将检验方法介绍如下 1 面粉灰分的测定面粉灰分 1 40 精确称样品2 3g于恒重坩埚中 先在电炉灰化至无烟 移入高温炉 在500 600 灼烧至无碳粒 再灼烧1小时 干燥器中冷却 后称重 反复灼烧至恒重 按下式计算 2 Ca2 Mg2 SO42 检验测定灰分后 将灰分转入烧杯 加5ml1 3HCl和数滴浓HNO3 加热至灰分溶解 转入100ml容量瓶 加H2O至刻度 摇匀 测Ca2 准确吸取上述试液100ml 含Ca约20mg 于烧杯 加入8mlXX用1 1NH3 H2O和1 1HCl调溶液PH2 5 3 0 煮沸 滴加4 H2C2O4溶液至沉淀出现 稍过量 放置 过滤 用1 50氨水洗沉淀至无C2O42 离子 将沉淀和滤纸转入原烧杯 加10ml1 3H2SO4 加热80 用KMnO4标准溶液滴至微红色 且半分钟不褪色为终点 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按下式计算 CKMnO4 KMnO4标准溶液浓度mol lV0 滴定空白消耗KMnO4溶液体积mlV1 滴定消耗KMnO4溶液体积mlMCa Ca分子质量m 测灰分时称取试样质量g Mg2 的检出取上述溶液2ml加0 5ml饱和NH4Cl溶液 然后加10 氨水和5 Na2HPO42 3滴 如有Mg2 存在 即生成白色结晶性沉淀 SO42 的检出取上述溶液5ml 加入数滴5 BaCl2 若有大量沉淀 则SO42 存在 面粉中其他谷粉的检出3 面粉中其他谷粉的检出取少量试样于试管 加水振荡成混悬液 取1滴于显微镜观察 放大150倍 小麦淀粉粒为圆形 玉米淀粉粒呈五角形 土豆淀粉呈椭圆形带有明显偏心层 似蚌壳 第三节棉花检验 棉花是经济价值很高 用途广泛农产品 是人类生活必须物资 是纺织 轻工 化工 国防 化纤等工业重要原料 也是我国重要出口农产品 因此做好棉花质量检验工作 十分重要 一 棉花的分类1 按品种匪类 可分为 1 陆地棉 又称细绒棉 我国种植面积大 2 海岛棉 又称长绒棉 我国种植面积较小 3 亚洲棉 又称粗绒棉由于纤维粗硬短 产量又低 目前渐趋于淘汰 2 按籽棉加工分类 可分为 1 皮醌棉 用皮醌式轧棉机将籽棉上棉纤维与棉籽剥离 加工成皮棉 2 锯齿棉 用锯齿式轧棉机将棉籽和纤维剥离 加工成棉纤维 3 按棉花色泽分类 可分为 1 白棉 成熟较好 颜色有白 乳白 淡黄白色 用作纺织纤维的棉花 2 黄棉 这种棉花品质差 不适宜于纺织生产 3 灰棉 品质差 强力低 纺织工业一般不使用 二 棉纤维的质量指标棉纤维具有长度 并齐度 成熟度 细读 强度 天然转曲度等 这些品质特性好坏 影响纺纱支数的高低 棉织品好坏 以及纱布使用价值 1 棉纤维的长度伸直纤维两端间的距离 称为纤维长度 是棉花品质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是决定纺织支数重要因素 越长 纺纱支数越高 成纱强力越大 也是确定棉花价格的重要方面 2 棉纤维的整齐度棉纤维整齐度是指棉花纤维长短的整齐程度 整齐度不好 过长的容易拉断 过短的拉不着 造成落棉多 用棉量大 产量低 过短纤维使棉纱产生粗节 影响外观 3 棉纤维的成熟度棉纤维的成熟过程 是纤维素逐渐沉积在细胞壁内的过程 故成熟度实际是指纤维素在细胞壁中充满程度 成熟的纤维细胞壁厚 捻曲多 拉力强 纺纱性能良好 半成熟或未成熟的纤维细胞壁薄 捻转少 甚至没有捻转 脆弱易断 纺纱时废棉增多 成纱强力落 随成熟度的不同 纤维的主要性质 如强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