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_第1页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_第2页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_第3页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_第4页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发展商品农业的条件。 2、认识东北自然环境特征,尤其是土地资源特征。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分析,掌握东北农业分布的基本格局。2、分析东北农业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和整治采取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认识到东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变传统的“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可以随意开发利用”的错误观念,建立起可持续农业的观念。 【教学内容】 一、区域概况 1、范围:东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资源丰富、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 2、位置:东北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接壤,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其最2 / 14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 3、气候:东北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热量与水配合协调,热量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南北热量状况不同,作物分布也有差别。如表所示。 地区 温度带 10的积温 作物 南部 暖温带 (3400) 3600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中部 中温带 (6003400) 10003600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 北部 寒温带 3 / 14(1600) 1000 春小麦、大豆 4、地形:东北区的地形分布状况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如表所示。 地面结构 地貌类型及地形区分布 优势农业资源 山环水绕 山地 西部 大兴安岭 森林资源丰富,三大林区之首 北部 小兴安岭 东部 长白山地 沃野千里 平原 南部 辽河平原 土地资源丰富(平原面积大,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4 / 14北部 松嫩平原 东部 三江平原 5、经济特征:东北区是我国第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农、林、牧、渔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有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中农业机械制造是发展较快的部门,它为建设东北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土地资源优势 1.耕地面积扩大 (1)数量较多(如表所示) 项目 数量(1995 年) 在全国及全区的地位 总面积 2000 万公顷 占全国耕地的 1/5,占全区土地的 16 人均面积 017 公顷 全国平均水平的 2 倍 5 / 14每劳力担负面积 全国平均水平的 5 倍 (2)分布:东北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还有一些分布于山前台地及山间盆地和谷地。 2.土壤肥沃 东北区大部分平原地区分布着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另两个黑土区是亚欧大陆北部保、匈、罗、乌、俄境内的黑土带和北美洲美国中部黑土带) ,其分布特征如表所示。 类型 分布区 特征 重要性 黑土 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 有机质含量高() ,黑土层深厚() ,肥沃,生产能力较高 黑土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油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黑钙土 松嫩平原中部 6 / 143、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三、森林资源优势 东北广大的山区分布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森林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东北区森林资源优势如表所示: 优势 具体表现 全国最大的林区 森林面积约 5000 万公顷,占全区面积的 42,人均林地超过 05 公顷,为全国人均的 8 倍;森林覆盖率 36,是全国平均数的 3 倍。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森林总蓄积量占全国的 1/3,木材产量占全国的384(1885 年) 宜林地区广 有大量宜林荒山、荒地和沼泽地 森林树种丰富 森林树种 300 种以上,经济价值较高的有 50 多种,主要林木有以落叶松为主的寒温带针叶林和以红松为代表的温带针阔混交林 四、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农林基地的建设) 1、条件和成就 7 / 142、需注意的问题 东北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那种认为“土地资源丰富,可以随意开发利用”的观点是错误的;土地资源的开发还要注意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以及生产力能力很高的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是重要的动物栖息地,又可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水产、药材与物质资源。湿地资源遭破坏,会带来水环境污染加剧、土壤沙化和盐碱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等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今后的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不能靠垦殖湿地扩大耕地规模来实现,应该对现有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建设和有效保护,实施有利于保护湿地,改善农业生态条件的农业综合开发。 四、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 (一)黑土的利用 1、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2、黑土的合理开发利用 东北黑土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因此,黑土的合理利用主要在于水土保持和培肥土壤两方面,实验证明秸杆还田是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的最有效最普遍的办法。 8 / 14(二)沼泽的保护 1、分布状况: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低平原,沼泽广布。 2、沼泽形成的主要原因有:(1)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雨水较多,集中在夏季;(3)气候寒凉,蒸发量小;(4)冻土发育,土壤中水分不易排干,因而这里成为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3、东北区沼泽的作用:东北区沼泽的环境效益与沼泽遭受破坏产生的负面影响 4、东北区沼泽的保护 三江平原开垦前,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沼泽荒原景观。目前,三江平原已拥有 4600 多万亩耕地,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三江平原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经出现环境恶化的现象,如气候变干,旱灾增多,水土流失加重,有些耕地还遭受不同程度的风蚀,珍稀动物减少。因此,现在的北大荒决定不再开垦荒地,还要因地制宜,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 三、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东北区商品粮基地的生产特点 (1)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区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 3000 多万吨,商品率高达 60以上,占全国商品粮9 / 14总量的 1/4 强,商品率高,商品粮多。 (2)机械化水平较高 2、东北区商品粮基地的农作物及其分布状况 作物 分布区 粮食作物 细粮作物 水稻 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及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小麦 生长季较短的北部地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 杂粮作物 玉米 分布普遍,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是我国的“玉米带” 谷子 分布普遍,比较干旱的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较大 高粱 松辽平原为主产区 经济作物 10 / 14大豆 平原地区最多,北部多于南部 甜菜 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其次三江平原 亚麻 黑龙江省产量最多,主要集中在哈尔滨附近 3、东北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东北区的农业进行了大量投资,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新建了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农场耕地面积和技术装备均居全国各地农场的首位。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所能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而且开发历史短、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国营农场密集、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粮食商品率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4、东北区商品粮基地的综合开发 东北区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升值。 总结:搞好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建设,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出发,坚持开发和利用、治理和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这就要求不能通过大幅11 / 14度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来发展粮食生产,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是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五、林业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1、东北林区在我国林业中的地位 (1)全国最大的林区:林地 5000 万公顷,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 1/4 上;人均林地超过公顷,是全国人均林地的8 倍,森林覆盖率 36%,是全国平均数的 3 倍,木材蓄积量22.5 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 1/3 以上。 (2)全国最大的木材基地:木材产量约占全国的 40%。 2、东北林区生产概况 东北林区的森林采伐和制材工业发达,其中森林采伐业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三大林区。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3、东北林区森林资源的分布 林区 自然条件及森林类型 优势树种 大兴安岭林区 纬度高,气温低,只适宜耐寒树种生长,属寒温带针叶林 兴安落叶松等 12 / 14小兴安岭林区 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适于针阔混交林生长属温带针阔混交林 红松、水曲柳 长白山林区 红松、紫椴 除上述天然林区外,东北地区还有大面积的人工防护林,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这里是风沙干旱区,林木稀少,风沙危害较重,营造的防护林带已经成林,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一部分。 4、东北林区林业开发中的问题 (1)采育失调,资源破坏 (2)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3)采伐以皆采为主,森林资源浪费严重 5、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首要任务: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 (2)工作重心:要从目前的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材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 (3)生产方针:保护、恢复、发展并重 东北区虽然森林资源优势显著,但由于多年的过量采伐,导致可采林木资源锐减并濒临枯竭,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所以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3 / 146、措施: (1)坚持合理采伐 (2)积极营造人工林 (3)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 (4)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5)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7、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1)东北林区进行森林资源综合开发的原因 一些林场可采资源基本枯竭或濒临枯竭; 一些林区木材不能就地加工,经济效益很低,产品结构单一; 原木大量外运,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