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届沪科版七年级科学竞赛试题卷A卷一、 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方法是( ) A . 看速度大小B . 选定参照物C . 看路程长远D . 看地面2. (2分)在拓展性课程“鸡蛋撞地球”活动中,有同学把装有鸡蛋的盒子挂在 3 个气球下面,使其从三楼开始缓慢地“撞向地面”,结果鸡蛋完好无损,该方法主要是减小了鸡蛋的( )A . 重力B . 浮力C . 撞地时的惯性D . 撞地时的动能3. (2分)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 B . C . D . 4. (2分)下列光现象与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 )A . 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B . 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C . 水中的“白云”光的色散D . 凸透镜成像光的反射5. (2分)(2014杭州)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A . 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B . 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C . 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D . 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6. (2分)(2015嘉兴)规范的操作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所示的操作正确的是(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B . 叶片脱色C . 振荡试管D . 测液体体积7. (2分)“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主要描写的是哪种植物类群?( )A . 藻类植物B . 苔藓植物C . 蕨类植物D . 种子植物8. (2分)乳酸菌和霉菌相比较,下面是它们的共同特征的是( )A . 都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B . 都无细胞壁C . 都是单细胞生物D . 都靠孢子进行繁殖9. (2分)下列人体器官中,既能产生生殖细胞,又能分泌性激素的一组是( ) A . 输精管和输卵管B . 睾丸和卵巢C . 子宫和输卵管D . 子宫和前列腺10. (2分)在比较两种不同液体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升高快慢的实验中,需要控制一些变量,下列各控制内容,有必要的是( )A . 加热时所用酒精灯里装有的酒精量必须相等B . 盛放液体的容器要相同,两种液体的质量要相等C . 两种液体的体积要完全相等D . 两种液体的初温一定要相同11. (2分)鸟的子代成活率比两栖类高的原因是( ) A . 鸟卵的壳坚固B . 亲鸟用体温孵化卵,不依赖水域环境C . 鸟的天敌比两栖动物少D . 亲鸟能育雏,抚养后代12. (2分)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于下列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 . 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透镜越凸,焦距越小C . 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D . 若用一张纸遮住水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会发现光屏上的像缺失了下半部分13. (2分)(2014台州)下列实验需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A . 伏安法测电阻B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C . 研究晶体的熔化特点D . 研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14. (2分)小琪同学读书笔记中的部分摘录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 . 用吸管能吸取饮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B . 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火车站的站台设置了1米安全线C . 在家熏醋可预防流感,房间充满醋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 . 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小,沿海地区气温变化比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大15. (2分)AB是一条平直公路上的两块路牌,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由右向左经过 B 路牌时,一只小鸟恰自 A 路牌向 B 路牌匀速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 A,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 A。它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t2=2t1 , 由图可知( )A . 小鸟的速度是汽车速度的两倍B . 相遇时小鸟与汽车通过路程之比是3:1C . 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汽车的3倍D . 小鸟和汽车在 0-t2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16.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处于静止状态的铁块机械能保持不变B . 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C . 小车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 . 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5分)17. (2分)分析资料: 人类征服疟疾的历程疟疾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早在两千年前,疟疾就在世界各地流行。许多科学家都想找出引发疟疾的原因,以便能更好的预防和减少这种病的发生。当时,科学家们观察居住在沼泽地区人群的患病情况,提出假设:疟疾是由于沼泽的水被污染而引起的。同时,设计了让人直接喝沼泽地里污水的实验。结果喝污水的人没有患疟疾,假设被否定了。科学家们又经过长期的探索,到了19世纪后半叶,发现疟原虫是疟疾的致病“凶手”。有些科学家还发现,在疟疾的发病区,抽干沼泽地里的水,这个地区患疟疾的人就大大减少了,甚至消失了。科学家们就思考:引起人体患疟疾的疟原虫和沼泽地里的水有什么关系呢?直到本世纪初,一位意大利科学家通过大量观察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设:蚊子传播了疟疾。蚊子在水中繁殖,如果抽干了沼泽地里的水,就可以消灭蚊子的幼虫,消灭了蚊子就可以消灭疟疾。又过了若干年,一位英国医生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他让蚊子去叮咬体内有疟原虫的麻雀,再解剖发现在蚊子的唾液腺里有大量的疟原虫。这样人类终于开始明白了人体患疟疾的原因,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治疗和预防疟疾的方法。(1)根据以上材料:科学家们提出的问题是:引起人体患疟疾的疟原虫和沼泽地里的水有什么关系呢?对此问题科学家们作出的假设:_,然后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2)蚊子的唾液腺属于_(选填“细胞”、“组织”、“器官”或“系统”) 18. (2分)现在,一些大厦都用许多大块的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膜墙”)这种外墙既能透射光线也能反射光线。(1)如下图所示三幅图中,哪幅图能真实反映太阳光线通过玻璃膜墙进入室内的传播途径。答:_(填选项中的字母)(2)玻璃膜墙会给人们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请举一例。答:_。19. (2分)首先通过实验,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_ , 在前人实验探究基础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是_。20. (6分)如图是花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4_和7_。 (2)开花后,要结出果实和种子,还要经过_、_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 (3)桃子由3_发育而来。 (4)采用_的方法,可以让毛桃树上结出油桃。 21. (3分)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如图所示)。我国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大都集中在西南地区。下列关于它们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有( )(可多选,填序号)。A . 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岩石破坏B . 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C . 该地区降水集中D . 该地区植被破坏严重三、 实验探究题 (共5题;共25分)22. (8分)小明以一定的速度将石子向斜上方抛出,石子所做的运动叫斜抛运动,如图甲所示。他想:怎样才能将石子抛得更远呢?于是他找来小李一起做了如下探究实验:他们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来做实验:保持容器水平,让喷水嘴的位置不变,用开关控制水喷出的速度。(1)让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即抛射角不变)做了三次实验,如图乙所示,第一次让水的喷出速度较小,这时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A点;第二次让水的喷出速度稍 大,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B点;第三次让水的喷出速度最大,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C点。小明和小李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_ 一定时,当物体抛出的_ 越大,抛出的距离就越远。小李回忆起上体育课时的情景,想起了几个运用上述结论的例子,其中之一就是_ 。(2)控制开关让水喷出的速度不变,让水沿不同方向喷出,又做了几个实验,如图丙所示,得到如下数据:喷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1530456075落点到喷嘴的水平距离/厘米50861008650小明与小李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_ 一定时,当夹角为_ 时,抛出距离最大。(3)小明和小李总结了上述探究过程,他们明白了斜抛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飞行距离与_和_ 有关系,他们感到这次实验探究的成功得益于在探究过程中两次较好地运用了_ 法。23. (6分)某品牌洗手液号称完全不影响环境,丽丽想做实验证实该洗手液是否会影响蚯蚓的生活. (1)提出问题:_(2)作出假设:_. (3)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稀释为1%的洗手液溶液 实验步骤:将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A、B两个区域(如图所示).在A、B两个区域的土壤中分别放入20条蚯蚓,盖上纸盒盖,置于室温;每天向A区域喷洒1%洗手液溶液10mL,向B区域喷洒清水10mL;两周后,翻开土壤,分别统计A、B两个区域中存活蚯蚓的数量.实验结果:A区域存活的蚯蚓有2条,B区域有18条.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a.实验中每组使用了20条蚯蚓,而不是1条,理由是_.b.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c.假如其他同学也照此方案进行实验,得到了多组数据,则应取他们的_作为实验的最终数据.(4)得出结论:_. 24. (4分)小康组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1和2。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1,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2,一直到蜡烛2与1的像完全重合。(1)在寻找蜡烛1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_(选填“1”或“2”)这一侧观察。(2)移去后面的蜡烛2,并在此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3)将蜡烛1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的像将_玻璃板(填“远离”或“靠近”),移动蜡烛2的位置_与蜡烛1的像再次完全重合(填“能”或“不能”)。25. (4分)本学期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常常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事实与证据,进而通过认真思考与推理得到科学结论。(1)图所示,在甲、乙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大小相等的水和酒精,置于同一环境中,观察到酒精先消失,该实验说明蒸发的快慢与_有关。最后水和酒精都会从玻璃表面消失,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实质是由于分子因_而离开玻璃片。(2)在研究x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同学们每隔5分钟正确读数后,描点得到如图图象。根据此图,出结论:x物质没有熔点。但通过查阅资料获知x物质是晶体。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的不当之处_。(3)使用工具进行测量时会因为某些因素的变化造成测量结果的偏大或偏小。下列情况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填序号,可以多选)使用生锈的砝码测物体质量;测量跳远成绩时,将皮尺拉的太紧;在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时,先用量筒测小石块体积,再用天平测质量26. (3分)小明认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他解释:100的水蒸气和100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要放出热量。对此,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实验过程中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以及导管的体积均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取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记为甲。向其中倒入一定质量的温度为t1的冷水,液面位置如图所示,标记为A。向甲保温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人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一段时间后,停止通人水蒸气,移出导管,此时甲杯中液面位置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1。另取一个完全相同的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记为乙,向其中倒入与甲质量相同的温度为t1的冷水,标记为A。 , 摇匀后测出水的温度为t3。观察现象,记录数据,进行比较。(1)甲杯中水面上升的原因是_。 (2)请将步骤中空白部分的操作补充完整_。 (3)若出现_的实验现象,则说明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 四、 分析计算题 (共2题;共20分)27. (15分)小明在做有关浮力的实验中,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重力为4.8N,空小桶重力为0.2N,把它们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再将一个质量为400g的小球轻轻放入溢水杯中,小球沉到杯底,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如图乙所示将装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敷如图丙所示取g=10N/kg,水=1.0l03 kg/m3 求:(1)若溢水杯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0cm2 , 放入小球前,装满水的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强(2)小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3)小球的密度28. (5分)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6题;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