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份独立作业试卷(II )卷 .doc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份独立作业试卷(II )卷 .doc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份独立作业试卷(II )卷 .doc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份独立作业试卷(II )卷 .doc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份独立作业试卷(II )卷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份独立作业试卷(II )卷 一、 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共30分,) (共15题;共30分)1. (2分)某同学在探究“水对天竺葵生活的影响”时,选取甲乙丙三组生长状况基本相似的天竺葵,给甲组每天浇一次水,给乙组五天浇一次水,给丙组每天浇三次水你认为下列对此探究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确定正确的是( ) A . 甲组为实验组,乙丙两组是对照组B . 甲丙组为实验组,乙组是对照组C . 乙丙为实验组,甲组是对照组D . 甲乙为实验组,丙组是对照组2. (2分)下列这些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哪一组都是无脊椎动物( ) A . 海龟、鱿鱼B . 海蜇、青蛙C . 蜘蛛蟹、章鱼D . 鲤鱼、河蚌3. (2分)地震来临前不太可能的异常现象是( ) A . 鸡飞狗跳B . 井水翻滚C . 头晕眼花D . 动物乱窜4. (2分)(2014湖州)地球内部有一个“液态区”,区内物质一旦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该“液态区”位于( )A . 地壳B . 地幔C . 地核D . 地核和地幔5. (2分)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给烧瓶加热必须使用石棉网制取蒸馏水的装置温度计要插入加热的水中分液时要将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振荡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时,要一只手按住口部,另一只手握住活塞部分颠倒振荡容量瓶的刻度线上方有水珠未干燥就开始配制溶液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稀氢氧化钙溶液吸收A . B . C . D . 6. (2分)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骑马以 25.2km/h 的速度前进,小王以 6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 0.54km。则( ) A . 三人速度一样大B . 小李速度最大C . 小王速度最大D . 小张速度最大7. (2分)把植物马兰放入沸水中,水变成绿色有马兰味的菜汤,如果把马兰浸泡在冷水中,冷水不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活细胞中某种结构阻止了物质的外流这种结构是( ) A . 细胞膜B . 细胞质C . 细胞核D . 细胞壁8. (2分)下列测量中属于借助仪器帮助我们作出准确判断的是( )A . 用手摸发烧病人的额头B . 用手掂球的轻重C . 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D . 用手表了解时间9. (2分)下列植物依次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排列的是( ) A . 紫菜、葫芦藓、蕨、苹果树、樟树B . 团藻、胎生狗脊、地钱、红松、银杏C . 衣藻、葫芦藓、蕨、苏铁、甘蔗D . 水绵、地钱、胎生狗脊、玉兰、水杉10. (2分)潘老师收集到一块岩石,呈灰黑色,有气孔,这可能是( ) A . 花岗岩B . 玄武岩C . 石灰岩D . 大理岩11. (2分)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B . 生活中说“油比水轻”是指油比水的密度小C . 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小D . 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12. (2分)下列实验方案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向等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分别通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 . 将试管中的盐酸与烧杯中的碳酸钠粉末混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 向两份过氧化氢溶冷水中分别放入液中的一份中加入二氧化锰,探究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D . 在等量的热水、相同大小的品红,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13. (2分)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B .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幔C . 火山地震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D . 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14. (2分)近日在浙江丽水确认的一新物种,它的叫声听起来像鸟鸣,大约拇指大小,有肺,受精和幼体发育都在水中进行。它属于( ) A . 鱼类B . 两栖类C . 哺乳动物D . 爬行动物15. (2分)2米3的冰熔化成水后,体积( ) A . 保持不变B . 减小为0.9米3C . 是原来的 D . 是原来的 二、 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共24分) (共9题;共24分)16. (3分)学习化学离不开化学探究活动,其基本环节大体应包括_、_、_、_、_17. (2分)假如你在我国东北的森林里迷路了,可以借助苔藓植物分辨方向。因为该森林中树干长苔藓多的一面朝 _(填“南”或“北”) 18. (3分)如甲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如乙图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如图丙所示,所测液体的体积为_。 19. (2分)海水稻是一种在海边滩涂等地生长的特殊水稻。 (1)海水稻细胞中,能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基本结构是_。 (2)海水稻的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等物质,通过_(填组织名称)运输到叶片。 (3)海水稻是一种被子植物,写出一点与裸子植物不同的特征_。 20. (2分)小亮的实验是“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选择了三个体积不同,质量分别为89克、178克、356克的实心铜块做实验。实验中,他用每次都盛有30厘米3水的量筒分别测出了三个铜块的体积,并将数据记录在了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质量m/克体积V/厘米3比值(m/V)铜块18910铜块217820铜块335670(1)小亮在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时,发现其中的一个数据测量有错误,这个错误的数据是_(填该数据的数字和它的单位)。 (2)小亮的困惑是:不清楚这个错误是怎样产生的,请你帮小亮指出该错误产生的原因:_。21. (3.0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上共有_大板块。图甲实验中,用实验中的书本(纸张)表示地球上的板块,反映了板块的_(填“碰撞”或“张裂”)运动,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会产生_(填“隆起形成山脉”或“形成新的海洋”)现象。 (2)图乙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填“碰撞”或“张裂”)运动,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会产生_(填“隆起形成山脉”或“形成新的海洋”)现象。 22. (3分)如图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五类动物,它们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有些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请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A类生物终生生活在_。 (2)B虽然也在水中生活,但它与A类不同,理由是_。 (3)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开始于_类。(填字母) (4)生殖过程发生在水中的是_。 (5)E与D都能飞行,但E与D_(填“是”或“不是”)同一类群的生物。E属于_动物,理由是_。 (6)这五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_,统称为_动物。 23. (3.0分)显微镜中最重要的结构是1_和6_;显微镜观察“p”字的玻片是,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_,此时目镜上刻有5,物镜上刻有15,此物体的放大倍数为_。制作临时装片时,应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体,然后再轻轻放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右图是显微镜的构造图。结构4是_;结构11是_;在观察物像时发现视野较暗,可采用_或_的方法使视野变亮。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上角,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物体(装片)向_方向移动。 24. (3分)一块实心的冰块,用细线拴住浸没在水中,固定在容器底(如图)。冰块熔化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和温度的影响,冰0.9103kg/m3),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_(填“增大”、“减小”、“不变”),台秤的示数将_。 三、 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共24分) (共4题;共24分)25. (8分)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有一次,他要求他的助手帮助他测量一只灯泡的体积.可是,半天过去了,他的助手还是没能完成任务.于是,他亲自跑到助手的实验室去,发现他的助手正忙着研究灯泡的形状,进行着各种复杂的计算,桌上是一张图纸:将灯泡分割成各种形状的,记录着各种已经测量过的数据.“我就快完成任务了,”助手自豪地对爱迪生说,“只要测量完这一组最后的数据!”爱迪生微笑着看看助手:“你很努力啊!可是,你能有比较简单方便的方法吗?我想很快就知道它的体积!”.同学们,你能有比较方便简单的方法吗?请写出所需要的仪器和你的设计过程. 26. (6分)小明设计了右图 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分离A装置中反应排出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他又设计了右图 2所示的装置(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 a、b为活塞)。请回答:(1)实验前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检验气体的纯度,再对图1装置进行加热,加热前还要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 (2)为分离得到CO和CO2 , 应该对图2装置进行怎样的操作?_。 (3)对于 A装置中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此时氧化铜已全部反应完),小明又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 Cu2O)。Cu2O 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Cu2+和 Cu。【提出猜想】: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所得到的红色固体中除 Cu 外还可能含有 Cu2O。【进行实验】:小明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取少量该红色固体放入盛有_的试管中,振荡实验现象及结论27. (6分)细心的小明发现,在桔园周围会经常看到一些白色的袋子,袋子上写着“戴挫霉”几个字,为了解这种物品的作用,小明特意上网查看了一下:广泛用于柑橘、香蕉等水果采后保鲜。为探究“戴挫霉”对霉菌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色彩相同、大小相同的桔子30个,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戴挫霉溶液浸泡中,乙组用等量的清水浸泡。15分钟后,取出浸泡后的桔子,用干净的毛巾擦干,都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放置。 20天后观察桔子的表面。发现甲组的桔子表面仍然鲜艳,但乙组的桔子表面长有霉菌。 请分析回答:(1)该实验的假设是什么?_。 (2)该实验中,乙组的作用是_。 (3)用较多数量的桔子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_。 (4)小明能得出什么结论?_。 28. (4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测量物体质量的情景,明显的操作错误是:(1) _; (2) _; (3) _。 四、 解答题(本题有4小题,共22分) (共4题;共22分)29. (5.0分)一位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永久装片时,虽然视野白亮,但怎么也找不到物像,为什么? 30. (5.0分)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与麦秆粗细相当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 A 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 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 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 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171921232527高度h(cm)30.024.919.714.69.44.2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5.15.25.1M5.2(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 M 内的相邻高度的高度差数值为_m, (2)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_(选填“大”“小”或“无法确定”)。若对应的水柱高为 40.3 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_。31. (6分)湖北神农架科学考察队在丛林深处松软平整的泥地上发现“野人”行走时留下的脚印,队员小明用方格纸描下了“野人”的脚印,如图所示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是3cm,则“野人”每只脚的面积为多少平方米?32. (6分)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其大小用10-10m的数量级来衡量,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大致测出分子的直径呢?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进行了这样的实验:用滴管将其种油均匀地滴入100滴在某个容器中,用一架精确的天平测出这100滴油的质量为0.27g。然后多次将一滴油滴到水面上,测出一滴油在水面上的扩散面积最大值为4m2 , 根据这些数据他们大致算出了这种油分子的直径,你知道他们是如何得到这种油分子直径的吗?这种油分子的直径大约是多少?(已知这种油的密度是0.9103kgm3) 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共30分,)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