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城市上海密度ppt.ppt_第1页
紧凑城市上海密度ppt.ppt_第2页
紧凑城市上海密度ppt.ppt_第3页
紧凑城市上海密度ppt.ppt_第4页
紧凑城市上海密度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城市蔓延与粗放发展的挑战 2 上海居住模式与人口密度的变迁 3 紧凑城市理论对上海的指导意义 城市蔓延是城市空间不断扩张的结果 一般认为 城市蔓延具有低密度 非连续性 机动化依赖 居住或者商业开发等一系列特征 并且占用了大量的农村或自然区域 城市蔓延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质疑 城市蔓延背后却存在诸多问题 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短缺 自然环境的恶化 全球变暖 城市拥挤 能源危机 空间效率下降 人地关系紧张 代价与挑战 城市蔓延 紧凑城市 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理论 应对策略 2003年 上海城市建成区范围 1997年 1989年 上海的居住空间急剧外延扩张 1 城市建设用地呈粗放增长模式 城市蔓延趋势初显 V 60km h V 40km h V 15km h V 5km h 通勤距离的不断加长 交通距离增长 交通组织拥挤复杂 交通工具的实际速度并不等于其理论速度 2 能源短缺与机动化矛盾日益突出 不同国家上班平均花费的时间比较 BRT 人们倾向于依赖小汽车来克服城市蔓延 形成对环境的恶性循环 3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只有城市紧凑发展 才能避免城市 摊大饼 式无限蔓延扩张 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绿地景观 才能实现城市和自然地景的和谐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上海居住模式与人口密度的变迁 城市人口密度国际比较 万人 平方千米 适宜密度的探索 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密度2 58万人 平方公里 上海近郊区人口密度0 51万人 平方公里 上海远郊区人口密度0 17万人 平方公里 上海远平均人口密度1 06万人 平方公里 上海各区建筑密度2010年 上海山阴路里弄 上海绍兴路里弄 上海盛大花园二期 上海世茂湖滨花园 四个典型的居住小区分布 绍兴路建于1926年 殖民地时期为法租界领地 早期街区内建筑主要为里卉住宅和花园别墅 金谷村 2005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山阴路是二十世纪20年代的石库门里弄 同时包括30年代初的新式石库门 新式里弄 花园式里弄 公寓式里弄 花园洋房 传统的里弄空间格局 现代住区空间格局 上海世茂湖滨花园位于浦东新区 竣工于2003年 南区为岛式布局的别墅及TOWNHOUSE 北区为高层板式公寓 二期由2幢高层公寓 88户联体别墅和8户独立别墅组成 规划有近40000平方米的人工湖面 户户临水 上海盛大花园是首个引进大型景观湖泊的小区 其拥有高层 小高层 多层 三种建筑类型错落有致 建筑规模比较庞大 环境幽雅 只是公交线路不多 而且到市中心也不很方便 上海近代典型居住区 山阴路里弄 上海近代典型居住区 绍兴路里弄 上海绍兴路里弄 基地面积 58188 建筑面积 77409 容积率 1 33 建筑密度 47 5 建筑高度 3 5层 上海山阴路里弄 基地面积 21291 建筑面积 33377 容积率 1 42 建筑密度 55 建筑高度 3层 上海典型居住区变迁传统住区 上海现代典型居住区 盛大花园二期 上海现代典型居住区 世贸湖滨花园 上海世贸湖滨花园 基地面积 137425 建筑面积 220089 容积率 1 602 建筑密度 23 11 建筑高度 853层 上海盛大花园二期 基地面积 54000 建筑面积 199392 容积率 2 12 建筑密度 20 86 户数 291 上海典型居住区变迁现代住区 高层低密度 低层高密度 变迁 两种应对城市紧凑发展的策略 四个小区 两种模式 四个小区 两种模式 1公顷的居住容量有多大 四种模式对比 3 紧凑城市理论对上海的指导意义 紧凑城市理论提供给我们一个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全新视角 即 紧凑住区 在不降低生活质f的前提下 适当提高居住密度 建设环境宜人 功能完善 对环境无害的居住区 紧凑住区 并非是指高强度开发的住区 而是指具有一定人口密度和较紧凑空间形态 配合以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 功能完善 居住舒适和卫生安全的居住环境 其核心理念应体现三个方面 功能紧凑 多功能 混合的居住功能布局 公共设施和就业机会均配皿在较近和方便的地区 规模紧凑 住区选址尽量靠近中心城区或在城市成熟地区 避免设在市政 基础设施空白地区 结构紧凑 空间形态采用多中心组团式布局 各组团中心之间用高效 方便 快捷 环保的交通系统 步行 自行车或者其他绿色交通工具 连接 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 控制城市蔓延速度 进行规划调整城市空间的内容与措施主要有 第一 通过建立城市边缘区绿化带 控制城市蔓延 第二 改变城市功能分区理念 促进上地功能的多样化混合利用 第三 减少机动化出行依赖 尤其是减少私人汽车数量 提高公共交通 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方式 提高城市活力 紧凑城市主要原则 中国实践 SUPERCELLCITY超级细胞 中国 廊坊启动 立体城市 项目 2017年竣工 1平方公里内完成60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容纳15万人口 3万个家庭的高密度绿色建筑群 拥有大部分城市功能 使城市空间化 土地多用途 建筑多功能 高密度 高质量 紧凑城市目标可持续发展 高效率 紧凑城市的内涵IMPACTCITY 高密度 高效率 高质量是紧凑城市的重要特征与内涵 三者相互制约和促进 通过设计可以实现三者的良性循环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动作 归并散布的新城 乡镇 新城相对集中 带来的好处 1 遏制绿色自然地景不断被蚕食 2 中心城区建立明确边界3 足够的密度和规模避免不必要的钟摆式通勒高峰交通 未来上海 分散式紧凑型组团城市模式 策略一土地的多功能混合开发与使用 紧凑且多样 创造丰富而便捷的生活 策略二居住空间的适度紧凑 多中心组团式居住结构 策略三生态节能的交通出行方式 鼓励步行 自行车等生态交通方式 将城市中的自然景观资源加以串联整合 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网络 减少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 WalkabilityandSustainability 面对此严峻的生存环境 城市规划部门和规划工作者必须立足城市 从更广阔的时空领域思考我们的价值观 高密度和低密度 在中国哪个更加可持续 以有限的土地资源 庞大的人口 前所未有的工业化速度为背景的中国城市规划 应该如何应对 我们是不是应该对主要基于日照要求的住宅建筑容积率进行多角度的重新论证 面对新的建筑技术提供的较高密度发展的可能性 城市规划是不是应该真正灵活的调整 在城市核心地区 是不是有必要 以及在多大程度上 牺牲部分的日照来追求更高的人类价值 未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MikeJenksElizabethBurtonandKatieWilliams 紧缩城市 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2004 2 16 仇保兴紧凑度和多样性一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J 城市规划 2006 30 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