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1页
沪科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2页
沪科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3页
沪科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4页
沪科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科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II )卷一、 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B .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 .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D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2. (2分)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B .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C . 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D . 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3. (2分)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时,先向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嗞嗞”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听到的“嗞嗞”声是超声波B . 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 . 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D . 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4. (2分)若环境的声音很嘈杂,你又想旁边的同学听清楚你的说话声,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 提高音调B . 加大响度C . 改变音色D . 加快说话的速度5. (2分)在“生活处处有物理”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观察了厨房的一些设备和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 用煤气灶煲汤,在沸腾时调小火焰能使汤的温度升高B . 用高压锅炖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水的沸点会随气体压强增大而降低C . 水滴到高温的热油锅内时会爆裂溅开并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是水的升华现象D . 打开醋瓶瓶盖能闻到酸味,是因为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6. (2分)关于下列各幅图中物态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图: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冰棒液化变成“白气”向下落B . 乙图:将装酒精的塑料袋口扎紧后放入热水中发生的是液化现象C . 丙图:清晨,蜻蜓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由水蒸气放热后形成的D . 丁图: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花纹7. (2分)一元硬币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B . 猜想假设C . 进行实验D . 分析论证8. (2分)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 .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 . 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 .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9. (2分)夏天扇扇子时,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 . 扇来的风是凉的B . 扇扇子,降低了空气的温度C . 扇扇子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D . 扇来的风把周围的热空气赶跑了10. (2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 .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 .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 .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11. (2分)如图,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有白霜。这是因为( ) A .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 .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 .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 .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12. (2分)如图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B . 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C . 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D . 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二、 填空题 (共12题;共14分)13. (1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_产生的。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4. (1分)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_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中传播;这里乒乓球所起的作用是_。 15. (1分)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 16. (1分)探测专家用超声波可探测到潜艇的确切位置,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_(选填“大”或“小”);在一艘沉没的潜艇正上方海面向下发出超声波,从超声波发出直至接收到潜艇的回波经历的时间为0.4s,则潜艇沉没的实际深度约为_m。 17. (1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根据的是声音的_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_控制噪声;物理学中用_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 18. (1分)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现象,_很多热量,使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现象_热量,使手不会被烫伤。 19. (1分)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18min时处于_。20. (3分)红薯干具有“色美、香甜、柔软”的特色。它加工流程大致如下: A、晾吹,B、清洗,C、水煮,D、切片,E、烘干。在以上流程中:(1)会发生剧烈汽化现象的工序是_; (2)能加速水分蒸发的工序是_;(选填A,B,C,D,E) 21. (1分)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会张开,这是因为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相互排斥。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到火上加热,水沸腾了纸锅也不会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吸热,温度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 22. (1分)在打扫教室卫生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_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液化过程中要_(选填“吸热”或“放热”)。 23. (1分)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能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若此实验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挂在音叉左边的乒乓球_(会、不会)被弹起,这是由于_。在这个实验中乒乓球起的作用是_。 24. (1分)将下列图中三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数值及单位)填写在下表相应空格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温度计的示数停表的示数_三、 实验题 (共5题;共24分)25. (5分)如图所示,小琳将几个小纸团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她发现纸团上下不断跳动。 (1)她断开开关,让扬声器停止播放音乐,纸盆上的小纸团_(选填“还在”或“停止”)跳动。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_而产生的。实验中,小纸团的作用是:将纸盆的_,从而便于观察。 (2)她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_(选填“更高”或“更低”)这说明发声体的_,声音的响度越大。 (3)小琳突发奇想:若将该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进行实验,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她_(选填下列序号)。 A . 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小纸团跳动B . 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小纸团跳动C . 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小纸团跳动D . 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小纸团跳动。26. (3分)小张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_,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这说明音调是由_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较小,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_(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_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 27. (6分)小王同学用下面的装置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过程并作出了图象。 (1)这个装置应该_安装(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2)没有直接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而是将试管放在水中用“水浴法”加热,这是为了_。 (3)由图判断出这是_的熔化图象。(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如果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 (4)图中的_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_状态。 28. (6分)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象可知: (1)水是沸点是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一个标准大气压。 (2)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左右。 (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 (4)图2中A、B是水中不同深度的两处,请你根据水沸腾时的情况大致画出A、B处气泡的大小。 (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说出两条。 _。_。29. (4分)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实验所提供的温度计有两种,分別是:“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应选择量程为“20C102”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敫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的浓度(%)03691215182124273036凝固点()02468111518171.81.40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3)你认为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 A . 冰 B . 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4)实验后,他们联系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2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