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五种权利需要特别保护.doc_第1页
小学学生五种权利需要特别保护.doc_第2页
小学学生五种权利需要特别保护.doc_第3页
小学学生五种权利需要特别保护.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学生五种权利需要特别保护衢州市教育局 蓝水高我们的社会和教育往往十分强调学生应尽的义务,而漠视学生的权利,实际上,现行我国法律对学生权利的规定非常广泛。探讨学生权利的法律规定,以观念层面看,是正确认识中小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树立恰当的现代学生观的需要,是现代教育是基本要求之一。从制度层面看,懂得法律规定中小学有哪些权利,是科学地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前提和基础。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合法权益常常受侵害,而对学生合法权益造成直接侵害的违法者主要是学校和教师。因此,尊重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权的重要方面,是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教育环境中,中小学生有三重身份:公民、未成年人和学生。在法律关系中,由于学生的三重身份,决定了他们享有权利和义务的特殊性,也就是说,作为公民的广泛权利,学生要受到限制,有一部分权利却受到特殊的保护。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管理过程中,学校、教师及教育行政部门应特别保护中小学生的以下五项权利:受教育权、物质帮助权、公正评价权、人身权、程序性权利等。一、中小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第46条,教育法第9条,义务教育法第2、4、5、9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4条等均作出规定,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利实现义务的主体主要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和家庭、学校和教师等。下述案例侵犯了中小学生的受教育权。案例一 责令单亲家庭子女一律转学2000年秋季,四川省某市某外国语学校(私立)宣布:责令在该校读书的单亲家庭子女一律转学。在各大媒体齐声谴责中,该外国语学校负责人解释道:“单亲家庭的子女或多或少给学校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因为这些子女平时没有家长监督,心理很脆弱,那些经常出走或出问题的娃娃多是单亲家庭子女。学校这样做是择优教育。”“我们学校师资有限,不能为了少数学生而影响了大多数学生。”本案例中,学生是权利人,学校是义务人,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就学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9条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学生作为权利人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该学校责令单亲家庭子女转学,实质上就是要把这部分学生赶出学校,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4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的规定,侵犯了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侵害中小学生受教育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因处分学生不当造成中小学生被送入工读学校、退学或开除,失去了学籍;家长交不起杂费或其他而勒令中小学生停学、退学;因教师或管理人员管理不当或体罚,使学生退学或失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将差生赶出校门或不准参加升学考试;截留义务教育经费等致使无法保证学生的正常教育秩序等。二、中小学生的物质帮助权。物质帮助权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教育领域,为了实现学生的受教育平等权、保障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基本的义务教育,我国法律法规规定了对贫困学生和残疾学生的物质帮助制度,主要有减免学费,减免杂费,助学金和贷学金等形式。对于残疾学生,国家创办特殊教育学校或尽量安排他们跟班就读,给予他们特别的对待和帮助,中小学校无权因学生交不起学杂费或其他摊派费用,如建校费、校服费等,让中小学生停学、退学或变相开除。案例二 低保户家庭子女免费接受基础教育2003年衢州市全面实施低保户等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基础教育工作,其减免费用213.6万元,给4710名中小学生提供了物质帮助,依法保障了4710名中小学生的物质帮助权利,博得了全市人民的赞赏。目前,我国部分地方还常发生向学生乱摊派、乱收费的现象,这类行为一是侵害了家庭贫困学生的物质帮助权,二是如果造成失学,则间接侵害了中小学生的受教育权。三、中小学生的公正评价权教育法第42条第三款规定了学生有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学生的公正评价权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享有要求教师、学校对自己的学业成绩、道德品质等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客观真实地记录在学生成绩档案中,在毕业时获得相应的学业成绩证明和毕业证书的权利。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侵犯中小学生公正评价权的行为有:为升学、评奖之需,老师私自涂改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记录表,涂改和伪造中小学生的学年评价或操行评语;在考试过程中营私舞弊,透露或泄露考试内容,在阅卷过程中以各种形式改分数、扭曲学生的真实学业成绩;以善恶或家长情面抬高品行差的学生成绩而压制学习好、品行优良的学生等。案例三 学校分班侵犯了学生的公正评价权某校是初中学校,多年来带着基础薄弱的帽子,生源都是学习底子比较差的学生。上级教育部门又用每年的初三毕业生及格率对学校进行评定,使学校领导大伤脑筋。这一年初中二年级的个别学生特别多,学习成绩总上不去,马上要读初三了,这些学生不但不上课还干扰其他人上不下去课。经学校学校领导研究决定将六个班的个别学生集中到一个班初二(1)班,这样既不影响别的班上课,也好管理个别学生。在学校公布分班以后的一个月里,初二(1)班的学生不但没有安静下来上课,反而大闹课堂,经常砸碎玻璃,乱扔扫帚粉笔,甚至撬开化学实验室的药品柜及在地下室里放火,让学校抓不着人。这些学生年龄在14岁左右,就连公安部门也没有办法。他们认为学校不应该歧视落后生,学校如果不将他们分回原班,他们就闹到底。学校领导考虑分班是考虑再三的决定,不能说撤就撤,没有答应学生的要求。结果事态越闹越大,这些学生几次找到教育局上告此事。教育局经调查研究后做出处理决定:为稳定教育教学秩序,撤销现初二(1)班,所有学生回到原班上课,学校领导要认真做好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工作。四、中小学生的人身权。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根据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刑法、国家赔偿法等规定,人身权包括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人身安全权、人身自由权、心理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肖像权、信用权、婚姻自主权、著作权等等。国家除了对中小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要求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尽到特殊的保护职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侵害中小学生人身权的事件经常发生,下述几个案例是反映这方面问题的,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1)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教师法第8、37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15条又作为特别规定。案例四 监考教师侮辱考生的人格尊严1995年9月24日,某中学发生了一起殴打教师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当天下午女教师陈某在初二(1)班进行英语考试监考时,发现有一女学生王某把资料抄在腿上作弊,陈老师立即把王某叫上讲台,当众掀起她的裙子露出大腿让同学们看。事后王某回到家里向家人哭诉,说教师侮辱她。王某的哥哥十分生气,当天晚上学校学生自修的时候,他纠集了几个社会青年到学校,追打陈老师,对陈某拳打脚踢,造成头部面部和身体多处肿伤。后来,王某的哥哥等人被当地公安机关拘留,并责令其向陈老师赔偿500元的医疗费。在该案例中,学生考试作弊,违反了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没有履行一个学生的义务,陈老师作为监考人,有权利制止学生的作弊行为,并对作弊者提出批评,从这点看,学生王某是义务人,教师陈某是权利人。但陈某当众动手掀学生的裙子是侮辱王某人格尊严的行为,此时陈某是义务人,王某则成为权利人。(2)学生身心健康权。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学生的人格尊严等精神因素易受侵害,而且学生的健康权乃至生命权有时也会受到侵害,究其原因主要是体罚学生和学生伤害事故引起,侵害主体主要是学校和教师(体罚和学生伤害事故成因复杂,形式多样,需专题探讨)。(3)学生人身自由权。案例五 学校是否有权关学生禁闭某市有一所农村初中,近年进步较大,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校长多次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然而,有一天,市教委收到了一封姓李的家长的申诉信,说他的儿子李某在该校上学,多次被校长陈某体罚,身体多处有伤,要求追究该校长责任。于是,市教委派人前往调查,结果实在出人所料。该校的校长陈某,是一位29岁的年轻人,工作很有干劲,3年前,被提拔为该校校长,他下决心要把学校搞上去,提出要先整顿好学校的组织纪律,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对学校的行政人员和教师们说,你们大胆去抓,有哪些学生不听教,他们就交由我处理。他的处理办法很简单,先关学生禁闭,然后在禁闭室内训斥学生,对还不悔改的,会处以更严厉的体罚。事情暴露后,本地的一些农村干部认为校长做得对,学生不听教就该打,并且要出来为校长担保。在本案例中,学校关学生禁闭是一种剥夺学生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并无法律法规的依据,属违法行为,侵害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有关责任人员应负行政法律责任。此外,该校体罚学生还侵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和人格尊严。该校校长工作热情高、从严治校是件好事,但从严治校不等于依法治校,该校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如关禁闭、训斥、体罚等都是违法的。可悲的是对这些违法行为,校长、教师并无察觉,当地农村干部反认为是正确的行为,可见教育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的对象不仅应包括校长、教师,还应包括非教育领域的行政管理人员。(4)学生的隐私权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披露朱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学校和教师在对待学生日记、通信、早恋等问题时若处理不当,易侵害学生的隐私权。案例六 教师侵犯学生的隐私权某重点高中学生马某,是个性格开朗、善于交际、自尊心极强的女学生,她经常与外界有书信来往,引起了同座李某的好奇和猜疑。一次李某在收发室又看到了一封很熟悉的笔迹写给马某的信,邮票被人扯去了,露出了信纸,就偷偷地看了信的内容。原来是一名男生写给马某的,信中表露出思念爱慕之情。李某把这件事悄悄告诉了其他同学,后来班主任陈老师知道了这件事。陈老师认为这是早恋现象,应坚决制止。于是找到学生马某谈话,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严令马某交出与男生的所有通信。马某被迫将信交给陈老师,陈老师看过信后非常生气,第二天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把信的一些内容念了出来,严厉地批评了早恋的现象,并说:“我们班个别同学不自尊、不自爱、思想堕落,行为不轨,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一天净心思谈恋爱、搞对象,这样怎么能考上大学!”事后又找到学生马某,要求写出书面检查,并要家长到学校来与家长谈话,同学们都在背后议论马某,指指点点,说三道四,马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觉得没脸见同学和家长,几天后马某离家出走。在该案例中,教师强迫学生交出私人通信、公开学生隐私,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和通信秘密权。教师还训斥、挖苦学生,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极大压力,在同学中和家长面前损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教师应负一定的行政法律责任。目前,有关学生隐私权保护的问题在处理学生早恋问题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果学校和教师处理不当,会因侵犯学生的隐私权而使学生的人格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最后往往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五、中小学生的程序性权利中小学生因为其处在未成年人的特殊阶段和教育环境中,他们享有的程序性权利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在教学和管理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