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片断赏析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片断赏析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片断赏析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片断赏析_第4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片断赏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22 课古诗两首片断赏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22 课古诗两首片断赏析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58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观书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景色,还通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一深刻的道理。这两首都是哲理诗。我决定教这两首诗都采用“三读”的方法。三读,即“会读” 、 “读懂” 、 “读通” 。1、会读。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诗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读懂。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感知诗意,然后小组交流,提出不懂的问题,统一在班级里交流。3、读通。细细品味古诗,能读懂没一个词,每一句话。然2 / 5后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为读通全文做好一切准备。“三读”的方法,由自由到统一,再到自由,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这种学习方式,即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我们尊重学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学会变为主动地会学,效果不错。下面,我摘录课堂精彩片段。一、 观书有感师:我们理解了这首古诗的意思,你能说出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呢?生:诗中描写了一方有源源不断活水注入的清澈见底的池塘的景象。师:诗中描写了一方有源源不断活水注入的清澈见底的池塘的景象,而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 。课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朱熹读书的感受是什么?这样看来古诗写的内容与题目不相符呀!其实不然,朱熹这样的描写就是他的读书感受,只是借这样的景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道理是什么呢?生:人的心智正是由于不断地读书,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而更加的开豁,敏锐。 (机械地搬借了学辅书上的内容。教师请这位同学说慢些,板书写下这句话。 )师:你是否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呢?(学生一脸的茫3 / 5然。 )师:听清老师的问题,用古诗中语句回答。人的心智更加开豁,敏锐,就是诗中的哪句话呢?生:(片刻才有学生举手,但是不多。教师激励学生,以数人数的方法。既而请一名中等的学生回答。 )就是诗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师:人的心智更加开豁,敏锐就是清澈的池塘。这个暗喻他找的很好。那么“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就是诗中的哪句话?生:(一下子就有了许多的学生)为有源头活水来。师:这个暗喻也找到了。你能仿造书上古诗这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说说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吗?生:人的心智怎样才能更加的开豁,敏锐呢?就需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呀!师:朱熹不愧是理学家、教育家!读书后产生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形象描述写出来了。懂了这个道理你兴奋吗?我们来读这个道理:人的心智正是由于不断地读书,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而更加的开豁,敏锐。师:诗中的哪句话点明这个道理的?生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 / 5点评:观书有感通篇的暗喻,学生能够从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到深刻的道理,的确很难。学生的机械的回答不是教学活动的终点,而是学生思维的新起点。教者抓住这个起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文中寻找表象的依据,让学生的理解有理有据,这样就更有助于学生领悟古诗所传达的道理。附:阅读材料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 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 、 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朱熹,字元晦() ,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宋高宗建炎四年(年)朱熹生于尤溪县。岁时父病逝,寄居崇安五夫。岁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他一生为官九年,先后担任同安县主簿、知江西南康军、湖南潭州知州、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5 / 5事、焕章阁待制、侍讲(皇帝的老师和顾问) 、知福建漳州等职。庆元六年(年)十一月初九,逝世于考亭,归葬于建阳唐石里(今黄坑镇)大林谷。他一生刚正不阿,无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传道,是我国继孔孟之后的一代宗师。如果说孔子是中国早期儒学的权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