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ppt_第1页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ppt_第2页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ppt_第3页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ppt_第4页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 第四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 第一节线路选线第二节线路平面第三节线路纵断面第四节限界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任务 在线网规划和预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 对拟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及其平面和纵断面位置 通过不同的设计阶段 逐步由浅入深地进行研究与设计 最终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城市三维空间的准确位置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任务基本要求 保证行车安全 平顺 并且使整个工程在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各个阶段 一 可行性研究阶段二 总体设计阶段三 初步设计阶段四 施工图设计阶段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特点 与城市之间的大铁路相比 城市轨道交通载重量较小 车速不高 列车短 行车密度大 停站频繁 故其线路设计有以下的特点 1 线路设计要作长期的考虑2 线路允许的设计坡度较大3 线路一般为双线 一般车站只有两股道4 车站站距较短5 车站长度较短 第一节线路选线 一 线路走向决定线路走向的原则 1 线路要沿预测的主要客流方向布设2 线路力求通过或靠近大型客流集散点3 线路走向要考虑城市的地质条件 历史文物保护及现有建筑物4 要考虑与远期规划线路交叉点的衔接5 线路走向要考虑车辆段 停车场及联络线的布置 第一节线路选线 二 线路敷设形式1 地下线2 高架线3 地面线4 敞开式线路 第一节线路选线 第一节线路选线 三 车站站距车站间的距离应根据现状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布局和客流实际需要确定 一般在城市中心区宜为1Km左右 在城市外围区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大车站间的距离 车站间距与工程造价 运营费用 乘客出行时间等因素有关 第一节线路选线 四 辅助线的分布 一 折返线 存车线 渡线 二 联络线 三 车场出入线 第二节线路平面 轨道交通线路平面设计 在确定线路走向和路由的情况下 对线路的平面位置及各技术要素进行计算 最终确定线路在平面图上的准确位置 第二节线路平面 一 线路平面位置的选择 一 地下线的平面位置的选择 二 高架线的平面位置的选择 三 地面线的平面位置的选择二 线路平面位置方案比选应就线路条件 房屋拆迁 管线拆迁 改移道路及交通便道面积 地铁主体结构施工方法等方面对平面位置方案进行比选 第二节线路平面 三 车辆段及配线 一 车辆段的主要任务 二 车辆段的选址原则 三 站场布置形式 第二节线路平面 四 线路平面主要技术要素的选择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平面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 曲线可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两种 一 圆曲线1 圆曲线半径线路最小圆曲线半径与线路性质 车辆性能 行车速度 地形地物条件有关 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标准之一 第二节线路平面 影响最小圆曲线半径的因素 1 列车运行安全及乘客的舒适度 2 钢轨和车轮轮缘磨耗程度 3 养护维修的工作量2 圆曲线长度圆曲线长度不能太长 但也不能太短 最短不能小于车辆的全轴距 第二节线路平面 二 缓和曲线线路平面圆曲线与直线之间应根据曲线半径 超高设置及设计速度等因素设置缓和曲线 用来消除曲率半径的突变 缓和曲线的长度见教材P85表4 4 缓和曲线一般为三次抛物线 其方程为 第二节线路平面 三 夹直线夹直线是指夹在两段曲线线路中间的直线线路 夹直线不能太短 否则很难保持直线方向 还会造成一辆车同时跨越两条曲线 引起车辆左右摇摆 影响行车平稳性 第二节线路平面 四 曲线轨距加宽车辆的轴距是固定的 为使车辆能顺利地通过曲线 在半径很小的曲线上 轨距要适当地扩大 这种扩大 称为曲线轨距加宽 第二节线路平面 五 曲线超高车辆通过曲线时 会产生离心力 为了平衡这个离心力 需使外侧的钢轨比内侧的钢轨高 这种设置称为超高 线路曲线超高的计算公式为 第二节线路平面 六 道岔设计及其他规定道岔应设在直线段 道岔基本轨端部至曲线端部不应小于5m 靠近车站位置的道岔 道岔基本轨端部至车站站台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5m 第二节线路平面 五 线路直线段的基本要求 一 轨距轨距为两股钢轨头部内侧与轨道中线相垂直的距离 标准轨距为1435mm 窄轨轨距为1067mm 1000mm 762mm 第二节线路平面 为使车辆顺利地在轨道上运行 轨距应该略大于轮对的宽度 即有 式中 S为轨距 q为轮对宽度 第二节线路平面 二 水平两股钢轨的顶面 在直线线路段应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三 轨面纵向不平顺度 前后高低 轨面纵向不平顺称为轨道的前后高低 其大小对降低轮轨之间的动力作用 减小对轨道的破坏十分重要 第二节线路平面 四 方向方向又称轨向 是指轨道中线位置应与它的设计位置相一致 轨道方向良好与否 对行车安全及行车平稳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轨道的各种允许的几何误差 见教材P88表4 6 第二节线路平面 五 轨道内倾度 轨底坡 轨道内倾度 轨底坡 是指钢轨底面对轨枕顶面的倾斜度 因为车轮的踏面的主要部分为1 20的锥面 为了使车轮压力集中在钢轨的中轴线上 减小载荷偏心距 降低轨腰应力 故设置轨底坡 使轨道适当地向内倾斜 轨底坡不应大于1 12或小于1 60 第三节线路纵断面 轨道交通线路纵断面的设计原则 地面线的纵断面坡度应与城市道路相当 地下线的埋深受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限制 还与隧道施工方法 地面和地下建筑物的情况有关 高架线应充分注意城市景观 考虑列车的牵引能力 坡度尽量延长 从列车运行节约能源出发 每个车站两端都尽量设计为下坡道 第三节线路纵断面 一 线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素 一 坡度1 最大纵坡正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30 困难地段可采用35 联络线 出入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40 轻轨正线的限制坡度为60 第三节线路纵断面 2 最小纵坡为排水需要 地下线最小纵坡与排水沟为同一坡度值 取不小于3 的坡度 地面和高架线正线最小坡度在采取了排水措施后不受限制 第三节线路纵断面 3 车站纵坡地下车站站台段线路应设为单一坡度 最好为平坡 考虑到排水 可设为2 地面和高架桥上的车站宜设在平坡上 每个车站宜布置在纵断面的凸型位置上 并设置合理的进出站坡度 第三节线路纵断面 二 坡度长度一段坡度两端变坡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坡度长度 线路坡度长度不宜小于远期列车计算长度 列车编组为8节车厢时 约为150m 列车编组为6节车厢时 约为115m 列车编组为4节车厢时 约为75m 第三节线路纵断面 三 坡度连接为使列车平稳运行 防止车轮脱轨 车钩脱钩 在每个变坡点处应设置一段竖曲线 将纵断面平顺地连接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采用圆形竖曲线 其半径见教材P91表4 8 第三节线路纵断面 二 线路纵断面设计还应考虑的问题地下区间的线路除以上要素外 纵断面设计还应综合考虑隧道类型 拟采用的施工方法及线路运营特点等因素 第四节限界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 限界分为车辆限界 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第四节限界 一 车辆限界车辆限界是指车辆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形成的最大动态包络线 受电弓限界或受流器限界是车辆限界的组成部分 第四节限界 二 设备限界设备限界是指车辆限界外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