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生产论 一 厂商二 生产函数三 一种生产要素的连续合理投入四 两种要素连续同比例增加投入五 等成本线六 生产者均衡七 规模报酬 1 生产者行为理论 本章引言 在西方经济学中 生产者称为厂商 是指能作出统一生产决策的经济单位 2 厂商目标 利润最大化 最根本的目标 在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 追求利润率最大化企业规模最大化市场占有最大化企业存续长久化销售收入最大化企业股票升值最大化企业品牌 声誉最大化 3 厂商经济行为模型 利润最大化 总收入 总成本 产品销售量 产品价格 要素雇佣量 要素价格 4 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可从两方面考察 1 从有形物质的实物角度考察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 这些构成了生产理论 2 从无形的价格 货币角度考察投入的成本与销售收益之间的经济价值关系 这些构成了成本理论 5 企业的组织形式 盈利性企业有三种法律组织形式 单业主制企业 soleproperietorship 合伙制企业 partnership 公司制企业 cooperation 2011 13王秋石 6 路边小店大凡都是单业主式企业 6 78 6 三种企业组织形式比较 优缺点比较 7 企业的组织形式 单业主企业又称个人企业是一个人拥有并负责经营管理的企业组织形式 单业主企业的优势有 由于规模小 易于管理 没有沉重的行政管理及其费用的负担 单业主本人就是老板 具有很大决策自主权 由于单业主拥有充分的剩余索取权 2011 13王秋石 8 8 78 8 企业的性质 单业主企业的劣势有 单业主的资金来源一般都非常有限 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单业主需对生产和经营的各个方面做出决策 因此 企业管理的专门化程度较低 从而影响到决策的质量 最为重要的是 单业主要承担无限责任 2011 13王秋石 9 9 78 9 企业的组织形式 合伙制企业也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联合拥有并且负责经营的企业 合伙制企业是单业主企业扩张的自然结果 合伙制企业的优势有 合伙制企业的规模一般不大 因此 便于管理 合伙制使得管理专门化成为可能 资金来源较前者更多 2011 13王秋石 10 10 78 10 企业的组织形式 合伙制企业的劣势有 由于多人参与管理 这种权力的分布有可能导致不协调性和不一致性 合伙者的资金来源依然是有限的 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企业潜在的发展 壮大和成功 合伙制的连续性是非常危险的 一个 或多个 合伙者的退出或者死亡通常会使合伙企业解散或重组 出现严重的管理混乱 无限责任依然没能解除 那些富裕的合伙者或许承担着更大的个人资产的风险 2011 13王秋石 11 78 11 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 特别是上市公司制 是一种比较现代的企业组织形式 公司为许多股东所拥有 而公司的控制权却掌握在董事会监督下的总经理的手中 因此 股份公司是一种两权分离的组织形式 2011 13王秋石 12 78 12 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制企业的优势有 公司是一种最为有效的融资组织形式 它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 筹集社会公众的闲散资金 有限责任 股东仅对其投资于公司的资金承担责任 个人其他资产没有任何风险 这种有限责任的制度有利于公司向社会融资 由于融资相对便利 一些成功的公司在扩大公司规模 扩大经营范围方面比较便利 从而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提高企业生产 管理的专门化水平 股份公司不会因为总经理的死亡 辞退而 死亡 也不会因为股东的变更而不复存在 2011 13王秋石 13 78 13 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制企业的劣势有 获准成立公司的手续繁琐 法律费用高昂 从社会观点来看 公司为一 法人 的现实使得它有可能出现某些权力的误用和滥用 双重征税 问题 公司的收入一开始以 利润税 的形式纳了税 然后部分收入以分红形式支付给股东 股东再纳个人所得税 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2011 13王秋石 14 78 14 三种企业组织形式比较 数量比较 收益比较 个人企业在农业 林业 渔业 服务业中占了较大比例 在建筑业和零售商业中比例也较大 合伙制企业在农业 林业 渔业 服务业 采矿业 金融 保险和不动产业中比在其他行业中重要 公司制企业在所有行业中都是最重要的 尤其在制造业中 几乎全部是公司 15 企业的性质 为什么要有企业 市场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协调人们对某一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并达成均衡 因此 市场配置资源被认为是有效率的 既然市场配置资源是有效率的 那么为什么大量的产品都是在企业这一等级制下依靠指令进行生产呢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 为什么有些产品是在本企业内部生产 而另外一些相关产品则通过市场向其他企业购买 或者一些零配件要采取 外包 的形式呢 2011 13王秋石 16 78 16 罗纳德 科斯 这是著名制度经济学家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 科斯于1937年在其经典论文 企业的性质 中提出的问题 2011 13王秋石 17 78 17 交易费用学说 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可以由一系列 一个人的单位 singlepersonunits 进行生产并通过市场进行交易 这是只有市场 没有企业的一种极端假设 科斯的交易费用学说预言 经济的或有效率的交换必须是交易费用极小化的一种交换 与基于市场的交易相比 企业内部交易可以大大地节省市场的交易费用 这也就是企业为什么存在的根本原因 2011 13王秋石 18 78 18 企业的性质 市场交换是有交易费用的 交易费用 TransactionCost 又译交易成本 是指运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 交易费用大致包括 搜寻交易方的信息费用 双方谈判达成协议或不能达成协议的费用 双方履行协议的费用等等 企业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而存在的 科斯理论 2011 13王秋石 19 78 19 企业的性质 节省交易费用是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重要原因 但不是唯一的原因 其它原因包括 企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和团队经济等 但是 在产品品质日益提高 信息 指令 传递成本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小 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 不少企业都把原来自己产生的部分零配件外包 outsourcing 给其它企业去做 自己只做一个 空壳公司 外包是指企业利用外部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服务 2011 13王秋石 20 20 78 20 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生产要素投入 产出 物品劳务 Q f L K 厂商 生产函数概述 21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描述投入和产出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 假定企业仅仅生产一种产品Q 使用n种生产要素 即投入 用xi代表第i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那么 生产函数一般可表述为 Q f x1 x2 xi xn 生产函数f可以告诉我们 对于任一给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 现有的生产技术给出了一个最大的产出量 对于任一给定的产出量 每一投入组合的使用量为最小 2011 13王秋石 22 78 22 生产函数 假定生产者选择使用两种投入 劳动L和资本K 因此 一种较为简单的生产函数可记为 2011 13王秋石 式中 Q代表产量 L代表劳动使用量 K代表资本使用量 f代表着函数关系 23 78 23 注意 这里讲的资本是资本品 capitalgood 它是指在其它生产过程中被生产出来的 用于生产其它产品的产品 它一般表现为机器 设备 厂房等等 它们都属于实物资本 资本包括各种机器和设备 厂房是重要的资本 2011 13王秋石 24 78 24 决策的时间框架 短期 short run 是时间还不足以长到可以改变所有生产要素使用量的一段时间 在工厂规模不变的前提下的相关决策都被定义为短期决策 一般来说 短期内企业为扩大产量规模而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依然是短期决策 因此 短期内资本K的数量不能改变 即不能增加机器设备等 而劳动L的数量则是可以改变的 因此 短期生产函数一般记为 Q f L K0 f L K0 2011 13王秋石 25 78 25 决策的时间框架 长期 Long run 是时间长到足以改变所有生产要素使用量的一段时期 在长期中 企业可以改变所有生产要素 包括比较容易改变的劳动力和不大容易变化的资本 换言之 企业在长期可以改变工厂规模 长期生产函数可记为 Q f L K 一般的生产函数就是企业的长期生产函数 企业的产量Q是由可变的L和K所决定的 2011 13王秋石 26 78 26 第二节生产函数 二 一些具体的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含义公式表达坐标形式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公式表达函数变量 参数的意义 27 列昂惕夫生产函数是以其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瓦西里 列昂惕夫的名字命名的 瓦西里 列昂惕夫 28 2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 假定只用L和K 则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Q Minimum L u K v u为固定的劳动生产系数 单位产量配备的劳动数 v为固定的资本生产系数 单位产量配备的资本数 29 列昂惕夫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 2011 13王秋石 列昂惕夫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像 L 型 说明劳动和资本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比例 但不一定等于1 类似于互补性偏好 30 78 30 Q Minimum 3K 4L 求出Q 100时的L K的值 31 Q 3K 4L 100L 25 K 33 32 2 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C D生产函数 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1982年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提出的 A为规模参数 A 0 a表示劳动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 0 a 1 1 a表示资本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 33 资本不变 劳动单独增加1 产量将增加1 的3 4 即0 75 劳动不变 资本增加1 产量将增加1 的1 4 即0 25 劳动和资本对总量的贡献比例为3 1 34 第二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二 总产量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四 总产量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关系五 生产的三个阶段 35 总产量曲线 劳动总产量曲线是描述在资本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数量和产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假定某毛衣厂在短期内有三台制衣机等设备不变 当劳动人数分别为1 2 3时 每周的毛衣产量分别为3 7 12等 具体如下表 2011 13王秋石 表6 1劳动人数和总产量表 36 78 36 劳动总产量曲线的推导 现将这些一一对应的产量和劳动数量在图6 1 a 描点 连接这些点便得到了一条劳动总产量曲线 它一开始随劳动人数的上升而上升 到达最高点G和H后 便开始下降 2011 13王秋石 37 78 37 更为一般的劳动总产量曲线是一条更为平滑的曲线 它隐含着劳动力和产量都无限可分的 2011 13王秋石 A点为其拐点 B点为产量最大值点 当劳动投入量为零时 即使有资本投入 其产量也为零 即劳动总产量曲线始于原点O 劳动总产量曲线的推导 38 78 38 劳动总产量曲线的推导 C点是可实现的点 但缺乏效率 2011 13王秋石 E点是在现有技术水平上不可能实现的点 A点是给定L1 给定技术条件下最大产量 39 78 39 劳动总产量曲线的推导 劳动总产量曲线在某一点的斜率就是该点的劳动边际产量 2011 13王秋石 超过一定的劳动数量 如L2 总产量反而减少 出现了所谓的 人满为患 的情景 40 78 40 劳动总产量曲线的推导 劳动总产量曲线是一条先凸后凹的曲线 2011 13王秋石 这说明劳动边际产量开始递增 之后递减 在数学上 A点为一拐点 它是斜率由递增到递减的转折点 这是较为合理的生产函数图的一个代表 41 78 41 平均产量 某一生产要素的平均产量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数量不变情况下 产出量除以该生产要素的数量 对劳动平均产量 APL 和资本平均产量 APK 分别定义如下 APL F L K0 L Q L APK F L0 K K Q K 2011 13王秋石 劳动平均产量计算表 42 78 42 劳动平均产量曲线 将上表中的第二列和第四列的数据在图6 2 a 中描点 我们便得到了一条劳动平均产量曲线APL 一般地说 如果生产函数连续可导 就可以得到一条平滑的劳动平均产量曲线 见图6 2 b 2011 13王秋石 图6 2劳动平均产量曲线 43 78 43 劳动平均产量曲线 劳动平均产量曲线APL有以下特征 APL始于原点 2011 13王秋石 APL一开始以较大幅度递增 在L1点取得最大值之后便开始下降 但不可能为零 劳动平均产量与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 后者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44 78 44 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可分为劳动边际产量和资本边际产量 劳动边际产量 MPL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 即 2011 13王秋石 资本边际产量 MPK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 即 45 78 45 劳动边际产量的计算和推导 2011 13王秋石 46 表6 3劳动边际产量的计算 劳动边际产量曲线 46 78 46 平滑的劳动边际产量曲线 MPL曲线一开始上升是因为劳动出现了更细的专业化分工 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所致 2011 13王秋石 在L1点 MPL达到最大值后 开始下降 生产函数的两阶导数等于零 即它由边际产量递增到递减的转折点 称为拐点 在L2点 劳动边际产量为零 再增加劳动力 边际产量为负 47 78 47 平均和边际产量曲线的推导 一旦我们已知生产函数Q f L K 给定资本为K0 我们便很容易的求出APL和MPL 2011 13王秋石 从图像上说 一旦我们已知总产量曲线 我们就可以从中推导出平均和边际产量曲线 48 78 48 平均和边际产量曲线的推导 对图 a 先从原点作一条射线 它与总产量曲线Q相交于A和D两点 A D两点的平均产量相等 2011 13王秋石 这样我们便得到了图 b 中的A 和D 两点 以此方法 可以得到很多类似的点 49 78 49 劳动平均产量曲线的推导 我们已经得到了劳动平均产量曲线两点 A 点和D 点 2011 13王秋石 B的平均产量最大 B 点最高 连接这三点便得到一条劳动平均产量曲线APL 50 78 50 边际产量曲线的推导 推导劳动边际产量曲线应注意以下三点 1 A点为拐点 此时劳动边际产量MPL取得最大值 其增幅从递增变为递减 并大于APL 2011 13王秋石 2 MPL必然在其下降段经过劳动平均产量的最大点 连接这些点便可得到一条MPL曲线 3 总产量最大点的边际产量必等于零 51 78 51 2 边际收益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 连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 小于某一数值时 边际产量递增 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值时 边际产量会递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是消费者选择理论中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生产理论中的应用或转化形态 52 3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 第一 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 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 第三 并非一增加要素投入就会出现递减 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 第四 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相同 先投入和后投入的没有区别 只是量的变化 例证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在1958年大跃进中 不少地方盲目推行水稻密植 结果引起减产 53 4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 生产中 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之间在数量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 开始时 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配合比例所需数量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 越来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 边际产量是呈递增的趋势 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 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 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就是呈递减趋势 即最佳技术系数 54 边际产量递减法则 2011 13王秋石 水稻生产符合边际产量递减法则 55 78 55 6 MP AP和TP关系 MP与TP之间关系 MP 0 TP MP 0 TP最大MP 0 TP MP与AP之间关系 当MP AP AP 当MP AP AP MP AP AP最高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如果连续增加生产要素 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 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 Q L TP AP E L2 G MP O L3 L1 F A B 56 单一要素连续投入的三个生产阶段 第一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增 生产规模效益的表现 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有点区别 MP和AP最高点 L不足 K不足 第二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减 总产出增速放慢 第三个阶段边际产出为负 总产出绝对下降 合理区域 Q L TP AP E L2 G MP O L3 L1 F A B 57 补注 总量与边际量的关系 边际量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一个总量的增量 这个总量如果是效用则为边际效用 如果是产量则为边际产量 如果是收益则为边际收益 如果是利润则为边际利润 如果是成本则为边际成本等 以此类推 边际量在数学中是指一个变量的增量 微分量 边际函数也就是一个函数的导数 表示的是函数相对变化率 边际量与总量的关系是 当边际量为正时 即大于零时 将会导致总量增加 当边际量为零时 即不增不减时 总量保持不变 当边际量为负时 即小于零时 将会导致总量减少 反之当总量增加时 边际量肯定在增加 总量减少时 边际量也肯定在减少 但边际量减少时 只要其值不等于零或负值 那么总量还是会增加 58 MP APAP MP APAP MP 0TP 进一步图示 Q L TP AP E L2 G MP O L3 L1 F A B MP APAP最大 MP 0TP最大 59 Q 2KL 0 5L2 0 5K2 假定企业目前处于短期生产 且K 10 1 写出TP AP MP函数2 分别计算TP AP MP各自达到极大值时产商的劳动投入 60 四 两种要素连续同比例增加投入 1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长期中 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的 通常以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来研究长期生产问题 Q f L K 两种可变投入下 如何使要素投入量达到最优组合 以使生产一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 或使用一定成本时的产量最大 61 2 等产量线IsoquanteCurve 1 等产量线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 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与无差异曲线的比较 K L Q 线上任何一点 L K组合不同 但产量却相同 62 2 等产量线的特征 A 向右下方倾斜 斜率为负表明 实现同样产量 增加一种要素 必须减少另一种要素 B 凸向原点 C 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不能相交 K L Q 63 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水平 Q1 Q2 Q3 L K Q4 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 离原点越远代表产量水平越高高位等产量线的生产要素组合量大 无数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否则与定义相矛盾 64 3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等产量线 1 直角型等产量线 技术不变 两种要素只能采用一种固定比例进行生产 不能互相替代 单独增加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为0 L K L1 K1 q3 q2 q1 B C 直角型固定比例投入等产量线 O A 顶角A B C点代表最优组合点 如果资本固定在K1上 无论L如何增加 产量也不会变化 65 Q Minimum 3K 4L 做出Q 100时的等产量线Q 3K 4LL 25 K 33 66 2 直线型等产量线 技术不变 两种要素之间可以完全替代 且替代比例为常数 等产量曲线为一条直线 直线型完全替代投入等产量线 K O L q3 q1 q2 A B C 相同产量 企业可以资本为主 如点A 或以劳动为主 如点C 或两者按特定比例的任意组合 如点B 67 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图形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 维持产量水平不变 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68 边际技术替代率 69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L 1 2 3 4 1 2 3 4 5 5 K 70 边际报酬递减 L 1 2 3 4 1 2 3 4 5 5 K 71 五 等成本线 企业预算线 等成本线 成本与要素价格既定 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要素数量 K L 最大组合的线 K L 300 600 O 注 与消费预算线比较 既定成本支出为C 劳动L价格 工资率w资本K价格 利息率r 72 等成本线 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花费一定成本所能够购买的两种要素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 C0 wL rK 73 六 生产者均衡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1 生产者均衡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于一点 实现要素最适组合 既定成本下最大产量的要素最佳组合 K L Q2 E Q3 Q1 M N B A C D 在E点 两线斜率相等 或者MPL w MPK r 74 K L Q2 E M N B A C D 产量既定 成本最小 2 边际产量分析法 1 所有投资都用在的要素上 成本花完 2 每一块钱用在不同要素上的边际产量相等 每一元成本都很有效 75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最小成本最大产量 Q3 Q2 Q1 C D dK dL w r MPL MPK w r 76 已知生产函数为 如果成本支出 单位货币 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是多少 如果要生产的产量是495 最小成本是多少 77 例题 已知生产函数为 如果成本支出 单位货币 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是多少 如果要生产的产量是495 最小成本是多少 1 由 得偏导数 已知成本方程和价格比为 因此可得方程组 解得 代入生产函数得Q 495 78 2 如果已知生产函数是 可得方组 解得 已知X 6Y代入得 根据最小成本原则 把方程组的解 代入成本方程 可得 即最小成本 R 132 79 生产扩展线 S1 S2 等斜线等产量曲线上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LTC 扩展线由成本变动引起的最优要素组合变动的轨迹 80 3 生产扩展线Expansionpath 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 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合点 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 就得出生产扩展线 扩展线 要素价格 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 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所引起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移动的轨迹 L K 等斜线 一组等产量曲线上 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81 起初产量的增加要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 随生产规模扩大 超过一定的限度 产量的增加将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 甚至使产量绝对地减少 这就使规模经济逐渐走向规模不经济 七 规模报酬 1 规模报酬 其他条件不变 各种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 即生产规模扩大 所引起产量变动的情况 与一种生产要素的连续投入比较 82 1 规模报酬递增 产量增加比例 规模 要素 增加比例 劳动和资本扩大一个很小的倍数就可以导致产出扩大很大的倍数 投入为两个单位时 产出为100个单位 但生产200单位产量所需的劳动和资本投入分别小于4个单位 是一种规模经济 83 规模报酬递增 如果所有投入增长t倍 其产量增长大于t倍 这便是规模报酬递增 简称为IRS 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可能会提高劳动和资本的专业化分工程度 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某些技术和投入 如自动化装配线 只有在足够大的产量规模时才可使用 企业规模扩大之后 有可能可以共享许多资源 进而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规模报酬递增还有可能出于几何算术的关系 2011 13王秋石 84 78 84 规模报酬变动的原因 专业化利益要素的不可分割性资金 管理 研发等 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 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 管理和控制 85 规模报酬递增 2011 13王秋石 像汽车以及家用电器行业是典型的规模报酬递增行业 86 78 86 中美汽车产量规模对比 截止1999年 中国共有汽车制造厂118家 全部产量加总为183万辆 87 2 规模报酬不变 产量增加比例 规模 要素 增加比例 Q 100 Q 200 Q 300 2 8 4 6 2 4 6 8 L O K R 规模报酬不变 劳动和资本投入分别为2个单位时 产出为100个单位 劳动和资本分别为4个单位时 产出为200个单位 88 规模报酬不变 如果所有投入增长t倍 其产量正好增长t倍 这便是规模报酬不变 简称为CRS 它是介于规模报酬递增和递减之间 这样使得规模报酬理论更加完备 如果所有的投入均可以同样的方式重新组织生产 产量就可能以相等比例增长 2011 13王秋石 89 78 89 规模报酬递减 如果所有的投入增长t倍 其产量增长小于t倍 这便是规模报酬递减 简称DRS 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企业规模过大就有可能出现规模报酬递减问题 自己误以为是规模报酬递增 而实际上可能是规模报酬递减 2011 13王秋石 90 78 90 3 规模报酬递减 产量增加比例 规模 要素 增加比例 L O K R 2 4 6 8 Q 300 2 8 6 4 Q 200 Q 100 规模报酬递减 劳动与资本扩大一个很大的倍数 而产出只扩大很小的倍数 是一种规模不经济 劳动与资本投入为2单位时 产出为100单位 当劳动与资本分别投入为4单位时 产出低于200单位 投入是原来的两倍 但产出却不及原来的两倍 91 规模报酬递减与边际报酬递减 92 注意 规模报酬递增加上规模报酬不变被界定为规模经济 而规模报酬递减被定义为规模不经济 93 规模报酬和等产量曲线 2011 13王秋石 图中三种情形的所有投入均增长1倍 图 a 的产量增长1倍 为规模报酬不变 图 b 增长0 5倍 小于1倍 为规模报酬递减 图 c 增长3倍 大于1倍 为规模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中介服务的影响分析报告
- 2025年文化馆文化资源共享工作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护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
- 技术实验3 探究网络连接与数据传输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科技泰山版2024七年级上册-泰山版2024
- 2025年安全培训题库及答案资源
-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元江民族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
- 2025年江西省名师联盟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
- 绿色物流配送服务在物流园区建设中的环保物流技术应用前景2025年计划书
- 2025年地震科普知识有奖问答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高级测绘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向量数量积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指标评价标准
- TCAWAORG 014-2024 老年综合评估及干预技术应用规范
- 《中国园林艺术文化》课件
- 汽车配件营销与管理
- 《红楼梦》(解析版)
- 2025年医院急诊科工作计划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 学校购买文具用品的供货合同2025年
- 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课件
- 物业保安各岗位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