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ppt_第1页
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ppt_第2页
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ppt_第3页
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ppt_第4页
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隔药灸神阙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 研究背景 流行病学资料痛经的发生率在30 80 差别较大的原因是由于每个人疼痛阈值不同临床上又缺乏客观的测量疼痛程度的方法确切了解各种人群的发生率也比较困难 中国1980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痛经发生率33 19 其中原发性痛经36 06 轻度44 6 中度38 81 严重影响工作的重度为14 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 1980 疾病简介 痛经妇女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 1周以内 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为主症 伴有其他不适 影响生活和工作者 以月经初潮后2 3年的青年妇女多见 有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之分 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的痛经 继发性痛经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 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痛经 中医病因病机 病因 虚者多责之于气血肝肾之虚 实者多责之于气郁及寒 热 湿邪之侵 病位 在冲任 胞宫 变化在气血 与经期及经期前后女性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有关 临行之际 多实 经净之时 多虚 主要在于 瘀 和 虚 气滞血瘀 寒湿凝滞 冲任 气血虚弱 肝肾亏损 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 痛经 胞脉失于濡养 不荣则痛 瘀 虚 湿热瘀阻 现代研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谢春光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 痛经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 全血低切黏度 血浆黏度 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电泳时间异常升高 血沉值降低 与正常月经期妇女的这些指标比较 差异显著 提示痛经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 提示患者体内存在 瘀血 说明痛经患者确实存在气血阻滞的病理现象 这一实验结果 为痛经 气血运行不畅为主要病机 一说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西医发病机制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 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 PG 含量增高有关 尤其是PGF2 含量的增高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因素 PGF2 和PGE2是花生四烯酸脂肪酸的衍生物 分泌期子宫内膜PG浓度较增生期内膜为高 月经期由于溶酶体不稳定 释放各种溶解酶而破坏细胞膜 使子宫内膜细胞溶解 释放PGF2 和PGE2 过高的PGF2 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 甚至痉挛性收缩而出现痛经 子宫平滑肌不协调收缩 造成子宫供血不足 导致厌氧代谢物积贮 刺激疼痛神经元 亦受精神 神经因素影响 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盆腔疼痛纤维 引起痛经 个体痛阈有关 无排卵性子宫内膜因无孕酮刺激 所含PG浓度甚低 一般不发生痛经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 艾炷灸之一种 指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衬隔物品的灸法 间接灸的种类很多 其名称通常随所垫隔的物品而定 通常以生姜 大蒜等一类辛温芳香的药物作衬隔 具有加强温通经络的作用 又不使艾火直接灼伤皮肤 灸疗简介 隔姜灸 在艾炷与选定穴位的皮肤之间隔垫姜片 在明 杨继洲的 针灸大成 即有记载 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 搭于舌上穴中 然后灸之 隔药灸 在艾炷与选定的穴位的皮肤之间隔垫上特定药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隔药灸和隔姜灸的结合 中药功效 艾绒 取晒干净艾叶碾碎成绒 拣去硬茎及叶柄 筛去灰屑 性味归经 苦 辛 温 归肝 脾 肾经功效 温经止血 散寒调经 安胎 本草纲目 艾叶生则微苦太辛 熟则微辛太苦 生温熟热 纯阳也 可以取太阳真火 可以回垂绝元阳 服之则走三阴 而逐一切寒湿 转肃杀之气为融和 炙之则透诸经 而治百种病邪 起沉疴之人为康泰 其功亦大矣 老人丹田气弱 脐腹畏冷者 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 妙不可言 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生姜 为姜属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秋 冬二季采挖 除去须根及泥沙 有嫩生姜与老生姜 隔姜灸应用新鲜的老姜 性味归经 辛 温 归肺 脾 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姜片的厚薄 宜根椐部位和病证而定 一般而言 面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 姜片可厚些 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证 姜片可切得薄一些 症型 气滞血瘀型 乳香 辛 苦 温 归肝 心 脾经 活血行气止痛 消肿生肌 没药 苦 辛 平 归心 肝 脾经 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 白芍 苦 酸 甘 微寒 归肝 脾经 养血调经 平肝止痛 敛阴止汗 当归 甘 辛 温 归肝 心 脾经 补血 活血 调经 止痛 润肠 吴茱萸 辛 苦 热 归肝 脾 胃 肾经 散寒止痛 温中止呕 助阳止泻 寒湿凝滞型肉桂 辛 甘 热 归脾 肾 心 肝经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 吴茱萸 辛 苦 热 归肝 脾 胃 肾经 散寒止痛 温中止呕 助阳止泻 小茴香 辛 温 归肝 肾 脾 胃经 散寒止痛 理气和中 赤芍 苦 微寒 归肝经 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炮姜 苦 涩 温 归脾 肝经 温经止血 温中止痛 桃仁 苦 甘 平 归心 肝 大肠经 活血祛瘀 润肠通便 原理 隔药灸可使患者感觉温暖舒适易于接受和坚持治疗 而且辩证施药与传统灸法结合 发挥药与灸双重疗效 该疗法可温经散寒 活血祛瘀止痛 通过发挥内病外治优势 不仅止痛快 而且远期疗效好 神阙穴 位置 脐窝正中 经属 任脉 任脉与足三阴经直接相会 为 阴脉之总纲 任承阴血 津液以养胞胎 泌带液 又称 阴脉之海 在女性生理中的重要作用乃是 任主胞胎 功效 腹痛 泄泻 脱肛 水肿 虚脱 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经期前后1周或在行经期间发生腹痛或其他不适 B超 妇科检查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 多发于月经初潮后2 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婚的年轻妇女 中医诊断标准经期或经行前后1周小腹疼痛 痛及腰骶 甚至昏厥 呈周期性发作 多发于青年未婚女子 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 中医辨证分型寒湿凝滞型 经行小腹冷痛 得热则舒 经量少 色紫黯有块 伴形寒肢冷 小便清长 苔白 脉细或沉紧 气滞血瘀型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据按 乳肋胀痛 月经量少 经行不畅 色紫黑有块 痛减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脉沉弦或涩 痛经症状积分 轻度 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疼痛明显 伴腰部酸痛 但能坚持工作 无全身症状 有时需服止痛药 痛经症状积分在8分以下 中度 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疼痛难忍 伴腰部酸痛 恶心呕吐 四肢不温 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痛经症状积分8 13 5分 重度 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 严重影响工作 学习和日常生活 须卧床休息 伴有腰部酸痛 面色苍白 冷汗淋漓 四肢厥冷 呕吐腹泻 或肛门坠胀 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痛经症状积分在14分以上者 痛经病情程度分度标准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痛经疼痛症状评分标准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痛经治疗的疗效标准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适应证 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 寒湿凝滞型月经初潮后2 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婚的年轻妇女B超 妇科检查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 禁忌证 有生殖器官器质性疾病 合并有基础性严重性疾病 精神病患者 中医辨证属肝郁湿热 肝肾亏损等型 不适应本疗法者 发热者 身体震颤者等 技术操作方法 器械及材料准备电子天平器械 治疗盘 大弯盘 大号镊子 艾绒 火柴 酒精灯 线香 姜 切姜板 毫针 刀 小勺 针等 药物选择 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打碎成粉 气滞血瘀型 乳香 没药各1份 白芍 当归 吴茱萸各5份寒湿凝滞型 肉桂 吴茱萸 小茴香 赤芍各2份 炮姜 桃仁各1份 材料制备 艾炷 底直径2cm 高2 5cm 重1 5g姜片 直径3cm 厚3mm 中间用针刺10个孔灸量准备 轻度6壮 中度12壮 重度18壮 技术操作方法 操作步骤体位 仰卧取穴 神阙穴操作 1 将药物填平于神阙穴中 上置鲜姜片 艾炷置于姜片上 用线香点燃艾炷施灸 当艾炷燃尽后 易炷再燃 直至规定壮数 2 若患者感觉灼热时 即可用镊子上下移动姜片 以减轻灼热感 防止烧伤 3 以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不起泡为度 切勿烧伤 若姜片变干变薄 可更换姜片 技术操作方法 治疗时间 3个疗程每个月经周期是一个疗程第1个月经周期 月经来潮疼痛时开始治疗 1日1次 连续3天 第2 3个月经周期 于月经前3天开始治疗 1日1次 连续6天 必须完成3个疗程的治疗 技术操作方法 关键技术环节取穴艾炷规格 姜片规格灸量线香点燃艾炷操作步骤疗程 技术操作方法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晕灸 若出现立即停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