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材料学考试复习.doc_第1页
环境材料学考试复习.doc_第2页
环境材料学考试复习.doc_第3页
环境材料学考试复习.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材料学考试复习1. 材料: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2. 材料分类:按照物理化学属性:包括金属、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按照性能:功能材料、结构材料按照用途:电子材料、建筑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核材料、医用、包装、耐火等 3. 按照应用程度:传统材料、新材料4. 材料科学: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探索自然规律。(偏重基础研究 )5. 材料工程:材料必须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才能制备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材料,通过批量生产才能成为工程材料。(偏工艺)6.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材料组成、结构、生产过程、材料性能与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7. 材料四要素:性质,组成与结构,使用性能,合成与制备过程。8. 材料产业发展必须:改变大量消耗资源、大量消耗能源、大量废弃及污染环境的现状走与资源、能源和环境相协调的道路才是可持续发展的。9. 生态环境材料特点:先进性,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能为人类开拓更为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环境环境协调性,能减轻地球环境的负担或者实现枯竭性资源的完全循环利用舒适性,人们乐于接受和使用,使活动范围中的人类生活环境更加繁荣、舒适10. 生态环境材料指: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者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11. 环境协调性是指:资源、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和循环再利用率高12. 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13. 固体废弃物的特点:量大、类多、成分复杂;污染滞留长、危害强;治理终端,污染源头。14. 固废处置:一方面,源头,减少、避免产生;另一方面,在利用、处理处置中,需要避免二次污染。15. 固废对环境的危害:占用土地、污染土地、污染水体、污染空气、影响环境卫生、其他危害。16. “三化”原则:资源化,资源化就是指采用适当的技术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组分和能源,加速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再创经济价值的方法。无害化,无害化是指对已产生又无法或暂时尚不能资源化利用的固体废物,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对环境无害或低危害的安全处理、处置,达到废物的消毒、解毒或稳定化,以防止并减少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减量化,减量化就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数量、体积,并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种类、降低危险废物的有害成分浓度、减轻或清除其危险特性等17. 资源化的途径:物质回收、物质转化、能量转化。18. “3C原则”:clean(避免产生),cycle(综合利用),control(妥善处置)19. 循环经济下的固体废弃物管理原则:循环再生原则、废物最小化原则。20. 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经济政策:排污收费;生产者责任制;押金返还;税收、信贷优惠;垃圾填埋费。21. 环境材料的基本性能:使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22. 环境材料学:环境材料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生产与开发和环境之间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的科学。23. 环境材料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材料的环境负担性评价技术及(2)环境性能数据库、(3)资源保护及再循环利用技术、(4)与生态系统协调的材料与加工技术。24. 环境材料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环境协调性材料;环境降解材料;环境工程材料。25. 材料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在材料的提取、制备、生产加工、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26. 生态指数(eco-point):对某一过程或产品,根据其污染物的产生量及其对环境作用大小,综合计算出该产品或过程的生态指数,判断其环境影响程度。27. 生态因子(eco-indicator,ECOI): ECOI=EI/SP, EI:environmental impact, SP:service performance(服务性能或使用性能,如强度、韧性)28. LCA评价理论基础:物质不灭定律与能量守恒原理29. 材料流理论:四倍因子理论,其含义指在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将能源消耗、资源消耗降低一半,同时将生产效率提高一倍,在同样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的水平上,得到了4倍的产出量。10倍因子理论,核心思想是继续减小全球的材料流量,将资源效率提高10倍。极值理论,对于一定的原材料投入,有效产品的产出率越高,废弃物产生量就越小。30. 生态平衡:在材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保持生态平衡,就是保持资源平衡、能源平衡、和环境平衡。31. 材料的生态设计,主要遵循在材料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追求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小化、各种污染物排放最小化,以及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率最大化等原则。32. 再循环利用技术:努力使生产中产生的废料在未排放到环境以前尽量重新利用。其技术途径包括资源再生化技术、废物回收再利用技术及能源回收再利用技术等。33. 降低材料环境负担性的技术:再循环利用技术,避害技术,控制技术,补救修复技术34. 环境的补救修复:包括对由于过去污染物排放的积累造成的环境污染的补救和修复,以及由于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补救修复处理。35. 清洁生产:通过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革、生产过程管理和物料内部循环等环境的科学化与合理化,使工业生产最终产生的污染物最少的一种工业生产方法和管理思路。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两方面。36. 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生产过程最优化理论,社会化大生产理论37. 木材的特点:密度小,导热性小,吸水率大,是可以连续利用的再生资源。木材的缺点:易胀缩、易腐朽、易蛀蚀,易燃,可通过改性、防腐、防虫、阻燃等处理,提高其利用价值。38. 仿生物材料: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天然生物材料,即通过由天然生物过程形成的材料,如结构蛋白、生物软组织、生物复合纤维及生物矿物等;另一类是指人造的生物医用材料,包括一些人造生物器官、人体植入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等。39. 评价生物相容性的指标: (1)宿主反应,指将材料植入生物体后,材料本身对生物活体的作用,包括材料植入部位的邻近组织对材料的局部反应,以及远离材料植入部位的组织和器官,乃至整个活系统对材料的全身反应(毒性、过敏、致突、致畸、致癌)。(2)材料反应,指将材料应用于生物体中,生物活体环境对材料的各种作用(腐蚀、吸收、降解、磨损、膨胀等)。40. 绿色包装材料的设计原则:减量化、易于重复利用和回收再生、可降解消化、不含有毒元素及重金属等对人体和生物有害的成分、整个生命周期内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公害、41. 绿色包装: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的包装。42. 3R1D原则:减量化(Reduce),重复利用(Reuse),回收再生(Recycle),可以降解(Degradable)43. 建筑材料和建筑工程造成的环境问题:1)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排放大量粉尘,给大气带来各种污染;2)施工剩余造成建筑垃圾问题;3)生产和施工中,大量超标废水的排放造成水体污染;4)生产、建筑用地、建筑垃圾造成可耕地大量减少;5)生产和施工引起噪声污染;6)建筑的玻璃幕墙引起光污染,施工、运输产生的氮氧化物等产生光化学污染;7)建筑材料及其制品引起放射性污染。44. 绿色材料是指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为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亦称之为“环境调和材料”。 45. 绿色建材又称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和健康建材等。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46. 生态材料的特点:1)优异的使用性能2)生产时少用或不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废弃物作为再生产资源;在资源与能源使用方面,有效利用天然资源,尽量减少能耗,尽量使用废弃物作为再生资源或能源。3)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保持清洁的原料、清洁的工艺和清洁的产品。4)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及环境有益无害,并且功能复合化,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与环境相和谐。5)废弃后使之作为再生资源或能源加以利用,或能作净化。47. 生态建筑宗旨:是将楼房对能源的使用量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且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环保大厦”,主要通过在大厦中加建阳台和空中花园等环保设施来实现。48. 非金属矿产品与生态建材:1)非金属矿产品是生产节能型生态建材的重要原材料2)非金属尾矿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生产环保型建材产品的主要原料3)一些非金属矿产品是生产安全舒适型生态建材的原料4)一些非金属矿产品是生产保健型生态建材的重要原材料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