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_第1页
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_第2页
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_第3页
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_第4页
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在西学影响下的近代思想的发展特点;严复的思想及影响;龚振麟、李善兰、徐寿、华衡芳、詹天佑、冯如等人的科技成果及贡献;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维新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与京师大学堂;清末新学制的制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2能力方面:(1)通过对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界的教学,培养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科学技术成果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3)通过对洋务派和维新派兴办的新式学堂的教学,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先进的思想家、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突出事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勇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2)通过对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学和教育的讲述,使2 / 9学生认识到晚清的历史不仅是被侵略的屈辱史,更是不屈的抗争与探索的进步史。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式归纳科学技术的成果,训练学生列表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 (2)指导学生阅读表格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 ,并引导学生运用分项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洋务派的新式学堂创办的时间特点、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培养的目标。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本课的重点是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界和教育的变革。向西方学习是晚清文化的一个重大课题,这在思想界尤为突出。思想界本着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宗旨,在向西方学习这个问题上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和选择取舍的过程。这一部分内容,不仅在本节,而且在第四章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把握章节内容的关键。清末教育改革是在清政府主持下进行的,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然而,从总体上看,清末办学堂、废科举,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是历史的进步,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这一内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2难点分析:对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教育的共同特点及成因的分析是难点。正确理解此问题需要学生具有3 / 9一定的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史料研习能力,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上的难度相对较高。课堂教学设计师: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12 年清帝退位,这一段时期我们称之为清朝晚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时期的文化。 (板书第四章课题)首先,我们学习第一节(板书第一节课题) 。西学,是指西方先进的科技及思想文化。鸦片战争以来,历史的沦桑剧变使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越来越痛苦的认识到,昔日他们眼中的蛮夷有着比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更高层次的文明。于是,他们走出狭窄的书屋,放开视野,去看世界,学世界,追赶世界。从而使晚清的思想、科技、教育在西学的影响下,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一、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界1晚清思想界的发展及其特点师:在前面几章,我们已经学习了近代思想界的各个派别,请大家回忆一下,各派提出各自主张的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生:(回忆并作答)师:请大家阅读课文第 137 页介绍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小字,归纳出思想界向西方学习可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热点分别是什么?4 / 9生:(阅读后作答)师:(出示幻灯)19 世纪 4060 年代工艺技术 19 世纪7090 年代格致之学 19 世纪 90 年代社会科学,政治制度从学习内容看,思想界在学习西方上呈现出什么趋势?生:(讨论并作答)师:大家回答得很对。请大家注意这三个阶段的起始时间,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思想界会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如果感到有困难的话,请参考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同桌也可以讨论。 (幻灯打出参考问题)为什么各派会如此急切地向西方学习?各派向西方学习的具体背景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70 年代中国经济上发出了什么重大变化,这变化与学习内容的变化间有何联系?学习热点出现根本性变化是哪一阶段,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生:(分析、讨论并作答)师:大家说得都不错,给了我不少启发。现在我也谈谈自己的观点,这不是唯一的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在时代的呼唤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思想界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在西学热潮中,贡献最大的是严复。2严复的思想及贡献师:请大家阅读课文第 137 页至 138 页有关严复的内容,5 / 9概括严复的思想及主要贡献。生:(阅读课文后作答)师:严复毕业于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神州船政学堂,反来又曾留学英国。所以他对西学的了解比康有为、梁启超更为系统、深入,对西方社会科学、政治理论的介绍也就更为全面。大家能不能联系当时中国面临的局势及思想界的状况,分析天演论所宣传的社会进化理论的进步意义?生:(思考后作答)师: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严复的社会进化理论的确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投身到维新变法的运动中去。 天演论出版后,社会上许多人纷纷以竞雄、天择、适之为字,胡适的适字也是取适者生存之意,可见天演论是何等深入人心了。随着思想界学习西方层层深入,随着经济的发展,晚清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师:请大家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以表格的形式分人物、称谓、主要贡献三类归纳主要内容。生:(阅读并列表)师:(检查并总结,如有条件,可选择学生做好的表格由学生自己到前面演示。或者由教师出示写有表格的幻灯片供学生参考。表格略)6 / 9生:(分析表格并作答)师:科学家向西方学习呈现出什么特点,与思想界不同时期的学习热点有何联系?生:(分析、讨论并作答)师:同思想界的学习热点相一致,科技向西方学习也经历了由学习兵器制造到学习自然科学的历程,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的赶上甚至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那么,他们获得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呢?请大家引用课文史实加以说明。生:(讨论并作答)师:大家讲得很好。他们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勇于创新、爱国图强,所以成就突出。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尤其令人感动。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讲讲詹天佑的故事。 (事先布置一个小组准备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故事,注意向学生强调爱国主义的角度及限定时间)生:(作为小组代表讲叙故事,故事略)师:正是由于詹天佑等杰出的科技人员把个人的努力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才会取得令西方人也不敢小瞧的杰出成绩。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进步,政治的变化,晚期教育也开始了革旧立新的过程,最突出的是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和改革。三、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的改革7 / 91新式学堂的兴办师: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中较为开明的官员就提出改革封建教育的主张。课文向大家介绍了洋务运动期间和维新变法期间的新式学堂。请大家阅读课文第 141 页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表格,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的教学内容及目的同以前相比有了什么变化?从时间看,其教学内容呈现出什么趋势?生:(阅读表格,思考并作答)师:请大家继续阅读课文维新运动期间的新式学堂的有关内容,比较一下,此时期创办的学堂比洋务运动时期有了哪些变化?生:(阅读课文,比较并作答)师:随着新式学堂在教学目的、内容等方面近代化进程的加深,科举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教育出现了重大的变革。2新学制的颁布和科举制度的废除师:1904 年,清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课文第 142 页的有关小字,大家边听边思考一个问题:对比封建学制,此章程的进步之处是什么?(学生朗读后幻灯打出有关封建教育的类型、阶段、内容的材料)生:(一学生朗读小字,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朗读后8 / 9学生观看幻灯并作答)师:很好。这个学制的建立和实施,改变了中国长期封建式官学、私学、书院等的学校形式,在教育的类型、阶段、内容上均有了重大改变,顺应了教育近代化的要求,为近代形式的学校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但这一学制又有它的局限性。请大家结合课文第142 而插图新式学堂学生用发辫当圆规画图作几何习题 ,思考一下局限性是什么?生:(阅读插图,思考并作答)师:为什么会带有浓重的封建烙印呢?生:(思考并作答)师:我把大家讲的归纳一下。清末的教育改革是在清政府的主持下进行的,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就使近代教育在迈向近代化的同时带有浓重的封建烙印。此学制的颁行,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此学制颁布的第二年,1905 年,开始于隋唐时期,实行了 1000 多年的科举制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度的废除标志着旧的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完全终结。课后大家有时间可以总结一下科举制的发展史。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教育。请大家概括一下他们在发展过程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生:(思考、讨论并作答)师:史学界称此现象为西学东渐,即西方的科学技术、9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