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1页
《临床药理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2页
《临床药理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3页
《临床药理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4页
《临床药理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LINICALP HARMACOLOGY CLINICALP HARMACOLOGY 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 林 军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 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 临床药理学 clinicalpharmacology 的地位 是药理学学科的分支 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 实验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间的桥梁 医学和药学领域 是一门边缘学科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动学 药物效应动方学 药效学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 阐述 性质和机制 临床药理学任务 新药开发 药品管理 医疗质量 医药研究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是药物治疗学的基础 是新药研究的最后阶段 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做出评价 起重要作用 第二节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市场药物的再评 临床药动学研究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教学与培训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指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所引起的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Drugaction Pharmacologicaleffect Change 药物相互作用 druginteraction pH胃排空 肠运动复合物形成 较快或较慢不完全或更完全 吸收 机制 结果 DrugB DrugA DrugB DrugA 影响药物吸收的相互作用 联合用药数 种 不良反应发生率 2 5 4 6 10 10 11 15 28 16 20 54 联合用药种类数量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第三节临床药理学的职能 一 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2002 9 15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2001 12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根据世贸组织协议之一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宗旨 准则和有关具体规定 修订了新药的概念 2001 2 28修订的 药品管理法 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 新药的定义 是指用于治疗 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活性物质 药物 drug 与人的健康 疾病 生命直接相关 使用必须注意 使用对象是病人 不能通过外观判别药物 对人体是一种异物 是药三分毒 药物的特殊性 因此研制的药物必须是安全 有效 药物即毒物 利弊并存 必须权衡 正确应用 是药三分毒 药物研制过程 天然化合物合成化合物生物工程产品 试验动物毒理学药效学药动学 剂型 处方研究 人体试验药效学药动学临床 期试验 临床 期试验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再评价 临床试验 临床应用 药物上市 临床药理研究 药物制剂研究 药理学研究 临床前试验 活性物质 临床前试验 HighRiskProcess 11 15Years 800MM 临床前药理学 临床前毒理学 筛选数百万化合物 Idea Drug 11 15Years 1 2个产品 PhaseI PhaseII PhaseIII 0 15 5 10 临床药理学和毒理学 100设计方案 Pre clinical 新药 化合物 的开发过程 产品监督 临床试验 人体 临床前试验 动物 合成检验与筛选 研究阶段 产品介绍注册 年 1 2 55 10 10 20化合物 10 000 30 000化合物 1 1211109876543210 Source PMA 期 期 期 期 1993年WHO公布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1991年以来 美国 欧盟和日本就如何统一各国规范问题 每隔2年举行一次国际协调会议 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harmonization ICH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先后制定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goodclinicalpractice GCP GCP历史发展 我国1992年开始起草GCP 经7次修订 1998年3月由卫生部批准颁布试行 我国的GCP 199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进行修定 同年5月1日发布实施 目的 为药品管理 研制及使用部门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不良反应 疗效 用药方案 稳定性以及费用是否安全 有效 经济 合理用药原则评价 从临床药理 药物流行病学 药物经济学等方面评价 对象 已批准上市的药物 二 市场药物的再评价 1 广泛使用条件下 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普通或特殊人群使用的利益和风险关系 改进给药剂量表 2 已上市多年的药物 对已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价 如药物疗效欠佳或毒性较大等 两种情况 市场药物再评价 市场药物再评价 强痛定 有药物依赖型 加强管理 四环素 耐药率90 已不适合作抗菌一线药物 1986年对已上市的8500多种 类 近3万种中成药 再评价 淘汰约1000个不合理组方 疗效不确切 不良反应按多 三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 advesedrugreation ADR 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 1 世界卫生组织在发展中国国家调查 住院患者ADR发生率10 20 而有5 因ADR入院 ADR 2 ADR造成的药源性疾病已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ADR 3 我国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于2004年3月15日正式执行 ADR 4 一些国家ADR已列入前10位致死原因 甘汞 应用百年 氨基比林 应用47年 发现骨髓抑制 阿司匹林 应用39 50年 确证可致胃出血 氯霉毒应用多年发现骨髓抑制 其他 氯碘喹啉治阿米巴病 出现严重数千例至万余例的亚急性髓鞘 视神经病变 日本 反应停 Thalidomide 灾难 畸胎出生2000 10000人 德 西欧 有机锡 Stalinon 制剂治疗疮 死亡100人 法 1966 1972 1959 1961 1954 1956 用孕激素保胎 治先兆流产 女婴600多例生殖器官男性化 美 1937 1939 磺胺醑剂 二甘醇 口服死170人 美 用二硝基酚减肥 引发白内障 骨髓抑制 死亡177人 美 药品中毒事件 1937 1935 1937 年代 近六十年发生的药物毒性的严重事件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历史发展 全球形成药物不良反应监察的国际网络 该中心不仅收集各成员国的ADRs报告 还定期通报药物安全信息 澳大利亚 意大利 英国 美国等西方国家率先建立了医药人员自愿报告药物不良反应制度 英国的黄卡系统 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沙利度胺事件 1997年10月正式加入该组织 承担起药物安全性监察的国际义务 2001年11月开始 SDA实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 至2005年5月已发布九期 共涉及28个化药品种 10个中药品种和含马兜铃酸类中药品种 我国自1989年成立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 试点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监察 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我国ADR情况 乙双吗林治疗牛皮癣 诱发白血病100多例 2003年停用 心得安上市4年后 发现可引起眼 耳 皮肤 黏膜综合症 非那西丁引起急性肾乳头坏死 中药关木通 马兜铃酸 引起肾损害 停用 2004 11 14 SDA暂停使用和销售含苯丙醇胺的药品制剂 引起过敏 心律失常 高血压 急性肾衰 失眠等症状 甚至发生出血性中风的病例 等等 我国ADR情况 葛根素 溶血 甲氧氯普胺 锥体外系反应 卡马西平 严重皮肤损害 白细胞 安痛定针 血液系统反应 阿米卡星 耳鸣 听力下降 血尿 过敏反应 可林霉素 皮肤损害 消化道反应 环丙沙星 皮肤损害 静脉炎 消化道反应 盐酸芬氟拉明心血管系统 严重不良反应 头孢拉定 血尿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环丙沙星致皮下出血 环丙沙星致光敏性皮炎 蝮蛇抗栓酶致出血 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致过敏性紫癜 环丙沙星致双手剥脱性皮炎 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致过敏性紫癜 临床药理基地必须持证上岗 SFDA成立国家级临床药理培训中心 北京 上海 广州 湖南 形式 选修课和专题讲座 培训对象 各类医学生和临床医生 临床药理学研究专业人员 我国临床药理学科起步较晚 缺乏人才 四 教学与培训 第四节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生物等效性评价 临床试验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规定 新药 改变给药途径的药物 已上市药物改变剂型 已有国家标准的药物 进行临床试验 是新药申请生产时必须呈报的内容之一 新药临床药理研究是新药研究的最后阶段 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评价 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 临床试验 1 I期 临床试验 供依据 受试者为健康志愿者 依据 受试者为患者 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 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 也包括为III期临床 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 II期临床试验 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 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 为制定给药方案提 安全性评价试验 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 I期临床试验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 对照试验 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 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 作用和安全性 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 最终 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 III期临床试验 治疗作用确证阶段 其目的 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 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 用研究阶段 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 IV期临床试验 新药上市后由申请人进行的应 是通过受试制剂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吸收程度和吸收速度 的比较 评价两种制剂是否等效 2 生物等效性试验 GCP规定 必须获准临床研究批文 药物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临床研究 节省人力 经费 时间 是直接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主要用于血药浓度与疗效 毒性具相关性的药物 是一种评价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间接方法 第五节临床试验方法学 原则 随机 对照 重复对照 随机平行对照 交叉对照 序贯对照随机 分层随机 均衡顺序随机盲法 单盲 双盲安慰剂 附 临床药动学的应用 临床药动学研究 1 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3 新药的开发 2 治疗药物监制 遗传特征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肝药代谢酶在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活性不同 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 雷倍拉唑 t1 2个体相差数倍 磺胺嘧啶 SD 和其他短效磺胺药 每日用药3 4次 每次0 5g 研究后SD的t1 2 11 12h 现为每日2次 每12h1次 20世纪60年代前上市的药物 受历史条件限制 未进行药动学研究 重新确定已上市药物的给药方案 新药给药方案的制定 获得药动学参数Cmax Tmax t1 2 CL制定给药方案 1 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竞争血浆蛋白或竞争肾清除率的药物 血药浓度变化 联合用药时 有酶诱剂或酶抑制剂者 药物代谢异常 如异烟肼 治疗指数小 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强心苷类 抗心率失常药物 通过分析体液中药物浓度 利用药代动力学原理 公式调整给药剂量 用药间隔 实现个体化给药 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 TDM 2 治疗药物监制 氨茶碱 阿米替林等药物的吸收地西泮等的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昼夜节律变化环已巴比妥等的肝代谢庆大霉素 甲氨蝶呤等的肾排泄 肾上腺皮激素 皮质醇的血清水平昼夜节律变化 早上6 8时分泌高峰给药 减少不良反应 昼夜节律性变化 人的吸收功能 血容量 组织供血量 肝及肾功能随之变化 时间药动学 随人体生理生化功能节律性变化 药物动力学发生变化 TDM 提高生物利用度 通过药动学研究 了解药物吸收 分布和消除过程 找出药物疗效差 毒性多的原因 氨苄西林口服生物利用度低 30 50 苯环上加上羟基 阿莫西林 后F 0 9 头孢呋辛 头孢他美 头孢泊肟口服不易吸收 与酯结合成前体药 可口服 3 新药的开发 亚胺培南 碳青霉素烯类抗生素 体外试验有效 但体内试验疗效不佳 药动学研究发现被脱氢酶代谢失活 并对肾脏有一定毒性 加入脱氢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 1 1 提高疗效 毒性下降 非索非那丁是第二代抗组胺药 特非那丁经肝代谢后的活性代谢物 疗效比原药强 但心脏毒性明显降低 提高疗效或降低不良反应 改变药物体内代谢环节 提高疗效或降低不良反应是新药开发的另一途径 药动学在新药开发的应用 药动学在新药开发的应用 研制新剂型 根据药动学原理和临床治疗需要 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