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应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_第1页
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应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_第2页
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应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_第3页
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应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_第4页
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应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应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应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吴二中毛晚芳 新课改提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体现课程和教学的国家意志,必须落实国家对于青少年的基本要求,必须承担“引导人” 、 “塑造人” 、 “提升人”的责任,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准确理解两者之间辩证而统一的关系,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科学地把握、艺术地处理这种关系,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案例:这是我自己在去年执教的一堂课,内容是人生难免又挫折 ,执教初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而且荣获区级一等奖,评奖之后一个星期,正好是我们学校举行的大型的优质课2 / 9评比,当时为了偷赖,我就照搬了这课借用的是初一的新生。我按照的预设好的教学设计流程进行教学。然而教学实践中,却让我产生了许多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 。起先,这班的学生我根本就不了解,他们对我也不熟悉,当我第一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你们曾经遇到过什么挫折) ,举手者寥寥无几,我强点几位同学,他们却说没有,这可是我没有预设到的,于是我只有慢慢的引导他,你考试的成绩是不是每次都是很理想的,有没有不开心的事,等等原计划的五分钟完成第一板块,学生花了十几分钟,每个板块几乎都是这样虽然最后的教学基本上都在按照我的预设程序进行,但是因为前面时间耽搁太多后面的内容只能仓促接尾,重难点,高潮都没有形成。学生兴趣大打折扣,学生学习也远没达到我预设的效果。反思:教学情境和教学效果都充分说明了一点,这堂课已成了名符其实的失败课。而这堂课的失败首先败在我的备课没有备充分。备课究竟是备教案?还是备学案?我远没有预设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和我对学生的了解。这些学生情境是我在备课中缺少关注的,我没有能预先从初一年级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一些问题。再有,备课时我的教学设计只有“过于自信”的一条“线” ,每个环节只有一种方案,缺乏3 / 9“预案” ,所以当某些环节出现意外时, “学生就是不能立刻说出老师预设的答案”时,我只能停下来再作解释,回到前一个环节,进行补救。终于,我的自信在学生的一个个我没有预见的意外中被消解了。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新课程强调老师不能死搬教案,而是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境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新的课程资源。那么备课到底应该备什么?什么才叫备课充分?怎么备?课堂教学中遇到自己备课时没准备到的内容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成了我在那以后不断认识和考虑的。一、课堂教学必须有预设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实证明,现实生活中的课堂教学大多是预设成功的,只有充分成功的预设,才会有生成的美丽。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因此,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任何教学都必须有预设。而且这种预设必须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情境内外等多方面。就教学目标的预设而言,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预设,而不能只预设知识目标;就教学进程和教学情境而言,要有适当的预案。4 / 9二、课堂教学必须有生成生成是课堂预设的升华,是教学生命力与真正价值所在 古希腊有句名言,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一名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密切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敏锐的捕捉,发现这些资源,加以利用。这样才能使凝固的课堂变成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画面,呈现一种和谐自然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度预设,不允许课堂教学出现任何意外、 “错误” ,这样的课堂就会缺乏弹性和活力。 例如,就拿面对挫折这一课来说吧,本来我的教案预设的是开始让同学们作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可是刚登上讲台却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惹得学生哄堂大笑,这一闹哄哄的课堂秩序能否快速扭转过来?这是我灵机一动。从地上爬了起来。拍了拍灰尘,不慌不忙地说,同学们请安静,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上的一堂课,一句话让同学们都愣住了,纷纷竖起耳朵欲听下文, “时呀,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不可能都一帆风顺,谁能保证不跌到几次呢?跌到了,不可怕,怕的是,不原意爬起来。接下来,我就和同学们按预设的进程探讨对待挫折时的态度与解决挫折的办法。 5 / 9当时这堂课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感到了生动真切,学习兴趣浓厚,我认为这堂课之所以能使自己摆脱窘境。成功,是我有效的抓住了契机,注重了生成 才能促进生成呢? 1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调动学生; 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独立的人、能动的人。老师的知识再渊博,学历再高,其思维的覆盖面也只局限于一人而已,而学生的知识可能不如教师纵深,但其广度却比老师开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个性品质丰富多样、思维活跃,因而课堂的生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张扬学生的个性。 2、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们都听过这样的观点,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充分说明老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要有丰富、渊博的知识修养,但是这一桶水该怎样进到学生的碗里?是“哗”一下全倒下,还是细水长流的慢慢灌溉,甚或是请学生主动拿碗到桶里来取?新课程提出我们的教学需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授人以鱼;第二境界授人以渔;第三境界悟其渔识。教师虽有“一桶水” ,但这一桶水总有用完的时候,还可能因为不流动而“腐烂”的6 / 9时候。怎样达到可持续发展呢?生成的课堂就要求教师要达到第三重境界,不仅让学生自己去找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但要有创新的物质产品,还要有独到的思想产品,即不仅要学生自己拿碗到桶里去取水,还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水源甚或是能自主研发新产品,创新寻水途径等。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平等对话,转变教学方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能说、想说、会说,促进生成的发展。 3、预设过程中留足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 教师要把课上得“粗糙”一点, “大气”一点,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预设方案的设计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着的人,一个独特的人,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从而为课堂生在提供认识条件。 总之,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作为教师我们要始终记住:学习最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我们应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而不是挖好 三、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1 一方面,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不仅形散而且神散,那种所谓的生成实质是“放羊” ,是放弃教学的责任、教师的责任,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一代人的素质;另一方面,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死气沉沉的,那种所谓的预设不仅会严重束缚课堂教学7 / 9中师生的生成能力,而且慢慢会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 2、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只是辩证地认识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更迫切的问题是我们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和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1 、重建备课观念有备而来,有备无患,不上无准备之课,这是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重要前提。许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越是准备充分越是能够预设好,也越是能够生成好。反之,越是仓促、草率、过于自信或不负责任,越是不能很好地预设和生成。因此,预设和生成都要从备课开始。过去我们不顾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把备课误解为就是详写教案,把上课误解为就是照搬教案,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精神。备课的根本是备学生,这在于学生是教师“教”的学习者。备课是教师为了协助和促进学生凭借教材进行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对学生不了解就没有备课权。备课前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并深入地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备课时必须心中有学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现有的体验水平、理想、情感、态度现状出发,分析文本,制定多维目标,然后依据目标预设几种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思路,竟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8 / 9现的情况预设到,为课堂生成奠定基础。2 、重视专业发展术业有专攻。从我自己的这次经历来看:教学是一门专业技术,一个缺乏基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教师,既预设不好也生成不好。因此要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和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必须高度重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课堂语言精而准,能高效地引领学生,而且学科是相通的,新课程强调小学阶段都是综合课程,我们应尽可能做到一专多能,具备夸学科知识,做复合型人才。3 、加强实践反思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这门艺术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更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磨砺。因此,我们应该强调自身在实践基础上多做充分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善于反思、经验丰富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并把这些突发事件生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共享源,产生意想不到、预设不到的教学效果。4 、培育教学智慧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需要高超的教学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