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考试题1_第1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考试题1_第2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考试题1_第3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考试题1_第4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考试题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源于本资料来源于 七彩教育网七彩教育网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考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调研考试题 高中语文选修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试卷试卷 注意 注意 1 1 全卷共 全卷共 1010 页页 含答题卷含答题卷 四大题四大题 2121 小题 满分小题 满分 150150 分 考试时间分 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 分钟 2 2 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题 所有答案必须填入 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题 所有答案必须填入 7 7 至至 1010 页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页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否则无效 否则无效 一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一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60 6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 1 一一 4 4 题 题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分 项王军壁垓下 兵少食尽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项王乃大 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直夜溃围南出 驰走 平明 汉军乃 觉 之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 一 田父 田父绐曰 左 左 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至东城 乃 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身七 十 余战 所当者破 所击者服 未尝败北 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 此天之亡我 非战 之 罪也 今日固决死 愿为诸君快战 必三胜之 为诸君溃围 斩将 刈旗 令诸君知天亡 我 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 一 将 令四面骑驰下 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 汉军皆披靡 遂斩汉一将 是时 赤泉侯为骑将 追项王 项王嗔目而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 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乃分军为三 复围之 项王乃驰 复斩汉一都尉 杀数十百人 复聚 其 骑 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 何如 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橇船待 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 地方千里 众数 十万人 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 汉军至 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 我 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 见之 纵彼不言 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 所当无 敌 尝一日行千里 不忍杀之 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 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曰 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 指 王翳曰 此项王也 项王乃日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邑万户 吾为若德 乃自刎 而死 1 对下列旬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王军壁垓下 壁 驻扎 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 隶属 C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四向 向 脸朝着 面向 D 项王身被十余创 被 遭受 2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至东城 乃有二十八骑 B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不忍杀之 以赐公 C 令诸君知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 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 D 愿为诸君快战 吾为若德 3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 全都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直夜溃围南出 驰走 所当者破 所击者服 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也 大呼驰下 汉军皆披靡 人马俱惊 辟易数里 所杀汉军数百人 A B C D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 夜听四面楚歌 感到大势已去 B 项羽带骑兵八百余 乘夜突围 过淮河 剩下百余人 到东城 部下剩下二十八骑 C 为了证明 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 项羽奋起神威 持短兵器与汉军接战 斩二将 杀 数十百人 叱退汉军数里 D 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 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 不愿渡江 最后自刎而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5 5 8 8 题 题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分 苏轼 字子瞻 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 父洵游学四方 母程氏亲授以书 闻古今成败 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 范滂传 慨然太息 轼请曰 轼若为滂 母许之否乎 程 氏曰 汝能为滂 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 博通经史 属文日数千言 读 庄子 叹 曰 吾昔有见 口未能言 今见是书 得吾心矣 嘉佑二年 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得 轼 刑赏忠厚论 惊喜 欲擢冠多士 犹疑其客曹巩所为 但置第二 复以 春秋 对义居 第一 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 修语梅圣俞曰 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 久乃信服 熙宁四年 会上元敕府市浙灯 且令损价 轼疏言 陛下岂以灯为悦 此不过以奉二 宫 之欢耳 然百姓不可户晓 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 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此事至小 体 则甚大 愿追还前命 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 轼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滋怒 使御史 谢景温论奏其过 轼遂请外 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 轼于其间 每因法以便民 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 不时 施 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 违制之坐 若自朝廷 谁敢不从 今出于司农 是擅造律 也 提举官惊曰 公姑徐之 未几 朝廷知法害民 罢之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 泛于梁山泊 溢于南清河 汇于城下 涨不时泄 城将败 富 民 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 民皆动摇 吾谁与守 吾在是 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 诣武卫营 呼卒长 曰 河将害城 事急矣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 不 避涂潦 吾侪小人 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筑东南长堤 首起戏马台 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 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 过家不入 使官吏分堵以守 卒全其城 复请 调 来岁夫 增筑故城为木岸 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 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 以诗托讽 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 舒 宣 何正臣摭其表语 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 逮赴台狱 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 不决 神 宗独怜之 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 相从溪山间 筑室于东坡 自号 东坡 居 士 选自 宋史 苏轼传 注释 范滂 字孟博 东汉名臣 因反对宦官专权遭党锢之祸 逃亡途中不肯连 累别人而投案 死于狱中 二宫 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惊喜 欲擢冠多士 冠 为 第一名 为 首名 B 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奉 讨好 C 朝廷知法害民 罢之 罢 罢免 D 首起戏马台 尾属于城 属 延续 连接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轼若为滂 母许之否乎 提举官惊曰 公姑徐之 B 且令损价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C 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使官吏分堵以守 D 轼庐于其上 过家不入 筑室于东坡 自号 东坡居士 7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 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的一组是 每因法以便民 徙知湖州 上表以谢 轼上书论其不便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轼庐于其上 过家不入 相从溪山间 筑室于东坡 A B C D 8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因上书直陈新法的弊端 招致王安石恼怒 王安石一气之下 将他贬为地方官 B 司农擅自制定律法 要处罚不按时执行新法的人 苏轼挺身而出 据理力争 C 徐州突发水灾 苏轼将逃出城外的富人赶回城中 以此稳定民心 最终保全了徐州 D 苏轼因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在东坡修筑房舍 自号 东坡居士 9 将上两则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 江东虽小 地方千里 众数十万人 亦足王也 3 分 2 闻者始哗不厌 久乃信服 2 分 3 富民出 民皆动摇 吾谁与守 3 分 10 用 号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5 分 1 汉 军 不 知 项 王 所 在 乃 分 军 为 三 复 围 之 项 王 乃 驰 复 斩 汉 一 都 尉 杀 数 十 百 人 复 聚 其 骑 亡 其 两 骑 耳 3 分 2 徒 知 湖 州 上 表 以 谢 又 以 事 不 便 民 者 不 敢 言 以 诗 托 讽 庶 有 补 于 国 2 分 1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7 分 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 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1 诗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3 分 2 诗末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突出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2 分 3 试分析 出 或 斜 字在诗中的表达作用或效果 2 分 1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鹊桥仙 陆游 茅檐人静 篷窗灯暗 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 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 惊残孤梦 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独自不堪听 况半世飘然羁旅 1 在这首词中 词人写到了那些景物 这景物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2 分 2 词人写春天 主要从哪个角度写的 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境 2 分 3 你认为词中那些字用得好的 试举两例说说其妙处 4 分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旬中的空缺部分 8 分 六项中任选四项来答 1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荀子 劝学 2 结庐在入境 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 饮酒 3 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 蜀道难 4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自居易 琵琶行 5 是故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韩愈 师说 6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苏轼 念奴娇 赤 壁怀古 二 现代文阅读二 现代文阅读 20 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4 一一 18 题 题 咏花诗话咏花诗话 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 美 套度和欣赏情调 曲折的反映了人们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 我们在鉴赏咏花诗词的 同 时 考察历代诗人 词人不同的创作 m 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 是很有趣味的 这种创作心态 粗略地看有两大类 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 使欣赏自然的活动 另 一类侧重于表现主管感情 是感情物化的活动 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 后者则已进入 感 情世界了 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 后者在咏花诗作中佳作最多 价 值 也更高 这两大类作品 在艺术境界 诗境 上 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 物境 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 是即日即景 直接感知 的形象 在创作上表现为 巧构形似 追求审美客体的逼真再现 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 如白居易的 山石榴 诗写杜鹃花的红艳 云 日射血珠将滴地 风翻焰火欲烧人 真 是 吟之未终 皎然在目 又如章质夫的 水龙吟 状扬花飘飞 同样妙到毫端 傍 珠帘散漫 垂垂欲下 依前被风扶起 可谓 状难写之景 如在目前 我们欣赏这类诗 词 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 如食雅梨 入口便化 这创作 是典型的模仿自然 通过艺术再造 自 然的活动 以艺术品酷似自然为乐 阿里士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是热位 模仿 使 人们得到满足 确实是这样 七彩教育网 不过模仿自然的 似 还仅仅处于 形似 的境界 苏轼说 论画以形似 见与 儿童邻 诗也一样 故需要在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生的特殊 感受 以获得 传神 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 如韦庄写白牡丹 全然撇开其形态 只说 昨 夜月明浑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表现素花如同融化在月色中 不见其花 唯闻其香的特 别感受 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 那么白牡丹的皎洁芳香的优雅神貌 便可思而得知 在 这里 因为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 因此需要通过联想来意会 范成大 霜天晓角 咏梅 云 脉脉花疏天淡 运来去 数枝雪 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 皆有画笔难以达到的效果 这有正如唐人戴叔伦所说 如蓝天日暖 良玉生烟 可望而不可置之眉睫之前也 无 疑地 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 需要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 需要通过想象 调动自己的经 验 印象去补充 去生发 在某种程度上 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作的活动 14 下面各项是对文意的理解 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 文中所说的 趣味 是指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B 中国咏花诗词反映人生 但它是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直接表现的 C 表现主观感情的创作是一种感情物化的艺术创作活动 在创作中 自然的花草仅仅 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 D 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历来以最能表现诗人主观感情世界的诗品为上乘之作 E 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只有通过 神似 才能体现其历史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15 不属于 获得 传神 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 的一项是 3 分 A 自居易 山石榴 诗写杜鹃花的红艳 产生了 吟之未终 皎然在目 的艺术效 果 B 韦庄写白牡丹 不见其花 惟闻其香 便可知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 C 范成大舍其形而摹其神的 霜天晓角 脉脉花蔬天淡 云来去 数枝雪 D 戴叔伦的 诗家之景 如蓝田目暖 良玉生烟 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16 本文作者把中国咏花诗词大致分成两类 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两类诗词的特点 并 依据文意简要说明读者在欣赏这两类诗词时的不同方法 4 分 17 下面两句写梅花的诗词分别属于文中所说的哪一种创作层次 请简要分析 4 分 1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落傍溪桥 张渭 早梅 2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 山园小梅 18 请举一例 文中和其它你所熟悉的俱可 来说明 为什么作者说欣赏 神似 的作品也 是一种再创作的活动 5 分 三 语言表达三 语言表达 10 10 分分 19 把下面 4 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句中横线处 只填序号 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4 分 在先秦 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 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杨朱的贵我 人格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 荀子的君子式人格 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 独来独往 不吝去留 若垂天之云 悠悠 往来聚散 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锋芒毕露 正义在胸 平和公正 循规蹈矩 赴汤蹈火 摩顶放踵 利天下而为之 绝对自我 拔一毛而利天下 不为也 答 20 仿照下面的句式 只保留加点词语 自选叙写对象 如 希望 失望 鼓励 批评 另写句子 6 分 例句 成功是一种激素 失败也是一种激素 睢有成功与失败 才能刺激平庸者的头 颅 仿句 四 作文四 作文 60 60 分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中国历史上 有着精彩人生的杰出人物数不胜数 但他们的思想 个性 追求和经历 又 是各不相同的 以天下为己任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一生实践 仁 的理想而不动摇 是孔子的人生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是项羽的人生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弃官归园田 立足本色 饮酒赏菊自得其乐 是陶渊明的人生 还我河山 了却君王天下事 精忠报国 死而后已 是岳飞的人生 请以 精彩的人生 为标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立意自定 2 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 3 不少于 800 字 湛江市湛江市 20082008 2009200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中语文选修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试题参考答案试题参考答案 一 一 60 60 分分 1 B 应是 跟随 之意 2 D 介词 不译 或都译作 替 A 就 才 仅仅 B 率领 把 C 的 句中助词 取消独立性 不译 3 D 4 C 项羽并非 持短兵器 与汉军接战 斩二将 杀数十百人 5 C 应是 废除 废止 之意 6 D 介词 在 A 我 译作 他 也可 这 这样做 B 尚且 暂且 C 按 依照 而 来 7 B 是写苏轼向朝廷谢罪 是卒长的行动 是被贬后的生活 8 A 苏轼自己请求出任地方官 9 1 江东虽然小 但地方纵横千里 百姓 民众 也有几十万 亦足可以称王的了 3 分 2 听到这话的人开始哗然感到不满 不服气 过了很长时间才信服 2 分 3 有钱人都出城了 城中就会民心动摇 我和谁一道守城呢 也可译作 还有谁与太 在一道呢 3 分 10 用 号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5 分 1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乃分军为三 复围之 项王乃驰 复斩汉一都尉 杀数十百人 复聚其骑 亡其两骑耳 3 分 每错两处扣 1 分 扣完为止 2 徙知湖州 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 以诗托讽 庶有补于国 2 分 每 错两处扣 1 分 扣完为止 11 1 所写景物既显得幽静又富有生机 写的是春天的景物 如 澄江平 幽树多 花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都是富有春日特征的景色 3 分 2 对比的手法 十万 和 三两 一多一少 突出了环境的幽静 2 分 3 出 写出了细雨中鱼的欢欣 斜 写出了微风中燕予的轻盈 使人感受到春 天的生机和感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 2 分 分析其中一个即可 12 1 在这首词中 词人写到了 茅檐 篷窗 灯暗 风雨 杜宇 等景物 这 些景物都有愁苦凄凉的特点 2 分 写对三种景物町得 1 分 答出特点可得 1 分 2 词人写春天 主要从声音 听觉 的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