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手法学).ppt_第1页
小儿推拿(手法学).ppt_第2页
小儿推拿(手法学).ppt_第3页
小儿推拿(手法学).ppt_第4页
小儿推拿(手法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推拿 概述小儿推拿手法儿科常见病的推治 1 2 3 小儿推拿简史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 小儿推拿概述 一 小儿推拿简史 小儿推拿概述 小儿推拿简史 小儿推拿 在明代后期开始兴起 在理论 诊断治疗 特定穴位 手法操作等方面 形成独立体系 以 小儿按摩经 的问世为标志 推拿本专指小儿按摩 但是从明代起 推拿广泛地取代了按摩的概念 清代小儿推拿得到进一步发展 特别注重手法操作 强调手法的平稳着实 轻快柔和 强调施术时要灵活熟练 运用自如 方能 一旦临证 机触于外 功生于内 心随手转 法从手出 二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小儿推拿概述 一 小儿推拿的优点 不用针 不用药 见效快 1 经济简便2 易于掌握3 安全可靠4 疗效显著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二 小儿推拿的作用 疏通经络 活利关节 畅通气血 祛邪扶正 调整脏腑 根据中医阴阳 五行 藏象 经络等学说针对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患儿体表进行点 面 线操作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三 适应证与禁忌证 1 适应小儿泄泻 便秘 脱肛 呕吐 腹痛 感冒 咳嗽 遗尿 惊风 疳积等以及防病保健 2 禁忌溃疡性皮炎 脓肿 骨伤疾患 传染病 先天性心脏病等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四 推拿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1 环境2 医者3 患儿姿势4 操作多采用患儿左手5 操作顺序 头面 上肢 胸腹 下肢 腰背6 手法轻而柔和7 推拿介质 润滑剂 8 每日一次9 避风寒 三 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 小儿推拿概述 由于小儿在生理上机体娇嫩 发育迅速 病理上多外感六淫邪气 少七情内伤 且发病迅速 变化较快 所以 在穴位选择和手法操作方面 都有与成人不相同的地方 穴位的选择方面 除选用与成人相同的常用经穴 经外奇穴之外 还有许多特定穴 这些穴位呈点 线 面状 多分布在头面和两肘以下 这给手法治疗带来很多方便 乐于为小儿所接受 比如在严寒的冬天 可在患儿头面及两手部穴位进行操作 避免脱衣的不便和感受寒凉的刺激 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 手法操作的特点 其手法特别强调补泻 在操作上 一般分补 泻和平补平泻三种手法的补泻主要与手法的轻重 操作的速度 方向有关 一般用力轻 速度慢 顺经方向为补 反之 用力重 速度快 逆经方向为泻 用力大小和手法的速度介于补泻之间 往返方向操作为平补平泻 另有旋推为补 直推为清 为泻之说 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 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 手法要求轻快柔和 平稳着实 在按摩时 为减轻摩擦 避免皮肤损伤 提高治疗效果 常采用一些介质如滑石粉 姜汁 葱汁 红花油等 操作的顺序 一般是先头面 次上肢 再胸腹腰背 最后是下肢 当然 在治疗时可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 灵活掌握 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儿年龄的大小 在按摩次数 或时间 上有明显的区别 一般说 年龄大 病情重的 按摩次数多 时间长 年龄小 病情轻的 操作次数少 时间短 而且 对于每个具体手法的操作时间或次数 也有区别 一般以揉 摩 推等法为长而次数多 以按 拿 掐 捏等法为短而次数少 常用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五经穴 位置 五指末节罗纹面拇指食指 桡侧缘 中指无名指小指 心侧缘 脾土肝木 大肠经 心火肺金肾水 小肠经 操作 旋推或直推向指端方向为补 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 次数 到3 次 运用 肾无实证 只补不清脾常不足 宜补不宜清心多有余 宜清不宜补肝为将军 只清不补肺为娇脏 可清可补 常用穴 部 位 前臂三穴 三关 前臂桡侧 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主治虚寒病症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 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 称推三关 屈患儿拇指 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 称为大推三关 次数 到 次 天河水 前臂正中 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多用于实热 高热等症 用食 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 称清天河水 用食 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 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 直至洪池 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 称打马过天河 次数 到 次 六腑 前臂尺侧 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主治一切实热病症 用拇指面或食 中指面自肘推向腕 称退六腑 次数 到 次 常用穴 部 位 门穴 天门 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开启经穴 启迪智力 外感头痛 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上推24次 开天人合一的门户 板门 手掌大鱼际平面 健脾和胃 消食化滞指端揉 称揉板门或运板门 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 称板门推向横纹 能止泻 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 能止呕吐 100到300次 二扇门 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 发汗 退热 镇惊止搐 拇指甲掐 称掐二扇门 拇指偏峰按揉 称揉二扇门 掐 次 揉100次 箕门 大腿内侧 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利尿通淋 用食 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 称推箕门 100到300次 常用穴 部 位 横纹穴 大横纹 掌后横纹 中间称总筋 近拇指端称阳池 近小指端称阴池 主治 寒热往来 泄泻 呕吐 食积 身热不退 烦躁不安 胸闷 喘嗽等 用双拇指自总筋向阴阳池分推 称为分推大横纹 又称分阴阳 自两旁向总筋合推 称合阴阳 30 50次 四横纹 掌面食 中 无名 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掐之能退热除烦 散瘀结 推之能调中行气 和气血 消胀满 主治 食积 腹胀腹痛 气血不和 气喘 口唇破裂 用拇指甲从食指依次掐揉至小指横纹 称掐四横纹 四指并拢 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处 称推四横纹 掐各3 5次 推 次 小横纹 掌面食 中 无名 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主治口唇破裂 口疮 腹胀 发热 烦躁等 用拇指甲从食指依次掐揉至小指横纹 称掐四横纹 四指并拢 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处 称推四横纹 掐各3 5次 推 次 常用穴 部 位 常用穴 部 位 上肢内侧及掌面穴位分布图 常用穴 部 位 上肢外侧及掌背面穴位分布图 常用穴 部 位 正面穴位图 常用穴 部 位 背面穴位图 常用穴 部 位 头面颈部穴位分布图 1 2 3 常例手法 基本手法 复式操作法 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推法 直推 旋推 分推 合推 1 直推法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 或食 中二指指腹 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 用拇指操作时 依靠拇指的内收和外展运动 用示 中二指操作时 依靠肘关节的伸屈运动 频率约为每分钟250次 直推法操作时要有节奏 轻快连续 一拂而过 以推后皮肤不发红为佳 直推法要求直线操作 不可歪斜扭曲 直推法是小儿推拿的代表性手法 主要用于小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操作 如推大肠 推小肠 推三关 清天河水 退六腑 推七节骨 推脊等 其治疗作用常取决于应用腧穴的特性 且在某些腧穴上推动的方向还与补泻有关 应根据不同的部位和腧穴而定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2 旋推法 用拇指的指纹面在腧穴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单向环旋推动 其频率较直推法缓慢 约为每分钟200次 旋推法操作时腕 肘关节要放松 仅用拇指作小幅度的环旋推动 旋推法在体表操作 不要求带动皮下组织 用力大小介于指揉和指摩之间 旋推法主要用于小儿特定穴中的面状穴操作 与直推法相对而言多作为补法应用 如补脾经 补肺经 补肾经等 推法 直推 旋推 分推 合推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3 分推法 双手拇指桡侧缘或指纹面或掌面 自腧穴中间向两旁作分向推动 既可作直线移动又可作弧形移动 前者操作时速度宜快 幅度较小 约为每分钟250 300次 后者操作时速度稍慢 幅度较大 约为每分钟200次 分推法轻快柔和 能分利气血 多用于小儿特定穴中的阴阳穴 如分推头阴阳 坎宫 分推手阴阳 大横纹 分推胸阴阳 膻中 分推腹阴阳 腹 分推背阴阳 肺俞 等 推法 直推 旋推 分推 合推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4 合推法 双手拇指桡侧缘或指纹面或掌面 自腧穴两旁向中间作分向推动 频率约为每分钟200次 合推法要求轻快柔和 平稳着力于皮肤 不应使皮肤向中间起皱 合推法在临床上作为一种辅助手法 仅用于手阴阳穴 具有行痰散结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痰结咳喘 胸闷等 有时还与分推手阴阳配合应用 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小儿按摩经 和阴阳 从两下合之 理气血用之 推法 直推 旋推 分推 合推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运法 在腧穴上作从一点到另一点的缓慢轻柔的弧形或环形推动的手法 称为运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纹面在腧穴上 作由此往彼的弧形或环形推动 本法实为推法的变化运用 故又称为运推法 频率约为每分钟100次 1 运法仅在体表操作 不带动皮下组织 2 运法操作时宜轻不宜重 宜缓不宜急 运法是小儿推拿手法中最轻的一种 常用于小儿推拿特定穴操作 如运内八卦 运水入土 运土入水 运太阳等 具有宽胸理气 调理脾胃 止咳化痰等功效 此法有顺运为泻 逆运为补 左运汗 右运凉及左转止吐 右转止泻等说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按法 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 称按法 操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用 称按揉 指按法掌按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摩法 1 指摩法用食 中 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 频率约为每分钟120次 2 掌摩法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 频率约为每分钟100次 3 旋摩法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 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的解剖方向 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摩法 注意事项 1 摩法操作时 指面或掌面要紧贴体表 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摩动 2 腕关节要放松 指掌部自然伸直并拢 3 动作轻柔 压力均匀 不带动皮下组织 临床应用 摩法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 刺激轻柔舒适 多应用于头面 胸腹部 如摩囟门 摩腹 摩中脘等 摩法在某些腧穴上操作时其方向与补泻有关 使用时应根据不同腧穴而定 如顺时针方向摩腹为泻 逆时针方向摩腹为补 顺逆双向摩腹为平补平泻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掐法 用手指指甲重刺穴位 称之为掐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掐法 注意事项 1 掐前需取准腧穴 逐渐用力 深透为止 2 注意不要掐破皮肤 小儿皮肤娇嫩 可在掐刺部位盖一薄布 3 垂直方向掐刺 不要抠动和滑动 4 操作次数一般4 5次即可 或中病即止 不宜反复使用 5 掐后常轻揉局部 以缓解不适之感 临床应用 掐法是强刺激手法 以指甲缘为着力点 刺激集中而尖锐 有以指代针之意多用于头面部和手足部位 以救治小儿急症 具有开窍镇静醒神的功效 如掐水沟 掐老龙等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揉法 指揉法 掌揉法 鱼际揉法 1 指揉法用拇指或食指端 或用食 中 无名指端着力 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 称指揉法 2 掌揉法用掌根大 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 称掌揉法 3 鱼际揉法仅用大鱼际部着力 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 称鱼际揉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揉法 注意事项 1 揉法操作时着力点要吸定 不要在皮肤上摩擦和移动 2 拇指揉法操作时仅依靠拇指掌指关节作环旋运动 其他指揉法操作时以肘关节为支点 前臂主动摆动带动着力部位作环旋运动 3 动作均匀连续 协调而有节奏 临床应用 揉法是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 刺激柔和而舒适 指揉法施术面积较小 动作深沉 常用于小儿推拿特定穴中的 点 状穴或经穴 也可根据需要采取二指并揉或三指并揉 如揉中脘 外劳宫 二指揉二扇门 背俞穴 三指揉脐与天枢穴 掌揉法着力面积大 常用于 面 状穴 如掌揉 腹 穴等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挤捏法 用双手拇指和示指在选定的部位或腧穴上作挤捏动作 直至皮肤变为紫红色 称为挤捏法 操作方法 用双手拇 示二指在选定的腧穴或部位上 固定捏住 然后再使两手拇 示指一起用力向里挤 再放松 反复挤捏放松 直至皮肤变为红色或紫红色 甚至变为紫黑色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挤捏法 注意事项 1 两手相距约1cm左右再向里挤捏 2 两手捏住的皮肤要着实 动作要灵活 3 避免剧痛 不要将皮肤挤破 4 本法刺激较重 有一定痛苦 一般放在最后操作 并施以揉法缓解疼痛 临床应用 挤捏法属重刺激 具有散发郁热的功效 用于治疗中暑 痧证和痰食郁结之证均有明显效果 如挤担天突 挤捏肺俞等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捏脊法 捏脊法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 自腰骶开始 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 每向前捏捻三下 用力向上提一下 至大椎为止 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 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 在操作时 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 而且要直线向前 不可歪斜 捏脊法专用于脊柱 线 状穴的操作 具有健脾胃 消食积 和脏腑 行气血 通经络 调阴阳 强身体 促生长等功效 主治小儿先后天不足的一切虚弱病证 如小儿疳积 厌食 腹泻 便秘 呕吐等 捏脊法也是常用的小儿保健推拿手法 肘后救卒方 拈取其脊骨皮 深取痛引之 从龟尾至顶乃止 未愈更为之 捏法正位手势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搓法 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 挟住一定部位 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动 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 称为搓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拿法 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 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擦法 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 中 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擦 擦法又分指擦 掌擦和鱼际擦三种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面紧贴皮肤 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 移为抹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捻法 用拇指 食指面 捏住一定部位 作对称的用力捻动 称为捻法 开天门 推坎宫 运太阳 掐总筋 分阴阳 拿肩井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无论治疗哪一种病症 每次推拿均使用这些方法 所以总称常例手法 即常规的例行成套手法 开天门 推坎宫 运太阳 掐总筋 分阴阳五法在每次推拿中开始阶段应用 拿肩井一法在每次推拿结束时应用 在推拿时 可蘸用少许清水 葱姜汁或麻油 开天门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一般做30 50次 具有发汗解表 镇静安神 开窍醒神的作用 主治 头痛 感冒 头晕 夜啼 失眠等 推坎宫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一般做30 50次 具有疏风解表 醒脑明目 止头痛的作用 主治 外感头痛 发热 目赤痛 惊风 近视等 运太阳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一般做30 50次 具有解表明目止头痛的作用 主治头痛 头晕 感冒 发热 目赤痛等 掐总筋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操作3 5次 具清心经热 散结止痉 通调周身气机 主治 口舌生疮 潮热 夜啼 牙痛等 分阴阳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具有平衡阴阴 调和气血 行滞消食 行痰散结的作用 主治 寒热往来 泄泻 呕吐 食积 身热不退 烦躁不安等 合阴阳多用于胸闷 喘嗽 拿肩井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复式操作法 黄蜂入洞 位置 两鼻孔即是此穴 操作方法 用食指 中指两指指端在小儿两鼻孔下缘揉按10 20次 作用 宣肺气 通鼻窍 主治 鼻塞不通 发热无汗 复式操作法 按弦走搓摩 位置 两腋下胁肋处 操作方法 医者在小儿身后 用双手掌在小儿腋下胁肋处自上而下搓摩50 100次 又称搓摩胁肋 作用 理气化痰 主治 胸闷 气促 咳嗽 积滞等 复式操作法 运水入土 位置 用手掌面 拇指根至小指根 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 掌心向上 右手拇指端由小儿小指根推运起 经过掌小横纹 小天心至大拇指根止 推运50 100次 作用 健脾助运 润燥通便 主治 泻痢 疳积 消化不良 便秘等 复式操作法 运土入水 位置 用手掌面 拇指根至小指根 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 掌心向上 右手拇指端由小儿拇指根推运起 经过小天心 掌小横纹至小指根止 推运50 100次 作用 利尿 清湿热 补肾水 主治 小便赤涩 尿频数 少腹胀满 复式操作法 水底捞明月 位置 内劳宫周围 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左手四指 掌心向上 用冷水滴入掌心 接着医者用右手中指在内劳宫周围旋运之 并结合吹气 边吹气 边旋运之 速度宜慢不宜快 以不超过18口气为限 作用 清热凉血 宁心除烦 主治 高热烦躁 神昏谵语 儿科常见病推治 感冒 一 风寒感冒主要症状 发热恶寒 无汗 头痛 体痛 流涕 喷嚏 咳嗽 喉痒 口不渴 舌苔薄白 脉浮 治疗原则 疏凤 解表 散寒 处方 开天门 推坎宫 揉太阳 揉风池 黄蜂入洞 揉耳后高骨 揉一窝蜂 揉外劳宫 推三关 清天河水 儿科常见病推治 感冒 二 风热感冒主要症状 发热恶风 有汗或少汗 头痛咽痛 鼻塞济浊涕 口渴 面赤辱红 舌红苦薄白微黄 脉浮数 治疗原则 清热解表 处方 开天门 推坎宫 揉太阳 黄蜂入洞 揉耳后高骨 清肺平肝 清天河水 退六腑 儿科常见病推治 小儿腹泻 一 伤食泻主要症状 腹泻腹胀 泻前哭闹 泻后痛减 大便量多酸臭 伴纳呆 口臭 腹痛 呕吐酸馊 苔厚或垢腻 脉滑 治疗原则 消食导滞 和中助运 处方 揉中脘 摩腹 揉天枢 运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