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書法家的故事 書聖王羲之 書法家生卒年 西元307 367年 字逸少 瑯琊臨沂人 是王導的姪子 其人品高潔 曾任右將軍 會稽內史 世稱 王右軍 參考資料 陳麥青 王羲之 台北 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7月 王羲之從7歲就開始學書法 到了十二歲那年 王羲之在父親枕頭底下發現藏有前人寫的 筆論 便偷偷地拿來讀 越讀越有興趣 當母親知道他讀的是 筆論 時 就對他說 你現在年紀還小 讀 筆論 這樣的書 恐怕還讀不懂吧 父親聽了也說 不要性急 等你長大了 我會教你的 可是王羲之回答說 學習是不能等待的 像走路一樣 不停地走 才能前進 在這種精神的支配下 王羲之越學越好 越練越神 其書法藝術終於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被後人遵為 書聖 王羲之很喜愛鵝 因為鵝的脖子細極長 並有彈性 當鵝的脖子擺動時 自然形成一幅曼妙的舞姿 王羲之模仿它的形態 揮毫轉腕 所寫的字雄厚飄逸 剛中帶柔 既像飛龍又像臥虎 王羲之明白學寫書體 不能一味的仿效 必須吸取古人神韻 加以靈活變通 才能有自己的風貌 所以他往往在字體上 求得數種不同的寫法 傳說王羲之所寫的 羲 字 之 字 當 字極多 但往往字字不同 這就是變化體勢 他在基礎上 又博採眾長 一變就變成了質樸 淳厚的書風 而創造了妍美流變的新風格 把草書推向全新的境界 王羲之的行草書最能表現雄逸流動的藝術美 王羲之書法寫得好 傳說是因為他下筆有如神助 有 遒媚勁健 絕代所無 之譽 最著名作品 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 是由王羲之以蠶繭紙 鼠鬚筆 寫了這一篇千古名作 據說當時王羲之已醉 醒後重寫 竟不如原本精彩 為王氏傳家珍藏 而摹本中以馮承素 雙鉤填墨 之 神龍本 公認最為接近原貌 王獻之 書法家生卒年 西元344 386年 參考資料 華寧 王獻之及王氏一門 台北 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12月 東晉書法家王獻之不僅書法寫得好 畫畫也很厲害 當時有個大司馬叫桓溫 威名烜赫 不可一世 有一天 桓溫拿了一把檀扇子要王獻之替他繪畫 王獻之其實剛喝過紹興酒 握筆手有些不聽使喚 他畫好一頭牛後 正要落筆題款 不小心將一滴小墨點濺在牛蹄邊 王獻之嚇了一跳 他知道桓溫性子暴躁 弄污了扇子可不是鬧著玩的 旁觀的人也為他擔心 王獻之不動聲色 想了一想 突然靈機一動 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方法 於是很快的完成了畫 並在畫扇的另一面用小楷寫了一篇 駁牛賦 第二天 桓溫高興的拿扇子去看 他發現畫面的牛蹄邊 有隻螞蟻似乎在爬動 就用手去彈了幾下 想把牠拍去 但是卻一動也不動 仔細一瞧 原來是隻畫蟻 這時 桓溫贊不絕口的說 王獻之的字好 畫也妙啊 他畫的螞蟻 我以為是真的呢 獻之才高識遠 行草之外更開一門 非草非行 流便於草 開張於行 草又處其中間 無藉因循 寧拘制則 挺然秀出 情馳神縱 超逸優游 臨事制宜 有若風行雨散 潤色開花 筆法體勢之中 最為風流者也 最著名作品 鴨頭丸帖 此帖筆勢靈動 神趣活現 草到最高點 而墨跡和 淳化帖 大觀帖 所刻的酷似 足以相信為子敬書 當時的皇帝甚至隨身攜帶此帖 非常重視 歐陽詢 書法家生卒年 西元557 西元641年 參考資料 周斌 歐陽詢 虞世南 台北 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9月 故事與典故 朝日新聞 是日本早期最大的一家報紙公司之一 有分早報和晚報 朝日新聞 的報頭題字 竟是唐朝大書法家歐陽詢書寫的 但是更奇怪的是歐陽詢西元641年去世 而 朝日新聞 是在西元1888年才創辦的 兩者竟相距1247年之久 而歐陽詢怎麼會去書寫 朝日新聞 的報頭字呢 原來 我國在唐代時 漢字書法就已經流傳到日本 而現在日本使用的文字 就是借代漢字的旁邊部首演變而成的 同時 漢字已為藝術欣賞 也隨之在他們中間蔚然成風 當時日本使者經常不惜重金到中國購買書法名流真跡 作為書寫的範本 歐陽詢的法帖也就是其中爭購的對象之一 原來 我國在唐代時 漢字書法就已經流傳到日本 而現在日本使用的文字 就是借代漢字的旁邊部首演變而成的 同時 漢字已為藝術欣賞 也隨之在他們中間蔚然成風 當時日本使者經常不惜重金到中國購買書法名流真跡 作為書寫的範本 歐陽詢的法帖也就是其中爭購的對象之一 朝日新聞 近代在東京創辦時 有幾位籌備人員是著名的書法家 他們崇拜歐陽詢的書法 一致通過要將歐陽詢的書法作為報頭題字的決定 於是找來歐陽詢的得意之作 宗聖觀記 從中選取完整無損的 朝 日 聞 三字 用雙鉤法描成 填本 再把帖中缺少現在的 新 字 巧妙地用 親 字和 析 字分別剔去 見 旁和 木 旁合並而成 這樣 朝日新聞 四字 就以飽滿的形體 瘦勁的姿態出現在該報的首端了 作品特色 字體比較含蓄而圓潤 九成宮醴泉銘 則融合了隸書的感覺 其間字體架構變化之妙 字體以險峻而體態優美著稱 最著名作品 九成宮醴泉銘 虞世南 書法家生卒年 西元558 638年 參考資料 周斌 歐陽詢 虞世南 台北 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9月 故事與典故 唐初著名書法家 其書法法度嚴謹 外柔內剛 瀟散灑落 有 君子藏器 以虞為優 之譽 虞世南是一位經久歷練頗得孔孟真諦的醇儒 他的書法更多的是繼承魏晉六朝二王書法的妍美的風格 他一生謹守二王尺度 在他的書法裡 似有一種篇躚之勢 方圓合度的自然風姿 其書法在儒家倫常禮教浸潤之下 形成了圓融遒逸的自家風貌 從而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高度賞識 為太宗倡導王羲之書風 作品特色 其書風融合南 北兩派而自成一格 並將其個性嚴謹 忠君敬事 顯現在楷書筆法中 最著名作品 褚遂良 書法家生卒年 西元596 658年 參考資料 白鶴 褚遂良 台北 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2月 故事與典故 褚遂良早年深受父親的影響 常出入於名士官場之中 博涉經史 潛心翰墨 青年時 其楷書授到歐陽詢的稱道 視為難得之材 又曾師虞世南 精研羲之筆法 其間又曾師從以 疏瘦 見稱的書法名家史陵 據記載 史陵的楷書 筆法精妙 不減歐 虞 金石錄 這對褚遂良晚期書風的形成 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孫過庭的故事與典故 書法家生卒年 約西元618 698年 孫過庭一生 仕途坎坷 直到四十歲才做到一個小官 但不久就遭讒言被迫棄官 過著貧病交加的生活 最後遇暴疾死亡 雖然如此 他卻能怡然養性 寫下書論雙絕的 書譜 在書法史上名垂千古 在當時 孫過庭的地位並不顯赫 新 舊 唐書 都無記載 但隨時間的推移 書譜 已成為草書史上的烜赫名跡 而 書譜 在書法藝術理論的見解與貢獻 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作品特色 其書法上承東晉草法 下啟唐代草書 有繼往開來之功 最著名作品 書譜 顏真卿 書法家生卒年 西元709 785年 參考資料 李怡 顏真卿 台北 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7月 故事與典故 顏真卿是進士出身 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時始聞名於世 安祿山起兵范陽時 河北各郡皆降服 唯有顏真卿固守平原城 為義軍盟主 為唐朝盡力 最後他奉德宗之命 前往叛將李希烈處勸降 不幸遇害 而他一生忠烈悲壯的事蹟 更是提高其於書法界的地位 中唐以後 由於藩鎮割據 兵連禍結 舊有的制度已經呈現瓦解之勢 顏真卿起而建立楷書新典範 正是重建新秩序的一種心經呈理反映 但是 規矩森嚴的楷書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畢竟是有距離的 因此唐末以後 書法藝術的發展便集中表現在行草書方面 古典的典範終於讓位給個人主義的抒情作風了 他和唐代另一位以楷書成名的書法家柳公權 被人合稱為 顏柳 作品特色 顏真卿的字宛如其人 自始至終均用正鋒 因此所謂顏法的定型化筆法其藝術價值較少 但此筆法卻能充分發揮男性的沉著 剛毅 書法家最著名作品 顏勤禮碑 多寶塔碑 懷素的故事與典故 書法家生卒年 西元737 卒年不詳 懷素因家貧而出家為僧 鍾情於書寫 無錢買紙 乃在住家附近廣種芭蕉 取蕉葉代紙書寫 這傳奇故事常被傳述 也常被畫家引為繪畫題材 懷素性喜飲酒 不拘小節 時人呼之為 醉僧 又將他與張旭並稱為 張癲醉素 時評 張長史為癲 素師為狂 以狂繼癲 孰為不可 晚唐詩人裴說 懷素臺歌 云 杜甫李白與懷素 文星酒星草書屋 將他與李白 杜甫並舉 參考資料 仲威 張旭 懷素 台北 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7月 作品特色 懷素書法初學歐陽詢 曾得韋陟賞識提攜 後又師從張旭弟子鄔彤 陸羽 僧懷素傳 載 彤謂懷素曰 草書古勢多矣 惟太宗以獻之書如凌冬枯樹 寒寂勁硬 不置枝葉 張旭長史又嘗私謂曰 孤蓬自振 驚殺坐飛 余師而為書 故得奇怪 凡草聖盡於此 書法家最著名作品 自敘帖 柳公權 書法家生卒年 西元778年 865年 心正則筆正 筆諫 參考書目 張小庄 柳公權 台北 石頭出版有限公司 2005年1月 故事與典故 柳公權從小就非常好學 十二歲時 辭賦就已經寫得很好 他的詩 書 音樂都非常精通 他性格剛毅 忠直敢言 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 有一次 昏庸的唐穆宗向柳公權請教用筆的方法 柳公權回答說 用筆在心 心正則筆正 這句話與含雙關 皇帝聽了免面有愧色 但並沒有發怒 他知道柳公權希望他遠離小人 以國事為重 後人就把這段故事稱作 筆諫 作品特色 他的書法學自王羲之 繼承了顏真卿的書法風格 收集近代各家的筆法 精研苦練 終於有了自己的風格 所寫楷書 體勢勁媚 骨力道健 較之顏體 柳字則稍清瘦 故有 顏筋柳骨 之稱 柳公權的楷書參雜有歐陽詢的筆法 往往將部分筆畫緊密穿插 使寬綽處特別開闊 筆畫細勁 筆畫細瘦之中 仍運用顏筋使轉頓挫之方法 故運筆之跡外露畫外 但不免有劍拔弩張的感覺 蘇軾的故事與典故 書法家生卒年 西元1037 1101 蘇軾少年時期成長於四川山城中 成年後進入仕途 一生都在宦海中沉浮 歷盡坎坷與艱辛 在政治上無從發揮理想 但他卓越的才華 卻在文藝上開花結果 無論是詩 文 詞 賦 書 畫都冠絕一時 傳誦千載 他是文藝史上少見的全才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巨人 參考書目 盧延清 蘇軾 台北 石頭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7月 故事與典故 蘇軾心胸豁達 喜愛交逰 熱愛人生 具有儒家的進取 道家的超脫和佛家的圓融 居逆處順 隨遇而安 成了千百年來文士與一般民眾都喜愛的歷史人物 他的書法藝術雖只是蘇軾其中一項重要的成就 卻是窺視他豐富心靈最直接 最生動的憑據 作品特色 蘇軾的書法 名列宋四家之首 他開創 尚意 書風 表現出明顯的自我個性 為宋代書法注入新的契機 書法家最著名作品 寒食帖 米芾的故事與典故 書法家生卒年 西元1051 1107 米芾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 家世為武夫 他幼時便跟隨母親到京城 生長在皇家邸府中 與皇親國戚相識 憑著這層特殊關係 在他的早期生活和仕途上頗為順利 米芾的書畫深具功力 山水人物自成一家 世稱 米家雲山 擅長書法 工楷 行 草 篆 隸諸體 以行書成就最高 與蘇軾 黃庭堅 蔡襄並稱 宋四家 參考書目 石莉 米芾 台北 石頭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5月 故事與典故 米芾是收藏家 鑑定家 米芾家中饒有資產 他為了得到古代的名畫 不但耗盡鉅資 而且可謂費盡心機和周折 相傳他有時甚至不擇手段的騙取詩畫 米芾因為收藏頗豐 故眼界寬廣 鑑定精良 所著遂為後人研究畫史的必備用書 米芾還愛硯 硯是 文房四寶 之一 為書畫家必備之物 米芾於硯 素有研究 著有 硯史 一書 對各種古硯的晶樣 異同優劣 均有詳細的辯論 作品特色 米芾泛覽博觀 精通古人筆法 融會貫通 學古而能自出新意 明董其昌評其書法 如禪家悟後 拆肉還母 拆骨還父 呵佛篤祖 面目非故 由是米芾在宋代講求意趣和個性的書風審美中 成就最大 書法家最著名作品 帖 趙佶 書法家生卒年 西元1082 1135 參考書目 高明一 中國書法簡明史 台北 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5月 故事與典故 北宋趙佶是北宋末年的一位皇帝 他自幼酷愛書畫 在位二十五年 政治上雖昏庸腐敗 但於繪畫事業卻有倡導能力 其本人詩書畫均有精湛的造詣 藝術上創作了無數精美的作品 尤以花鳥畫專長 以工細彩墨為主 有時並能寓巧於拙 作品特色 對文化最出名的貢獻 就是他的那筆字 叫做瘦金體 宋徽宗狂草千字文 愈看愈有味 每個字都似有結構安排 前人論草書有云 或體雄而不可抑 或勢逸而不可止 縱於狂逸 不違得寸進尺意 書法家最著名作品 牡丹詩 怪石詩 鄧石如的故事與典故 書法家生卒年 西元1743 1805年 鄧石如的幼年時代 家境貧寒 備嘗艱辛 只有在九歲時跟父親在塾中念了一年的書 後來就砍材 販賣餅餌來養活自己 在祖父和父親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下 他對於書法 金石 詩文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常常摹仿父親木齋先生的篆刻和隸書 他摹仿漢人的印篆也很有功力 鄧石如十七歲時便開始憑一技之長 走上了以書刻自給的道路 後世稱鄧石如為清代碑學第一人 篆刻方面 又以凝重含蓄的特色自成一家 謂之 鄧派 參考資料 單志泉 鄧石如 台北 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8月 作品特色 鄧石如的書法 以篆隸最為出類拔萃 他勤習秦篆 好摹漢印 開清代篆書風氣之先河 其成就對斯冰亦不遑多讓 並以篆意寫隸 輔以魏碑骨力 風格獨具 更以小篆入方寸之印面 酣暢多姿 被譽為 四體皆精 國朝第一 書法家最著名作品 齊白石的故事與典故 書法家生卒年 西元1863 1957年 齊白石自幼出生農家 曾學木工雕花 其詩 書 畫 印皆自學而來 齊白石幼年接觸的是民間藝術 詩從唐詩 書學顏體 同鄉前輩何紹基 畫從芥子園畫譜 而印從基本六書通等字書學習篆字進而發展而來 齊白石中年以後才投名師門下 其臨摹古人所臨不多 常自有取捨 突破古人窠臼 其書拙重 精神飽滿 其畫簡煉 參入鄉土趣味 色彩絢麗 呈現其書畫藝術豐富而新穎的風貌 參考資料 周斌 齊白石 台北 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2月 作品特色 齊白石起自民間 富有獨特的審美情趣 其書法與繪畫 篆刻互相影響 形成純樸 直率和雄健的風格 其字 線條宛如長槍大戟 獨來獨往 轉折處斬釘截鐵 屈伸有力 又極注重布白之道 無論大小 繁簡 都錯落有致 給人自然灑脫 痛快淋漓之感 書法家最著名作品 沈尹默的故事與典故 書法家生卒年 西元1883 1971年 沈尹默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書法家 文學家和詩人 幼年入私墊啟蒙 並勤習書法 遍讀唐詩 二十二歲自費赴日留學 早年從事教育工作 在五四運動時期 沈尹默作為北大教授 和魯迅 陳獨秀等人並肩戰鬥 輪流主編 新青年 雜誌 並在 新青年 等雜誌上發表了如 月夜 三弦 等著名的白話詩篇 著有詩集 秋明集 秋明室雜詩 沈尹默詩詞集 等 是中國新詩的最早宣導者之一 故事與典故 沈尹默在書法方面的貢獻尤為突出 甚至蓋過了他的詩名 他和于右任是近現代中國書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一代書宗 分別代表帖學和碑學的兩座高峰 他的書法主要取法二王 米芾等帖學大師 摻以北碑墓誌的影響 精於用筆 清健秀潤 自成一家 側重書法理論的研究和書法藝術的普及教育 著有 二王法書管窺 歷代名家學術經驗談輯要釋義 等多種理論著作和法帖 故事與典故 1967年文革期間 因擔心 反動書畫 累及家人 將畢生積累的自己的作品以及明 清大書法家的真跡一一撕成碎片 在洗腳盆裡泡成紙漿 再捏成紙團 放進菜籃 讓兒子在深夜拿出家門 倒進蘇州河 1971年6月1日 備受文革迫害的一代書法大師沈尹默 病逝於上海 享年88歲 作品特色 沈尹默書法工正形草書 尤其擅長行書 以二王為歸宿 初學褚遂良 後遍習晉唐諸名家 晚年融會了蘇軾 米芾等人的風格 用筆清圓秀潤 中有勁健遒逸之姿 書法家最著名作品 謝宗安的故事與典故 書法家生卒年 西元1908 1997年 謝宗安自幼家學淵源 在家風薰陶下能文 工詩 幼時就已兼習各種書體 抗戰後 中央日報社舉辦東南書畫聯展 曾以大草而譽噪一時 來臺後 與友人馬紹文 高拜石 尤光先 陳其詮等氏同組 八儔書會 相互切磋 每年舉辦公開展覽 以推廣藝術 影響當時書法風氣甚巨 故事與典故 謝宗安於退休後展開書法教學生涯 直至九十一高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考试(C级船舶检验法律法规)复习题及答案一
- 海滩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疗器械公司招聘销售代表笔试模拟题与面试技巧
- 2025年市场营销部销售代表招聘面试题集
- 2025年裂解反应工程实践技能考核题库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预测试题与标准答案
- 2025年企业碳排放管理与减排技术中级模拟题集及答案
- 2025年网络安全工程师面试题库及答题技巧指南
- 2025年心理咨询服务技能培训与考核标准
- 2026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八中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10kV供配电系统电气设备改造 投标方案
- 肠外营养个案护理
- CJ/T 94-2005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 2025-2030系统级芯片(SoC)测试机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发展对象考试题(附答案)
- 驿站快递合同协议书
- 《新型主动脉夹层护理策略》课件
- 2025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试卷(附参考答案)
- 《箱式快装建筑设计、施工、验收规程》
- 固态电池成本控制-全面剖析
- 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