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IS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内容 概论BIS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BIS监测在镇痛 镇静中的作用BIS监测对昏迷程度的评估及对病人预后的判定BIS监测在脑死亡诊断中的价值BIS监测的不足 概论 双频谱脑电图 bispectralindex BIS 是1996年唯一被美国FDA认可的麻醉药对脑作用的监测仪 是目前商业化麻醉深度监测仪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的监测仪之一 BIS是一个多变量的综合指标 收集不同的麻醉中一系列反应脑电图不同特征的双频谱变量 结合临床相关资料 包括运动反应 血流动力学和药物浓度等 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去掉对手术刺激反应价值小或无价值的参数 选择预见性较好的一些参数 运用判断分析 计算出BIS值 概论 BIS不仅包括了更多的原始EEG信息 并且排除了许多对EEG的干扰因素 BIS数值范围为0 100 数值越大 表明越清醒 数值越小则提示大脑皮质受抑制越严重 BIS值85 100代表正常状态 65 85代表镇静状态 40 65代表麻醉状态 低于40可能呈现爆发抑制 BISXPPlatform Animportantrefinementinbrainmonitoring SensorApplication ApplysensoronforeheadatanglePresseachcirclefor5secondsUsefingertipPressfirmly BIS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在全身麻醉的过程中 麻醉剂不足或过量 容易出现麻醉意外和并发症 所以在手术中对病人进行麻醉深度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常规脑电图可反映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神经系统活动 但操作复杂 易受外界干扰 资料分析困难 较难常规应用于临床判定麻醉药作用 而且脑电图主要与病人的催眠有关 不能提供痛觉丧失的信息 BIS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BIS与麻醉剂和镇静剂产生的催眠和麻醉程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它可测定麻醉的催眠部分 对镇静程度的监测性很高 BIS的特异性 敏感性和准确性较好 变异性很小 BIS监测在诱导和维持阶段根据意识丧失值 大约60左右 调整麻醉药物诱导量和维持量 减少因不明确麻醉状态水平而导致的药物使用不当的发生率 同时也减少了可能伴发的一些不利作用 提高了患者术中安全性 为指导麻醉药追加使用和患者早期恢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预测评估手段 BIS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经BIS监测的患者比其他常规监测患者在ICU中停留时间短 BIS监测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 提早拔管时间和转出恢复室时间 从而提高麻醉质量 减少病人费用 但在麻醉监测中 BIS值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并发疾病 药物治疗及不同麻醉药的组合等 BIS是否能单独用于麻醉深度监测 需要进一步做大量的研究 BIS监测在ICU的临床应用 BIS监测在镇痛 镇静过程中的作用BIS监测对昏迷程度的评估及对病人预后的判定BIS监测在脑死亡诊断中的价值 BIS监测在镇痛 镇静过程中的作用 ICU病人镇痛 镇静的重要性ICU的重症病人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之中 由于自身严重的疾病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各种插管带来的隐匿性疼痛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使得病人感觉到极度的 无助 和 恐惧 构成对病人的恶性刺激 增加病人的痛苦 甚至使病人躁动挣扎 危及生命 国外学者的调查表明 离开ICU的病人中 约有50 的病人对于其在ICU中的经历保留有痛苦的记忆 而70 以上的病人在ICU期间存在着焦虑与躁动 因此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 初稿 指出镇痛镇静治疗应作为ICU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荐意见 B级 BIS监测在镇痛 镇静过程中的作用 镇静镇痛需适度如过度镇静 会对循环 消化 呼吸 免疫等多个系统产生影响 导致低血压 呼吸抑制 肠梗阻 呕吐 延长拔管时间 免疫抑制等 如镇静不全 病人躁动 则会出现高血压 心动过速 氧耗增导致心肌缺血 或痰液阻塞气道出现肺不张 加重肺部感染等 镇静需要个体化气管插管 人机对抗明显 焦虑不安或组织供氧不足者需要镇静程度深些老年体弱 重要器官功能差及非插管病人镇静程相对浅些 临床常用的镇静评分系统 主观性镇静评分Ramsay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 SAS 肌肉活动评分法 MAAS 等客观性镇静评估脑电双频指数 BIS 等 BIS监测在镇痛 镇静过程中的作用 BIS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可以克服主观评分的人为误差 而且直观 BIS综合了脑电图中频率 功率 位相及谐波等特性 包含了更多的原始脑电图信息 能迅速反应大脑皮层功能状况 因此 被认为是评估意识状态 包括镇静深度的最为敏感 准确的客观指标 BIS与其他评分系统的关系 SAS与BIS密切相关 尤其是对SAS2 4级的病人 BIS比SAS更加可靠 对于应用呼吸机病人镇静的评估 BIS监测是一种直接 有效地工具 Ramsay评分简便 花费少 经常应用于临床对患者进行镇静程度的评估 Consales等对40例ICU病人的研究发现 Ramsay评分与BIS值有着密切的联系 BIS监测对较深程度的镇静判定更加有效 BIS值不受肌松水平或肌电活动的影响 可以准确反映患者的镇静程度 BIS监测在镇痛 镇静过程中的作用 Ibrahim等研究发现 BIS值监测可很好反映异丙酚麻醉镇静的深度 Connor等也通过研究指出BIS提供了一种广泛应用的能持续和可靠地测定镇静 催眠药物作用的方法 它可同步 定量地反映病人的镇静程度 BIS监测在镇痛 镇静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BIS监测 可以对临床上常用镇静药的药代动力学及临床疗效进行研究 寻求最佳的镇静方案 达到最理想的临床疗效 BIS监测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 缩短插管时间 但Weatherburn通过研究指出 BIS监测并不能减少ICU病人镇静药物的用量 应用呼吸机的时间或在ICU的住院时间 BIS监测对昏迷程度的评估 目前在临床上 应用较广泛的昏迷程度判定方法为GCS评分法 GCS评分法主观性较强 而且眼部水肿 气管插管及麻醉药物的持续作用等因素均可影响GCS评分 BIS监测对昏迷程度的评估 BIS可以作为一种客观 直接的监测方法 BIS监测正逐渐成为昏迷程度的主要评估方法 研究发现 EEG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各频段绝对功率变化百分比及EEG反应性目测结果与GC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说明脑电活动与GCS评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BIS监测同样可以用来评估昏迷深度 BIS监测对昏迷程度的评估 Paul等对29例轻中度脑损伤后昏迷的病人进行了研究 发现GCS评分与BIS值密切相关 r 0 67 p 0 001 轻度 GCS13 15 和中度 GCS9 12 脑损伤两组患者的BIS平均值分别为85 7 6 1和65 7 16 1 p 0 006 BIS平均值随着GCS评分的升高而升高 但他同时指出不能依靠BIS值来预测GCS分值 BIS的个值偏高 可能与脑电活动减弱时受到的较多的干扰有关 对于BIS监测用于ICU病房来评价患者昏迷程度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对于昏迷患者的预后判断经常采用临床神经系统检查 包括脑干反射 疼痛刺激反应和Glasgow昏迷评分 GCS 等 但临床检查判断昏迷患者预后的准确率欠佳 虽然有一定的特异性 但敏感性不高 而且存在较高的假阳性 目前很多学者认为临床检查对预后的判断价值不大 最有希望对昏迷病人预后作出准确判断的可能是神经电生理的检测 脑电图对预测昏迷患者预后的作用在许多研究中得以证实 其预测价值逐步得到重视 最近的研究表明 BIS监测对脑缺血及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可作出判定 Hockaday报道了39例心肺复苏术后病人 应用脑电图来判断预后 发现预后与脑电图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有文献报道 动态脑电图对预后判断的敏感率为83 3 特异性达100 预后评估的准确率91 7 对预后评估的错误率为0 29 一些研究也表明动态脑电图结果与临床最终转归大体相一致 在预后估计方面准确性较高 可以作为对昏迷病人预后判断的主要方法 Dunham等通过对18例严重脑损伤的ICU患者预后的研究发现 BIS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 BIS值 60提示预后良好 Fabregas等对24例重度脑外伤所致昏迷的病人入院时进行了BIS监测及6个月的预后观察 结果显示 意识恢复组和未恢复组之间的BIS值存在明显的差异 包括BIS的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和变化范围 准确率在90 以上 错误率0 84 此项研究表明BIS可以预测严重脑损伤昏迷患者意识恢复的概率 BIS在判定预后方面的局限性 BIS的变异较大 如EMG的增加可引起BIS的假性升高 在反映区别意识状态的转换上不及CSI 脑状态指数 AAI 体感诱发电位指数 敏感 且与镇静 催眠成都相关 在预测有害刺激反应和体动上不如CSI AAI 反应较真实的脑电活动延迟10 20s BIS监测是对现存脑功能状态的判断 而临床预后与原发疾病和治疗关系密切 这也是电生理检查用来判定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局限性 所以应用BIS监测的同时 应用其他方法监测脑干功能结合临床观察 颅内压测量 神经影像学检查等将使昏迷患者的预后判断可能更为准确 BIS监测在脑死亡诊断中的价值 目前 全世界约有80个国家或地区颁布了成人脑死亡标准 我国对脑死亡的研究起步较晚 至今尚无统一标准 许多国家将脑电静息作为脑死亡诊断的基本条件之一 对于脑电图在脑死亡诊断中的价值 2003年卫生部脑死亡判定标准起草小组起草制订的脑死亡判定标准 成人 征求意见稿 中提到脑电图作为脑死亡的确认试验 脑电图 EEG 呈平直线 不出现 2uV的脑波活动 即脑电静息 间隔12h后需再复核1次 复核结果与前述结果相同可判定为脑死亡 BIS监测在脑死亡诊断中的价值 BIS监测可定量分析脑电活动 近来国内外有用于脑死亡诊断的报道 BIS监测在脑死亡诊断中的价值 Escudero等对19例临床诊断为脑死亡的ICU患者进行了连续监测 所有患者均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及脑电图监测为脑死亡 其中13例还进行了脑动脉多普勒检查 结果随着病人病情的进展 BIS值逐渐下降 抑制比 SR 逐渐上升 最终所有诊断为脑死亡的病人BIS均为0 抑制比100 Escudero认为对脑死亡病人BIS监测的结果同其他诊断方法结果一致 可以作为脑死亡诊断条件之一 但不能单独用于诊断 目前 关于BIS在脑死亡诊断中价值的研究较少 缺乏足够的临床资料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BIS监测的不足 BIS监测ICU病房中应用存在较多的干扰因素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理信号和非生理信号 人体可以产生很多种电信号 如骨骼肌在收缩时产生的高频率的电信号 以及心电信号和心脏起搏器等 尤其是肌肉活动对BIS值影响较大 进行BIS监测时须注意肌电图 EMG 的变化 EMG数值反映了肌肉活动的电功与高频伪差 EMG 55分贝是可接受的EMG EMG 30分贝是最佳的EMG 注意 最小可能的EMG约为25分贝 非生理信号主要是ICU内的电子设备引起的电信号干扰 比较典型的是呼吸机 超声雾化器 监护仪的报警声等 注意 进行BIS监测时 当信号质量指数 SQI 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输血安全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计算机操作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综合桥梁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文化产业园产业集聚与服务创新:2025年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与挑战深度分析报告001
- 2025年天然气加气站布局与社区安全防范体系的整合分析报告
- 编程教育未来趋势2025年在线平台盈利模式分析报告
- 2025年尾矿综合利用与生态修复技术创新成果分析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机械冷加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地质勘查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信号工-机车信号设备维修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软件咨询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艾梅乙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与农业供应链管理创新报告
- 临时救助政策解读
- 煤矿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危化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 广西统考卷(走到田野去)-2025年中考语文作文题解读
- 2025至2030年中国室内覆盖施工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知识管理办法》
- 202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