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之诗歌形象上课用.ppt_第1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诗歌形象上课用.ppt_第2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诗歌形象上课用.ppt_第3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诗歌形象上课用.ppt_第4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诗歌形象上课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一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二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写什么 怎样写 为何写 即从内容 形式 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 考试大纲 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 古诗鉴赏之诗歌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1 了解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2 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 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 古典诗歌之人物形象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自我形象 诗人自己的形象 一般指抒情主人公 长干曲崔颢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他人形象 诗中主人公形象 古典诗歌人物形象考查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征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如何正确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 知人论世 关注人物背景 社会背景和创作背景 2 从人物的肖像 神态 行动 语言 心理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 3 注意环境 时间 地点 天气 周围景物 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 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方法一 知人论世 关注人物背景 社会背景和创作背景 方法一 知人论世 结合背景 展开联想和想象 把握形象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试分析人物形象 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 随军出征 武攸宜兵败 情况紧急 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 武不允 稍后 陈子昂又向武进言 不听 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 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 因此登上蓟北楼 即幽州台 黄金台 遗址在今北京市 写下了 登幽州台歌 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前两句俯仰古今 不遇明君 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 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 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方法二 从人物的神态 行动 语言 心理 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 情语 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 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 试作分析 1 从形神两个方面 或从外貌 动作 心理等方面 2 垂钓小儿聪明 机灵 天真可爱 蓬头 侧坐 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 从 遥招手 怕 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 机灵 方法三 注意环境 时间 地点 天气 周围景物 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 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 谷口来相访 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 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 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 山霭碧氛氲 注 然 通 燃 结合诗中意象 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从 谷口 涧花 暮雨 潭树 春云 檐峰 鹿群 山霭 等意象 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 却环境优美 温馨而富有生机 高雅 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 郑鄂是隐居山中 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 谷口来相访 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 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 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 山霭碧氛氲 答题步骤 题1 2012 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 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 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 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 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本诗为 雪后晚晴 四山皆青 惟东山全白 赋二绝句 中的一首 诗意助读 我站立在春风中 在夕阳映照之中放眼观赏美景 只顾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料峭的春寒 我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 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 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 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 问题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 审题推断 提取信息1 情感关键词 推论 提取信息2 动作神态描写 推论 最爱 由此可知诗人是一个热爱大自然 陶醉于自然美的人 逐胜 忘寒 小立春风 诗人是一个很有情趣 心里闲适 为了欣赏美丽的雪 景而不顾料峭春寒的人 请你组织答案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 驻足春风夕 阳中凝望东山 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2分 从这些动 作与心理的描写中 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 陶醉于自然美景 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分 题2 2013 吉林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周紫芝记得武陵相见日 六年往事堪惊 回头双鬓已星星 谁知江上酒 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 使君犹寄边城 只愁飞诏下青冥 不应霜塞晚 横槊看诗成 诗意助读 自从武陵相见 我们已阔别六年 往事不堪回首 现在我们又重逢 鬓发早已花白 哪知道又要在这江上与你杯酒相倾 匆匆作别呢 寒日的傍晚 萧瑟的边塞上 铁马奔驰 红旗飘扬 士气高昂 使君您身在其中 只担心皇帝下达诏书 命你回京 却不顾边塞的寒冷 横槊赋诗 问题 简要分析下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 使君 形象 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分 审题推断 提取信息1 意象词 推论 提取信息2 情感关键词 推论 铁马 红旗 边城 描绘了一幅金戈铁马 红旗飘扬的边塞壮观场面 愁 担心皇帝下达诏书 命他回京 心系边塞 请你组织答案 下阕塑造了一个文武双全 不辞劳苦 心系 边城的使君的形象 2分 他不顾边塞的寒冷横槊赋诗 心 系边塞 担心皇帝征调的诏书 一个逸兴遄飞 渴望建功立业 的使君的形象跃然纸上 2分 作为一首送别词 它的真正 用意是勉励友人在边塞上施展文武才干 为国立功 2分 1 不慕权贵 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了他淡于富贵 傲视权贵的思想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 豪放自负的性格 2 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 而能推己及人 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3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 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对田园的喜爱 如王维 山居秋暝 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 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写前不见圣贤之君 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 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 矢志报国 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 而不被重用的情感 形象鲜明 如 示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破阵子 6 友人送别 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 赠汪伦 王维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 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 凉州词 王昌龄的 出塞 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 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 兵车行 则体察人民痛苦 反对战争 8 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 雨霖铃 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同 形式上相似 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 2 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 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 抒发的是情感 表现的是情绪 喜 怒 乐 哀 愁等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 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 表达一种思想 志向 异 1 借景抒情的 景 指自然风景托物言志的 物 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 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 志 3 借景抒情的 情 专指热爱 憎恶 赞美 快乐 悲伤等感情 托物言志的 志 可以指感情 志向 情操 爱好 愿望 要求等 形象鉴赏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异同 1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柳永 雨霖铃 2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石灰吟 3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4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陆游 卜算子 咏梅 辨析 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形象鉴赏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1 题型 借助意象 品味意境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这样的氛围 2 题型 把握画面 描摹图景 提问方式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题型 分析景物 概括情感 提问方式 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常见题型及提问方式 4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典例剖析 题3 2013 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 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 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 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 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 山中独不眠 诗意助读 月亮升起来了 悬挂在岩石的上空 月光倾泻而下 铺洒在山岚缭绕溪水之上 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 静静地从野寺前流过 推开门扉 可惜如此良夜美景 无人欣赏 抬头眺望霜天 孤独一人 无客来访 独居山中 彻夜不眠 问题 三 四两句中的 烟 有哪些特点 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4分 审题推断 提取信息1 比喻句 推论 提取信息2 动词 推论 烟色如云白 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 流 山岚富有动态 形象生动 请你组织答案 三 四两句中的 烟 有两个特点 一是 色白 二是具有动态 2分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 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 1分 第四句以 流 字描写山岚之动态 形象生动 1分 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 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 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钩疏箔 把帘子挂起问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 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 又咆哮着远去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雄伟气势 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余干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 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 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 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 何处捣寒衣 注 余干 地名 今属江西 摇落 草木凋零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 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 诗歌描写了暮天 青枫 霜叶 孤城 独鸟 渡口 初上月等意象 这些意象的作用 交待时令景象 秋景 烘托诗人凄清悲秋的内心世界 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相思 常见意境术语 雄浑壮丽 如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 如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 如 野旷天底树 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 如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 如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 如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深远绵邈 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 宏阔 苍凉 雄浑 莽苍 辽阔 高远 壮阔 深远 幽远细腻 空寂 缠绵 幽静 幽美 宁谧 婉转 朦胧 静美繁复 繁丽 热烈 高亢 繁华 喧闹清冷 暗淡 渺茫 寥落 萧条 荒凉 冷寂 荒芜 淳朴 清丽 清新明丽 恬淡 凄清冷落 冷森幽僻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题4 2013 哈尔滨二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后面的问题 添字丑奴儿 芭蕉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 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 不惯起来听 注 该词创作于作者南渡以后 诗意助读 窗前的芭蕉树是谁种的呢 树阴遮蔽了整个院子 树阴遮蔽了整个院子 蕉叶舒展着 蕉心卷缩着 一舒一卷 含情脉脉 本已是枕上落满伤心泪 更加上三更时分窗外响起了雨声 雨点滴滴答答地敲打着芭蕉叶 雨点滴滴答答地敲打着芭蕉叶 深怀着漂泊沦亡之感的词人起坐听雨 从这凄凉的雨声中她听到了些什么呢 问题 请简要概括上片中芭蕉树的形象特点 6分 审题推断 提取信息1 芭蕉树的 形 推论 提取信息2 芭蕉树的 情 推论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间接地写出了芭蕉树树干的高大 枝叶 的繁茂 树冠的伸展四垂 叶叶心心 舒卷有余情 叶心一舒一卷 似是含情脉脉 相依相恋 情意深挚 绵长 第三步 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塑造形象的目的 芭蕉 有余情 自然是由于词人有情 词人将自己的情注入芭蕉的形象之中 创造了情景相生的艺术境界 极其形象地表现了她对中原故国 家乡故土的绵绵不断的思念和怀恋 请你组织答案 树干高大 枝叶繁茂 叶心舒卷 脉脉 含情 点拨 咏物诗的特点1 既然咏物 就要实写其形态 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 求其 形似 曲尽其妙 2 由物到人 由实到虚 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 神似 不滞于物 3 从整体构思看 托物言志 常用比喻 象征 拟人 对比等修辞 4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 除了正面描写之外 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 回答问题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 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梅花 突出了它耐寒 清高 报春的特点 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诗歌意象的 特点 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 烘托性意象 象征性意象 还有组合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 杨柳 惜别圆月 思念落叶 失意春风 得意大海 开阔流水 叹惜古迹 怀旧梅花 傲骨 审美的习惯 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 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等等 例 曹植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