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15-时序逻辑电路_第1页
单元15-时序逻辑电路_第2页
单元15-时序逻辑电路_第3页
单元15-时序逻辑电路_第4页
单元15-时序逻辑电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56 第十六单元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 8 学时学时 第第 4949 5656 学时学时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 实验 理论 实际应用相结合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知识点知识点 一 时序电路概述一 时序电路概述 时序电路的状态及输出是与时间顺序有关的 由组合电路和存储电路 多为触发器 组成 1 特点 特点 任意时刻的输出 不仅与该时刻的输入有关 还与电路原来的状态有关 2 分类 分类 按逻辑功能分为计数器 寄存器等 按触发器工作分为同步电路和异步电路 按电路输出信 号特性分为 Mealy 型 输出与输入及电路现态有关 和 Moore 型 输出仅与电路现态有关 电路 二 时序电路的分析二 时序电路的分析 1 分析步骤 分析步骤 1 写出电路的时钟方程 各触发器的 CP 表达式 输出方程 各输出端表达式 及驱动方程 各触发器的触发信号表达式 2 求出电路的状态方程 各触发器的状态表达式 3 计算得出电路工作状态表 4 画状态图及时序图 5 分析电路功能 2 分析举例 分析举例 分析时序电路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57 1 时钟方程 CP0 CP1 CP2 CP 输出方程 nnn QQQY 012 驱动方程 n QJ 20 n QK 20 n QJ 01 n QK 01 n QJ 12 n QK 12 2 状态方程 将 J K 代入 JK 触发器特征方程得各触发器状态方程 nnn QKQJQ 1 nn QQ 2 1 0 nn QQ 0 1 1 nn QQ 1 1 2 3 计算得到状态表 现 态次 态输 出 n Q2 n Q1 n Q0 1 2 n Q 1 1 n Q 1 0 n QY 0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1 0 0 0 0 1 0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4 画状态图及时序图 5 逻辑功能 这是一个有六个工作状态的同步工作电路 属 Moore 型电路 6 有效态和无效态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58 有效态 有效态 被利用的状态 有效循环有效循环 由效态形成的循环 如上图中的循环 a 无效态 无效态 未被利用的状态 无效循环 无效循环 无效态形成的循环 如上图中的 b 循环 能自启动 能自启动 虽存在无效态 但它们未形成循环 能够回到有效状态 不能自启动 不能自启动 无效态之间形成无效循环 无法回到有效状态 本电路存在无效循环 电路不能自启动 三 时序电路的设计三 时序电路的设计 1 设计的一般步骤 设计的一般步骤 1 根据给定条件要求 确定逻辑变量 状态数目 建立原始状态图 2 合并等价状态 输入相同时 输出相同且转换的状态也相同的状态叫等价状态 得最简状 态图 3 用最少位数的二进制码表示状态 得到编码后的状态图 4 选择触发器 求时钟方程 输出方程 一般利用卡诺图 状态方程 一般用卡诺图 5 变换状态方程 使之与所选择触发器的特征方程一致 得到驱动方程 6 作逻辑电路图 7 将无效态带入状态方程 检查电路能否自启动 若不能自启动 应从新设计或利用触发器的 预置端强行将无效态预置到有效态 2 设计举例 设计举例 例例 1 设计一串行数据检测电路 要求 连续输入 3 个或 3 个以上 1 时输出为 1 否则为 0 1 根据给定条件要求 确定逻辑变量 建立原始状态图 用 X 表示输入 Y 表示输出 可用 4 个状态 S0 S1 S2 S3表示电路不同状态 其中 S0表 示初态 S1 S2 S3分别表示连续输入 1 个 1 2 个 1 3 个及 3 个以上 1 时电路的状态 得到原 始状态图 2 合并等价状态 得最简状态图 显然 S2 S3等价 合并后的状态图为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59 3 用最少位数的二进制码表示状态 得到编码后的状态图 三个状态可用两位二进制编码表示 分别用 00 01 11 来表示 S0 S1 S2 有了编码状态图 剩余问题便容易解决 有了编码状态图 剩余问题便容易解决 4 选择触发器 求时钟方程 输出方程 状态方程 选用 2 个 CP 上升沿触发 也可选择下降沿触发 的 J K 触发器 让二者同步工作 也可异步工作 则 CP0 CP1 CP 利用卡诺图得到输出方程 Y XQ1n 利用次态卡诺图得到状态方程 Q1n 1 XQ0n Q0 n 1 X 5 变换状态方程 使之与所选择触发器的特征方程一致 得到驱动方程 JK 触发器特征方程为 nnn QKQJQ 1 变换 Q1n 1 Q0 n 1 使之与一致 nnn QKQJQ 1 nnnnnnnnnnnnnn QQXQXQQXQQXQQXQ QQ XQQ 1010101010110 1 1 加上了约束项 为了式子简单 不加也行 nnQ QX 10 n 1 n 1 n 0 1n 1 XQQXQQ n 0 n 0 n 0 n 0 1n 0 XQQX QQX Q 比较得驱动方程 J1 XQ0n K1 Error J0 X K0 Error 6 作逻辑电路图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60 7 将无效态带入状态方程 检查电路能否自启动 将无效状态 10 代入输出方程 Y Q1nQ0n和状态方程 Q1n 1 XQ0n Q0 n 1 X 得到 电路能自启动 设计完毕 例例 2 设计一时序电路 实现下图所示的状态图 由于已给出了二进制编码状态图 设计直接从第 4 步开始 1 选择触发器 求时钟方程 输出方程 状态方程 选用 3 个 CP 上升沿触发 也可选择下降沿触发 的 D 触发器 让三者同步工作 也可异步工作 则 CP0 CP1 CP2 CP 利用卡诺图得到输出方程 nnQ QPY 01 nnn QQQY 012 利用次态卡诺图得到状态方程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61 nn QQ 0 1 0 nnnnn QQQQQ 0101 1 1 nnnnnnnn QQQPQQQQQ 0120212 1 2 2 变换状态方程 使之与所选择触发器的特征方程一致 得到驱动方程 D 触发器特征方程为DQ n 1 变换 Q2n 1 Q1n 1 Q0 n 1 使之与一致 DQ n 1 nn QDQ 00 1 0 nnnnn QQQQDQ 01011 1 1 n 01202122 1 2 QQQPQQQQDQ nnnnnnn 则 n QD 00 nnnn QQQQD 01011 nnnnnnn QQQPQQQQD 01202122 3 作逻辑电路图 参见教材 P262 图 5 1 20 4 将无效态带入状态方程 检查电路能否自启动 当 P 0 时 有 100 101 110 111 四个无效状态 分别带入输出方程及状态方程 得到 电路能自启动 设计完毕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62 四 计数器四 计数器 计数器是记录数据的电路 这种电路一般只有计数脉冲 CP 信号 很少有另外的输入信号 属 Moore 型时序电路 且电路主要组成单元是时钟触发器 1 计数器分类 计数器分类 1 按计数进制分 二进制计数器 十进制计数器 N 进制计数器 2 按计数递增 递减分 加法计数器 减法计数器 可逆计数器 3 按计数模分 模 2n计数器 模非 2n计数器计数器 4 按计数器工作情况分 同步计数器 异步计数器 5 按计数器使用的开关元件分 TTL 计数器 CMOS 计数器 2 同步二进制计数器 同步二进制计数器 1 同步二进制加 法 计数器 同步二进制加 法 计数器 以 3 位 模 8 M 8 计数器为例进行设计 计数器方框图及状态图 选择触发器 求时钟方程 输出方程 状态方程 选择 3 个后沿触发的 JK 触发器 计数器同步工作 所以 CP0 CP1 CP2 CP 由 C 的卡诺图得到输出方程 C Q2nQ1nQ0n 由电路次态卡诺图得到触发器次态卡图 进而得到状态方程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63 nn QQ 0 1 0 nnnnn QQQQQ 0101 1 1 nnnnnnnn QQQQQQQQ 0120212 1 2 求驱动方程 JK 触发器特征方程为 nnn QKQJQ 1 变换触发器状态方程 使之与 JK 触发器特征方程一致 nnn QQQ 00 1 0 11 nnnnn QQQQQ 1010 1 1 nnnnnnnnnnnnn QQQQQQ QQQ QQQQ 210201210201 1 2 从而得到 J0 K0 1 J1 K1 Q0n J2 K2 Q1n Q0n 作逻辑电路图 根据进位信号连接不同 又一种接法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64 二者的区别在于上者采用的是串行进位方式 产生进位的时间较长 采用两输入端与门 各 触发器均匀带负载 而后者采用的是并行进位方式 产生进位的时间较短 采用多输入端与门 各触发器所带负载是不均匀的 越是低位带的负载越重 同步二进制加计数器级间连接规律 n 位同步二进制加计数器采用的 JK 触发器 但已连成了 T 触发器 所以实际上是 T 触发器构 成的计数器 并且触发器 FFi的驱动方程为 i 1 2 n 1 而 T0 1 其中是连 n j i j i QT 1 0 乘符号 6 同步二进制加计数器时序图 2 同步二进制减 法 计数器 同步二进制减 法 计数器 以 3 位 模 8 M 8 计数器为例设计 计数器方框图及状态图 选择触发器 求时钟方程 输出方程 状态方程 选择 3 个后沿触发的 JK 触发器 计数器同步工作 所以 CP0 CP1 CP2 CP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65 由 B 的卡诺图得到输出方程 nnn QQQB 012 由电路次态卡诺图得到触发器次态卡图 进而得到状态方程 nn QQ 0 1 0 nnnnn QQQQQ 0101 1 1 nnnnnnnn QQQQQQQQ 0120212 1 2 求驱动方程 JK 触发器特征方程为 nnn QKQJQ 1 变换触发器状态方程 使之与 JK 触发器特征方程一致 nnn QQQ 00 1 0 11 nnnnn QQQQQ 1010 1 1 nnnnnnnnnnnnn QQQQQQ QQ QQQQQ 201201210201 1 2 从而得到 1 00 KJ n QKJ 011 nnQ QKJ 0122 作逻辑电路图 采用串行借位方式 采用并行借位方式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66 同步二进制减计数器级间连接规律 n 位同步二进制减计数器同样采用的是 T 触发器 并且触发器 FFi的驱动方程为 i 1 2 n 1 而 T0 1 n j i j i QT 1 0 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时序图 3 同步二进制加减可逆计数器 同步二进制加减可逆计数器 将加法和减法计数合二为一 适当加入控制信号 即构成加减可逆计数器 设控制信号为 X 且 X 0 时为加计数 X 1 时为减计数 只需 T0 1 即可 n j i j n j i j i QXQXT 1 0 1 0 nnnnnn QQQXQQQXC B 012012 即 1 000 TKJ nn QXQXTKJ 00111 nnnn QQXQQXTKJ 0101222 电路如下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67 4 集成同步二进制计数器 集成同步二进制计数器 有集成 4 位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74161 74LS161 集成 4 位同步二进制可逆计数器 74191 74LS169 74193 74LS93 等 具体功能见芯片说明 3 异步二进制计数器异步二进制计数器 1 异步二进制加计数器 异步二进制加计数器 以 3 位 模 8 M 8 计数器为例 计数器方框图及状态图 选择触发器 求时钟方程 输出方程 状态方程 选择 3 个后沿触发的 JK 触发器 从下面的时序图可得到时钟方程 从时序图看出 当计数器异步工作时 只需 CP0 CP CP1 Q0 CP2 Q1 由 C 的卡诺图得到输出方程 C Q2nQ1nQ0n 由电路次态卡诺图得到触发器次态卡图 进而得到状态方程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68 nn QQ 0 1 0 nn QQ 1 1 1 nn QQ 2 1 2 求驱动方程 JK 触发器特征方程为 nnn QKQJQ 1 比较得 J0 K0 1 J1 K1 1 J2 K2 1 实际上这是由 T 触发器构成的 作逻辑电路图 也可用 D 触发器实现电路 D 触发器特征方程为DQ n 1 比较得 n QD 00 n QD 11 n QD 22 前沿触发的异步二进制加计数器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69 从前沿触发的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时序图可看出 CP0 CP CP1 Error 0 CP2 Error 1 而驱动方程 进位输出等均不变 可由 JK 实际上 T 触发器 或 D 触发器构成 电路图下 或 异步二进制加计数器构成特点 异步二进制加计数器是由 T 触发器构成的 低位触发器的输出作为高位触发器的时钟信号 若是后沿触发 CPi Qi 1 若是前沿触发 CPi Error i 1 2 异步二进制减法计数器 异步二进制减法计数器 以 3 位 模 8 M 8 计数器为例 计数器方框图及状态图 选择触发器 求时钟方程 输出方程 状态方程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70 时序图如图所示 仍由 T 触发器构成 对于时钟方程的表示 前沿触发器和后沿触发器有所不同 后沿触发器 CPCP0 01 CPQ 12 CPQ 前沿触发器 CP0 CP CP1 Q0 CP2 Q1 进位 nnn QQQB 012 状态方程 T 触发器 nn QQ 0 1 0 nn QQ 1 1 1 nn QQ 2 1 2 驱动方程 J0 K0 1 J1 K1 1 J2 K2 1 逻辑电路图 也可用 D 触发器实现电路 只需 n QD 00 n QD 11 n QD 22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71 3 异步二进制计数器触发器级连规律 异步二进制计数器触发器级连规律 异步二进制计数器 无论加计数还是减计数 均可由 T 触发器购成 所不同的是时钟脉冲 CP 的连接方式 先总结如下 T 触发器的触发沿 连接规律 前沿触发后沿触发 加计数 1 ii QCP 1 ii QCP 减计数 1 ii QCP 1 ii QCP 4 同步十进制计数器 同步十进制计数器 以 8421BCD 码为例 1 同步十进制加计数器 同步十进制加计数器 计数器状态图 选择触发器 求时钟方程 输出方程 状态方程 选择 4 个后沿触发的 JK 触发器 计数器同步工作 所以 CP0 CP1 CP2 CP3 CP 由 C 的卡诺图得到输出方程 C Q3nQ0n 由电路次态卡诺图得到触发器次态卡图 进而得到状态方程 nn QQ 0 1 0 nnnnnn QQQQQQ 01013 1 1 nnnnnnnn QQQQQQQQ 0120212 1 2 nnnnnn QQQQQQ 01203 1 3 求驱动方程 JK 触发器特征方程为 nnn QKQJQ 1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72 变换触发器状态方程 使之与 JK 触发器特征方程一致 nnn QQQ 00 1 0 11 nnnnnn QQQQQQ 10103 1 1 nnnnnnnnnnnnn QQQQQQ QQQ QQQQ 210201210201 1 2 nnnnnnnnnnnnnnnnnn QQQQQQQQQQQQ QQ QQQQ 32301230123233012 1 3 n 323012 Q nnnnn QQQQQ 其中是约束项 可去掉 nnnn QQQQ 3012 J0 K0 1 nnQ QJ 031 n QK 01 nnQ QKJ 0122 nnn QQQJ 0123 n QK 03 作逻辑电路图 检查电路能否自启动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73 可见无效态均能回到有效态 电路能自启动 2 同步十进制减计数器 同步十进制减计数器 计数器状态图 选择触发器 求时钟方程 输出方程 状态方程 选择 4 个后沿触发的 JK 触发器 计数器同步工作 所以 CP0 CP1 CP2 CP3 CP 由 B 的卡诺图得到输出方程 nnnn QQQQB 0123 由电路次态卡诺图得到触发器次态卡图 进而得到状态方程 nn QQ 0 1 0 nnnnnnnnn QQQQQQQQQ 01012013 1 1 nnnnnnn QQQQQQ 021203 1 2 Q nnnnnnn QQQQQQQ 030123 1 3 求驱动方程 JK 触发器特征方程为 nnn QKQJQ 1 变换触发器状态方程 使之与 JK 触发器特征方程一致 nnn QQQ 00 1 0 11 nnnnnnn QQQQQQQ 303012 1 3 nnnnnnnnnnnn nnnnnnnnnnnnnn QQQQQQQQQQ Q Q QQQQ Q QQQQ QQQ QQ 101023101023 1010231010203 1 1 nnnnnn nnnnnnnnnnnnnnnnn QQQQQQ QQQQQQQQQ QQ Q QQ QQQ 001203 0230012030012203 1 2 其中是约束项 可去掉 nnnnnnnnnnn QQQQQQQQQQQ 01230123023 从而有 J0 K0 1 nnn QQQJ 0231 n QK 01 nnQ QJ 032 nnQ QK 012 nnn QQQJ 0123 n QK 03 作逻辑电路图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74 检查电路能否自启动 可见无效态均能回到有效态 电路能自启动 3 同步十进制加减可逆计数器 同步十进制加减可逆计数器 将加减计数器合二为一 增加可逆控制端 X 其中 X 0 作加法计数 X 1 作减法计数 具体 构成如下 CP0 CP1 CP2 CP3 CP nnnnnn QQQQXQQXC B 012303 J0 K0 1 nnnnn QQQXQQXJ 023031 nn QXQXK 001 nnnn QXQQQXJ 03012 nnnn QQXQQXK 01012 nnnnnn QQQXQQQXJ 0120123 nn QXQXK 003 如此 即可连成同步十进制加减可逆计数器 4 集成同步十进制计数器 集成同步十进制计数器 如集成同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 74160 74LS160 74162 74LS162 CC4518 等 集成同步十 进制可逆计数器 74192 74LS192 74168 74LS168 74190 74LS190 CC4510 CC40192 等 6 N 进制计数器进制计数器 获得 N 进制计数器有两种方法 用触发器和逻辑门进行设计 如前所述 用集成计数器 一般多用集成二进制计数器 变换而成 前一种方法类似十进制计数器 不再叙述 用集成计数器构成 N 进制计数器的关键在于状态归零 取决于预置端的连接方式 集成二 进制计数器分为异步预置 预置信号是优先的 无论任意时刻 只要预置信号作用时 其它信号 都不起作用 计数器处于预置状态 当预置信号撤消 其它信号再起作用 计数器处于计数或保 持状态 和同步预置 预置信号受时钟脉冲 CP 控制 预置信号加上 在 CP 脉冲到来时 多为 上升沿 计数器处于预置状态 除 CP 以外的其它信号都不起作用 当预置信号撤消 其它信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75 号再起作用 计数器处于计数或保持工作状态 两种情况 1 用同步清零端或同步置数端构成 用同步清零端或同步置数端构成 N 进制计数器进制计数器 首先写出状态 SN 1的二进制代码 再写出归零逻辑式 进而连成电路 例 74163 构成 12 进制计数器 74163 是同步计数器 其中 为同步清零端 低电平有效 为同步并行置数端 低CRLD 电平有效 1 CTP CTT 1 时计数 1 CTP CTT 0 时保持 进位CRLDCRLD 输出 CO 有所区别 74163 逻辑逻辑功能 输 入输 出 CTP CTT CP D0 D1 D2 D3CRLD 1n 0 Q 1n 0 Q 1n 0 Q 1n 0 Q CO 注 0 1 0 d0 d1 d2 d3 1 0 d0 d1 d2 d3 1 0 d0 d1 d2 d3 1 0 d0 d1 d2 d3 0 0 0 0 d0 d1 d2 d3 计 数 保 持 保 持 0 n 0 n 1 n 2 n 3T QQQQCT n 0 n 1 n 2 n 3 QQQQ n 0 n 1 n 2 n 3T QQQQCT 0 清零 置数 计数 保持 保持 S12 1 S11的二进制代码为 1011 归零逻辑式为或 nnn QQQ 013 1 3 0 QCR 其中 为计数器处于 SN 1状态时状态为 1 的各触发器 Q 的乘 nnn QQQ 013 1 3 0 QLD 1 1 N 0 Q 积 电路如下 2 用异步清零端或异步置数端构成 用异步清零端或异步置数端构成 N 进制计数器进制计数器 首先写出状态 SN的二进制代码 再写出归零逻辑式 进而连成电路 例 74197 构成 12 进制计数器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76 74197 是二 八 十六进制异步计数器 由 CP0 CP1不同的连接方法决定 其中 CP1接 Q0 CP0作为时钟脉冲端时 74197 位 16 进制计数器 74197 逻辑逻辑功能 输 入输 出 CT CP D0 D1 D2 D3CRLD 1n 0 Q 1n 0 Q 1n 0 Q 1n 0 Q 注 0 1 0 d0 d1 d2 d3 1 1 0 0 0 0 d0 d1 d2 d3 计 数 清零 置数 计数 为异步清零端 低电平有效 CT 为计数置数控制端 CT 0 时异步置数 CT CRLDLD 1 时计数 LD S12的二进制代码为 1100 归零逻辑式为获 nnQ Q 23 1 3 0 QCR nnQ QCT 23 1 3 0 QLD 电路如下 3 用异步清零端 同步置数端构成 用异步清零端 同步置数端构成 N 进制计数器进制计数器 分别写出 SN SN 1的二进制代码 再写出归零逻辑式 进而连成电路 例 74161 构成 12 进制计数器 74161 是十六进制异步计数器 采用异步清零 同步置数工作方式 为异步清零端 低电平有效 为同步置数端 低电平有效 CRLD S12的二进制代码为 1100 归零逻辑式为 nnQ Q 23 1 3 0 QCR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77 S11的二进制代码为 1011 归零逻辑式为 nnn QQQ 013 1 3 0 QLD 输 入输 出 CTP CTT CP D0 D1 D2 D3CR LD 1n 0 Q 1n 0 Q 1n 0 Q 1n 0 Q CO 注 0 1 0 d0 d1 d2 d3 1 0 d0 d1 d2 d3 1 0 d0 d1 d2 d3 1 0 d0 d1 d2 d3 0 0 0 0 d0 d1 d2 d3 计 数 保 持 保 持 0 n 0 n 1 n 2 n 3T QQQQCT n 0 n 1 n 2 n 3 QQQQ n 0 n 1 n 2 n 3T QQQQCT 0 清零 置数 计数 保持 保持 电路如下 4 进一步提高归零可靠性的办法 进一步提高归零可靠性的办法 在上述两种清零方式中 但清零端或置数端时间较短 瞬间完成 可能会造成个别触发器来 不及清零 造成逻辑混乱 为此 增加基本 RS 触发器来延长清零时间 以保证可靠清零 例 74161 构成 12 进制计数器 G1 G2构成基本 RS 触发器 当归零信号 G 1 时 无论 CP 如何 均有 0 1 对QQ 计数无影响 当归零信号 G 0 时 CP 上升沿后 CP 1 期间 立即有 1 0 计数器处QQ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78 于零状态 并且 1 0 会一直保持到 CP 下降沿到来 保证有足够的置零时间 QQ 5 计数器的扩展 计数器的扩展 将多个计数器连接 可扩大计数容量 把一个 N1进制和 N2进制计数器连接 可获得 N N1 N2进制计数器 五 寄存器五 寄存器 用来存放数据的部件 触发器可存放 1 位二进制数 寄存器则是将多个触发器联接起来 以存放多位二进制数据 因为计算机等存储器内部存储的都是一系列二进制数 实为各种符号 如字母 数字 汉字等 的代码 寄存器大多由 D 触发器构成 跟据工作情况 分为数码寄存器移位寄存器两大类 1 基本寄存器 基本寄存器 1 数码寄存器 数码寄存器 一次完成清零 寄存工作 如图所示为 4 位寄存器 待存数据自 D3D2D1D0端输入 积存控制端的高脉冲控制寄存器完成寄存工作 单拍寄存 无论寄存器中原来是否存有数据 新数据将其充走 D3D2D1D0撤出后 数据仍存储在寄存器中 可由 Q3Q2Q1Q0端取出得到所存储的数据 这种工作方式称为并行输入 并行输出方式 2 集成锁存 寄存 器 集成锁存 寄存 器 1 双 双 4 位锁存器位锁存器 74116 为清 0 端 为送数控制端 D3 D2 D1 D0为送数端 CR A LE B LE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79 逻辑功能表 输 入输 出 D3 D2 D1 D0CR A LE B LE 1n 3 Q 1n 2 Q 1n 1 Q 1n 0 Q 说 明 0 1 0 d3 d2 d1 d0 1 1 0 0 0 0 d3 d2 d1 d0 保 持 清 0 送 数 保 持 2 4 4 寄存器阵列寄存器阵列 74170 内部可存放 4 个字 W3 W W1 W0 从 D3 D2 D1 D0端 送数 写入 Write 每个 字长为 4 位 从 Q3 Q2 Q1 Q0 读数 读出 Read 容量为 4 4 16bits 为写入控制端 AW1 AW0为写入地址端 为读出控制端 AR1 AR0为读出地址 W EN R EN 端 为清 0 端 为送数控制端 D3 D2 D1 D0为送数端 CR A LE B LE 逻辑功能表 控 制数据输出 AW1 AW0 W ENAR1 AR0 R EN D3D2D1D0端数 据 d3 d2 d1 d0写入 1n 3 Q 1n 2 Q 1n 1 Q 1n 0 Q 说 明 0 0 0 0 1 0 1 0 0 1 1 0 1 1 1 1 1 1 写入 W0 写入 W1 写入 W2 写入 W3 保 持 数据写入 W0 数据写入 W1 数据写入 W2 数据写入 W3 写入被禁止 1 1 1 1 1 0 0 0 0 1 0 1 0 0 1 1 0 1 W0数据输出 W1数据输出 W2数据输出 W3数据输出 保 持 W0数据输出 W1数据输出 W2数据输出 W3数据输出读 出被禁止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80 2 移位寄存器 移位寄存器 数据采用串行输入 用 4 拍来寄存 1 右移寄存器 右移寄存器 首先清零 4 位待存数据由 串行输入 端分别做 4 次单数据输入 每次输入进行一次寄存 共 来 4 个高脉冲 则该数据向右移动 共进行 4 次移位寄存 数据向右移动 4 次 完成 4 位数据 的寄存 假设 D3D2 D1D0 1 0 0 1 每次移动寄存情况如下 已清零 寄存次数 高脉冲个数 N串 行 输 入 DQ3 Q2 Q1 Q0 000 0 0 0 11 D0 1 0 0 0 20 D1 0 1 0 0 30 D2 0 0 1 0 41 D3 1 0 0 1 寄存完毕 可由并行输出端口一次取出数据 也可由串行输出端口分 4 次取出数据 串行输 出同样由 移位寄存 端来控制进行 如下 寄存高脉冲个数 N串 行 输 出Q3 Q2 Q1 Q0 01 D0 1 0 0 1 10 D1 0 1 0 0 20 D2 0 0 1 0 31 D3 0 0 0 1 2 左移寄存器 左移寄存器 将右移寄存器反过来联接即可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81 寄存工作情况 假设 D3D2D1D0 1 1 0 1 寄存次数 高脉冲个数 N串 行 输 入 DQ3 Q2 Q1 Q0 000 0 0 0 11 D3 0 0 0 1 21 D2 0 0 1 1 30 D1 0 1 1 0 41 D0 1 1 0 1 取数时同样可采取并行输出及串行输出两种方式 移位寄存器还可实现数的乘除法运算 左移一次就对所存数进行一次乘 2 运算 右移一次 除 2 运算 3 双向移位寄存器 双向移位寄存器 可方便地进行左移 右移及数码寄存 不移 工作 3 集成寄存器 集成寄存器 8 位单向移位寄存器位单向移位寄存器 74164 4 位双向移位寄存器位双向移位寄存器 74LS194 位双向移位寄存器 位双向移位寄存器 T1194 等等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82 为清 0 端 为送数端 在 CP 控制下将所送数 D 移位寄存 CR SBSA DDD 4 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 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 将移位寄存器的输出以一定方式馈送到串行输入端 可循环计数工作 1 环形计数器 环形计数器 m 位环型计数器构成特点 n m QD 10 将移位寄存器的最高位输出直接连接到串行输入端 状态图为 将第一个循环当作有效循环 其他选环当作无效循环 该电路不能自启动 工作之前 应使电路处于四个有效状态中的一个 若某时可电路处于无 效态 必须停止工作 然后再让电路回到有效态 该类计数器状态利用率低 m 个循环状态需要 m 个触发器 2 扭形计数器 扭形计数器 m 位扭型计数器构成特点 n m QD 10 将移位寄存器的最高位输出直接连接到串行输入端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83 从状态图看出 状态利用率提高一倍 该电路不能自启动 改变电路可以自启动 3 最大长度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 最大长度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 m 位移位寄存器构成的计数器计数模最大为 2m 1 构成规律如下 移位寄存器位数 m连接规律 3 或 n 1 n 20 QQD n 0 n 20 QQD 4 或 n 2 n 30 QQD n 0 n 30 QQD 5 或 n 2 n 40 QQD n 1 n 40 QQD 6 或 n 4 n 50 QQD n 0 n 50 QQD 7 或 n 5 n 60 QQD n 0 n 60 QQD 8 或 n 3 n 4 n 5 n 70 QQQQD n 1 n 2 n 3 n 70 QQQQD 9 或 n 4 n 80 QQD n 3 n 80 QQD 10 或 n 6 n 90 QQD n 2 n 90 QQD 11 或 n 8 n 100 QQD n 1 n 100 QQD 12 或 n 5 n 7 n 10 n 110 QQQQD n 0 n 3 n 5 n 110 QQQQD 3 位最大长度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如下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84 状态图 修改电路可自启动 五 可编程计数器五 可编程计数器 适当集成计数器的预置端 编程 可方便构成各种进制计数器 将比较器和集成计数器结合起来 也可构成各种进制计数器 利用 4 位比较器 CC14585 和 4 位集成计数器 CC40161 异步清零 同步置数 如下连接 可构成 A A3A2A1A0 进制计数器 且改变 A 的数值 可方便改变计数进制 编程 A A3A2A1A0为编程计数模 当计数状态 Q3Q2Q1Q0 A3A2A1A0时 0 计数器归零 从LD 而实现 A 进制计数 六 半导体存储器六 半导体存储器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85 1 只读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 ROM 只读存贮器 Read Only Memory 简称 ROM 是一种只能读出的存储器 根据写入方式的不同 分为掩模 ROM 可编程 ROM PROM 和可擦除 ROM EPROM 三类 1 ROM 方框图方框图 ROM 是一种 n 位地址输入 An 1 An 2 A1 A0 b 位数据 Db 1Db 2 D1D0的组合逻辑 电路 2 内部示意图 内部示意图 n 位地址码 An 1An 2 A1A0经地址译码器译码后 产生 2n个数据单元地址 1 2 n W W1 W0 2n个 Wi又叫字线 每个存储单元均存有 b 位数据 到底哪个单元的数据会出现 2 2 n W 在数据输出端 完全由输入的地址码 An 1 A1A0决定 例如 An 1 A1A0 000 01 此时地址译码 器输出的地址是 W1 1 选中的是第 1 单元 使该单元的 b 位数据出现在输出端 3 逻辑结构示意图 为方便画出中大规模集成电路逻辑图 多输入端与门 或门常采用简略画法 其中 带有实点的为硬连接 带有 号的为编程连接 不带符号者为不连接 于是 某 2n b 位 ROM 的逻辑示意图可画为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86 或门阵列中有 b 个或门 每一个或门的输出都是输入变量若干个最小项构成的标准与或表达 式 12 10 n mmmZ ii mmmZ 101 12 101 n mmmmZ ib 当然 对于 Zi的连接组合形式不同 存储的数据也不同 ROM 实际上是一种大规模的组合逻辑电路 实际上是一种大规模的组合逻辑电路 3 ROM 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工作原理 下图所示为二极管与门和或门构成的 4 4 位 ROM 电路 其表达式及真值表为 W0 m0 Error 1Error 0 W1 m1 Error 1A0 W2 m2 A1Error 0 W3 m3 A1A0 D0 W0 W2 m0 m2 Error 1Error 0 A1Error 0 Error 0 D1 W1 W2 W3 m1 m2 m3 Error 1A0 A1Error 0 A1A0 A0 A1 D2 W0 W2 W3 m0 m2 m3 Error 1Error 0 A1Error 0 A1A0 Error 0 A1 D3 W1 W3 m1 m3 Error 1A0 A1A0 A0 A1 A0D3 D2 D1 D0 0 0 0 1 1 0 1 0 0 1 0 1 1 0 1 0 0 1 1 1 1 1 1 0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87 真值表的意义即可从存储器的角度理解 也可从函数发生器的角度理解 从存储器的角度理解 从存储器的角度理解 00 地址中存放的是数据 0101 01 地址中存放的是数据 1010 10 地址中存放的是数据 0111 11 地址中存放的是数据 1110 与门阵列连接方式是不变的 或门阵列中与门阵列连接方式是不变的 或门阵列中 Di的不同连接方式 决定了第的不同连接方式 决定了第 i 单元中存放的数据单元中存放的数据 不同 换言之 或门阵列中不同 换言之 或门阵列中 Di连接方式不同 存储的数据也不同连接方式不同 存储的数据也不同 这由使用者根据实际而自行这由使用者根据实际而自行 决定 决定 从函数发生器的角度理解 从函数发生器的角度理解 A1 A0是两个输入变量 D3 D2 D1 D0是 4 个输出函数 标准与或表达式 与门阵列连接方式是不变的 或门阵列中与门阵列连接方式是不变的 或门阵列中 Di的不同连接方式 对应着不同的逻辑函数 的不同连接方式 对应着不同的逻辑函数 2 随机存储器 随机存储器 RAM 随机存储器 RAM 是由大量基本寄存器构成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可随机读写数据 但一旦停 电 所存储数据便全部丢失 1 RAM 结构结构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88 地址译码器地址译码器 每个存储单元都对应有一个确定的地址 每次读 写时只能访问一个指定地址的存储单元 根 据地址码的输入 地址译码器相应的某根地址线上出现信号 控制被选中地址的存储单元进行读 写 读读 写控制写控制 读 写控制端根据高低电平控制读或者写 有的 RAM 的读 写控制端分为读与写两根线 输入输入 输出输出 RAM 通过输入 输出端与 CPU 交换信息 由读 写控制端控制该端进行输入 写 或输出 读 输入 输出端的个数由存储数据的位数决定 有的 RAM 的输入 输出端是分开的 片选片选 为提高存储量 常把许多 RAM 组装在一起 CPU 访问存储器时 根据片选信号 一次只与 某片或某几片 RAM 来往 存储矩阵存储矩阵 RAM 中的存储单元排列成矩阵形式 如 1024 1 位 RAM 排成 32 32 矩阵 每一矩阵由确 定的行地置和列地址 其中行地址由 5 位行地址码控制 共 32 根行地址输出 列地址由 5 位列 地址码控制 共 32 根列地址输出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89 2 RAM 存储单元存储单元 分为双极性 三极管 和单极性 MOS 管 两类 具体参见教材 P332 3 RAM 容量扩展容量扩展 许多片 RAM 组合起来进行容量扩展 位扩展 如图 4 片 1024 1 位 RAM 扩展成的 1024 4 位 RAM 只需将 4 个 RAM 的地址线 读写 线和片选线分别并联即可 字扩展 如图 4 片 256 8 RAM 扩展成的 1024 8 RAM 只需将 4 个 RAM 的读写线 地址线 A0 A7分别并联 高位地址 A8 A9经译码送至各片的片选端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90 七 可编程逻辑器件 七 可编程逻辑器件 PLD 可编程逻辑器件由与门阵列和或门阵列构成 通过编程 实现不同的与门 或门连接 1 PLD 发展及分类发展及分类 PLD 内部只有一部分是可编程的 根据编程情况分类如下 分 类与阵列或阵列输出电路出现年代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PROM固 定可编程固 定70 年代初 可编程逻辑阵列 PLA可编程可编程固 定70 年代中 可编程阵列逻辑 PAL可编程固 定固 定70 年代末 通用阵列逻辑 GLA可编程固 定可组态80 年代初 2 PLD 逻辑电路逻辑电路 1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PROM 与阵列固定 或阵列可编程 但或阵列是采用烧断熔丝进行编程的 因此编程后不可再改变 如下图所示容量为 8 16 的 PROM 2 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PROM 与 PROM 不同的是 EPROM 具有可擦除功能 不再采用烧断熔丝编程 而是利用紫外线进 行擦除 因此 可反复编程 3 可编程阵列逻辑 可编程阵列逻辑 PAL 该 PLD 与阵列可编程 或阵列固定 也是采用烧断熔丝进行编程的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91 4 可编程逻辑阵列 可编程逻辑阵列 PLA 与 PROM 不同的是 PLA 中的与阵列和或阵列均可编程 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也是采用烧断 熔丝进行编程的 5 通用阵列逻辑器件 通用阵列逻辑器件 GAL 继承了 PLD 与 或结构 但采用 输出逻辑宏单元 GAL 具有可擦除 可重新编程 可重新 组合等特点 3 PLD 实现逻辑函数实现逻辑函数 利用 PLD 可实现多种逻辑功能 例 实现多输出函数 Y1 A B C D 2 5 8 Y2 A B C D 3 6 9 Y3 A B C D 4 8 12 Y4 A B C D 1 5 9 11 15 电子技术教案 第十六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 156 192 192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