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 整理和显示 第一节统计数据的搜集第二节数据整理第三节频数分布第四节数据显示 第一节统计资料的搜集 一 统计数据搜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二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三 统计调查体系 四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 统计数据搜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 统计数据搜集的概念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 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 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数字资料的过程 统计数据搜集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直接向调查对象搜集反映调查单位情况的统计资料 一般称为原始资料或初始资料二是根据研究的目的 搜集已经加工 整理过的 说明总体现象的资料 一般称为次级资料或第二手资料 对原始资料的搜集 我们称之为统计调查 二 调查数据与实验数据 调查数据 通过调查方法获得的数据 通常是对社会现象而言 通常取自有限总体 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方法得到的数据 通常是对自然现象而言 也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科学中 如心理学 教育学 社会学 经济学 管理学等 三 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 1 直接观察法调查人员直到现场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点数和计量 优点 保证资料的准确性缺点 耗时耗力耗财2 报告法由统计机构将调查表格分发或者电传给被调查者 如 统计报表制度 三 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 3 采访法根据被调查者的答复来搜集统计资料 分为 口头询问法和被调查者自填法4 登记法由有关的组织机构发出通告 规定当事人在某事发生后到该机构进行登记 填写资料 如 人口出生和死亡5 实验设计调查法用于搜集测试某一个新产品 新工艺或新方法 二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统计调查组织形式是指组织统计调查 搜集信息资源的方式方法 具体有 统计报表 普查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统计调查形式示意图 统计调查形式 调查范围 全面 报表 普查 非全面 抽样 重点 典型 调查时间 连续性 如统计报表制度 非连续性 如普查 典型 重点 组织形式 定期报表制度 专门 普查 抽样 重点 典型 1 普查定义 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用于 某些不能或不宜用定期的全面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特点 非经常性 全面调查组织形式 通过组织普查机构 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 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调查 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 结合清库盘点 由调查单位自行填报调查表格 例如 我国采取第一种方式普查的有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1995年私营商业及饮食业普查 1964年第二次全国科技售货员普查 2 全面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定 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 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依据 按照统一的表式 统一的指标项目 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自下而上地统一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 用于 管理有关系统的日常经济运行情况 统计报表制度的特点 基层单位可利用其资料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便于各领导单位了解本地区 本部门的相关状况 调查项目稳定 有利于积累资料 并进行动态对比分析 全面统计报表优点 来源可靠从基层单位日常业务的原始记录和原始记录分门别类的系统积累和总结到包含一系列登记项目和指标 都可以力求规范和完善 使调查资料具有可靠的基础回收率高它是依靠行政手段执行的报表制度 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上报 因此 具有100 的回收率方式灵活它既可以越级汇总 也可以层层上报 逐级汇总 以便满足各级管理部门对主管系统和区域统计资料的需要 3 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 然后根据所获得的样本数据 对调查对象总体特征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推算或对总体进行了解 抽样调查的特点 样本单位采用随机原则抽取 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根据部分调查的实际资料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做出估计 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随机原则 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等 抽样调查适用的场合 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 e g 无限总体 产品寿命 破坏性 螺钉 汽水是否合格 低值产品 对普查资料进行必要的修正 e g 人口普查后 再做10 的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要遵循的原则 科学组织抽样调查 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以保证抽样法符合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有关定理的要求 从而才能用这些定理进行推断 这些定理要求 所研究变量为随机变量 即随机原则 遵循最大抽样效果原则 4 重点调查 1 概念从调查对象中选取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优点 快捷 成本低 这些单位数目不多 但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 能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 2 适用条件 当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基本情况 而部分单位又能比较集中地反映研究的项目 采用重点调查比较适宜 e g 要了解我国钢铁生产情况 就可以对我国钢铁行业重点单位鞍钢 首钢 包钢 武钢 宝钢 攀钢进行调查 5 典型调查 1 概念在对调查对象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 有意识地选择少数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 目的 描述和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指在数量表现上具有普遍意义和代表性的总体单位 2 适用条件 要求对事物有深入的了解 要弄清事物的发展规律 典型调查适于深入典型单位 结合实际情况 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有助于全面工作的发展 特别适用于了解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的调查 例如 要研究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 可以在同行业中选择一个或者几个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单位作为典型 三 统计调查体系 以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 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 以必要的统计报表 重点调查 综合分析等为补充 搜集 整理基本统计资料 例如 普查每10年进行2次等 四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为使统计调查顺利进行 在组织调查之前必须首先设计一个周密 可行的调查方案 包括 1 明确调查目的 why 明确统计调查要解决什么问题 即回答 为什么要进行统计调查 2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who 1 调查对象是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 调查对象 调查范围 统计总体 2 调查单位是指要调查的具体单位 它是进行调查登记的标志承担者 3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即回答 向谁调查 的问题 当调查单位自己负责向上报告时 它同时也是填报单位 当调查单位的资料由它的上级组织或其它组织收集整理并向上报告时 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则不一致 注意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区别 3 确定调查项目 what 调查项目 向调查单位调查的具体内容 它是有一系列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构成 确定调查项目 即回答 调查什么 的问题 4 调查表格与问卷的设计把若干调查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上就构成了调查表 一般有两种 一览表 全部被调查单位共一份单一表 每个被调查单位一份问卷以书面文字或表格的形式了解被调查者的意见 被调查者可自愿 自由回答问卷中的问题 名称 编号 制表单位 填表日期等等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调查项目等等 备注 说明 指标解释等 调查表的基本结构 一览表 单一表 5 确定调查时间 when 调查时间有两个含义 1 调查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具体有时点或时期资料 2 调查期限是指进行调查工作的的时限 即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e g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0年11月1日零点 调查时间 时点 2010年11月1日到10日 调查期限10天 6 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包括确定调查机构 组织培训调查人员 调查费用的落实及分配 确定调查资料的报送办法和公布调查结果的时间 中华牙膏用户市场调查方案 为了了解中华牙膏在市场上的信用情况和销量情况 以及目前市场用户喜欢什么样的牙膏 其他牙膏比中华牙膏优越之处在哪里 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 所有牙膏用户 调查单位 每位牙膏用户 报告单位 调查员 调查项目及调查问卷见下页 调查时间 2007年3月 调查方式 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方法 采访法 此项调查由中华牙膏厂市场部组织领导和宣传 由 大学学生协助调查 预算经费为30 000元 结果只作为中华厂进行生产设计的参考 不公开发表 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中华牙膏调查问卷 部分 1 你用过中华牌牙膏吗 是 否 2 你认为中华牌牙膏怎样 很好 好 较好 一般 差 3 你所用过的牙膏有哪些 a洁银 b两面针 c黑妹 d中华 e黑人 f佳洁士 g高露洁 h雕牌 3题多项选择法 4 评分标准很好 10分 好 8分 较好 6分 一般 4分 差 2分 请按以上的评分标准给第三题中列出的牙膏质量评定分数 分数填入括号内 赋值选择法 5 你对我厂生产的中华牌牙膏有什么意见 自由回答法 四 统计调查误差 按调查误差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划分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 1 抽样性误差 由于随机性原因致使样本的结构无法充分地代表总体的特征所产生的 可控 2 非抽样性误差 产生统计调查的各个环节 下列属于登记性误差的是A 样本结构不足B 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有差异C 人为因素干扰D 没有遵循随机原则C 全国工业普查中 正确的是A 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B 全国工业企业数是总体C 每一个工业企业职工是单位D 所有的工业企业是总体D 区别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标志是 A 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B 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C 确定调查单位的标准不同D 确定调查单位的目的不同C 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是A 灯泡质量检验B 重点调查大型钢铁企业C 人口普查D 抽检农地产量C在统计调查方式中 和 属于非全面调查 调查表是用于登记调查数据的一种表格 一般由表头 和 三部分组成 抽样推断的目的在于 A 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B 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C 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D 对样本进行深人细致地研究B 第二节数据整理 一 统计整理的内容与程序二 统计分组三 统计指标 广义的统计整理是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 也称为汇总性整理 第二种是对现成的综合统计资料进行整理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是统计调查的继续 统计分析的前提 一 统计整理的内容与程序 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 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1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整理汇总方案2 根据汇总方案 对各个调查项目的资料进行汇总 通过汇总计算各项指标3 通过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 描述整理的结果 二 统计整理的程序 1 审核统计资料 包括 完整性 准确性 2 对资料进行分组和汇总3 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核算4 编制统计表或统计图 统计整理的结果 5 资料的积累 保管和公布 分组和汇总是整理的中心工作 二 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的概念统计分组的原则统计分组的种类统计分组的方法 一 统计分组的概念与种类 1 概念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 按某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统计分组兼有 分 和 合 的双重含义 对于现象总体 是 分 对于单位 是 合 2 目的在于把同质总体中的按照某一标志具有不同性质的单位分开 把性质相同的单位合并在一起 保持各组内统计资料的一致性和各组之间资料的差异性 1 穷尽原则 不漏 即总体中每一个个体都必须有组可归 e g 对西藏民族学院学生按民族分为 藏族和汉族两组 则可能会漏了一些其他民族的学生 正确应该分为 2 互斥原则 不重 即在特定的分组标志下 总体中任何一个单位都只能属于一个组 而不能同时属于几个组 e g 某商场把服装分为男装 女装和童装三类 就不符合互斥原则 若先把服装分为成年与儿童两类 然后再分为男女两组 就符合互斥原则 2 统计分组的原则 3 统计分组的种类 1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简单分组就是对研究对象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e g 学生总体按性别 专业等进行的分组 复合分组就是对研究对象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分组 e g 企业总体按产业结构进行分类后 各类再按行业进行分类 2 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 变量分组 品质分组就是按照品质标志进行的分组 e g 职工按性别 企业按经济类型等 数量分组也称变量分组 就是按照数量标志进行的分组 e g 企业按产值 工人数分组数量分组时数量界限的确定必须反映事物质的区别 例1为了了解某地区银行存款的构成 可以选用存款性质和期限两个标志分别进行分组 按存款性质分组企业存款储蓄存款财政性存款 按存款期限分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简单分组 复合分组 存款同时按其性质及期限分组企业存款活期定期储蓄存款活期定期财政性存款活期定期 例2企业职工按工龄分组 5年以下5 10年10 15年15 20年20年以上 品质分组 数量分组 3 按分组的作用和任务不同 类型分组 把复杂的现象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部分 结构分组 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计算出各组对总体的比重 借此研究总体各部分的结构 分析分组 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二 统计分组的方法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 选择分组标志 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 分组标志是将总体区分为各个性质不同的组的标准或依据 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是 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选用那些最能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e g 工业企业按照规模 部门分类 产品按照质量分类等 2 选择分组种类 品质分组 数量分组 单项式分组 组距式分组 主要根据研究任务来选择 根据数量变动的特征不同来选择 3 确定组数 组距 划分各组的界限 对数量分组 具体来说 1 品质分组的方法 品质标志的表现为定类和定序数据 这两类数据本身就是对事物的一种分类 因此分类标志确定后组数和组的名称也就相应确定 品质分组 2 数量分组的方法 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 还要确定相应的组距和组数 然后确定组限进行分组 这种分组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分组时各组数量组限的确定必须能反映事物质的差别 二是根据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 采用适当的分组形式 确定相宜的组距和组限 数 变 量分组 单项式分组 a 概念 把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 总体中有多少个不同的变量值就要分多少个组 b 适用 离散型变量且变量值变动范围不大的总体 e g 家庭的人口数 学校的院系数目等 单项式分组表 实例 组距式分组 a 概念 将总体分为若干个区间 把一段区间上的变量值作为一组 这样的分组称为组距式分组 通常描述 到 e g 某企业工人按工资进行分组 低于800 800 1000 1000 1500 1500 2000 2000以上等 b 适用 连续型的变量 离散型变量且变动范围大 c 组距分组中的基本概念 组数 就是将总体分为多少组 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一般5 15组 组数 组限 相邻两组的界限组距分组中 每组包含许多变量值 每组变量值中 其最小值为下限 lowlimit 最大值为上限 upperlimit 闭口组 上下限都有的组 开口组 只有上限或下限的组 组距 classwidth 上下限之间的距离 组距与组数成反比关系 开口组也有组距 其组距取相邻组的组距 根据各组的组距是否相等 可以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 斯特杰斯经验公式 d 组距和组数的确定 注 N为总体单位数 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 等距分组 标志值在各组保持相等组距的分组 异距分组 标志值在各组的组距不等的分组适用情况 等距式分组适用于总体各单位的变量值由小到大呈现均匀变化的情况 e 组距式分组的分类 异距式分组则适用 第一 标志值分布很不均匀的场合第二 标志值相等的量具有不同意义的场合第三 标志值按一定比例发展变化的场合 连续组距分组和间断组距分组 根据相邻两组是否有共同的组限可分为 间断组距式分组 组限不相连的分组 连续组距式分组 组限相连 即以同一数值作为相邻两组的共同界限的分组 适用 离散型变量的各相邻组的组限可以间断连续型变量的各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 连续分组时 重叠组限采用 上限不在组内 原则 工资 元 800 10001000 15001500 20002000 25002500以上 年龄 岁 3 56 910 1415 2021 35 成绩 分 90以上80 9070 8060 7060以下 统计分组类型辨析 开口组 成绩 工资 闭口组 年龄 异距分组 工资 年龄 等距分组 成绩 连续组距式分组 工资 成绩 间断组距式分组 年龄 f 组距与组中值的计算 组距的计算 连续组距式 组距 本组上限 本组下限间断组距式 组距 本组上限 本组下限 1间断组距式和连续组距式通用 组距 本组上 下 限 前组上 下 限 开口组以相邻组的组距作为本组组距 组中值是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组中值 缺下限的最小组的组中值 上限 相邻组的组距 2如 500以下的组距 500 100 2 450缺上限的最大组的组中值 下限 相邻组的组距 2如 1000以上的组距 1000 100 2 1050 组中值 classmidpoint 练习 请自己填写 三 统计指标 一 统计指标的含义统计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e g1 我国200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为14480万户 这就是在全国范围内统计调查的结果 我国200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 为指标名称 14480万户 为指标 数 值 e g2 目前诚毅学院学生人数为13000人 目前诚毅学院学生人数 为指标名称 13000人 为指标值 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关系 两者的区别表现在 1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而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 2 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 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 1 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 两者存在一定的变换关系 e g 在研究某厂职工情况时 该厂的全部职工是总体 工资总额为指标 而在研究该厂所属的某工业局职工工资时 该厂就是总体单位 则该厂的工资总额为数量标志 具体的工资总额为标志值 二 统计指标的分类 统计指标按照其所反映对象的数量特点不同分为 1 数量指标 或总量指标 它是反映现象在一定时间 地点 条件下的总规模 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 包括总体单位总数或总体标志值总量 2 质量指标 它是反映总体内部与总体单位数相对应的标志的平均水平或其他数量对比关系的统计指标 前者用平均数的形式表示 也称平均指标 后者用相对数的形式表示 也称相对指标 三 统计指标体系 1 概念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 作用统计指标体系是由多个指标组成的 能反应客观现象的全貌 描述现象发展的全过程 人们通过对指标体系的认识和揭示可以进一步深入认识统计总体的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频数分布 一 频数分布及其两个要素二 频率 频数密度与频率密度三 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四 频数分布的类型 一 频数分布及其两个要素 一 频数分布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 把总体所有的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归类排列 称为频数分布或次数分布 二 分布数列的两个要素 分组 各组名称 常用x表示 两个构成要素频数 各组次数 常用f表示 二 频率 频数密度与频率密度分布在各组中的数据个数 称为频数各组频数与总频数的比率称为频率频数密度与频率密度的计算 频数密度 频数 组距频率密度 频率 组距各组频数密度与各组组距乘积之和等于总体单位数各组频率密度与各组组距乘积之和等于1 频率的计算及性质 变量数列的编制 1 编制分布数列的程序 数量分组 1 资料排序并求 最大值 最小值 全距 2 确定数列类型 单项式or组距式 3 确定组数和组距 等距or异距 4 确定组限 开口组or闭口组 5 计量各组次数 编制分布数列 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 实例 搜集2009年12月X日60只股票个股交易金额 百万元 数据 并对个股的变量值从小到大排序 形成如下数列 2831323435373950515355575859606164697071748081848587888990929494100101102103106107108110112113115127150151154156166170182206214221235253256277300302 分配总体单位 计算次数 三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 1 概念将变量数列各组的频数或频率逐组累计相加而成累计频数分布或累计频率分布它表明总体在某一标志水平以上或以下总共包含的总体单位的频数或频率 2 计算方法 累计频数 频率 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1 向上累计向上累计 又称 以下累计 先列出各组的上限 各组频数或频率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累计 各累计数的意义是各组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2 向下累计向下累计 又称 以上累计 先列出各组的下限 各组频数或频率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累计 各累计数的意义是各组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的特点 1 累计频数的分布特点 1 第一组的累计频数等于第一组本身的频数 2 最后一组累计频数等于总体单位数2 累计频率的特点 1 第一组的累计频率等于第一组本身的频率 2 最后一组累计频率等于1 课堂练习 某行业管理局所属40个企业2004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 单位 万元 如下 1521241291161001039295127104105119114115871031181421351251171081051101071371201361171089788123115119138112146113126要求 按规定 销售收入在125万元以上为先进企业 115万元 125万元为良好企业 105万元 115万元为一般企业 105万元以下为落后企业 按先进企业 良好企业 一般企业 落后企业进行分组 编制频数分布表 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 四 频数分布的类型 按分组标志按分组形式品质数列单项式数列变量数列等距数列分组距式数列布异距数列数按次数分布特征列钟形分布数列正态分布偏态分布U形分布数列J形J形分布数列倒J形 钟形分布的特征是 两头小 中间大 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 靠近两边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 钟形分布具体可分为对称分布和非对称分布 对称分布的特征是中间变量值分布的次数最多 两侧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则随着与中间变量值距离的增大而渐次减少 并且围绕中心变量值两侧呈对称分布 如图 一 钟形分布 对称分布中的正态分布最为重要 许多社会经济现象统计总体的分布都趋近于正态分布 例如 农业平均亩产量的分布 零件公差的分布 商品市场价格的分布 学生成绩的分布等 正态分布在社会经济统计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非对称的分布中 有不同方向的偏态 如图 正偏或右偏分布 负偏或左偏分布 U形分布的待征与钟形分布恰恰相反 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 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 形成 两头大 中间小 的分布持征 绘成曲线图 象英文字母 U 字 二 U形分布 有些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表现为U形分布 例如人口死亡率分布 由于人口总体中幼儿死亡人数和老年死亡人数均较高 而中年死亡人数最低 因而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死亡率便表现为U形分布 J形分布有两种类型 正J形分布是次数随着变量值的增大而增多 绘成曲线图 犹如英文字母 J 字 反J形分布是次数随着变量值的增大而减少 绘成曲线图 犹如反写的英文字母 J 字 图形如下 三 J形分布 在社会经济现象中 有一些统计总体呈J形分布 例如 经济学中供给曲线 随着价格的提高供给量以较快的速度增加 呈现为正J形 而需求曲线则表现为随着价格的增加需求量也较快的速度减少 呈现为反J形 将统计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上 就形成了统计表 从广义讲 统计表包括统计工作各阶段所使用的一切表格 狭义的统计表专指分析表和容纳各种统计资料的表格 1 从表式上看 可由总标题 横行标题 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 此外有些统计表在表下还增列补充资料 注解 附记 资料来源 某些指标的计算方法 填表单位 填表人员以及填表日期等 统计表的结构 第四节数据显示 一 统计表 总标题是表的名称 用以概括统计表中全部统计资料的内容 一般写在表的上端中部 横行标题是横行的名称 在统计表中通常用来表示各组的名称 它代表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 一般写在表的左方 纵栏标题是纵栏的名称 在统计表中通常用来表示统计指标的名称 一般写在表的上方第一行 指标数值列在各横行标题与各纵栏标题的交叉处 统计表中任何一个数字的内容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