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影响及预防措施.ppt_第1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影响及预防措施.ppt_第2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影响及预防措施.ppt_第3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影响及预防措施.ppt_第4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影响及预防措施.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 影响及预防措施 目录 1 前言2 人的不安全行为概述3 引发 人的不安全行为 的原因4 针对措施 1 前言 1 1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管理的缺失 当人的不安全行为遭遇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时候 容易引发事故 如果此时没有有效的管理制止 极易引发事故 举例 行人闯红灯行人闯红灯 红灯亮说明车辆通行 对于行人来说就是物的不安全状态 此时闯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两者一交叉 就极易引发事故 如果此时存在交警的制止 有效的管理 就可以轻易避免事故的发生 极大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但是不是每个红灯处都有一名交警 如同我们生产现场一样 不是每个工作点都有安全员的盯守 此时的两种状态 红灯 物的不安全状态 闯红灯 人的不安全行为 我们必须去除一种因素才能制止事故的发生 红灯可以去除吗 答案是不能 其实多数时候我们只能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着手了 1 2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必要性海因里希对约7 5万起工业 表1人的因素占事故原因比例 伤害事故统计分析得出 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了88 的事故 美国杜邦公司的统计结果表明 96 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 美国安全理事会的统计结果得出90 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结论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结果是94 的事故与不安全行为有关 我国研究结果表明85 的事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 以上这些数字说明 人的不安全行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影响极大 必须使安全的行为变成员工的日常习惯 才能享受安全 2 人的不安全行为概述 定义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执行某项活动的过程中 由于自身的精神状态 意识 认知 感知 记忆 思维 技能 外界刺激等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失误 在我国 不安全行为类型划分明确并以书面形式提出的是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441 86 的附录A 附录A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被分为13大类 而每一大类下面又分成若干小类 如表2所示 而我国行业众多 并且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色 这种划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行业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增补和删减 如神华宁煤就根据自己公司作业特点 将不安全行为分为A B C三大类 3 引发 人的不安全行为 的原因 国内外安全专家通过理论和事故案例分析 总结得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是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 内部因素是从人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而外部因素是从外部刺激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更具体的 内部因素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组织因素 环境因素两个 3 1心里因素 思想思想是与人的行为有直接关系的因素 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应 如有麻痹思想的人 对安全的 态度是轻视的 不屑的 在他们看来安全制度 规定 措施会对他们做事情的方式进行束缚 有逞能思想的人 对安全知识略有认识 但是往往受逞能思想的支配 为了表现自己而产生盲目的行为 结果事与愿违 有逆反思想的人 对安全法规 规章制度缺乏一个理性的认识 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就会产生反感 不按照规程的要求去操作 一般很难从心理接受善意的规劝和批评 在对抗情绪下会产生违反常态行为想法 在不了解性能及应该要注意的事项的情况下冒然操作 很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而引发事故 从众思想的人大都因为工作环境中存在不安全行为 但是没有造成伤害 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这样做也没有问题 冒险思想的人一般喜欢争强好胜 逞能 有因违章却没有出事的经历 为了争取时间 而故意不按照要求操作 有的人甚至会认为冒险是英雄的行为 意识 人的绝大多数活动都会受到意识的监视和控制 日本的桥本邦卫教授根据人体紧张程度而引起脑电波发生变化的情形 提出了意识水平五阶段的学说 一般情况下 人们在工作场所进行生产活动时 意识是处于第三 一个人的某种气质类型 通常会在他的情感 情绪和行为中进行表现 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四种类型 阶段的 但是当疲劳 瞌睡的感觉产生时 意识就会降到第二阶段 在这种状态下人具有极低的感觉能力和警惕性 是一种不安全的意识状态 第三阶段的意识水平是松弛的 人的注意力很不集中 会表现出心不在焉的状态 并且思绪消极 这个时候人的预测力和创造力也不高 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第四阶段是一种可靠的意识状态阶段 这个阶段中人脑是清醒的 思维比较活跃 人的注意力的集中度和注意的范围也比较广 对事物的反应够迅速 能够果断的做出决定 这种状态正是工作中最需要的 但是这种状态随着人体紧张程度的增加 维持的时间较短 继而进入第五阶段 虽然此阶段大脑活动高度兴奋 但是注意力 判断力以及思维能力下降 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 通常 未发生紧急情况时 无论人的意识水平处于第二阶段还是第三阶段 只要意识到异常的情况 就会使意识水平提高到第四阶段 一旦惊慌 恐惧 意识水平就会上升到第五阶段 失去对事物准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而导致不安全行为的 发生 气质性情 脾气即是对气质通俗的理解 它们是人生来就具备的特征 情绪情绪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外在表现 这种表现是人所固有的 并且会受到客观事物的影响 从行为的角度来看 人的思维与动作在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较快 处于抑制状态时较迟缓 当员工出现不良情绪时 可以让其暂停工作 不能带着情绪工作 维持一定水平的情绪对安全行为的顺利完成是有利的 而当人处于过低或过高的情绪水平时 动作准确度仅在50 以内 能力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是有差异的 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差异在安全生产中的表现 首先 能力的不同导致人体力消耗的不同 进而工作效率也不一致 工作效率高的人与工作效率低的人相比 无用动作要少的多 并且他们善于保持体力 不会让自己陷入疲劳 疲劳会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 进而有可能导致事故 其次 从情绪来看 能力强的人在工作上有信心 能力差的人则会感到苦恼 情绪低落 很容易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不安全行为 最后 从操作行为来看 能力强的人工作起来从容不迫 注意分配均衡 动作熟练并且规范 能力差的人容易 紧张 手忙脚乱 顾头不顾尾 易产生操作上的失误 即出现不安全行为 性格良好性格的形成会受到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影响 人的性格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不良的性格特征常常会造成事故的隐患 3 2生理因素 疲劳指的是人在活动过程中机体的某些部分或整体机能的下降或衰竭状态 从生产劳动的角度来看 疲劳一种生理 心理状态 而这种状态是因为人在生产劳动 过程中体力支出 能量消耗造成身体机能下降 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产生的 人在身体疲劳的状态下 可能会造成潜在的灾难性的后果 疲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产生休息的欲望 心理功能下降 生理功能下降 做业姿势异常 工作的质量和数量下降 差错率或事故增加 生理节律生理节律是说人自出生之日起 体力 智力和情绪分别以23天 33天 28天为周期 呈正弦曲线变化 每一种节律的一个周期中都会经历三个时期的变化 分别是高潮期 低潮期以及临界期 在生物节律的高潮期 人的体力充沛 思维敏捷 情绪乐观 不容易发生不安全行为 低潮期时 人容易产生疲劳 情绪不稳定以及智力迟钝的现象 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 高潮与低潮转化时期 人体的机能会很不稳定 很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 并且发生事故 表3人在24小时内身体的机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表4某煤气公司三班制工人10年中检查煤气表时出现的差错率3 3环境因素 工作 生产 环境环境会通过对人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使其心理和行为发生改变 从而发生一系列的失误 如判断失误 操作失误等 工作 场所中的采光 照明 温度 噪声等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在采光 照明差的环境条件下 行为者容易产生认知上的错误 进而对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记忆能力和想象力产生影响 从而发生行为上的差错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环境使人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 记忆力减退 反应速度降低 思维迟钝等认知上的问题 再加上体力和心理上能量的消耗 很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 家庭环境家庭 一个充满温暖的地方 是 避风的港湾 正是这个港湾 对人的心理 性格等方面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 除了工作 学习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如果家庭和睦 人 在忙碌了一天之后 自然能够得到足够的休息和调养 使得体力和精力得到了恢复 精力充沛的投入第二天的工作之中 工作中遇到的烦心事对家里人倾诉 能够得到家人的安慰和劝解 内心有一种满足感 但是 相反的 如果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好 家中经常发生令人不悦的事情 势必会对员工的情绪 心理 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 从而使他发生错误的概率增加 社会环境人的素质 道德观念 思想 安全意识和精神状况等因素会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 而人在社会环境中生存 社会环境就必然会对人的这些方面的因素造成影响 人际关系就是其中的一项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群体凝聚力的增强起到促进的作用 这样就会使人的心情感到舒畅 相应的工作中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但是 如果双方产生矛盾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彼此就会变得冷漠 敌视 很容易产生紧张 造成注意力分散 国外的许多研究发现 工作在不良的人际关系的环境中 人在工作中行为的出错率比正常条件要高 而通过对个体人际关系的研究发现 与上级的敌对情绪 同事之间的矛盾 与下级的紧张关系都容易使人在工作中出现失误 造成事故 3 4组织因素 安全氛围安全氛围是组织因素的 一份子 也是对不安全行为影响较为突出的一个因素 安全氛围含五个方面 管理者的安全承诺 主管的安全支持 同事的支持 员工的参与以及采取的一系列改善安全的活动 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 AQ T9004 2008 中对安全文化定义是 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 态度 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 4 1能力的干预能力的干预方法主要有教育和培训 人岗匹配 建立激励机制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安全培训和教育是避免事故最直接 最经济 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可采取海尔 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 急学先用 立竿见影 的培训方式 人岗匹配 企业中分配员工的工作时 要尽量因人而异 人尽其才 使每个人的优势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做到与工作岗位要求的能力相匹配 这样做可以增长员工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调动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 自觉的注意安全 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W James通过对员工激励的研究发现 在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下 员工仅能发挥20 到30 的能力 这样的做法足以使他们保住自己的饭碗 但是如果能够受到激励的话 员工就能发挥出80 到90 的能力 在这种能力下他们可以完成原来三 四个人的工作量 这样的两种做法之间存在的60 的差距 正是因为激励激发了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挖掘了人的潜在的能力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在企业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 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氛围 员工间彼此信任 帮助 学习 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下工作 4 针对措施 4 2性格的干预人才聘用时采用性格测试的方法作为雇佣人才的一个参考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性格的差异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和教育 如对有自卑心理的员工 可以采用表扬 暗示的方式来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 增加自信心 而不宜过多的责怪他们 对于好胜自负的员工 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让他们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对于自尊心强的员工 应采用个别谈心的方式解决 尽量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 对于性格倔强的员工 对其做思想工作应尽量的心平气和 避免谈话陷入僵局 对于容易感情冲动的人 最好的做法是冷处理 待他冷静下来再交谈 4 3安全意识的提高提高人的安全意识的方法主要有五种 安全教育 培训 建立奖励 激励机制 管理和约束以及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其中 培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知识 技能和态度 首先 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 让企业中的所有人员都能够具备有关事故预防以及危险识别的知识 其次 安全技能教育是将掌握的安全知识付诸实践的过程 安全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 对人的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会有任何的帮助 只有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 不断的练习 提高 熟练 最后成为安全技能 具备了安全技能 就能够应付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最后 安全态度教育是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 在实际工作中 当操作人员具备了所要求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能否安全的操作是受意识所支配的 因此 安全态度教育就是要使操作者自觉 主动的实践安全技能 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4 4安全文化引导 让职工为自己 为亲人而安全从人的归属感出发抓安全教育 让干部职工对把安全工作的定位回归到人性的思考 以对自己 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企业的使命感投入安全生产工作 亲情源于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通过将亲情化教育纳入管理 让干部职工在工作中能够始终感受大亲情的感召 把对家庭 对亲人的责任感 潜移默化地关注 到工作中去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 让干部职工认识到 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企业 不仅影响到社会 更是关系到每个人 每个家庭安康幸福 是稳定的基础 4 5以严格执行制度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频发 多与管理上 严不起来 落实不下去 有关 要减少事故的发生 就要着眼于解决这一问题 着力推进严 细 实的安全管理 坚持做到各类安全管理规定 认真落实不走样 生产系统的每个环节 细心操作不间断 各类人员责任制 落到实处不动摇 通过严格执行制度 把问题的存在与解决衔接起来 推行严细管理 把安全制度落到实处 最终搞好安全工作 4 6行为安全管理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杜邦公司的STOP 安全训练与观察法 它主要通过他人或者自我观察作业中所发生的不安全行为 随后一起与不安全行为的当事人探讨问题出现在哪里 会导致什么风险 应当如何做 并予以支持鼓励 日本的零事故活动主要通过 ZeroAcci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