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_第1页
长沙市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_第2页
长沙市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_第3页
长沙市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_第4页
长沙市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市 2009 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一 试题突出特点 1 遵循课程标准 紧扣教材考标 本届中考物理试题严格遵循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的要求 全卷知识结构 目标层次 难度分 配 客观题与非客观题的比例均符合考试标准要求 全卷试题紧扣教材 力求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 注重在具 体物理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规律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出现偏题 怪题 图一 知识结构占分比例对比 图二 目标层次占分比例对比 15 12 45 42 40 44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 2008 2009 45 49 30 28 25 23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了解 A 理解 B 会 C 2008 2009 表一 各题型占比例 单项选择 填空题 实验探究题 综合应用 30 30 20 2 0 客观题 主观题60 40 容易题 中难题 较难题70 20 10 贴近生活实际 突出知识应用 今年的试题 新课程理念体现得更加透彻 全卷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贴近学生生活 很好地体现了 从生 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新课程理念 如第 16 题中的 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 海绵 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 第 22 题 下列事例中 属于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这些题目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很好的联系起来 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性 再如第 21 题的家庭电路 第 29 题的连通器 第 30 题的汽车散热器 第 39 题的推土机等 这些题材均 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物理 增设开放试题 培养创新思维 全卷开放性试题有 3 道 T34 采用不同方案使杠杆平衡 T36 第一问进行电路故障的分析并设计不同的改 进实验方案 T37 从图文中寻找物理信息 总分达 16 分 占全卷的 16 通过这些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自主分析 设计 综合获取信息的能力 如第 37 题 位于我市湘江中的橘子洲自古被称为小蓬莱 是世界城市中最长的内河绿洲 东临长沙城 西望岳麓山 四面环水 绵延十里 介名山城市间 浮袅袅凌波上 春来 波光粼粼 鸟声阵阵 盛夏 纳凉 消暑 嬉戏水中 秋至 柚黄橘红 清香一片 深冬 凌寒剪冰 江风戏雪 是潇湘八景之一 江天暮雪 的 所在地 上面的描述中有许多物理现象 请你从中举出两例并说出它们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物理现象物理知识 示例波光粼粼光的反射 1 2 本题取材于 2009 年初对游人开放的橘洲公园 通过一系列的文字描述 重点考查学生从给出的文字中获 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给出的答案不唯一 属于学生可自由发挥的一道开放性试题 突出物理思想 考查迁移能力 今年的考题除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外 还加强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渗透 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 用 如第 23 题涉及放大的物理思想 第 33 题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相关因素涉及控制变量法的方法等 如选择题的第 23 题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当用力 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 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 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 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下列做法中也用到这种放大思想的是 A 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 通过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B 在探究电阻中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 保持电阻不变来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C 在研究电阻的串联时 为了使研究更方便 我们通常用一个电阻来替代多个电阻 D 用磁感线来描述磁体的磁场 该题涉及到多种物理思想和方法包括放大思想 等效代替 理想模型 控制变量法等 这些都是研究物理 问题常用到的的一些思想和方法 5 关注社会热点 体现时代气息 全卷注重人文关怀 体现时代特点 卷中多处体现了今年长沙市的重点工程建设和新科技气息 如第 27 题烈士公园内的年嘉湖 第 28 题的 3G 通讯 第 37 题的橘子洲 第 38 题的书院南路的改造等无不体现了时 代气息和本土特色 如第 28 题 在 5 月 17 日世界电信日到来之际 我市移动 联通和电信三大通信公司均为客户推出了 3G 业务 通过 3G 网络可提供无线视频通话 无线上网等多项服务 这些服务是通过 选填 超 声波 次声波 或 电磁波 来传递信号的 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 s 题中的 3G 第 3 代移动通讯技术 是 2009 年媒体报道中比较热门的字眼 属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题结合 最新科技成果考查物理知识 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气息 6 注重科学探究 加强自主设计 本卷实验探究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更加注重实验能力的检测 引导实验 教学走出 讲实验 背实验 的误区 全卷涉及科学探究的试题达 6 到大题 总分 30 分 占全卷的 30 在探究中注重学生自主设计和动手能力的操作考查 如第 34 题涉及杠杆的平衡及杠杆平衡的设计 第 36 题涉及电路的故障的发现 排除及重新设计等 如第 36 题 在做 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的实验时 有多个灯泡可供选择 小明把两只灯泡 L1 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 如右下图所示 当分别把电压表连在图中AB两点 BC两点及AC两点时 闭合开关后测得的数据是 UAB 0 UBC 12V UAC 12V 则故障可能是 故障排除后 实验正常进行 通过测量 得到了两组实 验数据如下表 分析两组实验数据 可得出 本实验设计你认为有什么不合理或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若有 请加以说明 若是电路改进则填写在虚线 实验次数 AB间接电压 U1 V BC间接电压 U2 V AC间接电压 U3 V 14812 26612 框内 本试题的侧重点在实验故障的分析和实验改进方案的设计 实验设计型试题拓展开了考生思维的空间和思 维的独创性 突显图表功能 检测综合素质 本试卷设置了两道图表试题 T31 电学图表题 T39 力电综合图表题 这两道试题很好地走出了单个知识 点考查的格局 有机地渗透了图表信息 欧姆定律和电功率 弹簧秤的原理及三力平衡的知识内容 加大了考 生应用能力 学科内知识交叉和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 如第 39 题 某班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种简易的电子拉力计 图甲是其原理图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 体A通过硬质弹簧与拉环相连 弹簧上端和金属滑片P固定在一起 弹簧的电阻不计 P与R2接触良好且不 计摩擦 已知物体A的质量为100kg 定值电阻 R1 6 R2是一根长为 6cm 的均匀电阻线 阻值与其 长度成正比 其最大阻值为 24 电源电压为 6V 电 流表的量程为 0 0 6A 当不拉拉环时 金属滑片P刚好处于a端 已知该弹簧伸长的长度 l与所受竖直向 上的拉力F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问 1 要把电流表的表盘改为拉力计的表盘 则拉力计表盘的零刻度应标在电流表表盘的何处 2 闭合开关 当电流表示数为 0 6A 时 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多少 3 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条件下 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范围是多少 取g 10N kg 这道题的设计新颖 促使学生从力学和电学多角度审视图表和文字中的细微处 层层递进 把思维推向纵 深处 二 试卷抽样结果 表二 抽样情况 样品数量 份 平均分 分 优秀率合格率 最高分 分 最低分 分 19778 1338 97 81 03 10016 表三 考生成绩分布表 0 2930 3940 4950 5960 6970 7980 8990 99100 2 人4 人15 人16 人28 人22 人34 人65 人11 人 表四 各小题得分情况 题 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得分率 85 386 887 887 398 581 290 486 36543 754 369 5 题 号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得分率 71 159 985 343 146 76579 279 740 193 945 721 3 三 失分原因分析 从抽样情况 表四 来看 得分率最低的是第 39 题 21 3 其次是第 36 题 40 1 第 31 题 43 1 第 25 题 43 7 第 38 题 45 7 第 32 题 46 7 第 39 题是一道力电综合应用题 本题涉及到关于弹簧的物理模型而且文字较长 学生阅读量大 从题中 获取有用信息相对较难 因此对不少学生产生较大障碍 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不能建立物理模型 导致不能动笔 对连入电路的弹簧长度与弹簧的形变量不能区分 未考虑电路安全 最大电流不能超过电 流表量程 而直接认为拉环拉力最大时弹簧伸长量为 6m 审题不清误认为来环拉力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相 等 物体受力分析不清 不会用三力平衡解决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的问题 第 36 题是一道电学综合实验探究题 涉及电路故障 串连电路的基本规律及实验操作等内容 主要考查 学生排除故障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 实验设计的能力 第 1 问学生答题中出现最多的答案是L1断路 说明学生 对短路和断路造成的故障混淆不清 还有不少学生的答案为电路短路 未明确是哪部分电路短路从而失分 第 2 问总结规律时表达不规范 串 并联电路的词语混用 如 串连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之和 串连 电路中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之和 AB BC AC 等 第 3 问的失分率最高 学生不能分析出造成实验 不合理的根源来自于实验次数太少 可能引起较大误差 从而导致答题时摸不清方向而失分 第 31 题第 1 空得分率较高 说明学生基本掌握了欧姆定律及图像的意义 第 2 空主要问题是不能据图得 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 a 端时的电流和电压值 即对滑动变阻器如何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没有掌握好 第 3 空不少学生审题不清 习惯性地认为是计算滑动变阻器的热量 而实际上是计算定值电阻R1的热量 第 25 题是一道关于浮力的综合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浮沉条件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认识 对学生思维 的严密性是一大考验 答错的学生中大多数都选 D 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审清题 或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直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得出浮力等于 3N 而选择了 D 这反 映出学生审题不清 没有考虑到杯中的水仅适量而并未装满 因此溢出的水并不一定等于浮力 另外还有少部 分学生认为杯中的水过少从而判断出物体必定沉在水底而选择了 D 第 38 题是一道比较常规的力学计算题 涉及到压强 功 功率 平衡等知识 本题中学生失分主要体现 在以下方面 公式记忆错误 如F p S W P t等 数字运算能力不高 尤其是运算中涉及科学计算 法时存在较大问题 不明确公式的物理含义而错乱使用公式 如有的学生乱套公式用p gh 来计算推土机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书写不规范 不带公式计算 卷面乱涂乱画 使阅卷教师找不到得分点 第 32 题主要考查了滑轮组 水平放置 的机械效率及拉力的功率 与往年滑轮组竖直放置有所不同 学 生失分率较高的是第 2 空中关于机械效率的问题 学生的答案中主要有 13 62 41 7 63 3 几种 估计学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不清 致使乱代数据 对含有动滑 轮的滑轮组省力费距离理解不透 尤其是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和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弄不清 第 26 题学生失分率较高的是第 1 空 答题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即 审题不清 思维定势 认为下落过 程中物体动能一定增加而出现错误 认为下落时重力势能必定减少 由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得出动能 一定增加 由减速下降正确判断出动能减小 但在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时受机械能守恒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 相互转化 的影响而误认为重力势能增大 第 29 题失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密度单位的换算问题 有的学生根据p gh 1g cm3 10N kg 0 2m 2Pa 审题不清 没有注意到 稳定 两字 认为压强与流速有关 思维定势 学生在应考复习中可能做过类似 图 的问题而麻木自信 根本不认真看题而直接跟据题图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第 33 题第 1 问丢分的学生较多 基本上都是没有作答 估计是学生在审题时直接跳过该问疏漏所致 第 24 题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很好的联系起来 考查了学生对串 并联电路的辨认及规律的迁移运用 也涉及到了安全用电 短路 的常识 学生的解答中选 D 的较多 这种情况学生对电路的认识没有问题 但学生没有考虑到安全问题即四个车门都关好时会出现短路的情况 也有部分学生选择了 A 或 B 造成 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对串 并联电路的特点认识不够 第 28 题的第 2 空错误比较多 学生大答案中呈现出诸如 3 8 104m s 340 m s 4 2 103 m s 3 0 105 m s 340 103 m s 3 6 106 m s 3 8 107 m s 3 14 108 m s 8 108 m s 的答案 究 其原因主要有 第 1 空填声波 导致传播速度为声音的速度 340m s 或与 34 挂钩的答案 学生完全不知 道 就利用试卷给出的水的比热容替代 记忆模糊 直接把其他比较熟悉的内容拿过来填入 如用电功的换 算关系 1 度 3 6 106焦 或用数学常数 替代 四 今后教学建议 1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概念 规律的理解 教师要注重基本的物理现象 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及 其运用的教学 如浮力 电功率 机械效率 电路设计 压强 功 功率 电功率 三力平衡等重点难点内容 的得分率比较低 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尤其是对基本概念 基本规律一定要讲清 讲透 2 加强训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