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建筑设计说明_第1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说明_第2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说明_第3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说明_第4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某市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某市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 目录目录 1 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 2 第二章 总图设计 3 第三章 建筑设计 4 第四章 结构设计 5 第五章 给排水设计 6 第六章 暖通设计 7 第七章 电气设计 8 第八章 消防与安全设计 9 第九章 环保设计 10 第十章 建筑节能设计 11 第十一章 智能化设计 12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 第第 1 1 章章 设计总说明设计总说明 1 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1 1 招标方提供的资料 1 某市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招标文件 2 某市市发改委关于某市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的批复 3 现状地形图电子版 1 2 工程设计规范 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 2005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2006 3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 2011 4 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技术规程 JGJ T 280 2012 5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31 2003 6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 2012 7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GJG 64 89 8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JGJ 57 2000 9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 2012 10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 67 2006 11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建设部 2008 12 某市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3 国家 湖南省 某市市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法律法规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1 3 气象地质条件及场地概况 某市市境位于罗霄山脉西麓 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的倾斜地段上 市域总体 地势东南高 西北低 北中部地形岭谷相间 盆地呈带状展布 东南部均为山地 山峦迭障 地势雄伟 水域 637 27 平方公里 占市域总面积的 5 66 平原 1843 25 平方公里 占 16 37 低岗地 1449 86 平方公里 占 12 87 高岗地 738 74 平方公里 占 6 56 丘陵 1916 61 平方公里 占 17 02 山地 4676 47 平方公里 占 41 52 山地主要集中于市域东南部 岗地以市域中北部居多 平 原沿湘江两岸分布 某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光热充足 风向冬季多 西北 风 夏季多正南风 无霜期在 286 天以上 年平均气温 16 C 至 18 C 是名副其实 的膏腴之地 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为湖南省有名的粮食高产区和国家重要的商 品粮基地 长江流域第一个粮食亩产过吨的县 市 就产生在某市代管的醴陵市 建设地点 某市市天元区雷打石 建设规模 用地面积 145681 23 平方米 合 218 亩 规划总建筑面积 24862 平方米 项目用地高差复杂 如何合理处理场地高差 是本项目的一个难点 4 场地周边市政条件 项目用地曾为一所高中 后改建为某市市综合实践基地 但建筑与设备设施 老化 仅有一栋学生宿舍楼仍具备改造利用的条件 场地周边为雷打石镇民居 用于拓展 体验用地的区域现为农田 水塘 山地 采用 只征不转 的形 式 后续建设开发保持土地原有性质 2 2 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 2 1 项目背景 1 某市是我国 两型社会 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中心城 市之一 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 湖南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基 地和现代物流中心 2 作为综合实践基地 教育部明确要求 项目设施包括室内综合实践区 室 外劳动实践区 综合训练区 生活区等基本功能区 有可容纳学生集中食宿 开 展学工 学农 学军 生命安全教育等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场所 基地的主要职能 指导未成年人开展社会生活 农林劳动 工艺技术 科 技创新 素质拓展 地方特色等实践活动 开展生命安全 道德法制 国防安全 环境保护 防震减灾等主题教育 承担中小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查 学分认 定及教师培训等工作 基地的服务对象 主要为全市初高中约 10 万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教育服务 每期可为 1200 名学生同时提供综合实践教育和食宿服务 2 2 建设愿景 1 人本校园 凸显生命教育理念 一切以师生的学习 工作 生活的便利及 学校品味的提升为出发点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2 文化校园 从局部到整体 从内涵到形态均要充分体现某市深厚的农耕文 化 红色文化和工业文化气息 3 数字校园 教学手段数字化 日常管理数字化 开放的 为师生提供各类 高水平信息服务的数字化校园 4 两型校园 校园环境生态化 建筑设计环保化 3 3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健康成长 人文关怀健康成长 人文关怀 设计从青少年成长的行为特征和心理 生理需求设计从青少年成长的行为特征和心理 生理需求 出发 为他们的学习 成长提供优质的硬件出发 为他们的学习 成长提供优质的硬件 本设计遵守我国现行设计规范和标准 落实招标书的要求 布局合理的流线 完善的功能区块 做到了动静分区 教学与后勤分区 体育教学与文化教学分区 课内教学与课后活动分区 各功能区块之间既有明显的分隔 又有机联系 大面积的布置绿化景观 注重绿色空间的营造 各栋建筑之间均利用绿化景 观分隔 同时利用建筑围合出景观庭院 为师生提供亲近自然 放松心情的景观 环境 传承地域文化传承地域文化 充分研判综合实践基地的使用需求和某市地域文化特点 充分研判综合实践基地的使用需求和某市地域文化特点 布局某市地域文化元素布局某市地域文化元素 某市市一个以火车制造技术闻名的城市 火车文化是其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之一 同时 红色文化 陶瓷文化也是其具有重要代表性的文化 设计在雕塑 景观小品等 软设计 上以体现地域特色文化为主 为对青少年一代进行地域文 化教育传承提供积极条件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弘扬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精神 设计科学合理的结合地形 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受 同设计科学合理的结合地形 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受 同 时时 设计中考虑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 弘扬科学精神 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设计中考虑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 弘扬科学精神 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获得 生态技术的教育 科学精神的培养生态技术的教育 科学精神的培养 本项目场地为典型山地 设计中 遵循山地建筑的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 建筑单体中考虑应用太阳能光伏板 太阳能热水 覆土建筑 被动式太阳能等各 种技术 将本项目建设成具有可持续生态建筑技术的示范意义的典型项目 本市 青少年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亲身接触生态建筑技术 对培养他们科学精神 使之具 备 两型 意识 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4 4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 全其天 因其地 逸其人 全其天 因其地 逸其人 柳宗元柳宗元 其原意为 保全它的天然面貌 利用那里的地形 使那里的人们自在安逸 从这一理念出发 进行引申发散 可以如下理解 全其天全其天 保留用地原有的场所感 保留用地原有的场所感 本项目场地原为一所高中 具有一定的历史 许多人在此生活学习 对改用 地形成了固有的印象感受 本设计中 虽属重新建设 但力争保全来原有场地所 留给一代代人的感受 因其地 因地制宜 遵循山地建筑的设计原则 因其地 因地制宜 遵循山地建筑的设计原则 用地为典型山地 充分考虑用地现状 建筑设计中本着节地 减少土方开挖 的原则 错落布置 符合 两型 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逸其人 创造舒适宜人的空间 逸其人 创造舒适宜人的空间 根据场地现状 遵循山地建筑的设计原则 创造出感受丰富的空间 给在此 学习生活的师生提供舒适宜人的建筑内外空间 第第 2 2 章章 总平面设计总平面设计 1 1 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 1 明确功能分区 把握流线组织 做到个功能区块之间分而不离 隔而不断 2 合理布局景观文化轴线 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文化陶冶的同时 享受 轻松宜人的环境氛围 3 通过对建筑细节的处理 体现学校建筑的人性化 2 2 功能布置 功能布置 某市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位于某市市天元区雷打石镇 场地呈不规则多边 形仅有东南方向一小部临城市道路 可作为场地主入口 建设项目总体可分为办公教学区 后勤服务区 体育活动区 户外实践活动 区等四大功能区块 其中 体育活动区包含风雨操场 室外体育场等 布局于场地南部东侧区域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 后勤服务区 食堂 学生宿舍 教室周转用房 布局于场地南部西侧区域 办公 教学区包含综合馆 多功能馆 特色馆 生存与科技馆等 布局于场地南部中间 区域 户外实践活动区位于场地北侧 面积较大 包含农耕实践区 花卉园艺实 践区 素质拓展区 国防教育与军事体验区 交通安全教育区 水上运动与水产 养殖体验区 药物种植实践区 结合道路建设的某市传统文化及瓜果长廊贯通联 系各功能区块 3 3 交通流线 交通流线 场地仅有南侧一小部临城市道路 以此处作为整个场地的主入口 人车道路均从此进入 车行道路位于入口广场西侧 车行道路坡度不大于 7 符合车辆日常使用和消防车的使用要求 车行道路沿场地西侧红线布置 到 达体育场所在标高 围绕体育场设置一圈道路用于交通安全教育的场地 入口东 侧道路由于坡度过大 仅作步行用 步行人流自场地主入口进入后 可通过综合楼中轴 综合楼东侧步行道路 车行道路两侧的人行道等进入场地 由于场地东侧高差较大 无法设置坡度符合要求的车行道路 本设计中未有 整体的环形道路 设置宽度为 7m 的车行道路 围绕体育场形成局部环形道路 人 车行道路均能便捷到达每一栋建筑 4 4 经济技术指标经济技术指标 地块总用地面积 145681 23 总建筑面积 25918 84 其中 生存与科技馆 5326 35 综合馆 2825 89 特色馆 1356 42 多功能馆 3241 38 学生公寓 6152 79 教室周转用房 2010 95 食堂 3855 06 管理用房 750 厕所 400 精品文档 6欢迎下载 计容面积 25918 84 建筑占地面积 7858 32 建筑密度 5 4 容积率 0 18 绿地覆盖率 55 3 机动车停车 60 辆 建筑防火等级 一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 第第 3 3 章章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1 1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本项目根据招标方提供的要求 遵守相关的规范与标准进行设计 充分 考虑功能 环境与建筑等各种关系的平衡 2 2 建筑单体空间与功能建筑单体空间与功能 建筑单体包括教学楼 综合楼 学生食堂 综合体育馆等 其中 教学楼 9609 6 综合楼 3079 7 学生食堂 2037 综合体 育馆 1825 9 本设计的一大特色是用两层风雨连廊将各栋建筑联系起来 便于师生在 烈日 雨雪天气到达 建筑正负零均为高于室外地坪 0 45m 教学楼教学楼 教学楼共两栋 为单外廊形式 北栋外廊位于南侧 南栋外廊位于北侧 两栋教学楼围合了一个景观庭院 教学楼共有 7 层 地下 2 层 地上 5 层 地上五层层高 3 6m 负一层层高 4 8m 负二层层高 3 6m 教学楼自东侧主要入口进入 西侧靠近楼梯间处设有次入口 每栋教学 楼设置有两个楼梯和一个电梯 电梯楼梯靠近主次入口 便于到达 各主次 入口处均考虑无障碍使用要求 主要教学用房布置于地上 1 至 4 层 共 36 个普通教室 每个教室能容 纳 45 名学生 共能容纳 1620 名学生 5 层布置学生文化活动用房 图书阅 览室 广播室 心理咨询室等 每层还布置有教师办公室 学生卫生间 教 师卫生间等功能 负一层设置舞蹈室 音乐演奏时 乒乓球室 体能测试室 等功能 负一层与半地下形式的游泳馆连同 共用淋浴 热身等功能 负二 层为人防地下车库 共有停车位 50 个 卫生间蹲位数量根据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相关要求设置并稍有富余 每个卫生间均考虑无障碍使用要求 综合楼综合楼 综合楼为一栋 共有五层 每层层高 3 6m 单外廊形式 教室位于南 侧 走廊位于北侧 自东侧主要入口进入 西侧靠近楼梯间处设有次入口 设置有两个楼梯和一个电梯 电梯楼梯靠近主次入口 便于到达 各主次入 口处均考虑无障碍使用要求 精品文档 7欢迎下载 1 至 4 层主要布置荣誉展示区 音乐 美术 劳技 计算机 实验室等 各类教室 5 层为行政办公区 并配置两间会议室 一间容纳 35 人 一间 容纳 100 人 可容纳 938 人的多功能厅位于一层 为半地下形式 中和两端 与室外地坪之间的高差 便于进入 多功能厅的视线设计按照 剧场建筑设 计规范 的要求设计 卫生间蹲位数量根据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相关要求设置并稍有富余 每个卫生间均考虑无障碍使用要求 学生食堂学生食堂 学生食堂位于场地的东北角 共两层 每层层高 5 1m 共可容纳 1272 名学生同时就餐 餐厅面积及餐厨比按照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的相关要求 计算得出 每层布置一个教工餐厅 功能满足 60 名教室同时就餐 食堂主入口位于建筑西侧临近校园景观文化主轴 在南侧设置就餐次入 口 东侧临近场地次入口设置工作人员和货物次入口 食堂内餐厨分区明确 厨房内烹饪 蒸煮 加工 仓储 洗消等功能完善 并设置小型电梯运送食 物和货物 根据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的相关要求 该类食堂不强制设置学生卫生 间 同时由于食堂有教学楼距离不远且有风雨连廊联系 故在本设计中仅设 置小型学生卫生间 综合体育馆综合体育馆 综合体育馆包含标准篮球馆和 6 道 25m 游泳馆等两大功能 游泳馆为半 地下形式 游泳池使用平面位于负 4 8m 标高 游泳池层高 8 1m 净高大于 7m 游泳池和教学楼负一层有机联系 部分功能共用 节约造价 游泳馆可 由游泳馆门厅进入 通过楼梯下到使用平面 也可以从教学楼负一层进入 无障碍使用流线为电梯下到负一层途径该层到达 游泳馆设中央空调系统 篮球馆入口位于东面临近学校的景观文化主轴 篮球馆层高 10 5m 净 高大于 8m 含标准篮球场一个 以及相关的管理 卫生间等功能 和游泳 馆共用淋浴间 综合体育馆卫生间蹲位数量根据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相关要求设置 并稍有富余 每个卫生间均考虑无障碍使用要求 3 3 绿化设计绿化设计 场地内沿用地红线及内部道路沿线均设置了带状绿化 建筑主入口处 设计了入口广场 广场为硬质铺地 场地带状绿化和内庭院种植本地地常见 的低矮灌木和草坪 烘托出宜人舒适的气氛 优美的绿化空间 起到舒缓使 用者情绪 调节微气候的作用 4 4 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 本设计严格遵循 无障碍设计规范 中相关规定 在建筑入口处设置 了无障碍坡道 建筑内廊和各类功能空间均满足无障碍使用要求 设置无障 碍卫生间 各楼设置无障碍电梯 多功能厅设计了专门的无障碍坐席 残障 精品文档 8欢迎下载 人士到达该位置的坡道相关参数满足无障碍要求 第第 4 4 章章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 1 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该项目位于天心区原桂花坪小学 学区内共有四个单体建筑 综合楼 学生 食堂 综合体育馆 拟定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教学楼为地下两层 地上五层 负二层为停车场和人防工程 拟定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拟建建筑物一览表 序号工程名称结构体系层数建筑面积备注 1 教学楼框架剪力墙结构 5F9609 6m2 两层地下室 2 综合楼 框架结构 5F3079 7m2 无 3 学生食堂 框架结构 2F2037m2 无 4 综合体育馆 框架结构 1F1825 9m2 无 2 2 设计指导原则设计指导原则 根据建设方所提资料 该项目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建设工程规范 及技术标准 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和特殊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3 3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3 1 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3 2 自然条件 1 基本风压 基本雪压 根据建设方所提资料 基本风压取值为 50 年一遇 基本风压基本雪压 W 0 35kN 0 45 2 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 抗震设防参数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 05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 3 本工程设计所遵循的标准 规范 规程 序号 名称代号 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2001 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2008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12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10 5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 2011 6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JGJ137 2001 2003 年局 部修订 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精品文档 9欢迎下载 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11 9 建筑桩基设计规范 JGJ94 2008 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2006 4 4建筑分类等级建筑分类等级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一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乙类建筑物耐火等级一级 5 5 结构方案结构方案 5 15 1 结构缝的设置结构缝的设置 教学楼单体长度超过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 为满足建筑使用 功能要求同时解决地下室防水隐患和施工难度 采取不留设永久施工缝的 无缝施工法 在地下室的底板和顶板在合适的位置按 米间距留 设施工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 施工后浇带宽 1 米 膨胀加强带宽 2 米 以解 决砼的收缩裂缝 其他单体根据工序要求 按实际情况考虑设置施工后浇带 不设伸缩缝 5 25 2 结构选型结构选型 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抗震等级为四级 因属于重点设防类 工程 按抗震等级三级要求构造配筋 5 35 3 楼盖及屋盖结构楼盖及屋盖结构 屋盖及楼盖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 6 6 基础方案基础方案 本工程的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由于无地质勘察资料 本工程基础暂拟 采用天然地基基础 7 7 主要结构材料主要结构材料 7 17 1 钢筋 钢筋 箍筋直径3 0h 内隔墙采用 200 100 厚 加气混凝土砌块 为不燃烧体 耐火极限 2 0h 2 混凝土框架柱为不燃烧体 最小截面 500X500 耐火极限 3 0h 3 混凝土墙为不燃烧体 最小厚度 200 耐火极限 3 0h 4 混凝土梁为不燃烧体 保护层厚度 25mm 耐火极限 2 0h 5 混凝土板为不燃烧体 板厚 100mm 保护层厚度 15mm 耐火极限 1 5h 以上结构构件均满足耐火等级的要求 6 6 给排水消防设计给排水消防设计 一 工程概况一 工程概况 1 该工程天心区桂花坪小学扩建工程 主要由教学楼 综合楼 学生食 堂及综合体育馆组成 教学楼共有 7 层 地下 2 层 地上 5 层 综合楼为一 栋 地上五层 学生食堂地上共两层 综合体育馆包含标准篮球馆和 6 道 25m 游泳馆等两大功能 2 该工程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原桂花坪小学 交通便利 市政基础设施已 基本完善 二 设计依据二 设计依据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2006 2 自动喷水灭火设计规范 GB50084 2001 2005 年版 3 汽车库 修车库 停车场设计规范 GB50067 97 年版 4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 2005 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 2005 6 根据建设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批文和资料 7 根据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图及其他专业对给排水专业的设计要求 三 设计范围三 设计范围 1 消火栓给水系统工程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 3 气体灭火工程 4 灭火器配置等工程 5 该工程配套的消防贮水及消防水泵房等工程 四 消防给水设计四 消防给水设计 1 给水水源 该工程基地区域内以长沙市城市自来水为水源 接原 桂花坪小学给水管网 在区域内连成环状管网 再接入教学楼地下二层消防 贮水池 2 地下贮水池 水泵房 在教学楼地下二层设 210m3 消防贮水池及 水泵房 水泵房内设消火栓系统水泵二台 一用一备 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精品文档 20欢迎下载 水泵二台 一用一备 消防贮水为 2 小时室内消火栓系统消防用水和 1 小 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用水 室外消防用水由城市给水管网供水 3 屋顶水箱 在教学楼屋顶设 18m3 屋顶消防水箱 屋顶消防水箱为 不锈钢成品水箱 2 消防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用水量为 15l s 火灾延续时间按 2 小时计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用水量为 20l s 火灾延续时间按 2 小时计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用水量为 28l s 火灾延续时间按 1 小时计 3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消防给水分为二个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 即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 在该工程区域内适当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地上式室外消火栓 以供城 市消防车加压使用 5 室内消火栓系统 1 室内消火栓布置按同层相邻二个消火栓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 任何部位为原则 每个消火栓内设有消防按钮 当发生火灾时 消防按钮可 直接启动消火栓系统消防水泵 并可将信号传至消防控制中心 屋顶设试验 消火栓 2 消火栓给水系统分一区供水 初期火灾消防用水由教学楼屋顶消 防水箱消防贮水供水 后期火灾消防用水由设在教学楼地下二层水泵房内的 消火栓系统水泵抽取地下二层消防贮水池消防贮水供水 在室外设置若干消 防水泵接合器并与室内消火栓系统给水管网连通 火灾时供城市消防车加压 之用 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在教学楼地下一 二层车库等位置设置自动 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有水流指示器和水力报警阀 火灾时可 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 也可直接启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水泵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一区供水 初期火灾消防用水由教学楼屋顶 消防水箱消防贮水直接供水 后期火灾消防用水由设在教学楼地下二层水泵 房内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泵抽取地下二层贮水池消防贮水直接供水 在室 外设置二套消防水泵接合器并与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管网连通 火灾 时供消防车加压之用 7 气体灭火 在变配电房及不宜用水灭火的重要房间 采用七氟炳烷气 体灭火系统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在该区域建筑物地下车库 各 层的公共走道内及各室内消火栓处配置一定数量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五 其他五 其他 1 管材及接口 消火栓系统给水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 自动喷水灭火系 统给水管采用内外热浸镀锌钢管 丝接或卡箍连接 7 7 电气消防设计电气消防设计 本工程为多层建筑 用电负荷为三级 应急照明 楼梯间 前室及其公共走道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灯具采用带 蓄电池灯具 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 30min 采用交流 220V 电源供电应急 精品文档 21欢迎下载 时能迅速点亮的光源 应急照明的配电线路采用阻燃电缆暗敷在非燃烧体结 构内 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3cm 明敷时 穿金属管或电缆线槽且涂防火涂 料保护 疏散指示 在疏散通道 安全出口 楼梯间及其前室 主要出入口等场 所设置疏散指示 灯具采用带蓄电池灯具 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 30min 采用 220V 电源供电 光源为寿命长的 LED 灯管 第第 9 9 章章 环保设计环保设计 一 设计依据 1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 1993 2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 2011 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4 国家环保局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 T2 4 1995 二 噪声防治 1 本工程噪声来源主要为 厨房油烟机房 水泵 风机 空调机 冷却塔 真空泵 空压机等设备 本工程将采取一系列噪声防治措施 使院区达到 城市 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 1993 中相关标准和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 2011 对教学区域噪声的要求 2 游泳馆空调机组送回风管道及新风机组送风管道上均设有消声器装置 3 水泵 风机 空调机 真空泵 空压机 采用减振机座 水泵 风机尽量 选用低转速设备 冷却塔选用超低噪声型设备 屋顶布置 环境噪声 60db A 4 水泵进出口设金属软管 水泵出口设微阻缓闭式止回阀 风管与空调机 风机连接采用柔性连接 5 真空泵的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 空气压缩机间的进风百叶及排气管上设消 音器 以防噪声传出 6 室内排水立管选用带有消声装置的 UPVC 管 精品文档 22欢迎下载 三 固体垃圾处理 1 固体生活垃圾学生倾倒入校园内垃圾桶后 晚间垃圾车逐一收集运送至城 市垃圾回收站 四 污水排放 1 生活污水先排入化粪池 化粪池容积按停留时间 24 小时考虑 第第 1010 章章 建筑节能建筑节能 1 1 建筑 建筑 1 按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2005 设计 建筑物布局注重在 形式 朝向及开口等方面的优化 各楼栋均正南北向布置以利于自然采光 通风 合理控制建筑物南北向进深 以便自然采光能达到照明要求 窗户均为可开启式 各层均可实现穿堂风式空气对流 2 建筑体形系数控制在 0 3 以下 以满足节能要求 3 控制窗墙面积比 东西向在 30 以下 南向在 40 以下 2 2 给排水 给排水 1 生活用水使用变频给水设备 降低能耗 2 游泳馆空调冷却循环水泵采用动态节流仪控制 降低能耗 3 楼内卫生器具选用节能型控制阀门 在达到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控制次用 水量 从而达到节水节能 3 3 电气 电气 精品文档 23欢迎下载 1 变配电所靠近负荷中心 尽可能缩短低压供电线路的长度 2 选择低损耗节能型变压器 且负载率控制在 75 85 3 提高供配电系统 照明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4 选用符合国家能效标准的规定的用电设备 4 4 暖通 暖通 1 游泳馆空调循环泵采用动态节流仪控制 降低能耗 制冷机组配微电脑中 枢控制系统 实现根据负荷调节制冷能力 3 所有空调设备选用高效节能型 第第 1111 章章 智能化设计智能化设计 1 1 概述 概述 根据招标书的相关要求和学校建筑的建设需求 以提供一个安全 舒适 方 便 实用 人性化的环境为目标 按照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分 析服务中心的业务和管理模式 量身定做出智能化系统总体构架及应用平台 2 2 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 按照以下基本原则来考虑弱电系统的设计方案 先进性 系统的设计和产品选用在投入使用时应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 但 不盲目追求尚不成熟的新技术或不实用的新功能 以充分保护业户的投资 精品文档 24欢迎下载 可靠性 系统的设计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在系统故障或事故造成中断后 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完整性和一致性 并具备迅速恢复的功能 实施的可行性 以现有成熟的产品为对象设计 同时还考虑到周边信息通信 环境的现状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使设计的方案现实可行 标准化 开放性 设计中采用的产品都尽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