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1 氧气的性质(第2课时)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6题;共13分)1. (2分)金属镁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那么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 . 发出耀眼的白光B . 放出大量的热C . 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氧化镁D . 固体的质量增加了2. (2分)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是有机物,化学式为CHB . 丙物质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C . 甲在反应中体现出氧化性D .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53. (2分)对下列物质燃烧时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B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 .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4. (2分)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或结论A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将混合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B鉴别CuSO4溶液稀H2SO4NaCl溶液NaOH溶液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或C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DCaCl2固体中除去CaCO3杂质加水溶解、过滤、增发结晶A . AB . BC . CD . D5. (2分)区分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是( ) A . 观察气体颜色B . 闻气味C .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各气体中D .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6. (3分)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该同学制备氧气时应选用的药品是_(限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生成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 (2)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后_,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3)添加药品,连接仪器,加热试管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时导管口还在集气瓶外面,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 立刻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B . 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C . 立即熄灭酒精灯,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后再点燃酒精灯(4)该同学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伸进一瓶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方法是_。 二、 中档题 (共5题;共10分)7. (2分)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 浓硫酸 B . 冰水混合物 C . 24K黄金 D . 液化石油气 8. (2分)下面是某同学学习笔记中记录的有关氧气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一组(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氧化铁;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氧气能和大多数金属、有机物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很不稳定的气体; 实验室制氧气时,若不加二氧化锰就不产生氧气,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将红磷换成木炭,测得的氧气含量不准确A . B . C . D . 9. (2分)对下列物质燃烧时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B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 .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最白烟D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10. (1分)如图A、B、C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气体,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如图方式倒扣住点燃后的蜡烛和白磷。 其结果:A中的蜡烛会立即熄灭。B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一段时间后,该蜡烛也渐渐熄灭,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_。A.氧气耗尽 B.温度降低C.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 D.蜡烛着火点改变C瓶倒扣住足量的白磷后,再往烧杯中倒入80摄氏度的热水,出现的现象是_。11. (3分)甲为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对比图,CO2含量变化真有这么大吗? (1)利用图乙所示_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上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上B。 (2)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3)用大针筒将100毫升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毫升澄清石灰水(如图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100毫升空气压入另一瓶20毫升澄清石灰水中,请判断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简要解释原因_。 三、 拓展题 (共2题;共4分)12. (2分)“水是生命的源泉”。下面对水化学式(H2O)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水是一种氧化物B .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 . 水分子中含有氢、氧两种原子D . 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13. (2分)为了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1)实验过程中需缓缓通入氮气,其作用是什么? (2)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3)打开活塞,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 写出利用图示装置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4)实验后,取B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烧杯中,若溶液呈红色,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6题;共13分)1-1、2-1、3-1、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多措并举促进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 探索河流水质自然恢复路径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 复杂地形区域土石方施工方案
- BIM与AR技术在建筑施工可视化中的应用研究
- 新能源企业2025年国际化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报告
- 2025年车工评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品牌媒体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 北辰区微信营销方案
- 2025年海洋能发电与海岛地区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 辽宁财务咨询方案
- 养老服务合作协议
- 工行授权委托书模板
-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 《埃菲尔铁塔唯美》课件
- 《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验收规范》
- 道路交通安全培训课件
- 2022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理解真题及答案详解(全套)
- 干细胞治疗滑膜炎的有效性
- 工程预决算书
- 丰顺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