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篇》读后感范文_第1页
《白马篇》读后感范文_第2页
《白马篇》读后感范文_第3页
《白马篇》读后感范文_第4页
《白马篇》读后感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马篇白马篇 读后感范文读后感范文 白马篇 读后感范文 白马篇 读后感范文导语 白马篇 是中 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 此诗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 奋不顾身的英勇 行为 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 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 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 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收集了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 英雄 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 本诗中的英雄形象 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 光辉 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青春气息浓厚 诗歌以曲折动人的情节 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 生动 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 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 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 显示出军情紧急 扣动读者心弦 接着以 借问 领起 以铺陈的笔墨 补叙英雄的来历 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 边城 六句 遥 接篇首 具体说明 西北驰 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 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 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从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年间 196 226 是中国歌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由于曹氏父子的提倡 汉乐府诗 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的现实主义 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一批身经乱离 目击苦难而又肯正视现实的诗人 不但把社会真象 摄入笔底 而且注入自己的真切感情 这一时期 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除了那些反映战乱和人民苦难的 篇什外 就是抒发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的篇章 这方面的代表作当属曹操的 龟虽寿 和曹植的 白马篇 如果说 龟虽寿 是一位 幽燕老将 的 壮士之歌 的话 那么 白 马篇 则是一位英雄少年的 理想之歌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精绝 忠心报国的白马英雄的形象 曹植 192 232 字子建 曹操的第三子 生于乱世 自幼即随父四方征战 南极赤岸 东临沧海 西望玉门 北出玄塞 自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以来 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而献身一直 是时代的最强音 时代的这种召唤 加上为国家统一而南征北战的曹操那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的豪情壮志的熏陶 培养了曹植 戮力上国 流惠下民 的 理想 铸成了他心中的既有爱国之德又有爱国之才的英雄形象 金代作家元好问说过 真实的诗篇应该是诗人的 心画心声 可以说 白马篇 就是曹植的 心画心声 寄托了诗人为国家建 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全诗共28句 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四层来理解 开篇两句是第一层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白色的战马 饰着金黄的笼头 直向 西北飞驰而去 首句不写人而人却在其中 这里用的是借代和烘托的手法 以马指代人 以马的雄骏烘托人的 英武 白马 在古人眼里 除具有能战善战 堪负重任的品格外 还象征 着坚定 忠诚 奉献 牺牲 生乎乱 长乎军 的曹植 志欲自效于明时 立功于圣世 以白 马来指代他理想中的少年英雄 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连翩西北驰 显示了军情的紧急 创造出浓郁的战争气氛 借问谁家子 以下12句 是第二层 如上所述 诗一开头即写军情紧急 可是接下来却以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的问答宕开 缓笔插入对这位白马英雄的描述 造成诗 篇节奏上的一张一弛 幽并 指幽州和并州 是燕 赵故地 自古 多慷慨悲歌之士 诗中写这位白马英雄是 幽并游侠儿 以见其根基不浅 古人有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的诗句 这位 少小去乡邑 的白马英雄却能久经征战而扬名边塞 何以如此 接着诗人便以饱蘸热忱的笔触描述英雄的精绝武艺宿昔秉 良弓 木苦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宿昔秉良弓 是说他早早晚晚弓箭不离手 木苦矢何参差 是形 容他射出去的箭络绎不绝 纷纷疾驰 这两句是写他长期坚持不懈地苦练骑射技术的情景 说明他精深的 武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下边接着即写他过硬的骑射技术左右开弓 仰射俯射 或动或静 箭无虚发 敏捷胜过猿猴 勇猛好像虎豹和蛟龙 诗人以高度凝练的笔墨 铺陈描写的手法 生动形象而又集中概括 地交待了这位英雄的不凡的来历和出众的本领 这就不仅回答了这位白马英雄是何等人物 他何以能 扬声沙漠垂 而且为下边写他英雄事迹作了坚实的铺垫 边城多紧急 以下6句 是第三层 从结构上讲 这里是紧承开头 连翩西北驰 的 这既是 西北驰 的 原因 也是 西北驰 的继续 从内容上讲 这是把人物放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来塑造 边城多警急 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边塞城邑多次报警告急 敌军骑兵频繁犯边 插着羽毛的紧急文告从北方传来 白马英雄立即催马登上防御工事 只用了4句20字 便写出了英雄急国家所急的侠肝义胆 在边塞紧急的关头 国家一声令下 他毫不犹豫 立即奔赴前线 长驱蹈匈奴 左顾凌鲜卑 两句 是正面描写人物的英勇 蹈 凌 二字有力地表现了他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 气概 从结构上讲 这两句是承前启后的过渡句 既是前段描写的自然归 结 又是诱发下文议论的引言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这是最后一层 意思是说 投身于刀锋剑刃的战场 岂能不置生死于度外 哪里还顾 得上父母妻儿之情 既然编入壮士的名册 参加到军队的行列 心中 就不能有什么私念 就要随时准备为国捐躯 视死如归 这既是诗篇 中主人翁的独白 又是诗人对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礼赞 就一般叙事诗来说 把诗中主人翁的本末事迹表达清楚也就够了 用不着再加议论 就本诗而言 这段议论是必不可少的 诵读全诗 我们不难感受到 在层层的铺陈描述中 诗人心中的激 情步步上升 到最后已是汹涌澎湃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不得不 一吐为快 这是诗人心声的自然流露 也正因如此 我们读来不只没有空泛之感 反觉句句真切 震撼心 灵 曹植在 与杨德祖书 中说过 街谈巷说 必有可采 击辕之歌 有 应风雅 这说明他是很看重民歌的 白马篇 就不离 街谈巷说 击辕之歌 的质朴 而又文彩斐然 从而形成了刚健质朴的艺术风格 清人方东树评论曹植的这篇诗说 此诗奇警 又说此篇 实出屈子 九歌 国殇 所论极是 此诗不仅节奏张弛有致 篇章波澜起伏 令人奇警 语言也具有奇 警的特色 例如 木苦矢何参差 的 参差 原本是个普普通通的词 本意是 长短不齐 可是用在这里就平中见奇 普字生辉了 用来形容射出去的箭纷纷 疾驰 络绎不绝 是再形象不过了 怕是难以找到比它更贴切的了 所谓 实出屈子 九歌 国殇 是指篇末所颂扬的英雄的 捐躯赴 国难 视死忽如归 的精神 与屈原 国殇 篇末所歌颂的卫国英雄 的 子魂魄兮为鬼雄 的爱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都是对爱国英雄的 慷慨礼赞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 诗者 根情 苗言 华声 实义 意思是 说 诗歌以感情为根本 以语言为苗叶 以声音为花朵 以思想为 果实 曹植在其笔下的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满腔激情 又能 从前人优秀的作品和民歌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艺术营养 因此才创造 出 白马英雄 这个历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曹植的这首乐府诗可分四节来理解其内容 第一节 从开头至 幽并游侠儿 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 气概 第二节 从 少小去乡邑 到 勇剽若豹螭 补叙游侠儿的 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 第三节 从 边城多警急 到 左顾凌鲜卑 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 第四节 从 弃身锋刃端 至结束 写游侠儿弃身报国 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 界 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作品运用了铺陈的笔法 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 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左的 月支 马蹄 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 作者这样 铺陈地写 就从左 右 上 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 领 再如写他的战功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长躯蹈匈奴 左顾凌鲜卑 羽檄 就是命令 他闻风而动 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 他平定了边乱 保住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