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ppt_第1页
手术室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ppt_第2页
手术室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ppt_第3页
手术室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ppt_第4页
手术室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术室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 手术室2015 12 相关概念 护理职业防护 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 或将其所受伤害降到最低 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需进行隔离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 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针刺伤 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 缝针 各种穿刺针 手术刀及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 造成足以使受伤者的皮肤损伤 相关概念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 治疗 护理 预防 检验等工作中 意外被病人的血液 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 或被用于病人的锐器如针头 刀片及其他利器刺伤皮肤 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职业暴露的途径 经皮损伤 针刺 利器损伤 经黏膜 眼 口 鼻 经不完整皮肤 裂开 溃疡 擦伤 长时间接触 完整的皮肤与血液 体液接触 5分钟 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1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由感染管理科进行登记 登记的内容包括暴露时间 科室 姓名 暴露方式及部位 暴露源类型 处理方法等 2 根据暴露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定期追踪观察并记录 手术室职业危害现状 全世界每30秒钟便有一名医护工作者被污染针头刺伤 国内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率为62 8 98 手术室职业暴露率位居榜首 手术室人员针刺伤或利器损伤发生率为96 患血液传播疾病80 90 是损伤所致 我国2002年5月1日实施了 职业病防治法 2004年4月 卫生部颁布了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试行 2004年卫生部颁布了 传染病防治法 常见的职业危害有哪些呢 又怎样才能不受伤呢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 化学因素消毒剂 氯制剂 醛类麻醉剂 乙醚 安氟醚 异氟醚等化疗药品 细胞毒类化疗药等麻醉废气 麻醉剂的代谢产物使用电刀 双极电凝时产生的烟雾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泄漏其它 骨水泥 碘仿纱条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 生理因素危害长期超时站立 可致下肢静脉血流回流不畅 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 长时间空腹 饮食不规律等易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偏头痛等 协助医生给病人摆放体位和术毕搬运病人加上长期奔走会造成腿部肌肉和关节损伤 搬动较重器械易引起肌肉拉伤和腰肌劳损 手术过程中 器械护士全神贯注于手术配合 上身前倾 颈部偏转 角度相对固定在20 80 术野离器械护士越远 颈部偏角越大 这样长时间的固定姿势极易使肌肉 肌腱疲劳 严重的可压迫椎动脉和脊神经根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 防护基本原则 安全 有效方便 经济 科学 灵活标准预防按需配备 分级防护人人受训 公从意识使用安全产品 违规必纠 防护措施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用甲醛消毒 灭菌时 熏箱门一定要关好 以防泄漏 手术室内要有排风设备 取放物品时应戴口罩 护目镜 先看准放置位置再操作 动作要迅速 准确 配制标本时 要戴防护手套 要使用标本密封袋防止气体溢出 接触2 戍二醛应戴口罩 手套 防止溅入眼内和腐蚀双手及减少吸入 消毒灭菌时 容器要加盖 尽量减少在空气中暴露时间 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 缩小化学消毒剂的使用范围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实施麻醉前 麻醉师要检查麻醉机的性能 防止漏气 重视麻醉废气的排放管理 麻醉机废气出口安装废气集中回收器 合理安排孕期护士工作 使用电刀电凝时及时吸尽烟雾 避免烟雾在局部过浓 关节置换手术更换为非骨水泥材料要及时清理干净 腹腔镜手术时 严格检查气腹机与二氧化碳容器衔接处 防止二氧化碳泄漏 工作时可佩戴有吸附功能的口罩 工作之余加强自身健康维护 保持良好的呼吸及心肺功能 防护措施 防锐器伤 防针刺伤 物理性损伤的防护 电离辐射的防护 C型臂由专人操作 使用时注意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 无法回避的医护人员应穿好铅衣 围脖及腰托其他人员尽量避开射线范围 在病人病情许可情况下可暂避室外 参加人员进行登记 次数均摊 避免身体短期大剂量集中接受X线照射 有条件者可在墙壁 门内置铅板以加强隔绝 加强设备检修和维护 特殊危险部位要有显著标志 排班时最好不安排孕妇参与此类手术 欲受孕者亦应注意 合理安排以减少手术人员频繁接受X线照射机会 同时加强饮食调节 适当添加优质蛋白质 如牛奶等 并注意休息以保证体力 噪声的防护 为防止或减轻噪声污染 尽量做到操作准确 轻柔 做到说话轻 走路轻 操作轻 开关门轻 使用噪音小 功能好的新仪器 新设备 定期检查器械车 使用润滑剂加强保养 吸引器应做到即用即开 各种监护仪器音量大小适宜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遇烦躁的病人不可大声训斥 应于以多种措施尽快使之安定 减少对他人的不良刺激 保持室内安静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对话 锐器伤 针刺伤的防护 进行侵袭性诊疗 护理操作中 要保证充足的光线 防止被针头 缝合针 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传递手术刀 剪 缝针及骨凿等锐器时应将锐器放在无菌弯盘中 安装 拆卸手术刀片应使用持针器或血管钳协助 不应徒手操作 以免刀片划伤 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 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或借用止血钳 一手持注射器 一手持血管钳夹针头保护套而覆帽 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 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防护措施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一 病人术前完善各项必要的检查与化验 包括 肝功能 乙肝抗原 抗体 丙肝 梅毒 艾滋病等 已知感染者做好细菌或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有特殊感染时应在手术单上注明 以便于手术室作出合理的安排 对艾滋病抗体阳性及有特异性感染者应作特别记录并安排在固定的手术间 门口设有隔离标志 与手术无关人员不要入内 谢绝参观 急诊手术未来得及进行病毒检测的按阳性处理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二 护士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相关疫苗接种如 乙肝疫苗 通常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进行接种 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 且对丙肝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术前应自我检查手部皮肤有破损者原则上暂不参加手术的洗手工作 尤其是某些感染性手术 而担当巡回护士时应做好自我防护 如 戴手套 穿隔离衣 接触病人前后 尤其接触及血液 体液后必须洗手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术中根据具体情况作好充分的防护准备 术后及时正确处理缝针 刀片 针头等锐利物品 各类敷料以及病人的引流物 冲洗液等 减少危险物的暴露时间 地面及物品表面的血迹应用含氯溶液湿式清洁 三 医师避免野蛮操作 保护自身 也要爱护护士 正确使用防护用具 帽子当会有血液 体液飞溅时要使用可以完全遮盖头发的帽子 靴子 鞋先用带着手套的手脱下鞋套然后丢弃 在离开房间前最后脱掉靴子并消毒 彻底洗手 正确使用防护用具 面罩在可能会有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飞溅的情况下 或者当病人患有可通过小液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时 应佩戴面罩 患有可由空气或液滴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在转科和转院时应该配戴一个外科面罩 正确使用防护用具 手套当接触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时或其它污染物时应戴清洁手套 接触不同病人之间应更换手套 在进行同一病人不同部位诊疗操作时应更换手套 使用后或接触另一病人之前应立即更换手套 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生理健康的防护 工作中应重视姿式自我调节 尽量避免被动操作 保持良好工作姿势 长时间站立时 可两腿交替支撑身体 下肢适当原地活动 以促进血液循环 减轻静脉淤血 穿弹力袜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传递器械用物时 颈部与身体同时转动 平时加强腰背肌及颈部运动 预防颈椎病及腰肌劳损 合理安排巡回和上台次数 以缓解疲劳与紧张心理 平时注重营养 吃好早餐 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是预防生理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工作能力 平时熟悉手术类别及手术医生的习惯 充分准备用物 减少奔跑次数 协助病人摆放体位及搬运病人时应请医生配合 以减少体力消耗 社会心理健康的防护 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学的知识 加强心理训练 调节情绪 保持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