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歌子 教材分析 渔歌子 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 伴 随着诗一般的语言 一幅幅清新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 翁卷 范成大 张志和更是以凝 练的语言再现古老的乡村 田园的意趣 张志和既是诗人 又是画家 因此他笔下是一片 画意诗情 全诗动静结合 意境优美 用词活泼 情趣盎然 全诗不仅画面美 而且情意 浓 张志和十六岁 举明经 曾献策肃宗令招待翰林 后被贬官 不再复仕 在湖州隐居 五年 后来到会稽隐居 十载后再回湖州 写下千古绝唱 渔歌子 倾吐了他对悠闲 生活浓浓的眷恋之情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 能正确读准字音 理解全诗内容 字正腔圆地富含感情地吟诵全诗 体会诗人心志平和达观闲适的生活态度 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初读 细读 齐读等多种读的方式体会全诗所表达出的诗情画 意 通过发现诗中景物和动笔描画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并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养成 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 能由词进入画 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 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 斜风细雨不须归 的意境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诵读感悟法 读写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解词题 1 同学们 这个学期我们接触了与诗歌齐名的古代文学体裁 词 大家还记得 忆江南 吗 一起来背一背 2 回想一下词与诗有什么不同 诗每句字数相同 一般有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两 种 词每句字数不一定相同 又称长短句 诗是自由取题目的 词必须有词牌名 渔歌子就是一个词牌名 3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张志和写的词 渔歌子 板书课题 读题 4 出示张志和简介 问 张志和最了不起的是什么 才艺广泛 样样精通 这次他不用颜料不用蜡笔 却用文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二 指导朗读 初步感知 1 请大家打开书 翻到 110 页 2 出示自读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 提示 1 读准字音 把词中的句子读通顺 2 读出节奏 读出韵味 3 出示词语认读 西塞山 白鹭 鳜鱼 箬笠 蓑衣 强调多音字 塞 s i 的三种读音 sai 塞子塞住 sai 边塞 塞外 se 堵塞 阻塞 看插图理解 箬笠 蓑衣 认识 蓑 衣 吗 再看看这两组字的偏旁 你发现了什么 4 生个人展示读 划分节奏读 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 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 轻重缓急 谁再来念念 读出 它的节奏 读出它的韵味 出示节奏划分线 5 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是为什么 我们看看词的每一行后面的字就会发现这个秘 密 押韵 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 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 都使用韵母相同或 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 使朗诵或咏唱时 产生铿锵和谐感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 母字的地方 称为韵脚 6 伴着音乐美美地读一遍 三 细度品味 感受如画的江南美景 1 细细读来 画一般的景物处处展现在我们眼前 请拿起笔圈一圈这首词中描绘的景 物 西塞山 白鹭 桃花 流水 鳜鱼 箬笠 蓑衣 风 雨 数数 有多少景物 整首词 27 个 字就描写了 9 种景物 诗词就是这么简洁 2 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能更好的理解这些景物 这种学习方法叫据注释理解诗词 出示不须归中归的三种解释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 3 出示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轻轻地读一读 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 一幅画 预设 白鹭在西塞山飞 在那么大那么宽广的西塞山里 它会怎么飞 是呀 我们可以想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样的振翅高飞 男生读 也可以想象白鹭 花开红树乱莺鸣 草长平湖白鹭飞 那样的低飞戏水 女生读 白鹭可以高高地飞 齐读 低低地飞 齐读 快快地飞 齐读 慢慢地飞 齐读 我 们感受的是白鹭这一份 自由自在 做笔记 桃花 流水 鳜鱼在你脑海里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加上颜色 声音 动作 在桃花的陪伴中 在清澈见底地小溪中 鳜鱼时而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游泳 时而跃出 水面呼吸新鲜客气 时而与桃花捉迷藏 时而逆流而上挑战自我 出示桃花和鳜鱼图 片 边读边想象画面 3 这些景物加了颜色 姿态 生动多了 这种学习方法叫边读边想象画面 4 在他们两个的描述中 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 美丽如画 板书 5 一阵风吹过 桃花飘落溪水中 这时 天空中下起了雨 那应该是什么样的雨最 美 斜风细雨 斜风细雨中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 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 怎 样的姿态 如果你是渔夫 会着急回家吗 你会怎么做 你感觉这样怎么样 悠 然自得的渔夫 渔夫在斜风细雨中迟迟不想回家 好像沉浸在这美丽的意境中 板书 悠闲自得 6 孩子 你在欣赏风景 却不知道你这青箬笠绿蓑衣也成了一道风景 读后面两句 词句 7 这一悠闲的渔夫 眼前的山水鸟鱼 被书画家写成了一首如此清丽美好的词 读 全词 8 孩子们请为这些景物加上一些颜色 声音 动作 把它变成一部动画片 同桌互 相交流你想象到的画面 生展示 师评价 指出优点 三 深探 不须归 品味意境 1 张志和把眼前的景色写的如此美丽 他想表达什么呢 我们看一看当时写作的背 景 就能知道其中的情感 这种学习方法叫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词 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 曾经是朝廷命官 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 他干脆辞官 不做 隐身于大自然 寄情于山水 以游赏为乐 以钓鱼为趣 自称 烟波钓徒 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 以至常年不回家 2 读了这段文字 你觉得诗中的什么景物与诗人特别的像 渔夫 白鹭 是呀 十六岁就在官场 几年来 有得意有挫折 张志和累了 他想像这位渔夫 一样悠闲地在太湖水上欣赏风景 亲近自然 他想像那只白鹭一样在西塞山中自 由自在地生活 这不仅是描写景物 这是张志和美好的情感 这是借景抒情哪 板书 借景抒情 3 你觉得张志和的不须归 仅仅是不想回到那个吃饭 睡觉的小家吗 这里的归还 指哪里 4 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 特地写了一首词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劝 弟弟回家 课件出示张松龄的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 径已胜攀 太湖水 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个人展示读 齐读 师 下面 我来当哥哥 你们当张志和 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 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 齐读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 归 师 太湖水 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 齐读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 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 齐读 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 且须还 生 齐读 不须归 师 指生 志和啊 你为何不归 生 1 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 我完全沉浸在风景里 不想回家 生 2 我爱大自然 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 3 春光这么好 我想多玩会儿 是啊 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 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 张志和每次垂钓 他的 鱼钩是没有鱼饵的 有鱼饵 鱼才会上钩 没有鱼饵 能钓到鱼吗 师 张志和却说 他钓到了很多很多 他钓到了什么 美丽的风景 自由自在的生活 5 让我们像张志和那样 独坐着 任清风拂面 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 一起读 音乐响起 6 试背全词 7 这首 渔歌子 流传至今 已上千年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千古绝唱 让它在我 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 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四 布置作业 课外延伸 1 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