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C卷.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C卷.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C卷.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C卷.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C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C卷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粗犷(gung) 静谧 水波粼粼(lng) 截然不同B . 抖擞(su) 高邈 莅(l)临人间 花枝招展C . 一霎(ch) 黄晕 咄咄(du)逼人 恍然大悟D . 着(zhu)落 匿笑 絮絮(x)叨叨 翻来复去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 慷慨淋漓 马革裹尸 戛然而止 鞠躬尽瘁B . 锋芒毕露 妇儒皆知 一拍既合 人迹罕至C . 变幻多姿 铤而走险 杂乱无章 迥然不同D . 悲欢离合 叱咤风云 鲜为人知 目不窥园3. (2分)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改编自哪一部唐传奇作品?( ) A . 元稹莺莺传B . 霍小玉转C . 李娃传D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4. (2分)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2)本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生活如看剑,听号角,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等这种情景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_从语言风格上看_而不纤巧。所以称壮词。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3分)5. (13分)补写句子(1)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2)杨花榆荚无才思,_。(晚春韩愈)(3)逢入京使 中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的句子是_,_。(4)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的名言_。(5)孙权劝学中面对鲁肃的赞扬,吕蒙说: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_,_。(7)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8)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_,_。(9)河中石兽中老河兵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_,_,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三、 其他 (共1题;共2分)6. (2分)判断正误。(1)“医院:医生”和“学校:老师”两组词所表示的关系是相同的。(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采用了夸张手法。( )(3)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以文章的中心命题的。( )(4)“鲁滨孙终于吃到了自己千辛万苦种出的粮食。”可缩句为“鲁滨孙吃粮食。”( )(5)“认真”和“不认真”是一组反义词。( )(6)“孰为汝多知乎?” 其中“为”的意思是“说”。( )(7)匆匆的作者是老舍。( )(8)“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是病句。( )(9)“同学们无不佩服李明乐于助人的品质。”是双重否定句。( )(1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议论文,论点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7. (7分) 晓过鸳湖查慎行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干。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注释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鸳湖:嘉兴南湖。芜:丛生的草。长水塘: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秀州:即嘉兴。(1)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2)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3)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妙?请写出你的理由。(4)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妙?请写出你的理由。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8. (2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如侍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1)下列各项与例句“二子以米馈”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扶苏以数谏故B . 以尽吾齿C . 固以怪之D . 祭以尉首(2)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 . 从李疑每天煮粥、熬药,像对待亲人一样照顾范景淳这一做法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道义的人。B . 范景淳要酬谢李疑,李疑婉拒了他的好意,后来请邻居陪着去 取回了行囊,登记了数目并封好。C . 范景淳死后,李疑用范景淳酬谢他的钱买了棺材,然后埋在城南聚宝山。D . 人们很赞赏李疑,知名人士都喜欢和他交往。(3)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被疾 延就坐面发囊书召其二子 (4)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六、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9. (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苗青)小时候临睡前,父亲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含住了锁舌。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瞬间的声响。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也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的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渐渐地,我学会在那响声中读人。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扣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选自中学生文摘)(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第段划线语句手法多样,情感丰富,例如“_”这个动词以及“_”这个比喻就象地表现了父亲掩门的轻柔,从中既可以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_,也可以感受到孩子对父亲的_。(3)第段中写到“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声响中读人”,结合两段,说说作者“读”出了什么?(4)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段划线语句的理解。(5)下面是一位同学阅读本文后的人生感悟,请你将它填写完整。我从作者对轻声关门的效仿中感悟到父母的心灵是子女的最好课堂,从作者对人的阅读中感悟到了什么?,从作者对那声清响的回味、揣度中感悟到了什么?。(答案要有概括升华,不能只是就事论事)受本文的启发,我也在生活中发现了各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好细节,例如在困难中同学投以我一个鼓励的眼神七、 名著阅读 (共3题;共19分)10. (10分)判断题 (1)鲁滨逊遇险后,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计算时间、记日记、阅读圣经成为他生活中最主要的部分。 (2)“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语段中,“我”是简爱,“你”是桑菲尔德。 (3)“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这首小诗极富哲理,劝勉青年人勤奋努力地学习。 11. (4分)名著阅读。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喝最后一杯吧?”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好吧,喝最后一杯!”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你算了吧!”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让他糊涂去吧,看谁倒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1)上文段选自苏联著名作家_的小说_(2)文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12. (5分)水浒中林冲、鲁达、杨志三人走上梁山的原因各不相同,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分析他走上梁山的原因。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4-2、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3分)5-1、5-2、5-3、5-4、5-5、5-6、5-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