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和日本教学设计_第1页
东亚和日本教学设计_第2页
东亚和日本教学设计_第3页
东亚和日本教学设计_第4页
东亚和日本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 世界地理世界地理 东亚和日本东亚和日本 教与学目标教与学目标 1 东亚的位置 东西部地理特征 2 东亚的工农业发展 人口 居民等 特征 3 日本的领土组成和自然地理特点 4 日本的资源和经济发展 5 学 会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 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 6 学会比较本区东西部自 然特征和经济特征的差异 1 课时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东亚概况一 东亚概况 1 位置和范围 东亚位置和国家 东亚在亚洲的东部 太平洋的西侧 包括中国 朝鲜 韩国 蒙古和日本 等国家 见上图 其中朝鲜 蒙古同我国接壤 日本 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2 地形特征 1 多半和岛屿 海岸曲折 多港湾 多半和岛屿 海岸曲折 多港湾 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 图 7 2 沿海有许多半岛 朝鲜半岛 山东半岛 岛屿 日本群岛 琉球群岛 南海诸岛 台湾岛 海南岛 和边缘海 日本 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2 地势西高东低 地势西高东低 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 东部沿海多平原 丘陵 地势西高东低 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3 多高原与山地丘陵 平原少多高原与山地丘陵 平原少 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 平原面积狭小 河流短促 下图 东亚地形 沿 40 N 纬线剖面 3 季风气候显著 1 东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东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东亚东部从南到北依次分布有热带 亚热带 温带三种季风气候类型 中 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内受夏季偏南风的影响较小 降水很少 属于干旱 半干旱 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 东亚的气候显著成因东亚的气候显著成因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冬季盛行偏北风 风由寒冷的 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 风力强劲 图 受其影响 大部分地区气候 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偏南风 风从太平洋 印度洋带来丰沛的水汽 图 降水 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亚洲东部一月和七月的气压和风向 3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区别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区别 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 东亚季风又分为温带季风 甲图 和亚热带季风 乙图 温带季风气候 1 月平均气温在 0 以下 雨季较短 亚热带季风气候 1 月平均气温在 0 以上 雨季较长 甲图 哈尔滨各月气 乙图 东京各月气温 温和降水量的分配 和降水量的分配 4 东亚地形对环境的影响 1 影响气候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向海洋倾斜 利于 夏季风 来自海 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 形成丰富降水 2 影响河流 水系 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 沟通了 东西交通 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3 影响河流 水文 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 由 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 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 4 影响河流 水系水文 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 使河流短促 落差 大 水能丰富 5 影响植被与含沙量 水文 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 加上气候湿润 有利林木生长 森林覆盖率高 河流含沙量小 山区优点 山区优点 山区资源丰富 在发展林业 牧业 旅游业 采矿业等方面 往往具有优 势 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地区 最大林区是东北原始林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 白山 第二大林区是西南原始林区包括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变处以及横断山 区 第三是东南丘陵人工次生林区包括台闽赣等 丘陵多己开辟为梯田 果园 或栽培 经济林木 少数挺拔峻峭的山峰成为名山和重要旅游资源 如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 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四大佛山 四川峨眉山 安徽九华山 山西五台山 浙江普陀山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或旅游名胜 黄山 庐山 武夷山 巫山三峡 台湾阿里 山日月潭 桂林山水 长白山白头山天池 天山天池 承德避暑山庄 湖南张家界 北京 八达岭 四川九寨沟 敦煌石窟或莫高窟 洛阳龙门石窟 江西井冈山等 草山草坡都 是重要草场资源 如阿尔泰山 天山北坡 南方草山草坡都是我国发展牧业的重要草场资 源 山区起伏大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提供多样化的作物生长条件 世界任何作物都可 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种的地方 也为我国因地制宜 发展农 林 牧 副多种经营 建立生 态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5 稠密的人口分布及成因 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居民 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 民族 汉族 蒙古族 大和族 朝鲜族等 1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及成因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及成因 气候温暖湿润 平原面积广大 土壤 肥沃 水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工农业发达 所以人口稠密 2 西部内陆人口密度小及成因 西部内陆人口密度小及成因 高原 山地较多 气候干燥 人口较少 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6 经济活跃 各国经济特点 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 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这里一向是水稻 茶叶 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1 朝鲜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朝鲜的森林 矿产资源丰富 2 韩国 较发达的国家 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经济以汽车 电子 服 装等为主 进出口贸易发达 3 日本 是本区现代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 蒙古 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5 中国 香港 台湾和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是经济发达和新兴的工业区 7 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 东亚是世界文化发源地之一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东亚各国都 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 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远在中国唐朝 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科学 文化 艺 术 中国也曾派遣使者东渡日本 传播建筑和绘画艺术 以及医学和宗教 唐 朝高僧鉴真渡海到日本 就是其中的一例 朝鲜 日本最早都曾使用汉字 至今日本文字中仍保留不少汉字 朝鲜 的音乐 舞蹈在隋唐时已传人中国 附表 东亚国家概况 国家面积 平 方千米 人口 万 人 首都国名含义 中国9 600 000124810北京古代华夏族以京都为中心 朝鲜1227 7622317平壤朝鲜 意为清晨之国 朝日鲜明之国 韩国99 4084 643首尔1992 年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日本377 80012 641东京日本 号称日出之国 蒙古1566 500258乌兰 巴托 意为 我们的火 另一说 由生活在鄂嫩河 上游蒙山 蒙河附近的蒙古部落而得名 2 2 课时课时 二 日本二 日本 1 自然地理特征 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山地岛国 1 人多地狭的岛国 人多地狭的岛国 国土组成 东亚岛国 由北海道 本州 国四 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 3900 多个岛屿 组成 其中北方四岛 择捉岛 国后岛 色丹岛 齿舞诸岛 仍被俄罗斯所占 面积狭小 37 78 万 km 人口超亿的国家 2006 年达 1 27 2 亿人 2006 年 3 月 31 日 日本国内人口数量为 1 亿 2705 万 5025 人 人口 稠密 平均密度达 336 人 km 我国人口平均密度约为 140 多人 km 22 2 地形 地形 四多四多 多山地 港湾 火山 地震多山地 港湾 火山 地震 多山地丘陵 多山地丘陵 占国土四分之三以上 平原狭小 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 的平原 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 海岸曲折 多优良港湾 海岸曲折 多优良港湾 神户 横滨最大海港 神户第二大港 东京是第 三大港 多火山 地震 多火山 地震 被称为 火山之国 地震之邦 因处于大平洋板块和亚欧 板块的碰撞带上 多火山 地震 富士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也是日本 最高的山峰 有感地震平均每达 1500 多次 即天约 4 次 3 季风显著 海洋性强 季风显著 海洋性强 日本位于温带 气候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 由于 深受海洋的影响 沿岸又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流经 年降水偏多且分配均匀 气 温的年较差也较小 海洋性特征非常显著 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 为温暖 夏季较为凉爽 多梅雨 台风雨 秋雨 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4 河流 河流 多为山间河流 特点 地势落差大 流程短 水流急 水能资源 丰富 5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森林和水能丰富 但矿产资源缺乏 2 发达的 加工 贸易型 经济 1 发展条件 发展条件 不利 不利 矿产资源缺乏 日本本国缺少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 需要从国外 大量进口 石油 99 7 天然气 96 4 煤炭 95 2 铁矿 100 铜矿 99 8 棉花 100 木材 55 1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石油 西亚 东南 亚 煤 中国 澳大利亚 铁矿石 巴西 印度 澳大利亚 棉花 中国 美国 国内市场狭小 有利 有利 日本有丰富 的人力资源 较高的科 技水平 以及岛国多深 水良港等有利条件 2 发展策略 措施 发展策略 措施 大力发展海上航运 进口原料 出口工业产品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走出 了一条 加工一贸易型 经济发展之路 日本最大 的贸易对象是美国 其次 是亚洲和西欧 目前中国 在进口 出口和贸易总额 上均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对 象国 神户和横滨是日本 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日本的工业 地带 3 主要工业带 主要工业带 日本拥有深水良港和便利的海上运输业 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颁户内 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图 4 主要工业部门 主要工业部门有 钢铁 汽车 造船 电子 化学 纺织等 5 主要工业城市 主要工业城市有 东京 横滨 名古屋 大皈 神户 北九州 并形 成了世界著名的城市带 除了传统工业以外 日本还发展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 新兴工业 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境较好的九州岛 故九州岛有 硅岛 之称 6 著名城市与人口迁移 著名城市与人口迁移 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 东京湾的西北岸 人口有 1200 多万 是世界 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也是日本国内和国际交通的枢纽 那里有高速铁路 时速 200 千米 通往名古屋 大阪等城市 筑波 科学城 种子岛 宇航中心 硅岛 九州岛 电子工业中心 人口迁移 向领土南北两端 3 渔业发达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有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 饵料丰富 鱼群密集 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除此之外还拥有远洋捕捞船队 沿海和陆上的 水产养殖业也较发达 鱼是日本人的重要食品 日本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 4 农业单产高 侧重生物技术与水利 日本的耕地很少 人均耕地不到 0 l 公顷 同时由于耕地的地块小 农业 生产方式大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 发展水利 合理施用化肥 发展生物技术 精耕细作 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平原地区的水稻种 植提供水热保证 稻米产量达到自给 丘陵地区多栽培蔬菜和果树 但仍需大 量进口 5 填海造陆和地下街道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填海造陆的传统 特别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东京 大饭 名古屋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 人口密集 土地极为紧张 为了解决建 设工厂 车站 码头等用地不足问题 日本采取填海办法 人工造陆 1600 多平 方千米 成为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 一些大城市中 地区还向地下发展 兴建了地下街道 商店和铁路 日本是地下街最多的国家 三 典型例题三 典型例题 1 日本 中国与日本是亚洲的邻国 但是近现代的两国关系却充满着荆棘 曲折 甚 至血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一月份的等温线分布图 1 描述日本一月份的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7 分 答案 分布特征 答案 分布特征 太平洋沿岸与海岸线平行 日本海沿岸向高纬度凸出 中部 地区向低纬度凸出 南北等温线的数值相差很大 达 16 度 3 分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东部 海路热力性质差异和日本暖流 西部 洋流的影响 中部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地形 南北相差较大 纬度因素 4 分 2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 4 分 答案 有利条件 答案 有利条件 海岸线曲折 多优良港湾 海运便利 科技发达 人口众多 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素质高 2 分 不利条件 不利条件 国内矿产资源缺乏 国内市场狭小 2 分 2 中 日俄三国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材料一 东亚局部图 1 图中 A 地冬季酸性气体排放量 远高于 B 地 而 B 地的酸雨危害却比 A 地严重 试用所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原因 10 分 答案 A 地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大陆 性强 2 分 冬季盛行干燥的西北风 降水少 2 分 酸雨危害较轻 B 地为亚热带 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