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1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3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4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 (5分)古诗文填空。 (1)日月之行,_;星汉灿烂,_。(曹操观沧海) (2)饭疏食,饮水,_,_。(十二章) (3)陆游借写风雨梦境抒发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之心的诗句是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明月总是能引起人的遐想,请写出将思乡之情寄于明月的两句诗:_,_。 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2. (3分)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诗人通过描绘沧海的景象,抒发了_的雄心壮志。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东临”两句既点明“观”的位置,又有“君临天下”的气势。B . “水何”两句既有大海的动静相称,又勾勒了大海的辽阔壮观。C . “树木”四句虚写山岛与海水的景象,表现其不息的生命活力。D . “日月”四句想象大海吞吐星辰的景象,表现诗人旷达的胸襟。三、 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3. (8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兄弟争雁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注】昔:以前,昔日。烹:烧煮。燔(fn):烤。讼(sng):裁决。社伯: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已而:后来,不久(1)试着翻译下面句子。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2)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阐述。 四、 课外阅读 (共1题;共5分)4. (5分)阅读下文言文,回答问题。 孔子世家赞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 , 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当时则荣,没则已焉。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1)本文作者_(人名),在选文中他自称“_”,这是他当时所任职的官名。 (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适鲁_余袛回留之不能去云_没则已焉_孔子布衣_(3)请具体解释题目中的“赞”的意思。 (4)开篇作者即引用诗经中的名句表达对孔子的崇敬,除此外,还能从哪里读出他对孔子“乡往”之情呢?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5)孔子的言行对后世影响深远,【课文迁移】中的三则语录是孔子从哪些方面对后人进行的教诲? 【课文迁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5. (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碎片化阅读正令你越来越愚蠢昨天下午,我掏出Kindle准备看金字塔原理,这时,有两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发生了。第一件事,我发现自己的大脑竟然像转不动了一样!这本书的内容并不算过于的晦涩,但我理解起来非常的吃力,有些句子反复读了两三次仍然理解不了,仍然记不住。第二忤事,我发现自己的注意力涣散得可怕!看了两三段之后不由自主地就跑神了,等我回过神来,前面看的部分早已忘记,只得再看一遍。我变得非常地浮躁,只想一目十行地尽快往下掠过,像要寻找着什么。仅仅是在三四年前,我还是有着非常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平心静气的反复阅读很多好书。那在这几年间,是发生了哪些因素严重损害了我的阅读习惯呢?我的答案是“碎片化阅读”。诚然,碎片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多元化摄取资讯的需求,但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就目前的碎片化阅读环境,绝对是弊大于利。形成阅读惰性,令我们不愿意再在读书时进行主动的学习和理解。所有碎片化阅读的内容提供方,天然就有一个核心的需求,就是获取更多的用户。因此,那些调动情绪的,打色情擦边球的内容大行其道,各个平台彩绞尽脑汁化为标题党,只为了能让你点进去,向下滑动,再点进下一篇,再向下滑动。看任何文章都是一目十行,文章看了三分之一就认为自己完全理解了,标题不够“震惊”的,点都懒得点。最终的结果是,你的大脑就像我一样,被养得越来越懒,越来越不愿意动,越是不愿意动,就越是只能去看那些不需要动脑的内容,由此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_非系统性的知识会损害你原有的逻辑体系,造成价值观混乱。所有的碎片化阅读几乎都无法令你获得深入的、完整的理解,而往往只有一条简单粗暴的建议。而现在又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凭借价值观出位和吸粉的时代,所以你总会不停地看到,今天有人叫你往东,明天他又建议你往西,后天又听到说你哪儿也不去才是最好的。这些冲突的、矛盾的建议和观点,你刚吸收了之后可能会产生一种学到了知识的幻觉。但实质上,这些肤浅的、矛盾的观念只会令你不断地在原地打转,或者是陷入偏激。你不可能仅从一些碎片化的观点中获得成长,这些观点带给你的自我矛盾、自我冲突、自我内耗,可能远远大过它能教给你的知识。变得越来越浮躁,注意力涣散。我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在碎片时间不打开手机了。我们的注意力由于手机的影响,已经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不断试图寻找刺激的状态。而手机作为各种强剌激源,朋友圈,王者荣耀,各个媒体平台,无数的app占据了你的心智空间,随时随地试图诱惑你。当你的心中填满了各种剌激源的时候,注意力不涣散、整个人不浮躁那反倒稀奇了。产生一种获得了知识的错觉。碎片化阅读在本质上有两个作用:首先是快速的、多元化的获取资讯。在你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前提下,通过碎片化阅读作为拓展和补充。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几乎90%以上的人都不具备最基本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试图通过碎片化阅读获取知识,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其次是获取了资和信息,不等于获取了知识。你知道了“碎片化阅读弊大于利”,这只是获取了一条信息。你理解了什么是碎片化阅读的内涵,你能对这条信息产生疑问或者思考,你能够自己有选择的从这篇文章中选择对你有效的建议,这才叫获取了知识。关于碎片化阅读,你必须保持理智的认识,不被别人的言论忽悠,不为了偷懒而自欺欺人。人最可怕的就是无意识之中逐渐被环境所改变,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是在裸泳的傻瓜。(文章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作者意识到碎片化阅读让自己的注意力涣散,理解力下降了。B . 碎片化阅读能让读者获得知识点的拓展和补充,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C . 碎片化阅读会损害读者原有的逻辑体系,造成价值观混乱。D . 这篇文章意在告诉人们在面对碎片化阅读时,要保持理智。(2)文章从“我”阅读的经历开始写起,有什么好处? (3)下面文字来源于文中的划线处,在修改文章时,编辑删去了此句,你认为他这样做合适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碎片化阅读就像吸毒一样,你体会到了毒品非常轻松的带给你的强烈刺激,那么那些有干货但是平淡的内容你当然没办法、也没有耐心再看下去了。(4)初三(2)班召开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为主题的班会,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对同学提一些建议。 6. (10分)阅读回忆我的母亲文段。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_(A勉励 B鼓励 C激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 _(A珍贵 B贵重 C宝贵)的财产。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1)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2)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_(3)“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4)末句中的“这”指的是: (5)第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 )A . 具体生动的记叙B . 富有感情的描写C . 条理清晰的说明D . 议论兼抒情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7. (8分)将下面引文中的空缺填写完整,并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_,_。”请以下列名著中的人物故事为例,写一段文字,阐述你对“任”的理解,200字左右。备选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飞向太空港红岩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作文:爱,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很多时候,它并不是通过言语来得以表达,一个注视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拥抱、一次默默让座这些都是一种爱的表达。请以“爱,不需言语来表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句子默写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